西山區

西山區

西山區,隸屬於雲南省昆明市,是昆明城的西南部分。東與五華區、官渡區毗鄰,與呈貢區隔水相望;南連晉寧縣;西鄰昆明市屬安寧市、楚雄州祿豐縣;北接富民縣、五華區。西山區總面積881.32平方千米,其中山區面積660.49平方千米,占74.94%;壩區面積220.83平方千米,占25.06%。轄區有滇池湖岸線68千米。最高海拔2622米,最低海拔1731米。截止2017年,入駐企業2461家。

西山區轄10個街道辦事處,轄區內居住著彝、白、回、苗、納西、壯、哈尼、傈僳、滿、蒙古等25個少數民族。

2017年,西山區常住人口78.4萬。2017年全年,西山區實現生產總值(GDP)567.09億元。轄區內有金馬碧雞坊、西山風景名勝區,聶耳墓、南洋機工紀念館、觀滇池日出、觀太華寺、碧雞玉蘭園、千步崖蹬道和梁王避暑台遺址、龍門斷崖和小石林等風景名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山區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中國雲南省昆明市
  • 下轄地區:轄10個街道
  • 政府駐地:西山區秀苑路188號
  • 電話區號:0871
  • 郵政區碼:650100
  • 地理位置:昆明城的西南部分
  • 面積:881.32平方千米
  • 人口:78.4萬(2017年常住人口)
  • 方言:西南官話-昆貴片-昆明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滇池、西山、雲南民族村
  • 火車站昆明站
  • 車牌代碼:雲A
  • 行政代碼:530112
  • 拼音:Xishan Qu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地形地勢,氣候,人口民族,經濟發展,概述,農業農村農民工作,工業經濟 民營經濟,商貿 旅遊,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體事業,醫療衛生事業,社會保障,

歷史沿革

因境內西山得名。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雲南府下設昆明、昆陽等11個州縣。昆明縣鄉村設定25里,其中的黑林里、沙浪里、班莊裡、利一里、普坪里、石鼻里、高嶢里等是今區域(指2004年區劃調整前的西山區,下同)。
清末同治、光緒年間(1862年—1897年),改里為堡,昆明縣轄43堡,其中大漁堡、海源堡、西華堡、沙朗堡、廠口堡、土堆堡、大西堡、張家堡、高嶢堡,明朗堡、多依堡、樂畝堡,頭村堡,范竹堡、桃園堡等15堡為今西山區域。民國初期,鄉村區劃沿襲清制。
西山區西山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昆明縣改堡為鄉,設8區6鎮39鄉,今區境為第五區的范竹鄉及蓮花鄉、北倉鄉部分地;第六區的沙朗鄉、廠口鄉、龍慶鄉、桃園鄉;第七區的西馬鄉、西華鄉、土堆鄉、張家鄉、雲林鄉、海源鄉、碧雞鄉及大漁鎮;第八區的多依鄉、明朗鄉、樂畝鄉、永靖鄉等4區1鎮18鄉。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國民政府推行保甲制度,昆明縣設10鄉6鎮,區內為大漁鎮、靈源鄉、北新鄉、玉案鄉、西碧鄉及范的鄉部分地,一直沿襲到1953年市縣合併撤銷昆明縣建制。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3年市縣合併,為昆明市第八、九區。
1953年7月-1956年9月,昆明市第八區轄:團結鄉、海源寺鄉、聯家鄉、沙朗鄉、梁源鄉、桃源鄉、龍慶鄉、廠口鄉、迄六鄉、瓦恭鄉共10個鄉;第九區轄:積善鄉、馬街鄉、碧雞鄉、風華鄉、明朗鄉、棋台鄉、龍潭鄉、永靖鄉、雨花鄉、律則鄉、谷律鄉、樂畝鄉共12個鄉。1954年1月-1956年9月,昆明市第十區轄:白魚鄉、和平鄉、里仁鄉、中寶鄉、中平鄉、雙哨鄉共6個鄉。
1956年10月底,西山區建立,轄原昆明市第八區、第九區所轄22個鄉;第十區更名為海口區。
西山區西山區
1958年10月,成立東風、團結、上游3個人民公社,分別駐梁家河、龍潭、廠口。原22個小鄉和由五華區劃入的近華、紅聯兩鄉改為管理區,共轄24個管理區,3個街道辦事處。
1960年5月,調整社隊規模,西山區改建成東風、海聯、碧雞、團結、谷律、上游、沙朗7個人民公社。公社駐地分別在梁家河、龍院村、高嶢,龍潭、魯伯祖、廠口、沙朗。
1960年為安寧縣海星人民公社,1959年改建為昆明市海口國營農場,1961年4月劃歸西山區,改為海口人民公社,駐地中新街。
1963年1月,西山區將8個人民公社劃為21個人民公社。
1984年改公社為辦事處。
1988年2月,鄉鎮體制改革,辦事處改建鄉(鎮),改東風、海聯為馬街、黑林鋪。建立馬街鎮、黑林鋪鎮、碧雞鎮、海口鎮;團結彝族白族鄉、谷律彝族白族鄉、沙朗白族鄉、廠口鄉,原小鄉改稱辦事處。1992年全區轄4鎮4鄉、1個街道辦事處,62個農村辦事處,454個自然村,380個村民委員會,568個生產合作社,13個城鎮居民委員會。
2000年,西山區轄1個街道、4個鎮、4個鄉。
2003年6月20日,馬街鎮、黑林鋪鎮正式撤鎮設立街道。
2004年6月3日,國務院批准調整昆明市市轄區行政區劃:調整昆明市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的行政區劃。
2005年1月1日,昆明市四個主城區正式按照新區划行使了行政、經濟、社會事務的管理許可權。
2006年,撤銷團結彝族白族鄉和谷律彝族白族鄉,設立團結鎮,鎮政府駐原團結彝族白族鄉政府駐地。
2009年7月31日,撤銷碧雞鎮、海口鎮、團結鎮,設立碧雞、海口、團結街道辦事處。

區劃詳情

截止2014年,西山區轄馬街、金碧、永昌、前衛、福海、棕樹營、西苑、碧雞、海口、團結10個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

西山區位於昆明市西部,地處東經102°21′~102°45′,北緯24°41′~25°26′。東西寬36.8千米,南北長72千米,形如靈芝狀。轄區東與五華區、官渡區毗鄰,南靠晉寧區,西與安寧市、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祿豐縣相連,北同富民縣、嵩明縣交界。總面積881.32平方千米,其中山區面積660.49平方千米,占74.94%;壩區面積220.83平方千米,占25.06%。區政府駐市區秀苑路188號。
西山區

地形地勢

西山區地處滇池盆地西北邊沿,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北部地形起伏較大,靠昆明主城區部分為壩區,其餘為山區、半山區。最高海拔2622米(風擺山),最低海拔1731米(肖家村)。

氣候

西山區屬亞熱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9℃,極端最高氣溫31.5℃,極端最低氣溫-7.8℃。年平均降水量約為1000.5mm,月最大降雨量208.3mm,日最大降雨量153.3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年日照時2327.5小時,年蒸發量1856.4mm。最大風速40m/s,多西南風。相對濕度76%。西山區屬亞熱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左右,年平均降水量900-1200毫米,四季如春,氣候宜人,廣闊的山區生物資源、水利資源十分豐富。

人口民族

截止2017年,西山區常住人口約78.4萬。其中戶籍人口54.05萬人。戶籍人口中男性26.86萬人,女性27.19萬人,男女性別比例:100:101(男/女)。西山區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發展

概述

2017年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定實施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扶持政策62條,兌現扶持獎勵資金9696.52萬元;取消、免徵、降低、停徵行政事業性收費15項,釋放政策紅利;房地產去庫存持續推進,商品房庫存較2016年底減少11.91%。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67.09億元,同比增長10.5%。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0.589億元,增長5.6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4.305億元,增長5.01%。地方財政總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元,完成116.22億元,增長18.11%。區屬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479.02億元,增長7.2%。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0.74億元,增長12.8%。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5.6億元,增長8.6%。
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3.66億元,增長2.4%;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42.46億元,增長7%;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420.98億元,增長11.9%。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末的0.7:25.9:73.4調整為0.6:25.1:74.3。民營經濟增加值完成280.617億元,增長10.9%;民營經濟從業人員30.26萬人,增長6.13%。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6萬元,增長8.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萬元,增長9.1%。

農業農村農民工作

2017年全區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84億元,增長2.2%;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2億元,增長3%。全區農作物播種面積5230.95公頃。其中糧食作物2662.88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568.07公頃。實現糧食總產量1310萬千克(小春3300萬千克、大春9800萬千克)。
完成花卉、園藝種植面積893.33公頃,其中鮮切花150.67公頃。完成蔬菜種植面積1795公頃,實現產量6458萬千克,產值1.579億元。其中綠色蔬菜1713.47公頃,綠色蔬菜標準化示範340.73公頃。四季特色水果園區建設:引進麗江雪桃、紅梨、草莓、蘋果等新品種14個示範種植,進一步最佳化果樹品種。新建蘋果標準化種植基地66.67公頃,實施老果園提質增效示範266.67公頃,推廣草莓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示範49.2公頃,實現畝產值2.13萬元,完成核桃撫育管理200公頃。
農業園區建設: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在西山區海口街道辦事處白魚社區新建生態草莓園區6.67公頃,引進國內外草莓新品種5個,繁育草莓苗30萬株,種植草莓5.33公頃、56萬株,草莓平均畝產量1000千克,實現畝產值3萬元。都市農莊建設:全區在建、擬建的都市農莊項目共12個,2017年完成到位資金891.88萬元、完成投資793.7萬元,累計到位資金4.058億元,完成投資3.974億元。
2017年出欄肉豬10.3萬頭、肉牛1002頭、肉羊1.21萬隻、肉禽41萬羽,肉類總產1120萬千克、蛋類總產100萬千克、奶類總產71.5萬千克,畜牧業產值2.1億元。水產品產量125萬千克(含滇池)。完成太陽能熱水器推廣安裝327套,節柴灶示範推廣1609眼,完成2個養殖小區沼氣工程建設,病舊沼氣池改造102口。全區有農業龍頭企業44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3家、市級龍頭企業12家、區級龍頭企業29家。農業龍頭企業總產值87.09億元,增長8.5%;完成銷售收入87.109億元,增長8.6%,帶動農戶18.57萬戶。區內雲南英茂糖業(集團)有限公司、雲南鯤鵬農產品電子商務批發市場有限公司等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年產值均達億元以上。

工業經濟 民營經濟

全年工業總產值156.78億元,同比增長11.87%;全部工業增加值35.6億元,增長8.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34.16億元,增長5.5%。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增加值9.71億元,增長23.2%;重工業增加值24.45億元。新培育認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全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61戶。新開工億元項目3個:雲南滇凱節能科技有限公司昆玻異地搬遷技改項目(二期)、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昆明市第十三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一期、雲南達海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產40萬噸冷軋鋼帶建設項目。
竣工億元項目1個:昆明市保障性住房建設開發有限公司昆明市西山區海口片區城市棚戶區改造項目一期(A25地塊)。實施11個工業技改項目,正邦科技、勝威化工等企業產值平均增長15%以上,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2017年海口工業園區主營業務收入完成2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1.6億元,增長4.2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97.55億元,基礎設施完成投資6.01億元。內資到位資金10.66億元、外資800萬美元。新入園項目2個、入園規模以上企業2戶。
全區累計有11戶民營企業獲得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21戶企業獲得市級技術中心認定。23戶企業通過評審進入省級成長型中小企業名單。2017年西山區民營經濟增加值完成280.617億元,增長10.9%;民營經濟從業人員30.26萬人,增長6.13%。

商貿 旅遊

2017年,全區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0.74億元,同比增長12.8%。其中限額以上商貿企業198戶零售額完成249.13億元,增長14.5%。商貿業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完成20.021億元。批發業累計完成950.69億元,增長52.6%;零售業累計完成240.59億元,增長13.1%;餐飲業累計完成6.17億元,增長18.8%。外貿進出口總額2.475億美元,增長28.34%。
招商引資工作著力實施“大企業投入、大項目帶動”發展戰略,注重強調項目質量。完成市外內資項目32個,到位資金98.28億元;完成省外內資項目21個,到位資金92.51億元;外資項目5個,實際利用外資3614.76萬美元。在2017南亞東南亞國家商品展暨投資貿易洽談會上,西山區分別與中國核工業二三建設有限公司、安徽省恆泰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經濟時報社等6家企業簽訂合作協定,總計簽約資金185.05億元,合作內容涵蓋金融、房地產、基礎設施、電商等領域。
2017年,通過出台產業發展政策、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西山區樓宇總部經濟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經濟發展的品質和效益不斷提高,國際化城市的服務功能不斷提升,服務區域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新增商務樓宇4幢,累計建成商務樓宇58幢,樓宇建築面積313.93萬平方米,入駐企業2461戶。稅收達億元樓宇4幢,達千萬元樓宇10幢。萬達雙塔、愛琴海商務大廈等一批高端商務樓宇,形成一定的產業集聚和品牌效益,匯集了上海紅星美凱龍、上海大眾、摩拜腳踏車、天貓等知名企業地區總部或分支機構,西山區樓宇經濟已逐步實現由單體型向綜合體發展,開發營運模式日趨成熟,樓宇經濟布局逐步最佳化。年內新增雲南紅星美凱龍家居生活廣場有限公司、雲南華創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雲南交投集團公路建設有限公司、雲南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4戶總部企業。總部企業總量達到32戶,入庫稅金26.96億元,增長27.39%。逐步形成以房地產、醫藥、建材、商業、旅遊、化工等行業為主,發展輻射全省及地州的總部經濟。9月,區委、區政府在北京舉辦昆明市西山區招商引資推介暨項目簽約會。此次推介簽約會項目數量多、投資大;行業分布廣、質量高;投資合作企業實力強、項目實;項目亮點紛呈、支撐作用明顯。
西山區昆明新知集團有限公司、昆明憨夯民間手工藝品有限公司2家公司入選“2017~2018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昆明新知集團有限公司 “昆明新知(泰國)有限公司海外運營”項目、昆明憨夯民間手工藝品有限公司 “新民族布藝開發及運營體系建設”項目、昆明難看工藝禮品廠 “雲南七彩美伊民族工藝品生產行銷基地”項目3個項目入選“2017~2018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
2017年,西山區現代商貿服務業支柱地位更加牢固,滇池路、廣福路、前興路等一批城市主幹道商業圈更趨成熟,滇池時代廣場、共信時代廣場等一批商業綜合體投入使用。東北證券入駐金融產業園區,西山北銀村鎮銀行開業運營。完成茶馬花街、雲隱西山一期等13個項目建設。金融產業增加值74.34億元,增長2.6%。推進大健康項目13個,完成投資5.16億元,創建3個市級醫養結合示範點,“防-治-養”一體化的“大健康”模式初步形成。茶馬花街等一批文創項目建成運營,草海萬達文化旅遊城項目、滇池名門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西山。科技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5%,信息軟體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9.59%。
2017年,西山區遊客接待總量1513.93萬人次,增長19%;旅遊收入211.14億元,增長43%。全區共有旅遊景區點12個(市屬2個)。
【財政 稅務 金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0.589億元,增長5.61%。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4.305億元,扣除專項轉移支付6.145億元,實際支出38.161億元,增長2.37%。2017年,通過政府置換債券和區屬國有公司市場化運營等方式,各項融資資金累計到位51.89億元,支持了全區重點建設、民生工程和社會事業項目共28項次,主要包括教育基礎設施、水環境綜合整治、棚戶區改造、海口工業園區和長坡物流園區建設等項目,為促進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全年累計組織國稅收入41.026億元,增長35.97%,增收10.854億元;累計組織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縣區級)6.836億元,增長43.58%,增收2.075億元。全年國稅徵收的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車輛購置稅4個主體稅種與上年相比全面增長。西山地稅累計組織各項稅費收入53.126億元,增長10.98%,增收5.255億元。
截至12月末,西山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881.12億元,比年初增加39億元,同比增長12.39%;各項貸款585.28億元,比年初增加47億元,增長11.05%。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7年,西山區已創建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單位1家、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單位1家、昆明市智慧財產權示範單位3家、昆明市智慧財產權試點單位7家、國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2家、雲南省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5家、區級智慧財產權試點企業6家、區級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10家、區級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4家。專利申請數1596件,授權數724件,合計2320件。

教育事業

西山區各級各類學校共228所,其中完全中學9所、普通中學8所、高級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2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2所、國小66所、幼稚園119所、各級各類中等職業院校9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教育科研信息培訓中心1個。在職教職工9012人,其中專任教師6878人。在校(園)學生11.19萬人,其中教辦學校6.17萬人,民辦學校5.01萬人。區域人均受教育年限11年。2017年投入教育資金8.89億元。

文體事業

2017年西山區投入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資金755.35萬元,整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項目資金到位率超過100%。全年共開展文化節系列活動2600多場,推出“圖書五進”“西山文化大講堂”“文化惠民、文化樂民、文化體驗、文化共享在西山”“魅力碧雞 和諧西山”廣場文化活動以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文藝演出,惠及全區近30萬人次;以“中國夢·2017非遺傳承者在行動”為主題,共徵集“祖氏滇繡畫”、葫蘆雕繪、陶藝、苗族刺繡、麵塑等各級非遺項目作品2000餘件,舉辦傳承和展示活動27場次。區太華山、滇池西部水域、海口片區、棋盤山、草海等5個標誌地成功入選“全國第三批徐霞客游線標誌地”。
在昆明市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西山區代表團參加了8個競賽項目和3個表演項目,取得9金、5銀、6銅。全國龍獅大聯動昆明賽區展演活動,西山區代表隊獲得舞龍一等獎、舞獅二等獎。
在昆明市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西山區獲得金牌6枚、銀牌1枚。在昆明市中小學生游泳全年冠軍總決賽,西山區共獲金牌21枚、銀牌21枚、銅牌12枚、國小組團體總分第二名。
西山區

醫療衛生事業

截止2017年,西山區夯實健康城市基礎設施,新增醫療機構62家,打造名醫工作室1個,授牌建立區級專家工作站(室)2個,完成金碧等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開展省、市公立醫院專家進社區活動,雙向轉診就醫綠色通道基本形成。“4+X”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數16.8萬人。深入推行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區屬城市公立醫院(含企業辦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實行零差率銷售。成功創建“國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加快推進醫養防工作,新增民辦養老機構2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3個、養老床位430張。

社會保障

2017年西山區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4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6%以內;召開各類專場招聘會22場。開發公益性崗位560個,組織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2505人,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215人,新增轉移就業收入7062.65萬元。為3061名就業困難人員落實社會保險補貼938.6萬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69人2690萬元;發放貸免扶補貸款115人927萬元。
西山區基本社會保險參保100.21萬人次,其中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18.95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9.34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7.48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22.14萬人;失業保險參保10.90萬人;工傷保險參保10.16萬人;生育保險參保11.24萬人。農民工工資保證金交存率和實名制建立率均達到100%。
全年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6003戶7786人,發放低保金共4579萬元;特困供養286戶290人,供養經費262萬元。民政醫療救助2506人次,金額630萬元。投入9300萬元開展區內精準幫扶和區外對口幫扶。區內涵蓋道路建設、整村推進等6大類共54個建設項目,區外助力尋甸縣、祿勸縣、維西縣脫貧攻堅。
【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全面深化河長制,嚴格落實入滇主要河道及支流溝渠精準治污責任體系,建立區、街道、社區“三級河長四級治理”和區、街道“兩級督查”責任體系,加強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推進草海及周邊區域水環境提升綜合整治工作,建成車家壁岔溝水質提升示範點,基本消除建城區主河道、支流劣V類水及溝渠黑臭現象,工作經驗在全市推廣。全面開展礦山關停整治,滇池流域及團結片區採石采砂採礦點實現停工停采,編制完成礦山地質環境詳細調查及綜合治理規劃。
完成林業生態建設營造林604.47公頃,礦山植被修復、面山示範造林291.67公頃。新增城市綠地37.35公頃,全區森林覆蓋率51.97%。有效開展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危險廢棄物專項整治,削減化學需氧量3.2萬噸、氨氮2613.17噸,重點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達標率和工業固廢處置利用率均達100%,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8.08%。
2017年西山區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0平方千米,投入滇池流域水環境整治、“四退三還”、西山區滇池草海保護治理和開發建設工程其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資金和社會環保投資共16.293億元。五項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完成率100%。昆明市第一水質淨化廠削減化學需氧量1.32萬噸、氨氮879.51噸。昆明市第三水質淨化廠削減化學需氧量1.6萬噸、氨氮1483.67噸。
【城鄉建設與管理】 2017年,全區實施城鄉人居環境提升微改造項目19個,惠及居民16萬餘人。完成9條道路及8條河道景觀提升改造工程。實施環衛一體化運作,實現城市環衛保潔管理和運營分離;設立昆明市格線化監督指揮中心西山分中心,構建“五進格線”機制,城市管理服務精細化、標準化、市場化、信息化和格線化水平不斷提高。加強違法建設監管,開展南華小區、重點道路沿線違法建設專項整治,全年共拆除違法違規建築151.72萬平方米。開展城市更新改造項目2017年土地交易“百日會戰”,26個城中村改造片區加快建設,融城優郡、雲投中心等9個項目回遷安置房完成分房或交付使用,11號片區、22號片區等10個項目引入新的合作夥伴或社會投資人。完成土地收儲253.3公頃、土地供應150.67公頃,處置批而未供土地164.69公頃,土地供應率63.71%,為重點項目落地提供有力保障。
完成城市棚戶區改造3615套,完成4007套42.73萬平方米的回遷安置房和210套保障性住房建設。城鄉清潔工程建設不斷深入,環境狀況明顯改善,垃圾清運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實施“點亮路燈、溫暖民心”工程,安裝、維修163條道路路燈,在3個涉農街道安裝太陽能路燈1190盞。免費開放公廁540座,新建15座,提升改建40座。規範管理公共腳踏車、共享腳踏車停放,建成公共腳踏車停靠點位(一環內)41個,施劃共享腳踏車停放點位589個。加快實施海綿城市建設,完成21個建築與小區、6條道路海綿工程,提高城市水資源利用率,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大力推進智慧城管建設,將全區10個街道辦事處劃分為195個格線,以格線為單位安置格線監督員、城管執法員、保潔人員、片區民警、社區工作人員5類人員,區級執法監督員發現問題通過智慧城管系統平台上報案件,由平台轉至責任單位處置。
【基礎設施建設】 路網建設方面,配合市級做好捷運3、5號線的征地拆遷工作,捷運3號線一期通車運營。完成29項農村公路建設工程,自然村公路通暢率、硬化率100%;實施完成4個城市道路建設及整治工程,4條道路實現主路通車,全區實現3個“一小時交通圈”的發展目標。水網建設方面,持續推進明朗水庫、楊梅山水庫2個重點水源工程建設,完成茨溝水庫、大墨雨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成“五小”水利工程1120件,新增蓄水能力25.33萬立方米。能源網建設方面,加強海口新城、團結集鎮天然氣管網建設,能源結構得到改善。積極配合市級推進春苑變電站等3個電網重點項目建設,大力支持風擺山電場等三大風電項目建設。涉農區域太陽能、沼氣等能源得以有效利用。網際網路建設方面,新建中國電信通信基站14座,新安裝光速寬頻5500條,新鋪設光纖105公里;新增中國移動通信基站78座,新增光纜110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