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世瀛

紀世瀛

紀世瀛,北京企業管理學院院長,改革開放後第一代企業家,歷任北京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會長、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企業管理學院院長。18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成為大物理學家嚴濟慈的關門弟子;在中國科學院從事核聚變研究。1980年,同柳傳志段永基陳春先等一起下海創辦中關村第一批民營企業,成為中關村創始人之一。擔任北京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會長14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紀世瀛
  • 國籍:中國
  • 職業:北京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會長
  • 畢業院校:中國科技大學
  • 主要成就:1980年,同柳傳志等一起下海創辦中關村第一批民營企業
  • 代表作品:悟性管理
經歷,採訪,推薦,

經歷

從一名飽經磨難的農家少年到中國科技界泰斗嚴濟慈的關門弟子, 從躋身中科院殿堂到投身商海創辦北京第一家民營科技企業,成為“中關村創始人”和“中關村第一村民”, 再到創辦第一家民辦研究院、第一家企業家大學和第一家民辦科技園……
他的經歷獨特而傳奇, 遊走於科學界、企業界、教育界的他集科學家的縝密與務實、企業家的智慧和氣度 、教育家的胸懷和抱負於一身,備受媒體讚譽和企業界擁戴。
數十載滄海橫流,多少同輩元老級闖將都已折戟沉沙,而他依然屹立不倒,高調代言中關村,試問人生勝算何在?他直言:學富五車,不如人生一悟!

採訪

歷史的年輪轉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第八個春夏之交,北京市誕生了一所自然套用科學設計研究院。這是一所運用民辦運行機制管理的新型的“造血機制。”
當記者到這裡採訪的時候,一種若有所悟的遐想縈繞在心頭,圓明園東路......圓明園東路體院大門西側......這不正是被英法聯軍焚燒過的地方嗎?!
一八六零年十月,中國近代史上恥辱的一頁。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侵占了北京,攻占了圓明園。這座綜合中西建築特色,匯聚古今藝術珍品的宮苑,遭到了空前的洗劫,金銀珠寶,貴重文物被劫一空,豪華建築被付之一炬。這裡記載了中華民族的恥辱,也記載了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強盜行徑!
一百二十八年過去了,這片被強盜焚燒為灰燼的土地,在春風的吹拂下又吐出了綠芽,北京自然套用科學設計研究院,與圓明園遺址相對而立,遙相映襯。
走進自然套用科學設計研究院大樓,記者在二樓掛有“辦公室”招牌的門前止步。裡面無人,正在躊躇之間,發現迎面樓梯拐彎處電話桌倚著的牆壁上,貼著一張告示。“敬告,工作時間電話不準私用,如遇緊急事情需用電話者,通話時間要短,並按規定繳付電話費......”還沒採訪,我已被這簡短的文字吸引了。效率!紀律!從這小小的斑點之中似乎窺到了全豹的影子。
院長紀世贏,中等身材,已逾不惑之年,一身合體的黑色西裝落落大方,形態自若的神情之中包蘊著一切風風雨雨和他對事業的孜孜追求。應該說,他有著學者的氣度和實業家的風範。而這一切又都來自他那坎坷的經歷和對事業的嚮往。
紀世贏,原本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孩子:拾柴、撿糞、上學、睡覺......;他又是一個屬“超脫”型的少年,六十年代初,蘇聯從中國撤走專家,一大批籌建項目處於停頓狀態,他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似有無數鋼針猛刺他的脊背。“見他的鬼,我就不信中國離了別人就不能生存。”從那時起,為祖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和為振興中華獻身的火種,就深深埋在了他的心田裡。他發奮讀書。一九六二年,以優異成績考入了中國科大近代物理系原子核工程專業。然而,正當他大學畢業準備為發展中國的原子能事業躍躍欲試的時候,“文革”革掉了他用科技報效祖國的機會,被革到山西接受再教育去了。後來,他又因為說了幾句對“副統帥”不滿的話,被帶上反革命分子的帽子遣送回老家昌平。這一代人就是這樣的不幸!後來有人說,這是被閒置的一代,被浪費的一代,又是青黃不接的一代,也是經歷最繁雜的一代。但是,更為重要的是,“革文化之命”結束之後,這一代人又肩負起了重任,有承前啟後之說,他們是建設社會主義的中堅力量。
一九七三年,紀世贏渴望的機會終於到來了:他的冤案得到平反,被分配到中科院搞核聚變實驗。他那顆曝旱多年、近似枯萎的報國之心得到了滋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他用所學知識拼了八個春秋,搞成了核聚變實驗裝置的主體工程設計。但是設計成功了,並沒有付諸實施。因為我國舊的科技體制大大的限制和束縛了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成果大部分被當作展品、樣品閒置了起來。科技成果與生產力之間,總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科技人員心頭往往有一種落寞之感。紀世贏常常蹙起眉、抿緊唇,一種鬱鬱寡歡的情緒不時困擾著他。四十多歲了,一事無成。寶貴的時間都浪費了,精力充沛的年齡還有幾載?要想成就一番事業,此時不乾更待何時呢?然而,研究所里人才積壓、論資排輩、惰性十足、條塊分割、層次繁雜。在這種體制下,我們的事業豈能成功?中國擺脫貧窮落後成為世界強國的夙願何時才能實現?如此這般,誰能說帝國主義焚燒圓明園的悲劇不會重演呢?再看看大牆外面,人民對技術如饑似渴,中科院與東升公社一牆之隔,可是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牆內牆外,兩種景象,兩種心情,人為的造成了兩個世界。這種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強烈的壓抑感、時間的緊迫感、事業的責任感,猶如一股股巨大的電流,驅使著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驅使著他要衝破舊的體制再探索出一條新路!
一九八零年,一位頗有造詣的中年等離子專家——陳春先研究員,在參觀考察了美國128號高技術公路和“矽谷”之後,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感召下,首先倡導搞技術擴散,搞中國的“矽谷”一條街,率先創辦了我國第一個民辦科技機構——北京先進技術發展服務部。紀世贏作為主持日常工作的服務部常務副組長,與陳春先一起開始了步履維艱的創業生涯。他們冒著風險、日夜奔忙,承接科技服務、研製、諮詢項目。他們是在闖一條新路,或者說是冒一種風險。這是科技人員自發的向舊的科技體制發起的衝擊,是一場交戰。
“人死於習慣”
——這是黑格爾的一句名言。
是的!
在中國今日的新體制、舊體制、新觀念、舊觀念的摩擦、撞擊聲中,那些被歷史淘汰和唾棄掉得不正是因循於習慣而死去的嗎?那些在較量中獲勝並富有盎然生機的事物,不正是在同習慣勢力決裂的過程中而生存下來的嗎?然而,中國是歷史悠久同時也是積澱沉重的國家。在這片土地上,大多數人崇尚的是循規蹈矩,最難容忍標新立異、銳意求新,這不正是潛藏在人們意識中的習慣在作怪嗎?紀世贏他們自走出深牆大院開始創業那天起,就始終伴隨著新與舊的較量。有來自習慣勢力對他們的誹難,也有來自被習慣勢力捆住手腳的許多部門的刁難。這些民辦科技實業家的驚人之處就在於——他們非但沒有被扼殺掉,反而愈來愈顯示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紀世贏後來創辦的北京理化套用技術研究所,在短短的幾年裡,在沒有向國家要一分錢的情況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成了下設六個研究室、兩個技術部和三個科技試驗廠的,有一定開發和研究實力的科、工、貿一體的科研機構。
經歷八年的發展,民辦科技實業已得到社會各界的承認,北京市理化套用技術研究所也發展到一定規模。那么,您為什麼要創辦北京自然套用科學設計研究院呢?”記者就此問題,請紀院長談談想法。紀世贏如數家珍,向我作了介紹。
在中共中央關於科技體制改革決定的精神鼓舞下,幾年來出現了各種類型、經費自立的民辦研究所,不要國家投資,以科技人員為主體,靠自己的科技開發收入發展自己、壯大自己,頑強的從事著科技開發工作,成為第六路科技大軍的一支重要的方面軍。
民辦研究所的信心和生命力來自於自立,但他的苦惱也是來自於自立。由於民辦研究所都是自立而且新生,因此必然帶來分散和薄弱的問題,在巨大的習慣勢力和陳舊的傳統觀念環境中的生存和發展,時時受到威脅,致使日常工作遇到了很多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
無疑,民辦科研所的存在已經得到了社會的承認。但在我國現行的管理體制中,每個單位都必須歸口有其主管單位,否則在實際工作中寸步難行。
大多數民辦研究所“無家可歸”“寄人籬下”,到出去尋“乾娘”,或者掛在某勞動服務公司、某中心、某街道、某協會、某報社。他們為了尋求事業的發展,不得不忍氣吞聲。
我們創辦北京市自然套用科學設計研究院,就是想探索出一條以自己為主、自己管理自己的新形式。這樣的聯合不但在管理體制上是個突破,而且通過聯合真正的加強了民辦研究所的自身,更有利於形成對社會作貢獻的集團優勢。
“一言以蔽之,民辦科研所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就必然要走聯合之路,向新的高層次和更寬的領域發展......”
院長說著說著從坐椅上站了起來,臉上綻開了幾朵喜悅的笑花,仿佛又回到了北京自然套用科學設計研究院成立的時刻。
那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北京第一家從創辦就不要國家投資的民辦研究院,象一顆曉星,帶著燦爛的希望和詩的抒情升了起來;象一顆珍珠,煥發著新時代奪目的光彩;象一支響箭,從大時代的弓弦上呼嘯著射出,宣告著中國民辦科技實業界又一種模式的誕生。紀世贏——這個為之付出了辛勤汗水和智慧的創業者怎能不激動呢?
紀世贏點燃一支香菸,大口大口地吸了起來。他稍稍抑制了一下自己的激動情緒,向記者介紹了這個研究院下屬研究所的情況。他談到了理化套用技術研究所的情況,也談到了北京博達技術研究所的規模。他介紹了北京現代通信與電子技術研究所的宗旨,也介紹了東方振動和噪聲技術研究所的發展方向。同時,圍繞著研究院的宗旨發表了他的見解:
“我認為民辦科技實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模式。‘四通、’‘京海’、‘科海’、‘信通’等科技開發公司,創造了很好的經驗,形成了一種模式。不管哪種模式,目的都是一樣的:用自己的科技優勢形成一個造血機制,把造出來的血輸在中國人的身上,讓中國這個巨人強壯起來,而決不能從中國人身上抽血去輸給外國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第一、第二次鴉片戰爭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悲劇,才能使作為中國文化代表之一的圓明園不再遭焚燒的厄運......”
其實,紀世贏院長這一字字,一句句用心鑄成又有情湧出的話語,何嘗不是全國民辦科技實業家的心聲和八百多萬科技人員及全國人民的衷心愿望呢?
我們相信,北京自然套用設計研究院一定能在英法聯軍焚燒過的這塊土地上,為中國人民源源不斷的造血以強中國。
中國不是貧困的代名詞!......

推薦

紀世瀛講什麼?
悟性到底是什麼?
悟性與企業管理有怎樣的關係?
悟性怎樣決定一個人的成敗?
如何悟通天下,悟得天下?
悟的三層次、七要素、 十階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