粄條

粄條

粄條是一種流行於華南地區的米食。是海南省、福建福州,台灣等地的傳統小吃。是大米類副食產品,也被稱為粿條。料理方法多樣,傳統食用方法主要分為可煮食、拌食和炒食。以甜麵醬、辣醬、蒜汁、蝦米、豬雞肉絲佐食,清香可口營養,易於消化,老少鹹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粄條
  • 外文名:rice noodles
  • 別稱:粿條(台灣、福建、兩廣),粄條(海南、粵西、台灣、福建)
  • 主要原料:大米、米漿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營養成分:碳水化合物
  • 適宜人群:老少鹹宜
製作,海南,其他地區,面帕粄與美濃,越南粿條,

製作

選擇在來米品種,磨製成米漿,澆灌於平底鍋皿平均鋪放,再將平底鍋皿置放於蒸籠內蒸熟,形成一潔白之薄膜般晶瑩剔透米副食成品,切成細長條即是粄條。這是製作各種口味的粄條的原料,其後再依據需要加入配料用煮、拌、炒、蒸、炸等方式食用,下面介紹幾種粄條的食用方法。

海南

1、粄(條)湯:即煮粄條,又叫湯粄(條)、湯粉。
材料版本一:青骨菜(小松菜)或生菜、粄條、白鬍椒豬雜高湯、香油、豬肉或牛肉、豬肝、鹽、味素、胡椒粉、海蝦和蜆貝等海產品
製作方法一:鍋內盛入適量豬雜高湯後大火煮沸後下蜆貝;保持沸騰狀態下肉片;有筷子攪散肉片後隨即下粄條;接著放入海蝦;海蝦變紅立刻放入切段的青菜煮沸一分鐘,加適量鹽、味素、香油便可停火出鍋。另外,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在煮製粄條時添加雞蛋、海蟹、魷魚、鱔段等配料
材料版本二:粄條、鹹菜、白鬍椒豬雜高湯、蔥花、鹽。
製作方法二:碗內放適量鹽。將粄條放入碗內,放入切好的鹹菜或酸菜,撒入蔥花;倒入滾沸的豬雜高湯便可。
粄條
2、醃粄條:即乾撈粄條。乾撈粄條以老海口風味的最佳,以下以海口醃粄條為準介紹製作方法。
準備材料:粄條,配料有油炸花生米、黑豆芽、炒芝麻碎、蔥花、香菜、黃筍海南牛肉干、牛肉末、豬肉末、蔥蒜香油、芝麻油、老抽、生抽、肉汁(滷鴨肉汁或鹵豬蹄肉汁)等;澆頭用滷汁。
製作過程:
先將粄條過一遍豬雜湯,接著放入少許香油和芝麻油,在加入鹵豬肉汁或滷鴨肉汁。接著按口味添加其他上述配料。最後按知自己的喜好決定是否添加滷汁,拌均後即可食
滷汁製作:紅蘿蔔切絲,醃黃筍切絲過水,豬肉末加適量鹽、糖、醬油炒熟。將蘿蔔絲、黃筍絲、熟豬肉末加水燉煮,燉煮時調入適量老抽、生抽、鹽、味素和糖,最後用木薯粉勾芡煮至濃稠即可。
粄條
3、炒粄(條):閩南人,潮州人謂之“炒粿條”。主料是粄條,做法與廣東的“炒粿條”相似。但海南炒粄條以配料多樣聞名,傳統海南夜宵排檔上炒粉攤子的配料盤可謂一道風景,一字擺開往往達到十多、二十種。是現在物價飆升,海產日漸稀少,可選已不多見。先將使用較多的配菜列舉如下:綠豆芽、生菜、青骨菜(小松菜)、香蔥段、紅蘿蔔、雞肝、雞胗、雞腸、鴨肝、鴨腸、豬肝、豬小腸、豬肉片、牛肉片、海南臘腸、火腿腸、鱧魚片、黃鱔段、魷魚魷魚絲墨魚、雞蛋等。

其他地區

佐以甜麵醬辣醬、蒜汁、蝦米、豬雞肉絲佐食,清香可口營養,易於消化,老少鹹宜。現更在米漿內加入蔬菜汁、紅蘿蔔汁蒸成淺綠、粉紅蔬菜粄條;加入墨魚汁變化成地中海式黑義大利海鮮粄條。閩南小吃鼎邊趖省略蒸過程,直接將米漿倒入炒鍋邊沿形成薄膜,再以鍋鏟鏟進鍋中沸湯內;閩南地區食用粿條也就是粄條。

面帕粄與美濃

台灣南部高雄美濃,舊稱六堆,是客家知名聚落,通稱粄條為面帕粄:面帕是客家語:手巾意思;因初製品自蒸籠內取出,形狀方正似手巾故得名。

越南粿條

中南半島盛產稻米,類似粄條製品當地人稱為粿條。出身太平軍,於1884年清法戰爭在越南領導黑旗軍大勝法軍的廣東客家籍領袖、英雄劉永福即嗜吃粿條(粄條),一餐可吃數大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