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競爭力

第三方物流競爭力

所謂第三方物流競爭力是指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第三方物流企業獲取、配置資源、形成並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獲得穩定超額收益的能力。包括“有形”競爭力和“無形”競爭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三方物流競爭力
  • 屬性:術語
  • 行業:物流企業
  • 分類:“有形”競爭力和“無形”競爭力
  • 目的:獲得穩定超額收益的能力
含義,設計原則,評價體系構成,提升巨觀對策,提升微觀對策,

含義

“有形”競爭力表現為由成本規模等優勢而形成的市場優勢;
“無形”競爭力是指維持有形競爭力並使其長期存在、取得最大化的內在因素。只有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競爭力進行科學地評估,才能對自身狀況有一個正確了解,並通過與競爭對手比較,尋找出第三方物流企業競爭中存在的優勢、劣勢,以便更有效地制定策略,提高競爭能力

設計原則

隨著物流理論的不斷發展和物流實踐的不斷深入,客觀上要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第三方物流競爭力評價方法,並確定相應的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科學、客觀地反映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競爭力狀況。在實際操作中,為了建立能有效評價第三方物流企業競爭力狀況的指標體系,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1)指標的全面性。第三方物流企業必須在充分考慮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情況下,設定相應的指標去反映各個方面競爭力,進而達到對整體競爭力的認識。
(2)指標的重要性。不同的指標反映不同側面和內容特徵,且對於某項具體的經濟活動所起的作用和影響也有較大的差別,選取指標時應考慮對競爭力影響的重要性。
(3)指標的代表性。選擇具有較強代表性的能綜合反映第三方物流企業競爭力的指標,既減少工作量,降低誤差,又能提高效率。
(4)指標的可比性和相對穩定性。競爭力指標應在第三方物流企業間普遍適用,其所涉及的經濟內容、時空範圍、計算口徑和方法等應可比,同時為研究分析競爭力的發展變化情況,其指標前後時間不宜變化太大,應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5)指標的科學性。要求設計的各指標必須與第三方物流企業經營活動的實際情況吻合,系統科學地反映第三方物流企業競爭力的全貌。

評價體系構成

第三方物流企業競爭力的評價主要是從市場實力、技術實力、組織協調能力、管理水平狀況四個方面進行研究。
(1)市場實力(A)。企業競爭主要集中在市場競爭,市場競爭優勢、競爭實力是企業競爭力的突出表現,也是競爭力評估的重要準則之一。主要包括市場占有率、應變能力、投資收益率、銷售利稅率等指標。
(2)技術實力(B)。用於衡量第三方物流企業技術革新、技術改造的投入、水平及產出效率的指標。主要包括技術人員比重、技術開發經費比重、開發創新能力、技術改造資產比重、專利擁有比例、設備技術領先程度等指標。
(3)組織協調能力(c)。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競爭力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企業與供應商、中間商的密切程度,因此,第三方物流組織協調能力強弱,直接關係到企業競爭優勢的發揮。主要包括均衡率、聚合力、信息溝通水平、物流服務的滿足率等指標。
(4)管理水平(D)。第三方物流企業管理水平的狀況,直接關係到第三方物流企業對各環節成本的控制和物流效率的提高,是影響第三方物流企業市場競爭能力有效發揮的重要指標。主要包括庫存周轉率、退貨率、配送成本、管理人員比重等指標。

提升巨觀對策

提升我國物流業的競爭力,需要正視我國物流業的基本狀況、優勢、劣勢及其存在原因;同時,需要抓住機遇,充分利用有利條件,探索提高物流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尋求切實可行的戰略對策
(1)提升我國物流業競爭力的關鍵是改革現行的物流體制。物流體制的重要方面是運輸體制,現行的運輸體制仍然維持計畫經濟管理的傳統,交通、鐵路、民航、管道等分別屬於不同的部門。鐵路、航空、管道三種運輸形式基本上仍然是國有經濟為主體經營,除少量地方鐵路貨運和航空運輸外,這三種形式貨物運輸中,國有經濟比重保持在90%以上,所有制類型單一,缺乏其他經濟成分,不利於市場競爭。其中管道運輸因其產品、資產的特殊性,仍未強調市場競爭。由於計畫經濟的作用強度大、作用時間長、運輸產品短缺、長期供不應求,運輸體制只進行了範圍有限的部門內部改革,沒有從交通運輸產業整體發展的角度展開大面積的部門合併和重構。鐵路航空運輸行業政企不分,缺乏足夠的市場競爭,傳統運輸、倉儲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速遞業長期由郵政部門專營;這些體制上的因素使得物流企業難以具備市場經濟背景,難以參與國際競爭。
從歐、美、日等國家物流業的發展來看,上世紀60~70年代,綜合運輸體系的建立,80年代各國鐵路運輸業放鬆管制,使上世紀70年代瀕於崩潰的鐵路運輸業得以振興,推動了運輸業向物流業轉化。航空和水運相繼進行規制改革,出現了不同運輸方式間的聯運和兼併。除鐵路企業間的合併和收購外,鐵路企業還向公路、水運推進,對管道、航空等運輸企業進行參股和兼併,公路通運業成長壯大。可以說運輸管制的放鬆是物流業的興起和發展的契機。
我國物流體制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第一步應改革現行的運輸體制,借鑑已開發國家運輸體系的先進內容,完善我國運輸體系。運輸體制改革首先是對自然壟斷較強的鐵路和民航運輸進行改革,其次可考慮鐵路與民航部門合併,稱之為運輸部,交通部保留,經過一段時間的過渡,交通部與運輸部合併,成立綜合運輸部門,為物流業競爭力的提升奠定體制基礎。
(2)我國與物流業有關的法律法規很不健全。加快我國物流業的法制建設工作,力爭早日出台相關的法律法規,為我國物流業進一步深化改革和對內對外開放提供法律依據和法律支持。健全的法律框架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物流業的市場準入、市場規範、市場監管多式聯運等提供基本的規範,是物流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前提和保障。
(3)政府需要大力扶持國內主要物流企業,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市場主體。根據國際物流業發展的經驗,為了增強物流企業的競爭實力,行政主管部門應該引導國內大型物流企業之間的兼併、重組、合作、相互持股或者相互轉讓股份,支持國內物流企業做大做強。通觀美、日、歐等國家和地區的物流企業和物流業發展歷史和現狀,強勢物流企業首先是由時效性強的空運、快遞企業成長而來,其次是郵政、陸運、通運企業,第三是各個國家的鐵路運輸企業。反觀我國,這三類企業都處於蓄勢階段,近期單靠任何一方都不易壯大。主管部門率先打破部門分割、減少對兼併重組的行業限制。根據我國現有的運輸方式郵政部門改革狀況,著力將中鐵物流和中郵物流的資源、網路、經營和管理進行整合,充分利用鐵路企業的規模優勢和郵政企業的網路優勢,構築起強大的進入壁壘,盡力打造實力強大、有競爭力的中國物流強勢企業。
(4)引入和規範國內競爭,提高我國物流企業的國內競爭力。我國政府對鐵路的管制應以反對行政壟斷、維護有效競爭為前提;對公路運輸解決貨運機動車輛超限超載運輸、低價運作、惡性競爭等問題;對倉儲行業急需規範市場秩序、加強行業指導。體制上要打破傳統的行業壟斷,向內資企業開放,廣泛吸收多方投資,形成有利於競爭的市場格局
物流市場的培育在很大程度上是放鬆運輸管制的結果,市場的統一可以消除物流企業發展的障礙,破除條塊分割、彌和市場間隙,有利於實現規模經濟,提高物流企業的經營效率。政府管理部門尤其要加強對市場秩序和市場行為的監督,使物流市場規範發展、物流企業快速成長。

提升微觀對策

在上述提升物流服務業競爭力巨觀對策的基礎上,要提升物流企業的競爭力,必須先提升其國內競爭力,而後提升其國際競爭力。  (1)國內市場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的根基,物流企業要繼續保持在國內市場的優勢項目,縮短與強勢企業之間的差距,最基本的任務是要保持目前所具有的優勢。在現有的物流網路、運輸和倉儲能力上追加投資,擴大市場份額,增強硬體實力。根據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現狀,我國物流企業要首先植根於國內物流市場,然後擴展臨近市場,最後向世界市場擴展。
(2)切實抓住信息技術和網際網路套用的有利時機。網際網路的形成和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的套用,一方面使物流供應鏈不斷延伸,物流服務覆蓋的範圍不斷擴展;另一方面使貨物的實時跟蹤成為可能。配合物流網路設施的建設,積極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採用物流系統管理軟體,提高運輸與倉儲管理的效率,強化儲運優勢。特別要採用新型運輸和倉儲技術,如雙層貨櫃、超大型貨櫃船、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大型拖掛車,使物流業生產效率獲得大幅度提高。
(3)加大企業經營機制的改革力度,增強國內物流企業市場運作、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逐步變競爭劣勢為優勢。軟體實力是提高國內物流企業的生產效率、市場占有率;改善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的利器。物流企業應按照現代物流市場的要求,提高管理水平,實施靈活高效的市場運行機制,同時積極改善服務,加大市場開拓力度。
(4)實施戰略聯盟與合作。物流聯盟已成為目前物流企業增加實力、迅速擴張的最主要方式之一。近來世界物流十強企業紛紛通過業務整合、企業間併購和聯合來鞏固市場、拓展業務、增加盈利。如世界上最大的包裹速遞和貨運物流企業UPS連續收購法國一家零配件物流服務商以及亞洲和拉丁美洲的兩家物流公司,開展零配件物流服務;2001年又收購美國飛馳公司、美國第一銀行和一家零售企業,不僅擴大了速遞的業務範圍,而且新增了資金鍊上的增值服務。我國物流企業也要重視資本經營,通過股權轉換、聯合和兼併,迅速增強企業實力,擴大服務範圍,在複雜的市場競爭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
此外,國內物流企業間在資源共享、服務創新客戶服務、信息溝通等方面加強合作的同時,應積極加強與金融、生產製造業的合作,構築新型戰略聯盟關係,挖掘國內市場潛力,儘可能地擴大市場份額,為物流市場競爭中的戰略聯盟、戰略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