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貢米

竹溪貢米

竹溪貢米,湖北省竹谿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竹溪貢米,米粒細長,粒型長寬比≥3.0,堊白粒率≤10.0%,腹白少,晶瑩透亮,有光澤;炊飯香味濃郁,冷飯不回生。理化指標:蛋白質6.0至7.5%;膠稠度≥70毫米,直鏈澱粉含量(乾基)15.0至20.0%。

2009年12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准“竹溪貢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竹溪貢米
  • 外文名:Gongmi, Zhuxi
  • 產地範圍:湖北省竹谿縣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2009年第126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09年12月28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竹溪貢米,米粒細長,粒型長寬比≥3.0,堊白粒率≤10.0%,腹白少,晶瑩透亮,有光澤;炊飯香味濃郁,冷飯不回生。理化指標:蛋白質6.0至7.5%;膠稠度≥70毫米,直鏈澱粉含量(乾基)15.0至20.0%。
竹溪貢米竹溪貢米

產地環境

竹谿縣產自竹谿縣,竹谿縣地處秦嶺東槽區東段南緣,大巴山脈東段的北坡。大巴山脈是全縣山系的發源地。全縣山多呈緯向褶皺形,由西南向東北梯向延伸。竹谿縣西南高,東北低,西南部蔥坪海拔2740米,東北部爛泥灣海拔276米,相對高差2464米。全縣山脈與地層走向一致,河谷曲流發育,峽谷與山間盆地相間,構成了丘陵、盆地、低山、中山、高山等多種地貌。
竹谿縣屬北區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高差懸殊,光照充足,雨量適中。全縣全年日照量時數為500~1800小時之間,平均每天4~5小時;太陽輻射量年平均在92~101千卡/平方米。全縣全年無霜期平均為238天左右,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適宜種植竹溪貢米。
竹谿縣環境竹谿縣環境

歷史淵源

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6年),竹溪貢米被定為“貢米”。
2009年3月,竹谿縣成立竹溪貢米專業合作社。
竹溪貢米竹溪貢米

生產情況

截至2011年底,湖北省竹谿縣培植竹溪貢米1萬畝,總產量達6000萬公斤,總產值達2.8億元。
竹溪貢米竹溪貢米

產品榮譽

2009年12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准“竹溪貢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竹溪貢米竹溪貢米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竹溪貢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湖北省竹谿縣中峰鎮蔣家堰鎮龍壩鄉、城關鎮、水坪鎮縣河鎮、新洲鄉、兵營鄉匯灣鄉等9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宜香725、國稻優5號等秈稻品種。
(二)立地條件。
保護區範圍內海拔400至800米;土壤類型包括瀦育型土壤、黃棕壤、山淤黑土;土壤pH值5.0至7.0,有機質含量≥3.0%,P2O5含量11.0至17.0毫克/千克,K2O含量106.0至25.0毫克/千克,有效耕作層≥13厘米。
(三)栽培管理。
浸種催芽:浸種前曬種1至2天;曬種後結合消毒浸種(水溫50℃條件下浸種),消毒後的種子要用清水洗淨後再催芽(催芽48小時),種子催芽要把握好高溫破胸(35℃至38℃),適溫發芽(25℃至30℃),低溫煉芽(25℃至20℃)三個關鍵階段。
播種:採取直播地膜覆蓋技術,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播種密度每公頃≤31.5萬穴,每穴播種催芽後的谷種2至3粒;同時應備地育秧用於補苗,保證苗全苗齊。
田間管理:每公頃施農家肥≥60000千克(折每畝4000千克);採用濕潤管理,分櫱期保持廂面膜內濕潤即可,嚴禁串灌深灌;孕穗期和灌漿乳熟期,及時灌水,保證溝里有水,膜面無水。
收穫:在水稻成熟後適時收割,按品種單收、單脫、單儲藏。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加工工藝。
原料分級→篩選清理→去石→磁選→礱穀→谷糙分離→碾米→去碎米→拋光→色選→成品→包裝。

專用標誌使用

竹溪貢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湖北省竹谿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竹溪貢米的法定檢測機構由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