稜鏡色散實驗

稜鏡色散實驗,是光在牆上被分解為不同顏色的實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稜鏡色散實驗
  • 實驗者:牛頓
  • 工具:三稜鏡
  • 結論:光在牆上被分解為不同顏色
稜鏡色散實驗
牛頓出生那年,伽利略與世長辭。牛頓1665年畢業於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因躲避鼠疫在家裡呆了兩年,後來順利地得到了工作。
當時大家都認為白光是一種純的沒有其他顏色的光(亞里士多德就是這樣認為的),而彩色光是一種不知何故發生變化的光。
為了驗證這個假設,牛頓把一面三稜鏡放在陽光下,透過三稜鏡,光在牆上被分解為不同顏色,後來我們稱作為光譜。人們知道彩虹的五顏六色,但卻不知其原因。牛頓的結論是:正是這些紅、橙、黃、綠、青、藍、紫基礎色有不同的色譜才形成了表面上顏色單一的白色光,如果你深入地看看,會發現白光是非常美麗的。
稜鏡色散實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