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蜀將吏士民檄

移蜀將吏士民檄

移蜀將吏士民檄是263年鐘會伐蜀,與姜維相持劍閣時,所作的檄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移蜀將吏士民檄
  • 作者:鐘會(鐘士季)
  • 時代:三國
  • 簡稱:檄蜀
  • 出處:《魏志·锺會傳》又見《文選》
  • 類型:檄文
  • 作用:勸降,安撫百姓,打心理戰
  • 特徵:徵驗甚明,旁徵博引,娓娓道來
原文,譯文,作者,評價,

原文

往者漢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幾於泯滅。我太祖武皇帝神武聖哲,撥亂反正,拯其將墜,造我區夏。高祖文皇帝應天順民,受命踐阼。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恢拓洪業。然江山之外,異政殊俗,率土齊民,未蒙王化。此三祖所以顧懷遺恨也。今主上對德欽明,紹隆前緒;宰輔忠肅明允,劬勞王室,布政垂惠,而萬邦協和;施德百蠻,而肅慎致貢。悼彼巴蜀,獨為匪民,愍此百姓,勞役未已。是以命授六師,龔行天罰,征西、雍州、鎮西諸軍,五道並進。古之行軍,以仁為本,以義治之。王者之師有徵無戰。故虞舜舞乾戚而服有苗,周武有散財、發廩、表閭之義。今鎮西奉辭銜命,攝統戎重,庶弘文告之訓,以濟元元之命。非欲窮武極戰,以快一朝之政。故略陳安危之要,其敬聽話言。
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興兵朔野。困躓冀徐之郊,制命紹布之手。太祖拯而濟之,興隆大好,中更背違,棄同即異。諸葛孔明仍規秦川,姜伯約屢出隴右,勞動我邊境,侵擾我氐羌。方國家多故,未遑修九伐之徵也。今邊境乂清,方內無事,畜力待時,並兵一向。而巴蜀一州之眾,分張守備,難以御天下之師。段谷侯和沮傷之氣,難以敵堂堂之陣;比年以來,曾無寧歲,征夫勤瘁,難以當子來之民。此皆諸賢所親見也。
蜀相牡見禽於秦(蜀相牡,文選作蜀侯。案:《史記·索隱》言蜀王開,今此作相牡者,《戰國策》「使陳莊相蜀」,「牡」與「莊」形近,疑陳莊相蜀,遂據蜀,後見禽於秦也。《史記》及《華陽國志》皆不言,未知其審),公孫述授首於漢,九州之險,是非一姓,此皆諸賢所備聞也。明者見危於無形,智者窺禍於未萌。是以微子去商,長為周賓;陳平背項,立功於漢。豈晏安鴆毒,懷祿而不變哉?今國朝隆天覆之恩,宰輔弘寬恕之德,先惠後誅,好生惡殺。往者吳將孫壹,舉眾內附,位為上司,寵秩殊畢。文欽唐咨為國大害,叛主仇賊,還為戎首。咨困逼禽獲,欽二子還降,皆將軍封候,咨豫聞國事。壹等窮踧歸命,猶加上寵,況巴蜀賢智見機而作者哉!誠能深鑒成敗,邈然高蹈,投跡微子之蹤,措身陳平之軌,則福同古人,慶流來裔,百姓士民,安堵樂業,農不易畝,市不回肆,去累卵之危,就永安之計,豈不美與!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放,玉石俱碎。雖欲悔之,亦無及已。其詳擇利害,自求多福。各具宣布,鹹使聞知。

譯文

從前漢代國勢衰微,國家分崩離析,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中,太祖武皇帝曹操撥亂反正,拯救瀕臨頹危的百姓,恢復天下安寧。高祖文皇帝曹丕順應天意,順乎民心,登基稱帝。烈祖明皇帝重光偉業,拓展功績。但我疆域之外,有與我不同的政治和風俗,那裡的天地百姓沒有沐浴到浩蕩的皇恩德澤。這是我們三位聖祖甚感遺憾的事。而今皇帝寬宏大量,要繼承發揚前代的業績;輔佐大臣忠心耿耿,效力皇室,安排政事,流惠百姓,所以各地得以調和一致。對那些少數民族施以聖德,他們都來歸順。可憐你們巴蜀士眾,難道你們不是人民嗎?同情那裡的人民,他們服役終身,無休無止。因此命令大軍,奉行天意,懲罰那些對朝廷有二心的人。征西將軍、雍州刺史、鎮西將軍等率五路大兵,齊頭並進。古代行軍,以仁義作根本,以仁義治理軍隊。帝王的軍隊,有徵無戰。所以,虞舜修文教,有苗臣服;周武王滅掉商朝,分散鹿台的資財,打開矩橋的倉庫,表彰商朝賢臣。而今鎮西將軍奉命征討,統率大軍,解救老百姓的生命,並不是炫耀武力,好大喜功,以光大當朝的政績。所以在此為你們大略陳述一下安危,請敬聽善意的勸告。“
益州先主劉備以雄才大略,興兵原野,在冀州、徐州等地受到挫折,被袁紹、呂布所迫脅,我太祖武皇帝曹操為他解圍,彼此結下友情。不料中途變卦,與太祖離心離德。諸葛孔明還是規守秦川,而姜伯約則不斷出兵隴右,侵擾我邊境,侵害我氐羌民眾。當時國家事情太多,沒有來得及討伐。而今邊境安寧,國內無事,積蓄力量,等待時機,集合眾兵,集中朝一個方向進攻。至於巴蜀不過有一個州的兵力,又守衛分散,難以抵禦帝王之師。在段谷、侯和,蜀軍已受重創,是很難抵禦我軍強大的攻勢的。近年來,巴蜀不曾太平,征夫連年作戰,疲憊不堪,是很難抵擋我萬眾一心的軍隊的。這些你們是能親眼目睹的。
蜀國的丞相陳壯被秦捉拿,公孫述被吳漢所殺。九州的險要地區,並不是某一姓的統治者能長久占據的。這些事你們也聽說過。聰明的人能預見危險,睿智的人能夠防止災禍的發生。因此微子離開商朝,作為周朝賓客;陳平背離項羽,為漢朝立下功勞。你們苟且偷安,如同飲荓毒一樣。難道你們真的只知吃蜀國俸祿而不能有所變通嗎?而今朝廷給他們提供生路,宰輔實懷有寬恕的恩德,先降者施以恩德,後降者則遭殺戮。從前東吳將領孫壹率眾投附,結果他身居高位,頗得重用。文欽、唐咨為國家大害,背叛其主,大逆不道,還作了敵人的首領。唐咨在困頓中被捉,文欽的兩個兒子投降,都被封為公侯、將軍,唐咨還參與國家重要事務。孫壹等人走投無路時歸順朝廷,皇帝還是給予寵信,更何況巴蜀那些能看準時機行事的賢者呢?如能明察成敗,效法微子,學習陳平的作法,那么你們的福分會和他們一樣,也會造福後人。天下百姓,安居樂業,農田不荒廢,市場照樣繁榮,遠離危險,永享大福,這不是一件美事嗎?如果苟且偷安於一時,迷途不返,大兵壓境之際,玉石俱碎,到那時再後悔就晚了。請你們仔細考慮厲害得失,自求多福,並請相互轉告,使眾人明白我們的態度。

作者

鐘會(225年-264年1月),字士季,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謀士、書法家,太傅鐘繇之幼子、青州刺史鐘毓之弟。自幼才華橫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對他非常賞識。在隨司馬師征討毌丘儉期間,鐘會典知機密。又為司馬昭獻策 阻止了魏帝曹髦的奪權企圖。平定諸葛誕叛亂時,鐘會屢出奇謀,被人比作西漢謀士張良。後遷司隸校尉,朝廷大小事鐘會無不插手。名士嵇康被殺,便是由於他的謀劃。
景元年間,鐘會獨力支持司馬昭的伐蜀計畫,從而被任命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主持伐蜀事宜。景元四年(263年),他與鄧艾發動魏滅蜀之戰,分兵攻打蜀漢,這篇檄文便是此時所做。蜀漢滅亡後,鐘會與蜀降將姜維共謀,欲據蜀自立,遂打壓原同僚鄧艾,並且圖謀反叛。卻因部下的兵變而失敗,自己也死於亂軍,時年40歲。

評價

昭明文選·卷四十四·檄移,收錄五篇,為《司馬長卿喻巴蜀檄》《陳孔璋為袁紹檄豫州文》《陳孔璋檄吳將校部曲文》《锺士季檄蜀文》《司馬長卿難蜀父老》。
文心雕龍·檄移第二十》:鐘會檄蜀,徵驗甚明;桓溫檄胡,觀釁尤切,並壯筆也。
閔齊華《文選瀹注》卷二十二引孫鑛評語:諸檄中獨此篇渾厚得體。蓋茲時蜀已不支,無庸辭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