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鼓樓區段

內秦淮河,是指明城牆以內鼓樓崗以南的各水道。包括青溪、珍珠河、明御河、玉帶河遺存的部分,以及九華山溝、香林寺溝等。水系全長23.647公里,匯水面積24.27平方公里,占城區總面積38%,蓄水量約64.6萬立方米,流域包括建鄴白下秦淮、玄武四個區及鼓樓區的一部分。流域內受寧鎮山脈分支切人市區的影響,地勢東北高而西南低。河道流向,除北段外,多為自北向南,自東向西。內秦淮河水系分為四段,並有幾條支流互相溝通。南段為原秦淮河主流,系天然河,史稱“十里秦淮”,不在該區。中段自淮清橋向西至鐵窗欞出城,是古青溪和運瀆僅存的·段水道,亦不在該區。東段自竺橋經逸仙橋、玄津橋、復成橋、大中橋,至東水關人秦淮河南段,亦非該區。北段上游接受五台山東坡來水,經乾河沿二號橋、中山路涵、北門橋、通賢橋、浮橋、太平北路橋、太平橋等七座橋涵,出竺橋入東段,僅五台山東坡至中山路涵段為該區所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秦淮河鼓樓區段
  • 地理位置明城牆以內鼓樓崗以南
  • 占地面積:24.27平方公里
  • 蓄水量:64.6萬立方米
地理位置,相關資料,

地理位置

秦淮河古稱淮水,又名龍藏浦,唐時始稱秦淮。上有兩源,東源出自句容西北的寶華山和東南的茅山;南源出自溧水東南的東廬山。兩源在江寧方山附近的西北村會合,經上坊門至今通濟門,經水西門外人江。

相關資料

楊吳太和四年(932年)建造金陵城,在今通濟門附近開上水門,在水西門附近開下水門,把今天的內秦淮河一段包人城內。又在城周開濠,史稱楊吳城濠。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建成應天府城,把秦淮河在通濟門外分成兩支,一支由東關人城,一支人楊吳城壕為護城河。後來,前者演變為內秦淮河。後者演變為外秦淮河。
外秦淮河,從中和橋以下經通濟門繞中華門和水西門至三汊河人江,長17公里。其中石城橋至定淮門橋段屬鼓樓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