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色越器

秘色越器

陸龜蒙(?~公元881年),唐代農學家文學家,字魯望,天隨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蘇吳縣人。曾任湖州、蘇州刺史幕僚,後隱居松江甫里(今甪直鎮),編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澤叢書》中,現實針對性強,議論也頗精切,如《野廟碑》、《記稻鼠》等。陸龜蒙與皮日休交友,世稱“皮陸”,詩以寫景詠物為多。

此詩為陸龜蒙詠物佳作。

“秘色”一詞最早出現於此詩中,並一直沿用至今。宋、明、清迄今,學者們為“秘色”一詞的確切含義聚訟不已。據宋人說,五代吳越國王錢鏐規定越窯專燒供奉用的瓷器,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藥配方、製作工藝保密。其說近是。據本百科“色”字條解釋,“色”除了“顏色”一解外,尚可解為“配方”。“秘色”的“秘”意思是“機密”、“保密”,“色”的意思是“藥粉配方”、“釉料配方”。故所謂“秘色”即“保密的釉料配方”之意。所以,“秘色瓷”就是釉料配方保密的瓷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秘色越器
  • 創作年代:唐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詩
  • 作者:陸龜蒙
詩歌原文,詩名釋義,作品賞析,

詩歌原文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好向中宵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

詩名釋義

“秘色”瓷最初是指唐代越窯青瓷中的精品,“秘色”似應指稀見的顏色,是當時讚譽越窯瓷器釉色之美而演變成越窯釉色的專有名稱。後來五代時吳越國錢氏割據政權控制了越窯窯場,命令這些瓷窯專燒供奉用的瓷器,秘不示人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藥配方、製作工藝保密,故名。趙令畤在《侯鯖錄》中說:“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錢氏立國,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謂之秘色”。

作品賞析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這前兩句是陸龜蒙遠看越窯開窯時的壯觀景象而發的感概“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這前兩句是陸龜蒙遠看越窯開窯時的壯觀景象而發的感概(據說在上林湖就有唐代越窯窯址176處之多):秋天的晨風中,露水沾衣,透過風露可見出窯後的成千上萬的越窯器(或秘色瓷)堆放在山坡上,溝壑間,如千峰疊嶂,其色似青如黛,與周圍的山峰融為一體,從而奪得千峰萬山之翠色!
唐法門寺八棱淨水秘色瓷瓶唐法門寺八棱淨水秘色瓷瓶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這後兩句是越窯開窯後陸龜蒙近看堆積如山的越窯器(可能碗類較多)時的記實描述和感懷:“好向中宵盛沆瀣”是說堆積的碗類越窯,如果口朝上(“好向”即正確的朝向)的堆放,到夜半(“中宵”即夜半)時就會盛載一些露水(“沆瀣”即露水)。如果碗類越窯器口朝下堆放就不是“好向”,因為沒法盛載露水。“共嵇中散斗遺杯”是說淺淺地盛有露水的碗如同(“共”即如同)嵇中散留下的斗酒時還殘存濁酒的杯子(“遺杯”即有酒殘留之杯)。
陸龜蒙在吟《秘色越器》詩中提及嵇中散,是因為嵇中散是一位嗜酒愛琴,才氣橫溢並鐵骨錚錚的令後人敬仰的一代罕見名士(見文後注釋)!陸龜蒙明吟越窯之物,暗示敬慕嵇中散之志向。這也說明陸龜蒙的這首詩並非著眼於秘色越窯,而是借物抒情,暗表心機。明白了詩人的本意後,再回味“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就更不會有吟《秘色越器》的感覺,而是感覺和于謙用《石灰吟》“秘色”語言明志有異曲同工之效:“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總之,詩人的感懷是:越窯經歷火的洗禮,在九秋風露中,終於“奪得千峰翠色”,此時此景,怎能不使人想到嵇中散那樣的人傑與鬼雄?!
唐法門寺秘色瓷盤唐法門寺秘色瓷盤
註:嵇中散即嵇康,三國魏時曾任中散大夫,故也稱嵇中散。以“工詩文、精樂理”、學識淵博而名於世。在“竹林七賢”中以“尚奇任俠,落拓不羈,飲酒清談,彈琴狂歌”而聞名。他剛正不阿,“不堪流俗”,後被魏國相國司馬昭下令問斬。南朝梁江淹《恨賦》:“及夫中散下獄,神氣激揚,濁醪夕飲,素琴晨張”。甚至在邢場上他還“顧視日影,索琴而彈”,最後,曲終弦斷,引頸自刎。一代英才就這樣冤死於暴政。
唐代詩人陸龜蒙《秘色越窯》詩作曰:“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人們根據這首詩中的“千峰翠色”,理所當然地認為越窯或越窯秘色瓷之色就像草木復蓋的萬千山峰上的翠色一樣。可是,目前所發現的幾乎所有越窯包括秘色瓷都是主色為青灰色,可能帶點黃色或綠色,但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千峰翠色”!可笑的是,在現今的收藏界,當人們一看到青灰色的越窯時,就用“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贊口不絕,其實就是像讚美“皇帝的新衣”一樣,說些人云亦云,連自己心裡都犯嘀咕的違心話而已!
那么,說越窯“千峰翠色”是不是陸龜蒙描寫得太離譜?還是目前我們所看到的越窯都不是陸龜蒙所見到的越窯的精品?筆者認為應該是後者。陸龜蒙描寫的“千峰翠色”越窯是越窯中的罕見精品,可能百窯難見一物。這就是為什麼陸龜蒙說“九秋風露越窯開”。“九秋風露”就是九年,和“十年磨一劍”一樣難得。又由於九字是數中大數,此處“九秋”可能代表很長時間。這說明陸龜蒙筆下的“千峰翠色”越窯器是非常罕見,即使在“九秋”中,每秋或每月開窯,也未必能燒成幾件。可以說,真正的“千峰翠色”越窯現在也像柴窯一樣世不一見了。博物館及私人收藏的越窯可能都是普通越窯器,與陸龜蒙所描述的越窯毫不相干!
有網友(古藝雅集)認為““千峰翠色”指越窯產量大,當開窯時漫山遍野堆放,其釉色堪比山峰翠色。一派繁榮景象。由此詩人感嘆!”。筆者認為這種看法可能更正確,因為“九秋”也可指秋天,或深秋。“風露”指的是微風習習,露珠沾衣的早晨野外。每年秋天,因遍布山間的許多越窯開窯(據說在上林湖就有唐代越窯窯址176處之多),滿山遍野堆放了大量越窯器,透過蒙朦朧朧的秋天早晨的野外空氣,看這些堆積如山的窯器,似青如黛,融入千山萬峰之中,從而“奪得千峰翠色”。這種蔚蔚大觀景象才是陸龜蒙的吟詩對象!陸龜蒙不可能對著一個或幾個越窯器(包括秘色瓷)而詩興大發,吟出“千峰翠色”,這太過突兀!因為形容翠色的其他比喻很多,沒理由詠出“千峰”二字。另外,從作詩的對等性和語感體會,一個或幾個越窯器(或秘色瓷)也無法與“千峰”對等,更談不上有能力奪得“千峰翠色”。很明顯,陸詩人筆下的“千峰翠色”不是指越窯器或秘色瓷的個體顏色,而是指成千上萬的越窯或秘色瓷堆放在一起,在蒙朦朧朧的秋天晨曦中,看上去像似青如黛的千山萬峰景象。
總之,唐代詩人陸龜蒙用“千峰翠色”形容的可能是越窯中的罕見精品,而更有可能是形容每年秋天越窯開窯時的盛況。應該說法門寺出土的秘色瓷器使世人見到了秘色瓷的真容,它們也成為秘色瓷的標準器。但出土的物賬上沒說秘色瓷是“千峰翠色”!如何認識或定義秘色瓷的主色調確實值得探討,是按出土實物實話實說?還是一定要用古詩中的“千峰翠色”來概括?現代專家們不假思索,對著本來並非“千峰翠色”的個體越窯器(或秘色瓷)發出古人之讚嘆,實乃人云亦云的“皇帝新衣”的捧場者!越窯被譽為中國的“瓷之母,她的崇高地位不需要子虛烏有的“千峰翠色”來裝點門面,筆者呼籲還我“瓷之母”的本來面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