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布多(中國清代地區名)

科布多(中國清代地區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科布多,原為中國清朝城名,後大多用作中國清朝西北邊疆政區名,又稱和卜多。

科布多地區東接喀爾喀蒙古扎薩克圖汗部,有驛道直達烏里雅蘇台,西通塔爾巴哈台(治今塔城)、伊犁,南通迪化、巴里坤,北鄰唐努烏梁海,西北與俄羅斯接壤。由於沙俄侵略以及外蒙古獨立,科布多當代分屬蒙古國、中國、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布多
  • 外文名:Hovd
  • 釋義中國清朝西北邊疆政區名、城名
  • 別名:和卜多
  • 分屬:蒙古國、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
  • 地理位置:東接喀爾喀蒙古的扎薩克圖汗部
概述,歷史沿革,背景,科布多參贊大臣,科阿分治,科布多界約,現況,

概述

雍正九年(1731)在布彥圖河畔築科布多城乾隆二十四年(1759)擴建。二十六年於此設科布多參贊大臣,歸烏里雅蘇台將軍節制,統轄阿爾泰山南北、厄魯特蒙古諸部和阿爾泰烏梁海阿爾泰諾爾烏梁海諸部。此後,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的地域也被稱為“科布多”。
清代科布多清代科布多
科布多城內駐有賽音諾顏、扎薩克圖汗和土謝圖汗三部派出的卡倫兵、台兵,負責巡邊。設有學校,招收官學生,由杜爾伯特、明阿特和札哈沁等旗選送。當地商民往來於蒙古各部和巴里坤等地。
當代的科布多,分為四部分,分別歸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國,和中國新疆。
中國境內的阿爾泰山非常美麗,比如喀納斯白哈巴禾木。中國失去的部分也是同樣的美麗。

歷史沿革

1864年以後,俄國通過不平等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中俄科布多界約》 、《中俄伊犁條約》、《中俄科塔界約》割占了阿爾泰淖爾烏梁海和阿爾泰烏梁海西部的土地。
1907年,分阿爾泰山一帶置阿爾泰。(科阿分置)
1911年,武昌起義發生後,庫倫的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在俄國策動下宣布外蒙古獨立,並派兵西進烏里雅蘇台和科布多。外蒙古各部札薩克多回響獨立,只有科布多的杜爾伯特汗噶勒章那木濟勒效忠清朝,仍聽參贊大臣節制
1912年5月,黑喇嘛丹畢堅贊、馬克思爾扎布等率外蒙古軍隊圍困科布多城。北洋政府電令新疆督軍楊增新派兵援救,但新疆援軍因俄國阻撓等原因遲遲不能開拔。8月,外蒙古軍攻陷科布多城,驅逐了末任科布多參贊大臣,不久科布多全境失陷。
1919年,外蒙古撤銷自治,科布多再次由中國設官治理。
1922年以後由蒙古人民黨政府統治。

背景

科布多參贊大臣

清乾隆二十六年 (1761),清朝在徹底平定部後,鑒於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遂在該山東麓科布多城設立參贊大臣 ,隸於管轄以阿爾泰山為中心的蒙古高原西部及準噶爾盆地北端的額爾齊斯河流域,直至齋桑泊的近4 0萬平方千米的廣大地區。至同治三年 (1864) ,科布多參贊大臣轄地四至:東臨奇勒稽思泊 (今吉爾吉斯湖 )、扎布噶河、喀拉泊(今哈臘湖 )與同屬烏里雅蘇台治下的札薩克圖汗部相接;南、西南以拜山、哈布山 (今北塔山 )、烏倫古河、額爾齊斯河、齋桑泊 ,直至鏗格爾圖喇 (今烏斯季卡緬諾哥爾斯) 。

科阿分治

阿爾泰地方原屬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居民主要是蒙古烏梁海土爾扈特和碩特部族。其東為科布多所屬之額魯特旗,西北為阿爾泰淖爾烏梁海,西南與新疆塔爾巴哈台為鄰。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西北大片中國領土被俄羅斯割占,阿爾泰北部成為與俄國接壤的邊境地區。同時條約規定,“地面分在何國,人丁即隨地歸為何國管轄。嗣後倘有由原住地方越往他處者,即行撥回,免致混亂”。但是,居住在被割讓地區的大批哈薩克人不願被俄國統治,陸續潛回中國伊犁、塔城界內
同年,新疆各地相繼爆發混亂。塔城的厄魯特蒙古人陸續逃往科布多境內的布倫托海(今福海縣)避難。同時,由俄國遷回塔城的哈薩克人越來越多,無處安置。朝廷令統領塔城蒙古兵的藏族喇嘛棍噶札拉參來到阿爾泰山招集流民,並向科布多借地,在阿爾泰烏梁海一帶安置蒙古、哈薩克與漢人流民。所借地域的大體範圍是“東至罕達噶圖河,西至哈巴河,南至額爾濟斯河北岸,北至阿爾泰山山脊,周匝七百餘里。”
1870年,棍噶札拉參率眾在克蘭河沿岸修建喇嘛廟,同治皇帝賜名為承化寺,即今阿勒泰市建城之始。棍噶札拉參駐守阿爾泰期間,收撫哈薩克、蒙古民眾,“捍衛邊圉,剿除土寇,屢奏廳功,俄人憚之”。
光緒初年清軍收復新疆後,塔爾巴哈台為安置哈薩克部落,不願將借地歸還。經科布多反覆交涉,朝廷同意其收回阿爾泰山。
1904年,朝廷下諭改科布多幫辦大臣為科布多辦事大臣,由科布多城移駐承化寺。以錫恆為首任大臣,“管理該處一切蒙、哈事務”。次年,署理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徐圻上《阿爾泰山交割完竣折》,塔、科借地交割完畢。
錫恆到任後不久,便咨科布多參贊大臣連魁,“彼此應否劃定地界,以免轇轕”。連魁不但同意科布多與阿爾泰分治,連科布多境內其他有哈薩克人遷居之地,也一併劃給阿爾泰。
1907年1月20日,錫恆、連魁聯名上《遵擬科阿劃疆分治以專責成而資遵守折》,稱科布多境內舊有哈薩克及逃亡而來的哈薩克已無地安置,因此“擬將科布多所屬迤西附近阿勒台山之烏梁海左翼散秩大臣一旗、副都統一旗、總管二旗,右翼散秩大臣一旗、總管二旗,新土爾扈特郡王一旗、貝子一旗,霍碩特札薩克台吉一旗,總計三部落十旗撥歸錫恆就近管理,以資安插哈眾。其昌吉斯台等西八卡倫切接阿疆,並布倫托海屯田均在烏梁海遊牧,自應一併歸阿管理,未便仍由科布多參贊遙領,致有鞭長莫及之勢。”朝廷複議後準奏,爾泰正式由科布多劃出,成為一級行政區。此後,科布多辦事大臣又稱阿爾泰辦事大臣

科布多界約

主要內容:
1869年9月13日,中俄簽定《科布多界約》,將原屬科布多定邊左副將軍轄區的烏梁海佐領劃入俄境。中國又丟失了約1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影響: 《科布多界約》是清政府俄羅斯帝國,自《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與《烏里雅蘇台界約》後簽訂的又一個關於俄國沙皇侵占我國西北國土的辱權喪國的不平等條約。它是《烏里雅蘇台界約》的一個延伸和擴大。嚴重損害了中國的領土完整。這是俄國沙皇野心的又一次體現。

現況

大部分屬於蒙古領土,其餘部分屬俄羅斯、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其中阿爾泰烏梁海地區大部屬中國,阿爾泰淖爾烏梁海全境屬俄羅斯,阿爾泰烏梁海其他地區分屬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
其轄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科布多省、巴彥烏列蓋省、烏布蘇省大部分地區,俄羅斯與阿爾泰邊疆區東南部、阿爾泰共和國、及圖瓦共和國唐努山以南地區,中國新疆阿勒泰地區烏倫古河-額爾齊斯河以北,哈薩克斯坦東哈薩克斯坦州東北一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