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毫

秋毫

秋毫,漢語辭彙。

拼音:qiū háo

解釋:指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後用來比喻最細微的事物。

出處:秋毫不敢有所犯。——《史記·項羽本紀》

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循規蹈矩無損秋毫。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童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秋毫
  • 外文名:1.autumn hair; newly-grown down; sth. so small as to be almost indiscernible
  • 拼音:qiū háo
  • 解釋:比喻最細微的事物
  •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
拼音,引證詳解,

拼音

qiū háo

引證詳解

亦作“秋豪”。
1、鳥獸在秋天新長出來的細毛。喻細微之物。
《商君書·錯法》:“夫離朱見秋豪百步之外,而不能以明目易人。”
《孫子·形》:“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新砥礪殺矢,彀弩而射,雖冥而妄發,其端未嘗不中秋毫也。”
《後漢書·岑彭傳》:“持軍整齊,秋毫無犯。”
葛洪 《抱朴子·自敘》:“秋毫之贈不入於門,紙筆之用皆出私財。”
宋 王安石 《收鹽》詩:“一民之生重天下,君子忍與爭秋豪。”
東周列國志》第四回:“潁考叔對曰:‘此鳥名,晝不見泰山,夜能察秋毫,明於細而暗於大也。小時其母哺之,既長,乃啄食其母,此乃不孝之鳥,故捕而食之。’”
清 唐孫華 《時世公子行》:“呼盧博簺窮晝夜,百萬一擲同秋毫。”
2、指毛筆。
南朝 宋 鮑照飛白書勢銘》:“秋毫精勁,霜素凝鮮,沾此瑤波,染彼松煙。”
唐 王雝 《懷素上人草書歌》:“銅瓶錫杖倚閑庭,斑管秋毫多逸意。”
唐 朱逵 《懷素上人草書歌》:“轉腕摧鋒崛崎,秋毫繭紙常相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