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泰山上作

清平樂·泰山上作

清平樂

泰山上作

江山殘照,落落舒清眺。澗壑風來號萬竅①,盡入長松悲嘯。井蛙瀚海雲濤,醯雞②日遠天高。醉眼千峰頂上,世間多少秋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清平樂·泰山上作
  • 創作年代:1236
  • 文學體裁:詩
  • 作者:元好問
  • 注釋:醯雞:一種微小的酒蟲
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介紹,

作品注釋

①風來號萬竅:典出《莊子·齊物論》,意謂大風一起,樹木的大小窟窿都發出號叫。
②醯雞:一種微小的酒蟲。

作品賞析

金朝滅亡後,元好問悲慟難抑,兩年之後(1236)游泰山,登覽所及,哀感良多。
上片寫山景。由於心境悲涼,映入詞人眼帘里的景物都塗上了一層淒清的色彩。一二句點明登臨的時間是傍晚,故為“江山殘照”,同時又寓人事,江山易主、國家興亡,使他百感叢生,用一“殘”字,透露了他心中的傷感。極目遠眺,本來可以使人心情舒朗,但由於是一個人獨游,用“落落”二字,寫出自己孤寂的樣子與上句西沉的殘陽相呼應,增加了蒼涼和悲惋。三四句寫山景山風。隨著山澗山壑風起,一切洞穴樹竅都發出聲響,而這些聲響都匯入松濤的悲嘯中去,巨大的悲嘯鋪天蓋地而來,使人的整個情感也融於其中。此處是以情設景,詞人身經沉陸亡國之痛,在他眼中,一切景物都是那樣悲涼,一切聲響,似乎都在悲號、哭泣,傍晚的落照松風,當然更喚起他內心的感觸。
下片即景抒懷。由上片那悲慨苦情所引發的,就是對於人與宇宙的思考與感嘆。“井蛙”二句,以大襯小,比喻人在宇宙天地間的位置。站在萬山之首的泰山峰巔,極目雲山,俯仰古今,在這天地悠悠的大千世界裡,人是多么渺小!就像井蛙之於瀚海之濤,醯雞之於遙遠的太陽和遼闊的天空。小與大,微與宏的強烈對比,使詞人深感人生的沒有意義,從根本上否定了自我。當然,從巨觀上看,那些煊赫一時的英雄,風流千古的將相,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被風吹雨打隨水而去,煙消雲散,不見蹤跡。那么如同淪海一粟的自己的身世浮沉、喜怒哀樂就微不足道了。當他內心經歷了人在宇宙中位置的思考之後,他釋然了,解脫了,滿腔的哀怨,都漸漸淡化了,內心的創傷也慢慢平復了。於是最後二句寫他再一次高踞峰巔俯視人寰時,人間的爭鬥追逐都細若秋毫。終於,他由痛切的悲憤而走向超脫和曠達。不過,在千峰頂上觀望人間時,他是“醉眼”,也許清醒之後又別有議論,但在這首詞中,他的確是已經走出了自己懷抱悲慨的困境。

作者介紹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山人,太原秀容(今山西忻縣)人。少有詩名,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進士,歷官內鄉(今屬河南)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行尚書省左司員外郎。金亡不仕,以故國文獻自任,構野史亭於家,著述其上。有詩文《遺山集》,詞《遺山樂府》。其詞深於用事,精於鍊句,橫放傑出有蘇軾、辛棄疾之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