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鴞 拼音:xiāo 簡體字:
部首:鳥,部外筆畫:5,總筆畫:16
五筆86&98:KGNO 倉頡:RSHAF
筆順編號:2511532511154444 四角號碼:6722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D1E
基本字義
--------------------------------------------------------------------------------
● 鴞
xiāoㄒㄧㄠˉ
◎ 見“鴞”。
English
--------------------------------------------------------------------------------
◎ owl
【藥材名】鴞
【拉丁名】Glaucidum cuculoides whiteleyi (Blyth)
【名稱考證】流離,鴟鴞,土梟,服,天鳥,訓狐,山鴞,畫鳥,幸狐,車載板,快扛鳥,春哥兒,貓頭鳥
【科目來源】鴟鴞科動物
【藥用部位】斑頭鵂鴞的肉。
【性味歸經】甘,溫。①《綱目》: “甘,溫,無毒。”②《本經逢原》: “甘,溫,小毒。”入脾經。
【功效主治】除痰散結。治噎食,驚癎,鼠瘺,惡瘡。
【用法用量】《隨息居飲食譜》:“孕婦忌服之。”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𠀤於嬌切,音猇。《說文》鴞鴟,鸋鴂也。《爾雅·釋鳥》鴟鴞,鸋鴂。《郭注》鴟類。《孔疏》陸璣云:鴟鴞,似黃雀而小,幽人或謂之鸋鴂。《埤雅》鴞大如班鳩,綠色。《詩·陳風》有鴞萃止。《毛傳》惡聲鳥也。
《魯頌》翩彼飛鴞,集於泮林。
名鵩。《巴蜀異物志》鵩鴞體有文色,俗因形名之曰鵩。
名訓狐。一作梟。
《禮·內則》鵠鴞胖。《注》胖脅側薄肉,不可食。
有靑鴞,可作羹。《爾雅·梟鴟疏》其肉甚美,可為羹臛,又可為炙。《莊子·齊物論》見彈而求鴞炙。
獸名。《山海經》鉤吾山有獸,狀如羊身人面,目在腋下,虎齒人爪,音如嬰兒,名狍鴞。《注》卽饕餮。與鴟鳥別一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