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泉勝跡

神泉勝跡

神泉勝跡在惠來縣城南7.5公里處,西臨南海,背靠文昌山。神泉港是粵東重要港口之一,建於明嘉靖33年(1554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勝跡繁多,有“三奇”、“八景”之說。(“三奇”即奇物——絲線吊金鐘,奇魚——拜魚,奇水——甘泉。“八景”指蜃樓海市、海角甘泉、煙墩望海、玉芴朝天、文筆高標、晚霞歸帆、書院青松、古井通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神泉勝跡
  • 地理位置:來縣城南7.5公里處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水仙宮、玉華塔
簡介,神山巨鎮”,得名由來,水仙宮,玉華塔,海市蜃樓,神奇傳說,獨聯”影響甚廣,交通,美食,附近熱門景點,

簡介

海角甘泉位於神泉鎮區東南角,宋代是海灘上一個淡水泉眼,明時砌成泉井,其時潮汕神童蘇福為其題寫獨腳聯“抉(快)取攜而不竭任鹵浸鹹蒸獨標平淡”,一時成為絕對,擴大了此泉影響,並被人們編寫出許多神奇傳說,使此泉演變為“神泉”。清乾隆間知縣王瑋在井旁建亭,將蘇福獨聯刻在亭柱上,並樹碑撰文。清代歌詠神泉寺中有“天涯有奇景,海角出甘泉”的句子,因而產生了“海角甘泉”的雅稱。
神泉勝跡神泉勝跡
水仙宮為神泉古蹟之一,建於清嘉慶八年(1803年),祀夏禹王,宮內有正廳、明間、次間,卷篷式拜亭,硬山頂,有“登台望舟”之景觀。)
神泉勝跡神泉勝跡
玉華塔位於神泉港口南端,原是一座漁船來往的航標,建於清乾隆年間,為七層八角狀實心塔,貝灰夯築,高26。4米,為古八景之“文筆高標”。
海市蜃樓常出現於神泉港西南海面,時間多在春夏之交,天將大雨前夕。“海市蜃樓”的出現次次有異,有古代的台榭、廳閣,有現代的高樓大廈,還曾出現過日本侵華的戰爭場面。同一次蜃景也變幻莫測,景象萬千:時而勇士披堅執銳,萬馬奔騰,時而曲苑、酒旗,仕女嬉遊,或隱或現,若遠若近,蔚為壯觀。蜃樓出現有一年一次或數年一次,也有一年兩次。長則幾小時,短則十幾分鐘,甚至一瞬即逝。1957年3月19日蜃景出現,從下午一時至六時四十五分才消逝,是有史以來延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當地漁民總結為觀察氣候經驗,有“景遠候風,景近候雨”之說。
名字由來
神泉勝跡位於神泉鎮區東南角,宋代是海灘上一個淡水泉眼,明時砌成泉井,其時潮汕神童蘇福為其題寫獨腳聯“抉(快)取攜而不竭任鹵浸鹹蒸獨標平淡”,一時成為絕對,擴大了此泉影響,並被人們編寫出許多神奇傳說,使此泉演變為“神泉”。清乾隆間知縣王瑋在井旁建亭,將蘇福獨聯刻在亭柱上,並樹碑撰文。清代歌詠神泉寺中有“天涯有奇景,海角出甘泉”的句子,因而產生了“海角甘泉”的雅稱。
神泉勝跡神泉勝跡
神泉勝跡
惠來縣神泉鎮,地處廣東省東南沿海,面臨南海,背靠文昌山,是縣內龍江、鹽嶺河和雷嶺河匯合出海港口,是粵東地區歷史上著名的海港。相傳隋朝年間,神泉四面環海,是一個孤島。唐朝時,島上已有居民,以捕撈為生。爾後,因泥沙沖積,島嶼與陸地相連,形成了背山面海的地勢,居民倍增,逐漸於神山古廟前後創建神前、神後、神山等13個村落,合稱“神山巨鎮”。

神山巨鎮”

神泉勝跡 由於“神山巨鎮”乃沿海泥沙沖積之地,地下之水水質鹹苦,居民難覓純淡之水。相傳宋末年間,神前村有一挑油夫,路過海邊,在村之東面的沙灘荊棘地帶中,見一泉堀,嘗嘗水質甘甜,清淡可口。即傳喻鄰里,紛紛提瓶、挑桶到泉堀汲水。該泉堀之水任人舀之不涸,故村民共飲此泉水。據說該泉水能療百疾,取而飲者無不瘳若有神助。從此,“神山巨鎮”便改稱神泉鎮。
神泉勝跡神泉勝跡

得名由來

神泉勝跡
神泉勝跡位於神泉鎮區東南角,宋代是海灘上一個淡水泉眼,明時砌成泉井,其時潮汕神童蘇福為其題寫 獨腳聯“抉(快)取攜而不竭任鹵浸鹹蒸獨標平淡”,一時成為絕對,擴大了此泉影響,並被人們編寫出許多神奇傳說,使此泉演變為“神泉”。清乾隆間知縣王瑋在井旁建亭,將蘇福獨聯刻在亭柱上,並樹碑撰文。清代歌詠神泉寺中有“天涯有奇景,海角出甘泉”的句子,因而產生了“海角甘泉”的雅稱。
神泉勝跡神泉勝跡

水仙宮

神泉勝跡
水仙宮為神泉古蹟之一,建於清嘉慶八年(1803年),祀夏禹王,宮內有正廳、明間、次間,卷篷式拜亭,硬山頂,有“登台望舟”之景觀。

玉華塔

神泉勝跡
玉華塔位於神泉港口南端,原是一座漁船來往的航標,建於清乾隆年間,為七層八角狀實心塔,貝灰夯築,高26。4米,為古八景之“文筆高標”。

海市蜃樓

神泉勝跡
海市蜃樓常出現於神泉港西南海面,時間多在春夏之交,天將大雨前夕。“海市蜃樓”的出現次次有異, 有古代的台榭、廳閣,有現代的高樓大廈,還曾出現過日本侵華的戰爭場面。同一次蜃景也變幻莫測,景象萬千:時而勇士披堅執銳,萬馬奔騰,時而曲苑、酒旗,仕女嬉遊,或隱或現,若遠若近,蔚為壯觀。蜃樓出現有一年一次或數年一次,也有一年兩次。長則幾小時,短則十幾分鐘,甚至一瞬即逝。1957年3月19日蜃景出現,從下午一時至六時四十五 神泉勝跡
神泉勝跡神泉勝跡
分才消逝,是有史以來延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當地漁民總結為觀察氣候經驗,有“景遠候風,景近候雨”之說。

神奇傳說

神泉勝跡 明朝洪武年間,在神泉出生了一名飲譽江南的神童蘇福。據《潮州府志》、《惠來縣誌》等史料記述:蘇福,酉頭都神泉人,生有異質,穎敏天成,五歲能誦經史,出口成章,八歲能文,下筆似有神助,眾皆以神童呼之。洪武年間,徵舉赴京殿見,以其年稚,遣行人林鼎元護歸,令有司給月米,待壯赴用。未幾病卒,時年十四歲。其遺著有《秋風辭》、《紈扇行》、《送林鼎元詩》、《詠月詩三十首》(亦稱《三十夜月詩》)等。蘇福死後,皇帝聞報頒旨賜葬,並贈“國獻家禎”匾額。知縣奉命為蘇福營造衣冠冢於神泉 神泉勝跡
神泉勝跡神泉勝跡
赤山村馬東山南端。 神泉勝跡
相傳神童蘇福為神泉撰一獨聯,文曰:“快取攜而不竭任鹵浸鹹蒸獨標平淡”。清·乾隆十七年歲次壬申(公元1752年),賜進士、潮州府惠來知縣王瑋倡建“甘泉亭”。選址在泉堀旁邊。小亭八柱九脊歇山頂撫殿式,亭內右邊內石柱上刻有上述“獨聯”。還附有知縣王瑋所撰《神泉亭塔碑記》石刻一幅,高190厘米、寬90厘米,系神泉書院掌教劉大賓所書。該亭於1979年遭受颱風推毀。1980—1984年,由縣政府撥款與港胞捐資,在泉堀之處恢復“甘泉亭”原貌,並建造成井欄,刷新“獨聯”與“碑記”,並擴大景地面積為2500平方米,周圍築牆,大門為古樓亭式,門脊鑲雙龍吐珠,石門上刻“海角甘泉”四字,系著名書法家秦咢生所書。

獨聯”影響甚廣

神泉勝跡
海角甘泉”“獨聯”出現迄今,幾百年來,風靡了一代代文人墨客。他們在景仰嘆服之餘,情不自禁揮 毫蟬聯,連珠綴玉,蔚為一大文化景觀。其中,有歷代知縣、探花、貢生,有現代知名人士、科學工作者、醫務工作者、以及在野之士;有80多歲高齡的老者,也有青少年學生。有來自國內各地以及海外僑胞、港澳同胞;有的以泉對泉,有的以塔(文昌塔或神泉的玉華塔)對泉,有的以神泉的“海市蜃樓”對泉,也有的以海對泉。各自引經據典,各抒己見。 神泉勝跡
神泉勝跡神泉勝跡
首先,是被“獨聯”散發出來的才情並茂、蘊藉深湛的文化魅力所吸引,從而引發了由衷的共鳴——這是每個胸懷光明之士所產生的正常條件反射。請看那短短的十五個字(‘快取攜而不竭任鹵浸鹹蒸獨標平淡’)。不但將本體事物的蘊含揭示深刻,而且活脫脫地表現出一種只講奉獻不求索取,出污泥而不染的超塵脫俗的高尚情操。這種情操是千百年來人們所認可、所共識的道德常規,因而願意絞盡腦汁為之蟬聯,以示自身對這一情操的認可。其次,也藉此謳歌在偉大祖國錦繡河山中的這片熱土上的景觀,從而也折射出一片美好的心靈之光。

交通

到揭陽汽車站後坐大巴到惠來縣,然後當地有公汽和摩托到港口,也就到了可以見到海角甘泉的地方了。
神泉勝跡神泉勝跡

美食

西馬路老二魚面和浮餃湯

附近熱門景點

·惠州湯泉生態旅遊度假村
·惠州南崑山國家森林公園
·惠州雙月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