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建構主義的“更多轉向”

社會建構主義的“更多轉向”

《社會建構主義的“更多轉向”》是2008年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安維復

基本介紹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作者: 安維復
叢書名:中國技術哲學與STS研究論叢 出 版 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00474418 出版時間:2008-12-01 版次:1 頁 數:283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自然科學總論

內容簡介

中國技術哲學與STS研究論叢。《論叢》的出版必將促進我國技術哲學和STS學術研究的繁榮。出版技術哲學和STS研究論叢,就是要匯聚國內外的有關思想理論觀點,造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擴大社會影響,提高國內的技術哲學和STS研究水平。總之,《論叢》將有力地促進中國技術哲學與STS研究的進一步深入發展。
《論叢》的出版必將為國內外技術哲學和STS學者提供一個交流平台。《論叢》在國內廣泛地徵集技術哲學和STS研究的最新成果,為感興趣的國內外各界人士提供一個廣泛的論壇平台,加強相互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技術哲學和STS的理論研究與實踐。
《論叢》的出版還必將對我國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創新型國家建設戰略的實施起著強有力的推動作用。能否正確地認識和處理科學、技術與社會及其之間的關係,是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創新型國家建設戰略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所在。技術哲學和STS研究涉及科學、技術與公共政策,環境、生態、能源、人口等全球問題和STS教育等各方面問題的哲學思考與實踐反思。《論叢》的出版,使學術成果能迅速擴散,必然會推動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創新型國家建設戰略的實施。

目錄

1. “科學大戰”與社會建構主義的“更多轉向”
2. “轉向”後的撲朔迷離
3. 元哲學的考量:“換位評價”
4. 從“換位”評價看社會建構主義
5. 探索中的思考
第一章 轉向ant
1. 轉向ant:從“社會建構”到“重建社會”
1.1 建構與網路
1.2 “家族相似”
1.3 “對稱”的衝突
1.4 “重組社會”的網路
2. 轉向ant的研究綱領
2.1 兩個誤解
2.2 三個標準
2.3 ant綱領的5個步驟
3. 分析工具
3.1 w.bijker的腳踏車案例並不屬於ant?
3.2 卡龍:從“扇貝”到“電動車”
3.3 拉圖爾眼中的巴斯德
4. 學界評論:“四個問題”?
4.1 sergiosismondo的四個問題
4.2 芬伯格對角色網路理論的批判
4.3 我國學者的評論
第二章 轉向sts
1. 轉向sts的思想歷程:從人文到多維
1.1 人文主義價值觀的反思
1.2 科學知識社會學(ssk)的興起
1.3 多維視野中的科學技術
2. sts的研究綱領
2.1 建構主義的金雞獨立
2.2 思想型與實踐型的雙峰並立
2.3 觀念、器物和價值的三足鼎立
2.4 四元模式
3. 幾種分析工具
3.1 論題的方法與sts
3.2 綜合方法與stpp/sepp
3.3 分析性問題的方法與s&ts
4. 學界對sts的評論
4.1 支持sc作為sts的研究綱領
4.2 質疑sc作為sts的研究綱領
4.3 認為sc只是sts研究綱領之一
4.4 我國學界對sts的爭論
第三章 轉向技術
1. “技術轉向”的三條路徑
1.1 從科學研究到技術研究
1.2 從社會批判到技術批判
1.3 從技術哲學到工程哲學
2. 技術轉向的研究綱領
2.1 “技術的社會建構”(scot)綱領
2.2 技術政治學綱領
2.3 工程哲學綱領
3. 分析模式
3.1 巴黎捷運交通系統
3.2 可視圖文的嬗變
3.3 “火星環球勘測者(mgs)”飛船事故
4. 我國學界論“技術轉向”問題
4.1 “技術轉向”的哲學含義
4.2 技術的社會建構
4.3 技術發展的社會形成
第四章 轉向實踐
1. “實踐轉向”的源流
1.1 維根斯坦與“實踐的優先性”
1.2 科學:從知識到實踐
1.3 技術哲學的“經驗轉向”
2. “實踐轉向”的研究綱領
2.1 實驗室中的實踐推理
2.2 實踐的衝撞:突現與後人本主義
2.3 打開黑箱的“經驗轉向”
3. “實踐轉向”的分析工具
3.1 從文本走向“事實”的狄塞耳柴油機
3.2 在人與物之間碰撞中生成的數控車床
3.3 萊特兄弟測定飛機升力與阻力之比
4. 國內外學界對“實踐轉向”的評論
4.1 “實踐優位”與“理論優位”是對稱的
4.2 並不存在所謂的“經驗轉向”
4.3 “經驗轉向”在何種程度上是建構主義的?
第五章 “修辭轉向”
1. “修辭學轉向”的進路
1.1 從“強綱領”到拉圖爾“更多的轉向”
1.2 從認識到“協商”
1.3 “從方法到修辭”
2. “修辭學轉向”的研究綱領
2.1 布魯爾的協商理論
2.2 佩拉關於科學修辭的三點理由
2.3 拉卡托斯論“數學發現的邏輯”
2.4 科學中的磋商
2.5 爭論的裁決
3. “修辭學轉向”的分析工具
3.1 科學實驗的修辭學
3.2 從初稿到終稿的演化
3.3 《書寫生物學》
3.4 科學論文的索引分析
3.5 從複印機看設計表述媒體的多樣性
4. 我國學者對“修辭學轉向”的評論
4.1 關於“修辭學轉向”的思想歷程
4.2 關於“修辭學轉向”的理論特點
4.3 關於“修辭學轉向”的要素分析
4.4 關於“修辭學轉向”的哲學意義
第六章 文化轉向
1. 文化轉向的歷程
1.1 斯諾的“兩種文化”
1.2 “解釋學轉向”中的文化蘊涵
1.3 “科學大戰”後的文化轉向
2. 文化轉向的研究綱領
2.1 “科學的文化解釋”
2.2 信任:對科學文化的歷史考察
2.3 科學的文化多樣性
2.4 語境化與知識的地方性
3. 幾種分析工具
3.1 布魯爾對波普爾—庫恩的比較分析
3.2 溫納對技術負載性的分析
3.3 夏平對波義耳—帕潘的比較分析
3.4 塞蒂娜對高能物理學—分子生物學的比較分析
4. 學界評論
4.1 “索卡爾事件”對科學文化研究的批判
4.2 實驗室文化研究的自我反思
4.3 我國學者的評價
第七章 探索中的思考
1. 主流看法:相對主義—非理性主義—文化決定論
2. 我們的理解:建構論—群體主義—互動的協商
3. 探索中的思考:建設性的辯證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