磑

磑,中國漢字,指磨,使物粉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磑
  • 讀音: wèi, ái, wéi
  • 演變:磑
  • 總筆畫:11
漢字簡化,漢字注釋,漢字今譯,古籍解釋,

漢字簡化

由磑演變而來。

漢字注釋

部首: 石 部首筆畫: 5 拆解:石豈 總筆畫: 11 磑是多音字

漢字今譯

wèi
石磨:“造治碾磑。”
史游《急就篇》卷三:“碓(duì)磑扇隤(tuí)舂簸揚。”
磨;使物粉碎。
ái
磑磑〕a.高峻宋玉《高唐賦》:“盤岸巑岏(cuán wán 攢玩),裖(zhèn振)陳巑岏。”(巑 岏:山峰峻峭。裖:整齊。陳:陳列。)
白的樣子。通“皚皚”。枚乘《七發》:“白刃皚皚,矛戟交錯。”
堅固。張衡《思玄賦》:“行積冰之磑磑兮,清泉冱而不流。”(冱:凝固凍結。)
按:著名語言學家王光漢《詞典問題研究*合肥方言單音形容詞考釋》指出:①不靈活。如:“這張腳踏車龍頭磑得很。”“他腦子磑,哪能一下就轉過彎來呢?”②表示確定、肯定。如:“虧本是磑的了。”“按磑規矩搞就是了。”“這是磑理。”按:“磑”本義是磨子。《說文》:“磑,也。古者公輸班作磑。”引申作動詞,詞義有:①磨,用磨料磨物體。如“磑面”、“磑墨”。漢代揚雄《太玄·疑》:“陰陽相磑。”宋衷註:“物相切磨稱磑。”《資治通鑑·後晉高祖天福二年》:“皆命發其骨,磑而揚之。”胡三省註:“磑,也。今人謂之磨。”②慢慢移動。如:“把水缸往牆邊磑毫。”因磨,阻力較大,故當可引申出不靈活義。詞典於“磑”的如上義均音wèi,然“磑”於《集韻》中有“魚開切”音,正與合肥方言音相合。今言不靈活,均取用“呆”字。“呆”本古文“保”字;後用為痴傻義,音dāi。第二版《現代漢語詞典》注說“呆”讀ái “專用於‘呆板’”,這顯然是不妥的。而且不靈活與痴傻不是一回事,前舉例“腦子磑”說的就不是腦子呆;不靈活的ái 亦不只是只能與“板”組合,況其引申義還有“確定、肯定”等,如都取用“呆”字,所引起的誤會會很多。新5版《現代漢語詞典》鑒於《國語異讀詞審音表》註明“呆”音dāi是“統讀”,乾脆不收“呆板”一詞,當是因不明ái本字作“磑”。
wéi
〔~~〕a.高;b.聚集;c.潔白光亮;d.堅硬。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午集下】【石字部】磑 ·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10
《唐韻》《集韻》五對切《韻會》魚對切,𠀤音𨢉。磨也。《正字通》磑,碎物之器,古公輸班作磑。晉王戎有水磑。今俗謂之磨。或訓磑為碓下石,不知碓下石卽今石臼,非磑也。
《韻會》魚回切,音嵬。積也。《前漢·禮樂志》磑磑卽卽。《注》磑磑,崇積。卽卽,充實。
《集韻》魚衣切,音沂。䃺石。
居希切,音機。義同。
《玉篇》公哀切,音該。《揚子·方言》磑磑,堅也。《張衡·思𤣥賦》行積冰之磑磑。
《集韻》魚開切,音皚。《周武王·刀銘》刀利磑磑。《枚乗·七發》白刃磑磑。
《字彙補》蒙破切,音磨。《揚子·太𤣥經》隂陽相磑,物鹹雕離。《注》磑,音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