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亭

石敬亭

石敬亭(1886—1969),山東省利津縣吉揚莊人。國民黨著名將領。 出身書香門第, 幼承家教,初入縣車津學堂,後考入東北武備學堂。1911年參加灤州起義。歷任綏遠第十六混成旅參謀官、營、團長、國民一軍整編第四混成旅中將旅長、 第五師師長、第五軍軍長兼西北幹部學校校長、山東省政府委員、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等職。解放戰爭末期,石敬亭由重慶去台灣,被聘任國民黨“總統府”國策顧問,1969年11月19日,病逝於台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敬亭
  • 別名:字筱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省利津縣吉楊莊(今西馮村)人
  • 出生日期:1884
  • 逝世日期:1969年11月19日
  • 性別:男
人物簡介,幼年經歷,成長經歷,國民軍參謀長,副司令長官,馮系教頭,

人物簡介

石敬亭
石敬亭
石敬亭
石敬亭
鄂西前線將領,中間,石敬亭鄂西前線將領,中間,石敬亭
鄂西前線將領,中間,石敬亭鄂西前線將領,中間,石敬亭
石敬亭,字筱山,亦作筱山,山東省利津縣吉揚莊(今西馮村)人,1886年(光緒十二年)生。國民黨著名將領。 1911年參加灤州起義。1912年任綏遠第十六混成旅參謀官,旋升旅部參謀長。歷任營、團長。1921年任河南省督軍署少將軍務處處長。後任國民軍第一軍(西北軍)第十一師參謀長兼教導團團長、 國民一軍整編第四混成旅中將旅長、 第五師師長。1926年任第五軍軍長兼西北幹部學校校長。
石敬亭石敬亭
1927年7月, 代理陝西省政府主席兼第二集團軍第六方面軍總指揮。1928年任第二集團軍總參謀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4月代理山東省政府主席,5月任山東省政府委員。 1930年改任隴海鐵路督辦。1932年6月,任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上將參議。1935年11月,當選為國民黨第五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2月任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1937年入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三期。次年結業,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軍風紀第二巡視團上將主任委員,1941年任第四軍風紀巡視團主任委員。抗戰勝利後, 石敬亭被派往陝西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同年5月當選為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解放戰爭末期,石敬亭由重慶去台灣,被聘任國民黨“總統府”國策顧問,1957年當選為國民黨第八屆評議委員會委員。1963年當選為國民黨第九屆評議委員會委員。1969年11月19日,在台北病逝。石敬亭多年追隨馮玉祥將軍,參加反帝、反封建的鬥爭。自灤州起義起,他在反對帝制、推翻北洋賄選政府、參加北伐及抗戰禦侮的鬥爭中,起過一定作用,表現了追求進步、崇尚革命的精神,是馮玉祥將軍的得力助手,國民黨的左派人物之一。

幼年經歷

幼時家庭比較富裕,是個書香門第,他讀舊書較多,以後又考入利津縣的車津學堂讀書。因感於清朝政治腐敗,立志救國,決定投筆從戎,進入駐在山東的新軍第五鎮當兵。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徐世昌出任東三省總督,隨帶新軍第三鎮和第一、第二兩混成協出關。第一混成協協統為王化東,該協由第五、第六兩鎮各抽調一標編成。石敬亭隨隊開到新民府,編入第一混成協。王化東協統是一位學識豐富,精明幹練的將領,他訓練部隊甚為嚴格,並且特別注重培養幹部。他成立了軍官講堂,除下級軍官以外,還吸收一部分有文化的士兵參加學習。王化東每天都親自到講堂點名,督促學習。教官都是陸軍大學畢業的,最著名的有段其澍(字雨村)、蕭習之等。課目有基本戰術、套用戰術、兵棋⑴、日俄戰史、率兵術、國際公法等。教官講授都非常熱心,學員學習也極努力。這樣連續進行了三年有餘,學習成績極為顯著,學員基本具備了一般軍官學校畢業的水平。石敬亭也參加了東北武備學堂的學習,同學中有馮玉祥鄭金聲邱斌(邱峴章)、張之江、鹿鐘麟張樹聲李炘(李顯堂)等,英俊之士甚多,當時被稱為“龍虎班子”。在這時候,石敬亭就和馮玉祥等建立了友誼。由於石的文化基礎較好,接受新知識較快,成為這批學員中的佼佼者。記得他曾說過:“我們部隊中,有些人是大學畢業的,有些人是留過學的,有些人還得過博士、碩士、學士等項學位。我沒有上過正式學校,可以算是‘社會大學’畢業的。社會大學的四大教程是艱、難、困、苦,艱難困苦備嘗之日,就是‘社會大學’畢業之時,我給自己封了一個學位,叫做‘野士’。”
天津石敬亭舊居

成長經歷

1910年(宣統二年),第一混成協擴編為第二十鎮,由陳宦任統制。石敬亭所在的一標,編為第四十協第七十九標。石也被提升為下級軍官。這時他參加了王金銘施從雲等組織的山東同鄉會,秘密進行反清革命活動。1911年(宣統三年)春,陳宦被調走,第二十鎮統制由張紹曾繼任。張紹曾是北洋陸軍中的新派人物,比較同情部隊中王金銘、施從雲、馮玉祥等革命分子,因而在第二十鎮的中下級軍官中,革命氣氛日益高漲。這年10月10日,爆發了武昌起義革命派軍官群起督促張紹曾回響起義,率部直搗北京。但張顧慮到第二十鎮中的協統、標統多數是保皇派,未敢貿然發動。他向清政府提出12條政見,主張宣布立憲,改革政治,反對討伐革命軍。清政府一面復電錶示接受張的意見,一面調派張為長江宣撫大臣,撤去其第二十鎮統制職務。  第一混成協學兵,1911年灤州起義時任排長。民國初期,曾於1912年任在綏遠第十六混成旅任參謀,後任騎兵營長、旅部參謀長、團長。1919年任軍官教導團教官。後任陝西督軍署軍務科長,1921年任河南省督軍署軍務處少將處長。後任國民軍第一軍(西北軍)第十一師參謀長兼教導團團長。北京政變後任國民一軍整編第四混成旅旅長,第五師師長,1926年任第五軍軍長兼西北幹部學校校長。1926年任國民聯軍政治部長、訓練總監。

國民軍參謀長

1927年任國民軍參謀長。1927年7月, 代理陝西省政府主席兼第二集團軍第六方面軍總指揮。1928年任第二集團軍總參謀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4月代理山東省政府主席,5月任山東省政府委員。1930年改任隴海鐵路督辦。1932年6月,任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上將參議。1935年11月,當選為國民黨第五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2月任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1937年入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三期。次年結業,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軍風紀第二巡視團上將主任委員,1941年任第四軍風紀巡視團主任委員。

副司令長官

抗戰勝利後, 石敬亭被派往陝西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西安綏靖公署副主任,同年5月當選為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46年7月31日國民革命政府授任周濂李濟深、但懋辛、李杜、張鍅、石敬亭、郭汝棟金漢鼎等八人為國民革命軍上將(均為非現役將領,並予退為備役)。解放戰爭末期,石敬亭由重慶去台灣,被聘任國民黨“總統府”國策顧問,1957年當選為國民黨第八屆評議委員會委員。1963年當選為國民黨第九屆評議委員會委員。1969年11月19日,在台北病逝。  西北軍的兩次重大分裂--石友三叛變和韓復榘叛變都有石敬亭的因素,為人比較跋扈。

馮系教頭

西北軍鼎盛時期,石敬亭同時兼任著四項重要職務,即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的總參謀長、訓練總監、第六方面軍總指揮、陝西省政府主席。
石敬亭兼任西北陸軍幹部學校校長期間,致力於軍事教育,每天都親自到操場和講堂檢查,夜晚還要到各隊點名,並和學生談話。早操時集合學生,親自點評訓練情況,甚至親做示範。此公經驗豐富,講解生動,所以深受學生歡迎。他有些言論,寓意深刻,如他講到忍耐的重要性,說:“軍人須有忍人之所不能忍,耐人之所不能耐的精神。在大風大雨大雪中能站穩的人,才是真能救國的人。在被人打掉了牙時,要連血吞下去。”他舉例說,當初他辭掉在綏遠的上校職務,來第十六混成旅投效,馮玉祥只給他一個額外差遣的名義,每月發給生活費十五元,如果他不能忍耐,哪裡會有今天。有一次他講到“好整以暇”,他發揮說,作為一個軍官,應在“好整以暇”上下工夫,所謂好整以暇,就是人亂我整,才能人忙我暇。平時用功,到有事時就顯得很閒暇,可以不慌不忙。
北伐戰爭之後,馮玉祥到南京任職,離豫前,把石敬亭調回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部,讓他以總參謀長身份主持第二集團軍的日常工作,以秦德純副之。過了不久,南京政府召開編遣會議,將第二集團軍列為第二編遣區,石敬亭主持編遣工作。該集團軍當時有40萬人左右,需要遣散一半以上,相當棘手。尤其是高階將領,留誰去誰,煞費斟酌。進行編遣時,韓復榘部改編為第二十師,馮便想以這一師為突破口,遂把韓升為河南省政府主席,第二十師師長一職由保定軍校出身的李興中接任。這一措施,不僅韓復榘個人不滿,認為是削去他的兵權;其他行伍出身的將領,也都對石敬亭表示不滿,認為是他在馮玉祥面前獻計進言,企圖奪取軍隊的控制權。因此,後來韓復榘、石友三等叛馮投蔣時,都把反對石敬亭作為一個藉口。平心而論,石敬亭的主張,不失為改造馮玉祥部隊的一種方法,可惜為時太晚了。韓、石叛變之後,馮玉祥軍中有些人也認為石敬亭對馮部的團結起了破壞作用,石敬亭有口難辯,以後他辭去了總參謀長職務,不再多提意見了。
1930年,閻、馮聯合反蔣,發生了中原大戰,石敬亭曾任隴海鐵路督辦。結果蔣介石勝利,閻、馮失敗。晉軍失敗後,大部分撤回山西,仍然保有一定的實力,而且內部相當團結,為閻錫山再起奠定了基礎。而馮玉祥所部失敗後,繳械的繳械,投降的投降,竟然土崩瓦解,一敗塗地,其失敗之慘,大大出人意料之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高級將領的素質問題。晉軍的高級將領多是軍事學校畢業的,而馮部的高級將領多是行伍出身的,由於知識高低、素質優劣的差別,其結果竟大大不同,這教訓實在太大了。記得1928年何基灃在一次閒談時感慨地說:“馮先生淨用兔子來駕轅,早晚非倒霉不可。”北方農民有句諺語說:“兔子若能駕轅,誰還花幾百塊錢買騾子!”何基灃這個預言,竟不幸而中了。
1945年上半年,胡宗南向蔣介石推薦石敬亭為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這是因為石在馮玉祥舊部中有一定的威望,胡宗南想透過他把這些部隊吸引到自己麾下,以壯大實力。實際上石敬亭僅居於一種名義上的高參了。
內戰末期,石敬亭退居台灣,掛一些空頭職銜,無聊時就和原來馮部的老朋友孫連仲馮治安劉汝明等走動往還一下。1969年病逝時,他已是84歲高齡。
據《石敬亭將軍口述年譜》,他將馮玉祥部基本派系概括為:
第十六混成旅為馮玉祥肇興之基礎。該旅此期人事關係後之馮記西北軍影響甚大,欲論馮玉祥部則不可不知此期馮部之人事淵源。
甲、娘家派。清末民初與馮同在二十鎮之同志,其中不少參加武學研究會者,有吳靜齋、張之江張樹聲張振揚鹿鐘麟李鳴鐘、石敬亭等。
乙、三家店派,或名班底派。有孫良誠韓占元劉玉山、劉汝明、李長清張奎文等。
丙、皖系(陸建章之人員)。有鄒心鏡(陸之外甥)、宋哲元(陸之文案)、董世修(陸之部下)等。
丁、正牌。系馮玉祥在陝西時所組一模範連訓練的優秀士兵,有過之綱、吉鴻昌韓德元、石友三、馮治安等。
戊、雜牌(各師撥至該混成旅者)。有孫連仲韓多峰趙多興、李多富、張自忠、劉大坎等。
己、學派。有蔣鴻遇劉郁芬、張吉士、吳靜南、劉驥門致中等。
每逢除夕,馮必召集娘家派眾將領共吃餃子。娘家派人多位尊,而少掌實權。統軍將領多為三家店派(班底)及正牌,蓋此輩均煥章所一手訓練成功者也。皖系最弱。雜牌尚稱不錯,學派則互有消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