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婦女發展規劃(2011-2020年)

將社會性別意識納入法律體系和公共政策,促進婦女全面發展,促進兩性和諧發展,促進婦女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保障婦女平等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生命質量和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受教育程度持續提高;平等獲得經濟資源和參與經濟發展,經濟地位明顯提升;平等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參政水平不斷提高;平等享有社會保障,社會福利水平顯著提高;平等參與環境決策和管理,發展環境更為最佳化;保障婦女權益的法律體系更加完善,婦女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護。

基本介紹

  • 規劃時間:2011-2020年
  • 地點:河北石家莊市
通知,內容,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二、總體目標,三、發展領域、主要目標和策略措施,四、組織與實施,

通知

石家莊市人民政府檔案石政發〔2012〕9號
石家莊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石家莊市婦女發展規劃和石家莊市兒童發展規劃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現將《石家莊市婦女發展規劃(2011-2020年)》和《石家莊市兒童發展規劃(2011-202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一二年五月十三日

內容

石家莊市婦女發展規劃(2011-2020年)
為貫徹落實《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河北省婦女發展規劃(2011-2020年)》和《石家莊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推動我市婦女事業科學發展,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制訂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切實保障婦女的合法權益,最佳化婦女發展環境,提高婦女社會地位,使婦女能夠平等地依法行使民主權利、積極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二)基本原則。
1.全面發展原則。從婦女生存發展的基本需求出發,著力解決關係婦女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努力實現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各方面的全面發展。
2.平等發展原則。完善和落實促進男女平等的法規政策,更加注重社會公平,構建文明先進的性別文化,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縮小男女社會地位差距,促進兩性和諧發展。
3.協調發展原則。加大對農村及貧困婦女發展的支持力度,通過完善制度、增加投入、最佳化項目布局等措施,縮小城鄉婦女在人均收入水平、生活質量、文化教育、醫療衛生服務、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差距,使廣大婦女能夠平等地分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實現城鄉婦女的共同發展。
4.婦女參與原則。依法保障婦女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權利,尊重婦女的主體地位,引導和支持婦女在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中,實現自身的進步與發展。

二、總體目標

將社會性別意識納入法律體系和公共政策,促進婦女全面發展,促進兩性和諧發展,促進婦女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保障婦女平等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生命質量和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受教育程度持續提高;平等獲得經濟資源和參與經濟發展,經濟地位明顯提升;平等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參政水平不斷提高;平等享有社會保障,社會福利水平顯著提高;平等參與環境決策和管理,發展環境更為最佳化;保障婦女權益的法律體系更加完善,婦女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護。

三、發展領域、主要目標和策略措施

(一)婦女與健康。
主要目標:
1.婦女在整個生命周期享有良好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婦女的人均預期壽命延長。
2.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20/10萬以下(中期控制在24/10萬以下)。逐步縮小城鄉區域差距,降低流動人口孕產婦死亡率。
3.婦女常見病定期篩查率達到80%以上(中期達到60%以上)。提高宮頸癌和乳腺癌的早診早治率,降低死亡率。
4.婦女愛滋病感染率和性病感染率得到控制。孕產婦愛滋病和梅毒檢測率分別達到80%(中期達到65%)和70%(中期達到50%),感染愛滋病及梅毒的孕產婦及所生兒童採取預防母嬰傳播干預措施比例均達到90%以上(中期達到75%以上)。
5.降低孕產婦中重度貧血患病率。
6.提高婦女心理健康知識和精神疾病預防知識知曉率。
7.保障婦女享有避孕節育知情選擇權,落實安全高效的避孕節育措施,已婚育齡婦女綜合避孕率達到89%以上(中期達到88%以上),計畫生育手術併發症發生率降至0.04%以下(中期同)。減少非意願妊娠,降低人工流產率。
8.提高婦女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比例,2015年和2020年分別達到32%和34%。
9.孕產婦系統管理率穩定在85%以上(中期同)。
10.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9%以上(中期達到98%),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8%以上(中期達到97%)。
11.加強宣傳和健康教育,促進自然分娩,減少非醫學指征剖宮產。
策略措施:
1.加強婦幼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市,縣(市)、區均設定1所政府舉辦、標準化的婦幼保健機構。強化政府責任,最佳化衛生資源配置,增加婦幼保健機構基本建設和能力建設經費投入,建立科學、穩定的婦幼保健機構經費補償機制。健全婦幼衛生服務網路,加強綜合性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及村衛生室婦女保健能力建設。加強婦幼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按照國家標準,落實婦幼保健機構人員配備,配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婦幼專業技術人員,加強人員培訓,提高婦幼保健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
2.提高婦女生殖健康服務水平。積極開展生殖健康科學研究,提高對嚴重危害婦女健康疾病的預防和診治水平。針對婦女生理特點,大力普及生殖健康知識,提高婦女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提供規範的青春期、育齡期、孕產期、更年期和老年期婦女生殖保健服務,有針對性地解決婦女特殊生理時期的健康問題。
3.保障孕產婦分娩安全。加強基層醫療保健機構產科建設和人員培訓,提高產科服務質量和孕產婦衛生保健水平。健全孕產婦醫療急救網路,推廣適宜助產技術,加強孕產婦危重症救治。落實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政策。為孕產婦提供必要的心理指導和健康教育,普及自然分娩知識,幫助其科學選擇分娩方式,控制剖宮產率。
4.加大婦女常見病防治力度。普及婦女常見病防治知識,建立婦女常見病定期篩查制度。加大專項資金投入,擴大宮頸癌、乳腺癌檢查覆蓋範圍。加強基層婦幼衛生人員和計畫生育技術服務人員的衛生保健專業知識及服務能力培訓。提高醫療保健機構宮頸癌、乳腺癌診治能力,對貧困、重症患者治療按規定給予補助。
5.預防和控制愛滋病、性病傳播。完善愛滋病和性病防治工作機制。針對婦女重點人群加強宣傳教育,推廣有效干預措施。強化對娛樂場所的監管,嚴厲打擊吸毒、嫖娼等違法行為。將愛滋病、梅毒、B肝等母嬰傳播阻斷納入婦幼保健日常工作,強化預防愛滋病母嬰傳播綜合服務。
6.提高婦女營養水平。大力開展健康和營養知識的宣傳普及和教育,提倡科學、合理的膳食結構和習慣。為孕前、孕產期和哺乳期婦女等重點人群提供有針對性的營養指導和干預。預防和治療孕產婦貧血。加強對營養強化食品生產和流通的監管。
7.保障婦女享有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大力推廣安全、有效、適宜的避孕節育新技術和新方法,推行避孕節育知情選擇,提供避孕節育優質服務。加大避孕知識宣傳力度,提高婦女自我保護意識和選擇科學合理避孕方式的能力,預防和控制非意願妊娠和人工流產。強化男女共同承擔避孕節育的責任和義務。
8.提高婦女精神衛生服務水平。建立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精神衛生防治和康復服務網路。針對婦女生理和心理特點,開展諮詢和服務。加強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和醫療保健機構人員精神衛生知識培訓。開展婦女產後抑鬱症預防、早期發現及干預。
9.加強流動婦女衛生保健服務。完善流動婦女管理機制和保障制度,流動人口中的婦女享有醫療保健、生殖保健服務,逐步實現流動婦女享有與流入地婦女均等的衛生保健服務和計畫生育公共服務。建立以居住地為主的管理模式,將流動人口的計畫生育納入流入地管理範圍。加大對流動婦女衛生保健知識的宣傳力度。
10.倡導科學文明的健身方式。加強大眾體育設施建設,在城市社區要增加適宜婦女健身的活動設施,2015年前,城市70%的社區建有公共體育健身設施;2020年前,建有公共體育健身設施的城市社區增加到80%。廣泛組織開展婦女健身活動,增強婦女身體素質。加強對老年婦女、殘疾婦女體育活動的指導和服務。
11.關注殘疾婦女康復事業。增加殘疾事業投資,加強無障礙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殘疾婦女康復事業發展。
(二)婦女與教育。
主要目標:
1.教育工作全面貫徹性別平等原則。
2.學前3年毛入園率達到95%(中期達到90%),女童平等接受學前教育。
3.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9.9%(中期達到99%),女童平等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消除女童輟學現象。
4.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9%(中期達到95%),女性平等接受高中階段教育。
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2%(中期達到37%),女性平等接受高等教育,高等學校在校生中男女比例保持均衡。
6.高等學校女性學課程普及程度有所提高。
7.提高女性接受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的比例。
8.主要勞動年齡人口中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1.2年。
9.性別平等原則和理念在各級各類教育課程標準及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
10.殘疾婦女接受職業技能培訓比例達到90%以上(中期同)。
策略措施:
1.在教育法規、政策和規劃的制定、修訂、執行和評估中,增加性別視角,落實性別平等原則。
2.切實保障女童平等接受學前教育。按照公益性和普惠性相結合的原則,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辦園體制。提高農村學前教育普及程度,多形式增加農村學前教育資源,著力保證留守女童入園。增加財政投入,大力發展公辦幼稚園;支持街道、集體和單位辦幼稚園;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辦園;鼓勵社會各界捐資助園。將農村學前教育納入農村公共事業和新農村建設規劃,採取多種形式擴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逐步完善縣、鄉、村三級學前教育網路。
3.保障女性平等接受高中階段教育。加大對農村地區高中階段教育的扶持力度,逐步實現普通高中辦學條件標準化,滿足農村和貧困地區女生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的需求。對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女生和殘疾女生給予資助,保障女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和個人生活困難輟學。
4.滿足婦女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堅持職業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並舉,為婦女接受職業教育提供更多的機會和資源。扶持邊遠貧困地區婦女和殘疾婦女接受職業教育。為失學大齡女童提供補償教育,增加職業培訓機會。組織失業婦女接受多種形式的職業培訓,提高失業婦女創業和再就業能力。根據殘疾婦女身心特點,合理設定殘疾人職業教育專業。
5.提高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採取積極措施,保障女性平等接受高等教育。鼓勵學生全面發展,弱化性別因素對學生專業選擇的影響。改善學科領域的性別分布結構,培養高新技術和現代管理領域的女性專業人才。多渠道、多形式為貧困和殘疾女大學生提供資助。
6.將性別平等視角滲透教育的各個領域。在高考等各類招生工作中,除國家有特殊規定的專業外,堅持男女平等錄取的原則。在高校相關專業和幹部培訓中,把性別平等意識納入培訓課程。實施教育內容和教育過程性別評估,在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中充分體現社會性別理念。
7.提高婦女終身教育水平。在努力鞏固九年義務教育、積極發展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各類成人教育和現代遠程教育,為婦女提供多樣化的終身教育機會和資源,增加婦女接受繼續教育的機會。
8.加大女性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力度。以就業為導向,依託各級各類學校和培訓機構,開展多層次的婦女職業教育培訓。完善科技人才政策,探索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女性科技人才培養體系,加大女性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力度。鼓勵高等學校開設女性學專業或女性學課程,加大女性學專業人才培養力度。
9.根據殘疾女性身心特點,合理設定職業教育專業,並且在職業培訓方面給予特殊照顧。
10.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社會性別意識。加大對教育管理者社會性別理論的培訓力度,在師資培訓計畫和師範類院校課程中增加性別平等內容,強化教育管理者的社會性別意識。提高各級各類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決策和管理層的女性比例。
(三)婦女與經濟。
主要目標:
1.保障婦女平等享有勞動權利,消除就業性別歧視。
2.婦女占從業人員比例保持在40%以上,城鎮單位女性從業人數逐步增長。
3.男女非農就業率和男女收入差距縮小。
4.技能勞動者中的女性比例提高。
5.高級專業技術人員中的女性比例達到35%。
6.保障女職工勞動安全,降低女職工職業病發病率。
7.確保農村婦女平等獲得和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
8.婦女貧困程度明顯降低。
9.提高婦女勞動契約簽訂率,3年及以上期限的達到95%。
10.提高殘疾女性就業率,2015年和2020年分別達到35%和40%。
11.城鎮登記失業人員中女性就業率2015年以後達到50%以上。
策略措施:
1.保障婦女享有平等的經濟權利。進一步完善婦女平等參與經濟發展和經濟資源分配的政策體系,縮小男女在分享經濟決策權上的差距,增加婦女享有與男性平等參與經濟決策的機會和途徑,提高婦女的經濟決策水平,保障婦女享有與男性相同的獲得經濟資源的權利和機會。不斷增加有利於婦女就業和發展的專項投資。
2.保障農村婦女土地權益。落實和完善保障農村婦女土地權益的相關政策,糾正與法律法規相衝突的村規民約,確保婦女享有與男性平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等。
3.消除就業中的性別歧視。除法律規定不適合女性的工種和崗位外,任何單位在錄用人員時不得以性別或變相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女性或提高女性錄用標準,不得在勞動契約中規定或以其他方式變相限制女性結婚、生育。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依法查處用人單位和職業中介機構的性別歧視行為。
4.為就業困難婦女創造有利的就業條件。制定實施有利於弱勢婦女群體就業的政策體系,為就業困難的婦女提供就業援助,扶持大齡、殘疾等就業困難婦女就業。認真落實社會保險補貼、培訓補貼、小額擔保貸款貼息等就業扶持政策,幫助失業婦女創業和再就業。
5.努力拓寬婦女就業渠道。在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中,充分考慮婦女就業的需要,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社區服務業,為婦女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就業崗位。提倡婦女自主就業,鼓勵婦女靈活就業,發展階段性就業和彈性就業,支持和引導婦女創業,促進婦女通過多種形式實現就業。
6.促進女大學生充分就業。加強面向高校女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培訓和服務,引導女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完善女大學生自主創業扶持政策,開展女大學生自主創業培訓,鼓勵和幫助女大學生創業。
7.落實女職工勞動保護政策。規範企業用工行為,提高企業勞動契約簽訂率和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契約簽訂率。不斷改善女職工勞動條件,解決女職工在生產工作中因生理特點造成的特殊困難。加強對執法情況的監督檢查,減少女職工勞動安全事件和職業病的發生。提高女職工自我保護意識。依法處理侵犯女職工權益的案件。
8.提高農村婦女經濟收入。大力推動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組織發展,提升農業生產規模和經營收益。保障農村婦女享有國家規定的各項農業補貼。圍繞農產品產地初加工、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等農村第二、第三產業發展,積極創造適宜農村婦女就業的崗位。開展便於農村婦女參與的實用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幫助農村留守婦女和返鄉婦女多種形式創業就業。支持金融機構、企業等組織與婦女組織合作,面向農村婦女開展金融服務和相關培訓。
9.加大對貧困婦女的扶持力度。制訂有利於貧困婦女的扶貧措施,保障貧困婦女的資源供給。把婦女扶貧納入扶貧計畫,加大婦女扶貧工作力度,按照同等優先的原則,幫助支持貧困婦女實施扶貧項目。
(四)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
主要目標:
1.積極推動有關方面逐步提高女性在全市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人大、政協常委中的比例。
2.縣級以上政府領導班子中有1名以上女幹部,並逐步增加。
3.市、縣政府工作部門領導班子中女幹部數量逐步增加。
4.市、縣政府工作部門領導班子中擔任正職的女幹部占同級正職幹部的比例逐步提高。
5.企業董事會、監事會成員及管理層中的女性比例逐步提高。
6.職工代表大會、教職工代表大會中女代表比例逐年提高。一般不低於本單位女職工占全體職工人數的比例。
7.村委會成員中女性比例達到30%以上,村委會主任中女性比例達到10%以上。
8.居委會成員中女性比例保持在70%左右。
9.逐步提高后備幹部隊伍中女幹部比例。
策略措施:
1.制定和完善促進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的相關法規政策。積極推動有關方面採取措施,提高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中的女性比例及候選人中的女性比例。
2.營造有利於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的良好社會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提高全社會的性別平等意識,以及婦女在推動民主法治進程和促進兩性和諧發展中重要作用的認識。
3.提高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的意識和能力。面向婦女開展宣傳培訓,不斷提高婦女民主參與意識和能力,鼓勵和引導婦女積極參與決策和管理。保障女幹部接受各類培訓的機會,加大對基層女幹部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女幹部政治文化素質和決策管理能力。
4.完善幹部人事制度和公務員管理制度。在幹部選拔、聘(任)用、晉升中切實貫徹“民主、公開、競爭、擇優”原則,保障婦女不受歧視。加強對公務員錄用、培訓、考核、獎勵、交流、晉升等各環節的嚴格監管,保證婦女平等權利。
5.加大培養、選拔女幹部力度。貫徹落實相關法規政策中關於女幹部培養選拔和配備的要求。通過培養、交流等形式,推動一定比例的女幹部到重要部門、關鍵崗位擔任主要領導職務。注重從基層、生產一線培養選拔女幹部。逐步提高后備幹部隊伍中女幹部的比例。
6.推動婦女參與企業經營管理。深化企業人事制度改革,堅持公開、透明、擇優的選拔任用原則,通過組織推薦、公開招聘、民主選舉、競爭上崗等方式,使更多婦女進入企業的董事會、監事會和管理層。
7.推進婦女廣泛參與基層民主管理。完善村委會、居委會等基層民主選舉制度,為婦女參與基層民主管理創造條件。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企事業職工代表大會女代表比例與女職工比例相適應。
8.拓寬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的渠道。在制定涉及公眾利益和婦女權益的重大決策時,充分聽取女人大代表、女政協委員和婦女民眾的意見和建議。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參政議政活動,為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提供機會。
9.提高婦聯組織參與決策和管理的影響力。充分發揮婦聯組織代表婦女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作用。充分吸收婦聯組織參與有關婦女法規政策和重大公共政策的制定,反映婦女民眾的意見和訴求。重視婦聯組織在培養、推薦女幹部和優秀女性人才,以及推動婦女參政議政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五)婦女與社會保障。
主要目標:
1.城鄉生育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生育保險覆蓋城鄉所有用人單位,女職工生育保險參保率2015年和2020年分別達到93%和95%。
2.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城鄉婦女,醫療保障水平穩步提高。
3.城鄉婦女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養老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4.女職工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增加,失業保險待遇水平逐步提高。
5.有勞動關係的女性勞動者全部參加工傷保險。
6.以城鄉社區為單位的養老服務實現全覆蓋,婦女養老服務水平逐步提高。
策略措施:
1.落實完善婦女社會保障相關法律法規。貫徹落實社會保險法,制定配套法規,為婦女普遍享有生育保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提供法制保障,促進婦女平等享有社會福利。逐步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使農村婦女能夠享有基本社會保障。
2.完善生育保障制度。完善城鎮職工生育保險制度,進一步擴大生育保險覆蓋範圍,提高參保率。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為依託,完善城鄉生育保障制度,覆蓋所有城鄉婦女。
3.提高城鄉婦女基本醫療保障水平。繼續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農合”保障水平。
4.完善覆蓋城鄉的養老保險制度。完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加快建立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大力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5.進一步完善失業保險制度。繼續擴大失業保險覆蓋範圍,切實保障女職工及女性失業者的合法權益。
6.保障女性勞動者的工傷保險合法權益。加大執法力度,確保各項工傷保險待遇的落實。
7.完善城鄉社會救助制度。建立與經濟成長和物價水平相適應的救助標準調整機制,合理確定救助水平,對符合救助條件的婦女進行救助。
8.保障老年婦女享有基本養老服務。建立健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加大老齡事業投入,發展公益性社區養老機構,加強養老服務隊伍的專業化建設,提高社區的養老照護能力和服務水平。
9.為殘疾婦女提供社會保障。為重度和貧困殘疾婦女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等提供保費補貼。多渠道保障殘疾貧困婦女的基本生活。加強殘疾人福利機構和康復服務機構建設,市,縣(市)、區普遍建立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推進殘疾婦女社區康復。
(六)婦女與環境。
主要目標:
1.進一步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形成兩性平等、和諧的家庭和社會環境。
2.性別平等原則在環境與發展、文化與傳媒、社會管理與家庭等公共領域相關政策中得到充分體現。完善傳媒領域的性別平等監管機制。
3.加強綜合治理,確保出生人口性別比逐步趨於合理。
4.開展基於社區的婚姻親職教育和諮詢,建立平等、文明、和諧、穩定的家庭關係。鼓勵和引導婦女作和諧家庭建設的推動者。
5.開展托幼、養老家庭服務,為婦女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責任創造條件。
6.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降低水污染對婦女健康的危害。農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達到95%(中期達到90%),安全飲水普及率達到98%(中期達到95%)。
7.加強衛生廁所建設。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提高到85%(中期達到60%),城鎮公共廁所男女廁位比例達到1∶1.5。
8.提高婦女的環境保護意識,倡導婦女參與節能減排,踐行低碳生活。
9.提高婦女預防和應對災害風險的能力,滿足婦女在減災中的特殊需求。
10.不斷加強婦女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安全生產和防災避險的能力。
策略措施:
1.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宣傳力度。推動將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宣傳培訓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教學計畫和各級幹部培訓規劃。多渠道、多形式宣傳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提倡文明進步的婦女觀,使性別平等理念廣泛深入公共領域及社區和家庭,提高基本國策的社會影響力,為婦女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2.多舉措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有關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的政策,加強部門協調溝通,形成合力,加大綜合治理力度。深入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和“關愛女孩行動”,嚴厲打擊“兩非”行為(“兩非”即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鑑定和非醫學需要的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
3.大力宣傳婦女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在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以及文學藝術等領域,充分展示婦女參與和推動經濟發展及社會進步的成就、價值和貢獻。大力宣傳婦女中的先進模範人物,引導廣大婦女發揚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
4.加強對傳媒的正面引導和管理。將社會性別意識納入傳媒培訓規劃,提高媒體決策和管理者及從業人員的社會性別意識。完善傳媒監管機制,增加性別監測內容,吸納社會性別專家參與傳媒監測活動。監督新聞媒體和廣告經營者嚴格自律。禁止在新聞宣傳、各類媒體、廣告和文藝作品中使用色情或貶低損害婦女人格的作品。
5.提高婦女運用媒體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為婦女接觸、學習和運用大眾媒體提供條件和機會。支持和促進邊遠農村和貧困、流動、殘疾等婦女使用媒體和通信傳播技術。鼓勵民間機構和企業等運用各類信息通信技術幫助邊遠地區婦女獲得信息和服務。
6.營造平等、和諧的家庭環境。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弘揚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樹立先進的性別文化,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和男女共同承擔家庭責任。
7.引導婦女參與親職教育指導和宣傳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傳統與現代傳媒作用,普及親職教育知識,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掌握正確方法。多形式、多渠道宣傳和普及親職教育知識,積極引導兒童家長接受親職教育指導服務和親職教育實踐活動。通過有效措施,吸納婦女參與親職教育研究,推廣親職教育成果。
8.大力推進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發展面向家庭的公共服務,為夫妻雙方兼顧工作和家庭提供支持。發展公共托幼服務,為嬰幼兒家庭提供支持。強化城鄉社區兒童服務功能,提高家務勞動社會化程度。
9.減少環境污染對婦女的危害。完善環境監測和健康監測資料庫,從性別視角分析評估飲用水、室內空氣污染和生活、工業、農業等環境污染對婦女健康的危害,加強對環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有效減少各種污染對環境的影響。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水平。加強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改善家庭能源結構。加大對從事有毒有害作業婦女健康的保護力度。
10.組織動員婦女積極參與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生態和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婦女生態文明意識,提高婦女參與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能力。促進婦女主動參與節能減排,崇尚綠色消費,踐行低碳生活。
11.加快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按照“統一規劃、城鄉一體、整縣推進、戶戶通水”的總體要求,明確政府的責任主體,科學制定工程建設規劃,建立長效工程運行機制,加強技術指導,繼續加大投入,解決好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
12.提高農村衛生廁所的普及程度。大力宣傳改廁的重要意義,鼓勵農民自覺改廁。加強對改廁工作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將農村改水改廁納入各級政府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規劃,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積極推進農村人畜糞便無害化處理。
13.推動城鎮公共廁所男女廁位比例與實際需求相適應。在場館、商場等公共場所的建設規劃中,從性別視角進行公共廁所的男女使用需求和效率的分析研究,充分考慮婦女生理特點,確定合理的男女廁位比例。
14.在減災工作中體現性別意識。根據婦女特殊需求,在減災工作中對婦女提供必要的救助和服務。通過宣傳培訓,提高婦女預防和應對災害的能力。加強對災區婦女的生產自救和就業指導。
15.加強安全培訓和安全宣傳。通過安全培訓和安全宣傳,提高用人單位的安全意識,加強對從業婦女同志的安全培訓和特種作業人員培訓,促進從業婦女掌握更多的安全操作技能,不斷提高安全素質,提高安全意識,從而一定程度上避免和減少人的不安全行為。每年利用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的有利條件,在組織宣傳諮詢日活動中,加強對婦女安全知識和技能學習的宣傳工作,向婦女普及安全知識,開展預防事故教育。
(七)婦女與法律。
主要目標:
1.促進男女平等的地方性法規、規章不斷完善。
2.加強對地方性法規政策的性別平等審查。
3.婦女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能力不斷增強。
4.嚴厲打擊強姦、拐賣婦女和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婦女賣淫等嚴重侵害婦女人身權利的犯罪行為。
5.預防和制止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並將其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範疇。
6.保障婦女在婚姻家庭關係中的財產權益和其他權益。
7.保障婦女依法獲得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不斷提高對婦女實施法律援助的社會知曉率,擴大對婦女實施法律援助的範圍。
8.檢察官、法官和律師中的女性比例達到30%。
策略措施:
1.廣泛深入宣傳保障婦女權益的法律知識。將保護婦女權益法律、法規、規章的宣傳教育納入各級法制宣傳教育規劃和精神文明建設規劃。面向廣大婦女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專項普法活動,增強婦女的法律意識和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強化媒體社會責任,積極宣傳維護婦女權益的先進典型,及時對損害婦女權益的事件進行輿論監督,營造全社會尊重婦女、維護婦女權益的良好氛圍。
2.保障婦女有序參與立法。引導和鼓勵廣大婦女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發表意見和建議。拓展婦聯組織和其他婦女組織參與立法的途徑,廣泛聽取其意見和建議。
3.支持和配合各級人大開展對維護婦女權益相關法律法規的執法檢查,深入了解法律法規執行中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4.切實保障婦女的勞動權利。對於違犯《勞動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侵犯婦女合法權益的行為,依法及時處理。
5.嚴厲打擊侵害婦女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堅決懲治強姦、拐賣、強迫婦女賣淫及引誘、教唆、強迫婦女吸毒等刑事犯罪活動;堅決遏制和打擊賣淫嫖娼以及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堅決懲治強姦、拐賣等嚴重侵犯婦女人身權利的刑事犯罪分子。通過法制教育,增強婦女的法律意識和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
6.維護婚姻家庭關係中的婦女財產權益。及時受理婚姻家庭糾紛和繼承糾紛等民事案件,依法保護婦女的財產權、繼承權和撫養子女或探視權等民事權利,維護婦女與男性平等的家庭關係權利。
7.預防和制止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自覺抵制家庭暴力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受家庭暴力侵害婦女的自我保護能力。完善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多部門合作機制,以及預防、制止、救助一體化工作機制。保護婦女依法享有的控告權、訴訟權以及法律賦予的其他各項權利。
8.有效預防和制止針對婦女的性騷擾。公安和法務部門要及時受理性騷擾案件,嚴厲打擊各種場合和各種形式的針對婦女的性騷擾。
9.維護農村婦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合法權益。貫徹落實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保障婦女依法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鄉(鎮)人民政府對報送其備案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發現有與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相牴觸,含有歧視婦女或損害婦女合法權益內容的,應及時予以糾正。
10.依法為婦女提供法律援助。建立健全婦女法律援助工作網路,為維護婦女合法權益提供保障。督促全市法律援助部門,堅持服務宗旨,強化服務意識,努力擴大法律援助工作覆蓋面,依託基層司法所,通過接待諮詢、安排代理、組織志願服務等多種形式,切實為婦女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工作。
11.依法為婦女提供司法救助。為經濟困難或因其他特殊情況需要救助的婦女提供司法救助,實行訴訟費的緩交、減交或免交。建立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對因受犯罪侵害而陷入生活困境的婦女實行國家救助,保障受害婦女的基本生活。
12.強化法律監督,加大執法力度,維護司法公正,對不依法辦事,損害婦女權益的行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13.提高婦女在司法和執法中的影響力。建立和完善婦聯特約陪審員制度,保障涉及婦女的案件公正審判。鼓勵和推薦符合人民陪審員條件的婦女擔任人民陪審員。加強司法、執法隊伍建設,鼓勵和推薦有專業背景的婦女擔任人民檢察院特約檢察員或人民監督員。不斷提高執法者維護婦女合法權益的法律意識和執法水平,增加女性法律工作者比例。
14.加強社會性別理論培訓。將社會性別理論納入立法、司法和執法部門常規培訓課程,提高立法、司法和執法人員的社會性別意識。

四、組織與實施

(一)加強對規劃實施工作的組織領導。將婦女發展規劃的主要指標納入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及專項規劃。各級政府是實施規劃的責任主體。各級政府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政府婦兒工委”)負責規劃的組織、協調、檢查、指導和督促。政府有關部門、有關機構和社會團體結合各自職責,承擔落實規劃中相應目標任務。
(二)制定地方婦女發展規劃和部門實施方案。縣級人民政府依據本規劃,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婦女發展規劃。市、縣兩級政府各有關部門、相關機構和社會團體結合各自職責,按照任務分工,制定實施方案,形成全市婦女發展規劃體系。
(三)建立健全實施規劃的工作機制。建立政府主導、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共同做好規劃實施工作。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將規劃的實施納入政府議事日程,建立目標管理責任制,將規劃主要目標納入相關部門、機構和社會團體的目標管理和考核體系,考核結果作為對領導班子和有關負責人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健全報告制度,各有關部門每年向本級政府婦兒工委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規劃實施情況,各級政府婦兒工委每年向上級婦兒工委報告本地區規劃實施的總體情況。健全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各級政府婦兒工委全體會議,匯報、交流實施規劃的進展情況,研究解決問題。健全監測評估制度,明確監測評估責任,加強監測評估工作。
(四)保障婦女發展的經費投入。各級政府要將實施規劃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對實施規劃中的重點、難點要安排專項撥款。
(五)堅持和創新實施規劃的有效做法。及時開展對婦女發展和權益保護狀況的調查研究,掌握新情況,分析新問題,為制定相關法規政策提供依據。加強婦女發展領域理論研究,總結探索婦女發展規律和婦女工作規律。不斷創新工作方法,通過實施項目、為婦女辦實事等方式解決重點難點問題;通過分類指導、示範先行,總結推廣經驗,推進規劃實施。
(六)加大實施規劃宣傳培訓力度。多渠道、多形式面向各級領導幹部、婦女工作者、廣大婦女和全社會宣傳規劃內容及規劃實施中的典型經驗和成效,宣傳促進婦女發展的法規政策,營造有利於婦女發展的社會氛圍。將實施規劃所需知識納入培訓計畫,舉辦多層次、多形式培訓,增強政府及各有關部門、機構相關人員、相關專業工作者實施規劃的責任意識和能力。
(七)各級政府婦兒工委辦公室作為日常辦事機構,配置專職和兼職工作人員,保障專門工作經費,做好政府婦兒工委交辦的各項工作。
(八)引導婦女參與規劃實施。婦女既是規劃實施的受益者,也是規劃實施的參與者。實施規劃應聽取婦女的意見和建議。鼓勵婦女參與規劃實施,提高參與意識和能力,實現自身發展。
五、監測與評估
(一)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年度監測、中期評估和終期評估。及時收集、整理、分析反映婦女發展狀況的相關數據和信息,動態反映規劃目標進展情況。在此基礎上,系統分析和評價規劃目標達標狀況,評判規劃策略措施和規劃實施工作的效率、效果、效益,預測婦女發展趨勢。通過監測評估,準確掌握婦女發展狀況,制定和調整促進婦女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規劃目標的實現,為規劃未來婦女發展奠定基礎。
(二)監測評估工作機構和職責。各級政府婦兒工委設立監測評估領導小組,全面負責規劃監測評估工作,審批監測評估方案,審核監測評估報告等。領導小組下設監測組和評估組。
監測組由各級統計部門牽頭,負責制定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及監測工作的指導和人員培訓,研究制定監測方案,收集、整理、分析相關數據和信息,撰寫並提交年度監測報告等,為科學決策和制定下一輪規劃提供依據。
評估組由各級政府婦兒工委辦公室牽頭,負責評估工作的指導和人員培訓,制定評估方案,建立完善評估督導制度,組織開展評估工作,撰寫並提交評估報告等,及時、科學地反映規劃的實施情況。
(三)各級政府要將監測評估工作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結合監測評估結果開展宣傳工作,研究利用監測評估結果加強規劃實施。
(四)完善婦女發展綜合統計制度,並逐步向專業化方向發展,規範和完善與婦女生存、發展有關的統計指標和分性別統計指標,將其納入市和部門常規統計或統計調查。建立和完善分性別統計資料庫和市、縣兩級婦女發展監測資料庫。各級政府婦兒工委成員單位、相關機構及有關部門要向同級統計部門報送年度監測數據和報告,向同級政府婦兒工委提交中期和終期評估報告。
本規劃由石家莊市人民政府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負責解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