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

2011年11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以皖政〔2011〕113號印發《安徽省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該《綱要》分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總體目標,發展領域、主要目標和策略措施,組織實施,監測評估5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
  • 印發機關:安徽省人民政府
  • 文號:皖政〔2011〕113號
  • 印發時間:2011年11月25日
檔案發布,檔案全文,

檔案發布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安徽省婦女發展綱要和安徽省兒童發展綱要的通知
皖政〔2011〕113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安徽省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和《安徽省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檔案全文

安徽省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
實行男女平等是國家的基本國策,男女平等的實現程度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婦女發展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徽女性人口占安徽總人口近半數,是安徽經濟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進一步推動貫徹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維護婦女合法權益,促進男女平等和諧發展,對於推動安徽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0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頒布了《安徽省婦女發展綱要(2001—2010年)》,確定了婦女在經濟、決策和管理、教育、健康、法律、環境等六大領域的發展目標與策略措施。十年來,我省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積極推進《安徽省婦女發展綱要(2001—2010年)》的實施,在社會各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廣大婦女的積極參與下,《安徽省婦女發展綱要(2001—2010年)》確立的主要目標得以基本實現。婦女參與經濟建設的素質不斷加強,優勢更加凸顯;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的程度明顯提升,社會參與意識進一步增強;婦女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各級各類教育性別差異基本消除;婦女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婦女維權法律機制更趨完善,婦女權益進一步得到保障;男女平等基本國策進一步深入人心,婦女發展的社會環境進一步改善。婦女事業的全面進步,也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婦女的利益與需求日益多元化,婦女發展與男女平等仍面臨著諸多問題與挑戰。婦女發展存在城鄉與區域上的不均衡,婦女尤其是農村婦女發展能力的提升面臨諸多困難;婦女參政人數雖有提高,但參與決策與管理的水平仍然較低;婦女權益保障機制在應對日漸複雜的社會環境方面還需進一步健全改善等。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婦女發展,使安徽婦女發展與安徽加速崛起的新形勢還不能完全適應,與建設美好安徽的要求還存在差距。
未來十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我省科學發展、全面轉型、加速崛起、興皖富民的關鍵時期,既為我省婦女事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制定和實施新一輪十年婦女發展綱要,對於進一步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推進社會性別平等,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根據《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和《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總體要求,結合安徽實際,制訂本綱要。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堅持以人為本、保障民生,切實維護婦女合法權益,最佳化婦女發展環境,推進婦女在健康、教育、經濟、參與決策和管理、社會保障、環境、法律等領域全面發展,平等享有改革發展成果,服務安徽加速崛起、興皖富民大業。
(二)基本原則。
1.全面發展原則。從婦女生存發展的基本需求出發,著力解決關係婦女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努力實現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各方面的全面發展。
2.平等發展原則。完善和落實促進男女平等的政策法規,更加注重社會公平,構建文明先進的性別文化,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縮小男女社會地位差距,促進兩性和諧發展。
3.協調發展原則。加大對農村及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婦女發展的支持力度,通過完善制度、增加投入、最佳化項目布局等措施,縮小城鄉、區域婦女在人均收入水平、生活質量、文化教育、醫療衛生服務、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差距。
4.婦女參與原則。依法保障婦女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權利,尊重婦女的主體地位,引導和支持婦女在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中,實現自身的進步與發展。
二、總體目標
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縮小城鄉、區域婦女發展差距,推動兩性和諧發展,促進婦女全面發展。婦女生命質量和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受教育程度持續提高、經濟地位明顯提升、參與決策管理的能力與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明顯提高、發展環境更加最佳化、合法權益得到保障。
三、發展領域、主要目標和策略措施
(一)婦女與健康。
主要目標:
1.婦女享有良好的基本衛生保健服務,健康素養明顯提高,人均預期壽命進一步延長。
2.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18/10萬以下(2015年控制在20/10萬以下)。逐步縮小城鄉差距,降低農村孕產婦死亡率。降低孕產婦中重度貧血患病率。
3.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8%以上(2015年達到96%以上),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6%以上(2015年達到95%),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到85%以上(2015年達到80%以上)。
4.婦女常見病定期篩查率達到80%以上(2015年達到60%以上)。提高宮頸癌和乳腺癌的早診早治率,降低死亡率。
5.婦女愛滋病感染率和性病感染率得到控制。孕產婦愛滋病和梅毒檢測率分別達到80%和70%(2015年分別達到70%和60%),感染愛滋病和梅毒的孕產婦及所生兒童採取預防母嬰傳播干預措施比例均達到95%以上(2015年均達到90%以上)。
6.婚前醫學檢查率達到70%以上(2015年達到60%以上)。
7.提高婦女心理健康知識和精神疾病預防知識知曉率。
8.保障婦女享有避孕節育知情選擇權,減少非意願妊娠,降低人工流產率。
9.農村婦女、少數民族婦女、老年婦女和流動、留守、殘疾等婦女享有的衛生保健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健康狀況明顯改善。
策略措施:
1.強化政府保障婦女健康的責任。將婦女健康保障和母嬰保健工作納入衛生事業發展規劃,建立政府主導、多部門參與的組織體系和長效工作機制,努力營造促進婦女健康的社會環境。全面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和相關法律法規,強化依法監督,定期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嚴肅查處嚴重危害婦女健康的行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政策,提高婦女基本保健和醫療服務公平性,縮小城鄉、區域和群體間差距,實施婦女特困和大病醫療救助。
2.加大對婦幼衛生的支持力度。增加婦幼衛生投入,保障婦幼衛生經費使用。增加農村地區婦幼衛生經費,改善農村婦幼衛生基礎設施和服務資源短缺狀況。加強婦幼保健機構建設,堅持婦幼保健機構的公益性質,健全婦幼衛生服務網路,完善基層婦幼衛生服務體系,為婦女提供均等化的保健服務。實施“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民生工程,完善省、市、縣、鄉婦幼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充分利用計畫生育、社區衛生服務等網路開展婦幼衛生服務。加快婦幼衛生人才培養,促進婦幼衛生信息化建設。
3.提高婦女生殖健康服務水平。針對婦女生理特點,大力普及生殖健康知識,提高婦女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提供規範的青春期、育齡期、孕產期、更年期和老年期婦女生殖保健服務,有針對性地解決婦女特殊生理時期的健康問題。
4.保障孕產婦安全分娩。加強基層產科建設,推廣適宜助產技術,完善孕產婦醫療急救網路,提高產科質量,促進安全分娩。開展多種形式的優生優育宣傳教育,普及圍產保健知識,幫助孕產婦樹立正確的生育觀念,科學地選擇分娩方式,降低剖宮產率。孕產婦產前檢查和平產住院分娩逐步實行免費,將孕產期合併症、併發症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範圍。
5.加大婦女常見病防治力度。加強對婦女常見病預防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加強基層婦幼衛生人員的衛生保健專業知識和服務能力培訓,提高預防和治療水平。加大預防和治療宮頸癌和乳腺癌專項資金投入,擴大“兩癌”檢查覆蓋範圍。建立婦女常見病定期檢查制度,對貧困、重症患者的治療提供醫療救助。醫療保健機構開設相應專科門診,提供更年期和老年期婦女保健服務。
6.預防和控制愛滋病、性病等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完善愛滋病和性病防治工作機制,將預防愛滋病、梅毒、B肝等疾病的母嬰傳播納入婦幼保健常規工作,強化預防愛滋病母嬰傳播綜合服務。針對婦女重點人群加強宣傳教育,推廣有效干預措施。強化對娛樂場所的監管,嚴厲打擊吸毒、賣淫、嫖娼等違法行為,有效控制愛滋病和性病的傳染傳播。
7.提高婦女營養水平。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開展適合不同年齡階段婦女生理、心理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婦女健康素養。大力普及科學營養知識,加強合理膳食指導,提倡合理科學的膳食結構。面向孕婦、哺乳期婦女等貧血高危人群,開展有針對性的干預工作。加強對強化食品的生產、流通的監督管理。
8.提高精神衛生工作服務水平。建立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精神衛生防治服務網路。加強專業培訓,提高精神衛生工作人員診斷和處理精神疾病與心理行為問題的能力。開展婦女產後抑鬱症的預防、早期發現及干預,針對婦女不同時期生理和心理特點,開展心理行為諮詢輔導和干預,滿足婦女的心理健康需求。建立健全社區康復機構,提高婦女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復水平。
9.保障婦女享有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加大避孕知識的宣傳力度,提高婦女自我保護意識,選擇科學合理的避孕方式,預防和控制非意願妊娠和人工流產。研究推廣安全、有效的避孕節育新技術、新方法,推行避孕節育的知情選擇,提供避孕節育優質服務。強化男女共同承擔避孕節育的責任意識,提高男性避孕方法使用比重。
10.引導和鼓勵婦女參加體育鍛鍊。加強對婦女體育健身活動的科學指導和服務,提高婦女健身意識。積極發展社區體育,鼓勵婦女參與全民健身運動。加強對老年婦女、殘疾婦女體育活動的指導和服務。
11.重點加強農村婦女、少數民族婦女和流動、留守、殘疾等婦女衛生保健服務。針對特殊群體婦女實施一系列優惠、優待、優先保健服務策略,使其享受的衛生保健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健康狀況明顯改善。
(二)婦女與教育。
主要目標:
1.教育工作全面貫徹性別平等原則,在各級各類教育課程標準及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性別平等的原則和理念。推動高校女性學課程的開設和女性學學科建設。
2.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0%(2015年達到65%)。學前一年毛入園率達到95%(2015年達到85%)。女童平等接受學前教育。
3.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8%(2015年達到93%以上),女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4.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以上(2015年達到87%),女性平等接受高中階段教育。
5.提高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3%(2015年達到36%),高等院校在校生中的男女比例保持基本均衡。
6.提高婦女的終身教育水平,女性接受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的比例得到提高。主要勞動年齡人口中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1.2年。
7.提高農村婦女科學文化素質,女性中弱勢群體接受教育的狀況不斷改善。
策略措施:
1.在制定、修訂和評估有關教育的法規政策和發展規划過程中,增加性別視角,體現社會性別意識。將婦女教育的主要目標納入教育規劃和工作考核範圍,保障婦女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和權利。
2.廣泛開展性別平等教育。開展性別平等教育的研究,探索性別平等教育系列教材的開發與設計。繼續推進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宣傳培訓,大、中、國小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中充分體現社會性別理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性別觀念。在各級各類學校試點開展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為核心的女性教育。鼓勵高等學校開設女性學專業或女性學課程,培養女性學專業人才。
3.為女童平等接受學前教育提供保障。提高學前教育普及程度,對城鄉貧困家庭女童和殘疾女童入園給予資助,特別是增加農村學前教育資源,著力保證留守女童接受學前教育。
4.保障女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加大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傾斜力度,加強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建設,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學校之間的辦學差距。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普通高中教育的扶持力度,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為女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提供條件。
5.提高婦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保障婦女平等接受高等教育,在高等院校招生中,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符合條件的女性。
6.改善教育人才隊伍的性別結構。對教育決策和管理層的性別比例作出相應的政策規定,提高各級各類學校及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和管理層中女性的比例。
7.保障貧困和殘疾女性平等接受各階段教育。完善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助學制度,積極開展資助困難女生的助學工作,建立政府主導、學校聯動、社會參與的扶困助學機制,落實好政府撥款、學校減免、銀行貸款等助學政策。鼓勵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公民個人捐資助學,按一定程式設立女性專項教育基金。繼續開展“希望工程”、“春蕾計畫”等各種形式的社會助學活動,幫助貧困和殘疾女生順利完成學業。
8.提升婦女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在政府出資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項目中,積極開發促進婦女就業、提高婦女素質的培訓項目。鼓勵婦女參加培訓,保障未接受高中或高等教育的女性在就業前接受必要的職業教育。充分運用現代化手段,對廣大婦女進行多學科的教育培訓,培養婦女的創新精神,提高婦女的人文素養、實踐能力、應變能力等綜合素質。
9.保障女性弱勢群體接受職業培訓的權利。加強流動婦女的思想文化、法律法規的教育和適宜的職業技能培訓,努力提高流動婦女的整體素質。重視對殘疾婦女的職業教育培訓,合理設定適合殘疾女性的職業教育專業,增強她們的生存和發展技能。加強對失足婦女的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
10.加強農村婦女的科學文化素質培訓。強化農村婦女提高文化教育素養的意識,為農村婦女接受較高層次文化教育創造條件,進一步提高農村婦女總體受教育水平。加強農村婦女實用技能和專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婦女勞動力的綜合素質。
11.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擴大終身教育機會和資源,發展多樣化社區教育模式,為婦女利用新型媒體接受現代遠程教育提供條件,鼓勵婦女接受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提高婦女終身教育水平。
(三)婦女與經濟。
主要目標:
1.保障婦女勞動權益,消除就業性別歧視,促進婦女平等就業。
2.婦女占從業人員比例保持在40%以上,城鎮單位女性就業人數逐步增長。
3.提高婦女的非農就業率,促進農村婦女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
4.推動實現男女同工同酬,縮小男女收入差距。
5.技能勞動者中的女性比例明顯提高。
6.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的女性比例達到35%(2015年達到32%)。
7.已建工會的企業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契約覆蓋率和履約率達到90%(2015年達到80%)。
8.保障女職工勞動安全,降低女職工職業病發病率。
9.確保農村婦女平等獲得和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
10.婦女貧困程度明顯降低,貧困婦女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策略措施:
1.加大婦女經濟權益的法律保障力度。完善和落實保障婦女平等參與經濟發展的相關法規政策,確保婦女平等獲得經濟資源和有效服務。
2.消除就業性別歧視。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契約法》等法律法規,促進男女平等就業。除法律規定不適合女性的工種和崗位外,任何單位在錄(聘)用人員時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聘)用女性或提高女性錄(聘)用標準。加大執法監察力度,依法查處性別歧視行為,嚴懲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用人單位。
3.積極拓寬婦女就業渠道。支持協同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社區服務業,為婦女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就業崗位。不斷提高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吸納婦女就業的能力。通過稅收優惠、獎勵表彰等措施,鼓勵支持用人單位吸納婦女就業。鼓勵婦女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發揮積極作用。
4.大力扶持婦女自主創業。完善創業扶持政策,採取開展培訓、稅費減免、資金支持、跟蹤指導等措施,實施婦女小額信貸項目,激發婦女創業熱情,支持幫助婦女實現多種形式的自主創業。
5.提高婦女非農就業率。加快城鎮化步伐,消除制約婦女勞動力非農轉移的制度障礙。扶持農村婦女向非農產業有序轉移,引導其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加大農村婦女的轉移培訓力度,增強其自身素質和就業能力。大力發展家庭服務業,促進農村婦女就業。
6.積極促進就業困難婦女實現就業。公益性崗位安置向大齡、殘疾、貧困家庭的就業困難婦女傾斜。採取稅收減免、設定生育返崗培訓基金等措施,幫助生育婦女重返工作崗位。落實失業婦女的社會保險補貼、就業培訓補貼、小額擔保貸款等再就業扶持政策。以按比例安排就業為重點,集中就業、扶持自主創業、社區靈活就業和農村殘疾婦女勞動力轉移等多渠道並舉,努力提高殘疾婦女就業率。
7.促進女大學生充分就業。把解決女大學生就業問題作為重點,加強面向高校女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培訓和服務,提高女大學生就業能力,引導女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引導用人單位轉變用人觀念,自覺承擔社會責任。
8.改善婦女的就業結構。促進科學研究與技術套用領域婦女人才的成長,完善技能人才培養、評價、激勵等政策,為婦女人才成長創造寬鬆環境。加大針對婦女的各級各類職業培訓,提高初、中、高級技能勞動者女性比例。
9.全面落實男女同工同酬。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工資收入分配製度,努力實現婦女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婦女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男女收入增長同步。
10.保障女職工的特殊勞動保護權益。推動在已建工會組織中建立女職工委員會。加強對女職工勞動保護法律政策的宣傳教育及培訓,提高女職工自我保護意識。提高企業的勞動契約簽訂率,推進已建工會企業簽訂並履行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契約。將女職工勞動保護監察作為勞動監察和勞動安全監督的重點內容,依法處理侵犯女職工權益案件。
11.保障女職工職業衛生安全。廣泛開展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提高女職工的自我保護意識。加強職業病危害的管理與監督,強化婦女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工作,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定期進行職業病健康檢查,減少婦女職業病和職業傷害的發生。
12.落實農村婦女土地承包經營的合法權益。落實和完善保障農村婦女土地權益的相關政策,村規民約中有關土地承包經營的規定,應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糾正村規民約中與法律法規相牴觸的內容。全面落實農村婦女對承包土地的占有權、使用權和收益權,堅決制止和糾正侵害農村婦女土地承包權益的突出問題。在各地出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分配使用辦法中,確保婦女擁有並自主處置自己名下的土地權益,確保出嫁、離婚、再婚、喪偶婦女的合法權益。
13.提高農村婦女經濟收入。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組織,鼓勵和支持農村婦女領辦和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提升農業生產規模和經營收益。發展農村第二、第三產業,創造適宜農村婦女就業的崗位。加強農村婦女創業培訓,幫助農村留守婦女和返鄉婦女實現多種形式的創業。支持金融機構、企業等與婦女組織合作,提供面向農村婦女的金融服務和相關培訓。
14.加大對貧困婦女的扶持力度。制定有利於貧困婦女的扶貧措施,保障貧困婦女的資源供給。幫助、支持農村貧困婦女扶貧項目。創新和規範互助資金運作模式,建立互助資金長效機制。
(四)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
主要目標:
1.積極推動有關方面逐步提高女性在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人大、政協常委中的比例。
2.市、縣(市、區)政府領導班子中有1名以上女幹部,逐步做到每個市有1名女性任縣(市、區)黨政正職;鄉鎮領導班子中至少有1名女幹部,女性正職比例逐步提高。
3.省、市、縣(市、區)政府工作部門50%以上的領導班子中有女幹部。
4.逐步提高地(廳)、縣(處)級正職女幹部占同級正職的比例。
5.市、縣(市、區)黨政領導班子後備幹部隊伍中的女性分別不少於15%和20%。
6.加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企業領導班子女幹部的選配力度,女職工較多的國有企業管理層人員中的女性比例達到30%左右(2015年達到20%)。
7.職工代表大會、教職工代表大會中的女性比例與女職工比例相適應。
8.村民委員會中至少有1名女性成員。村委會主任中女性比例達到10%以上(2015年達到9%)。
9.居民委員會中女性比例保持在50%以上。
10.充分發揮婦女組織參與決策管理的作用。
策略措施:
1.確保婦女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完善和落實有利於婦女平等參與決策和管理的相關法規和政策,形成平等競爭機制、激勵機制、監督檢查機制。積極推動有關方面採取措施提高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中的女性比例及候選人中的女性比例。
2.為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創造良好社會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提高全社會的性別意識,以及對婦女在推動國家民主法治進程和促進兩性和諧發展中重要作用的認識。面向婦女開展宣傳培訓,提高婦女民主參與的意識和能力,鼓勵和引導婦女積極參與決策和管理。
3.擴大婦女政治參與。及時選拔優秀女幹部進入各級領導班子,切實保障婦女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決策的權利。調整領導班子中的女幹部,須提前物色接替人選,一般不能空缺。本單位沒有合適人選的,可在本地區內交流解決;本單位、本地區沒有合適人選的,要預留職位,由上級組織部門調配。
4.重視女幹部的培養選拔。按照“系統培養、擇優使用”的原則,堅持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拔女幹部。推動一定比例的女幹部到重要部門、關鍵崗位擔任主要領導職務。注重從基層、生產一線培養選拔女幹部。
5.完善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務員管理制度。幹部的選拔、聘用、晉升要切實貫徹“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保障婦女不受歧視,享有平等的競爭機會。
6.加強女後備幹部隊伍建設。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工作部門中,應有一定數量的女後備幹部,並實施動態管理。
7.加強女幹部培訓。充分利用黨校、行政院校和各類專業院校,對女幹部進行政治理論和業務能力培訓。每年參加培訓的女幹部比例應不低於同級女幹部的比例。每五年對女性公務員至少輪訓一遍。
8.加強對女幹部的實踐鍛鍊。通過掛職和輪崗交流等多種方式,讓女幹部在實踐中增長才幹。
9.推動婦女參與企業經營管理。深化國有企業人事制度改革,堅持公開、透明、擇優的選拔任用原則,通過組織推薦、公開招聘、民主選舉、競爭上崗等方式,讓更多的女性進入企業的董事會、監事會和管理層。
10.推動婦女廣泛參與基層民主管理。完善村委會、居委會等基層民主選舉制度,為婦女參與基層民主管理創造條件。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企事業職工代表大會女代表比例與女職工比例相適應。
11.拓寬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的渠道。在制定涉及婦女權益的重大方針政策時,充分聽取人大女代表、政協女委員和婦女民眾的意見建議。大力開展多形式的參政議政活動,為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提供機會。
12.充分發揮婦聯組織參與決策和管理的作用。充分發揮婦聯組織代表婦女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作用。積極推動婦聯組織參與有關婦女法規政策和重大公共政策的制定,反映婦女民眾的意見和訴求。發揮婦聯組織培育輸送女幹部的基地作用,重視婦聯組織培養推薦女幹部、推動婦女參政議政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五)婦女與社會保障。
主要目標:
1.建立完善城鄉生育保障制度,生育保險覆蓋所有用人單位,逐步實現城鄉生育婦女享有基本生育保障。
2.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城鄉婦女基本醫療保障全覆蓋。
3.城鄉婦女醫療、生育保障水平穩步提高。
4.城鄉婦女養老保障覆蓋面逐步擴大,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婦女的參保率大幅提高。
5.婦女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不斷增加,失業保險待遇水平逐步提高。
6.有勞動關係的女性勞動者工傷保險參保率達到100%(2015年達到90%)。
7.提高婦女養老服務水平,以城鄉社區為單位的養老服務覆蓋率達到90%以上(2015年達到70%)。
策略措施:
1.加強社會保障制度建設。認真貫徹落實有關社會保障的法律法規,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保障婦女普遍享有社會保障的合法權益。加快社會救助的立法進程,保障婦女的社會救助權利。
2.建立覆蓋城鄉婦女的普惠型生育保障體系。完善城鎮職工生育保障制度,擴大生育保險覆蓋範圍,提高職工生育保險待遇水平。建立完善城鎮居民生育保險制度,為城鎮靈活就業和未從業婦女提供生育保障。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農村婦女的生育保障水平。完善和落實農村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不斷提高獎勵水平。
3.加快建立覆蓋城鄉的醫療保障制度。完善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繼續擴大城鎮職工醫療保險覆蓋範圍。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為城鎮靈活就業和未從業婦女、農村婦女基本醫療保險提供制度保障。
4.提高婦女的醫療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籌資水平,將婦女常見病、多發病的門診醫療費,以及城鎮未從業婦女和農村婦女孕產期檢查等費用納入醫療保險支付範圍,提高報銷比例。
5.完善覆蓋城鄉的養老保險制度。進一步完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繼續擴大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婦女的養老保險覆蓋面。不斷提高婦女養老保險享有率。
6.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加快建立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預防失業、促進就業“三位一體”的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提高失業保險婦女參保率,切實保障女性失業人員的失業保險合法權益,促進其儘快實現再就業。
7.完善覆蓋全體職工的工傷保險制度。加快完善工傷保險制度,擴大工傷保險覆蓋範圍,繼續大力推進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規範企業用工行為,保障工傷女職工的合法權益。
8.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建立與經濟成長和物價水平相適應的救助標準調整機制,合理確定救助水平,對符合救助條件的婦女進行救助。倡導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救助,鼓勵各類社會組織建立專項救助基金,為特困婦女提供救助。
9.為殘疾婦女提供社會保障。對生活困難的重度殘疾婦女予以生活救助,多渠道保障殘疾婦女基本生活。加強殘疾人康復服務機構建設,市、縣(市)普遍建立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加強殘疾人社區康復示範區建設,推進殘疾婦女社區康復服務。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的重度和貧困殘疾婦女提供保費補貼,對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重度殘疾婦女,按標準代繳全部養老保險費。
10.保障老年婦女享有基本養老服務。建立健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鞏固居家養老的基礎地位,充分發揮社區對養老服務的支撐功能,推進供養型、養護型、醫護型養老機構建設,加強養老服務隊伍的專業化建設。對特困、空巢、高齡、失能等老年婦女,分別按相關規定給予專項補貼。完善農村五保戶供養制度,提高集中供養率。
(六)婦女與環境。
主要目標:
1.男女平等基本國策進一步落實,營造兩性平等、和諧的社會環境。
2.建立平等、文明、和諧、穩定的家庭關係。
3.開展托幼、養老家庭服務,提高家務勞動社會化水平,減輕婦女家務勞動負擔。
4.減少環境污染對婦女健康的危害。
5.倡導婦女參與節能減排,踐行低碳生活。
6.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農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達到85%左右(2015年達到60%)。
7.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左右(2015年達到70%)。城鎮公共廁所男女廁位比例與實際需求相適應。
8.提高婦女預防和應對災害風險的能力,滿足婦女在減災中的特殊需求。
策略措施:
1.廣泛宣傳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理論研究和宣傳力度。提高社會性別理論研究水平,增加對婦女發展新情況的研究立項和投入。將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宣傳培訓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幹部教育培訓計畫和主體班次教學,增強決策者的社會性別意識。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宣傳,提高全社會性別平等意識。
2.加強對傳媒的正面引導和管理。將社會性別意識納入傳媒培訓規劃,提高媒體決策和管理者及從業人員的社會性別意識。完善舉報獎勵機制,打擊非法出版物,減少色情、暴力等信息對婦女身心健康的損害。禁止通過大眾媒體或者其他方式貶損婦女獨立人格。
3.宣傳婦女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在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等領域充分展示婦女參與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和貢獻。開展婦女先進典型的培育和選樹,開展女性題材的新聞出版、影視文藝等作品的評選與獎勵。
4.營造平等、和諧的家庭環境。開展基於社區的婚姻親職教育和諮詢,為婦女提供學習交流、法律諮詢等相關服務。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弘揚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樹立先進的性別文化,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和男女共同承擔家庭責任。
5.發展面向婦女的公共服務。大力推進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在社區優先發展托幼、養老等公共服務,提高家務勞動社會化程度。加強村、社區婦女之家建設,為婦女提供維權諮詢指導、創業就業服務、心理情緒疏導、婚姻關係調適、鄰里糾紛調解等方面的幫助。積極開展面向婦女的各類文化服務和活動。鼓勵其他社會組織和社會公眾參與提供面向婦女的公共服務。
6.減少環境污染對婦女的危害。從性別視角分析評估飲用水、室內空氣污染和生活、工業、農業等污染對婦女健康的危害。加大環境保護和治理力度,控制和治理大氣、水、固體廢物和噪音等環境污染以及工業、生活和農村面源污染。提高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推廣清潔能源和技術,減少有毒有害環境對婦女的危害。
7.倡導婦女參與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活動,普及環境科學知識,增強婦女的環境保護意識和能力。引導婦女積極參與生態建設,主動參與節能減排、綠色消費,踐行低碳生活。
8.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推進集中供水工程建設,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建立健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機構和維修養護基金,充分發揮工程效益。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強化水質監測、飲用水安全監管和社會化服務,保障飲水安全。
9.提高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程度。加大政府投入,把農村衛生廁所建設納入新農村建設規劃。大力宣傳改廁的重要意義,引導和鼓勵農民自覺改廁。加強對農村衛生廁所建設的技術指導與服務,切實提高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
10.合理設計公共廁所男女廁位的比例。把公廁建設、改造作為主要的環衛設施予以規劃,充分考慮婦女生理特點,公共廁所應適當增加女廁的建築面積和廁位比例。廁所男蹲(坐、站)位女蹲(坐)位的比例:獨立式公廁宜為1∶1,商業區域內公廁宜為2∶3。
11.在防災減災工作中體現性別意識。在防災減災科普讀本中,編寫針對婦女的相關專題,開展相關科普、培訓和研討,提高婦女預防和應對災害風險的能力。加強對災區婦女的生產自救和就業指導,救災物資的籌集、貯備和分配應滿足婦女的特殊需求。
(七)婦女與法律。
主要目標:
1.完善男女平等的法規政策。
2.提高婦女的維權意識和能力。
3.嚴厲打擊強姦、拐賣婦女和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婦女賣淫等嚴重侵害婦女人身權利的犯罪行為。
4.預防和制止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
5.依法保障婦女在婚姻家庭中的人身權益和財產權益。
6.保障婦女獲得必要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策略措施:
1.完善維護婦女合法權益的法規政策。針對婦女在政治、文化教育、人身、財產、勞動和社會保障、婚姻家庭等權益保障中的突出問題,制定完善相關的法規政策。
2.保障婦女的立法參與權。引導和鼓勵廣大婦女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發表意見和建議。拓展婦聯組織和其他婦女組織參與立法的途徑,廣泛聽取其意見和建議。
3.加大婦女維權的執法檢查力度。加大對有關婦女權益保障法律法規、政策貫徹執行的檢查監督力度,深入了解執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4.廣泛深入宣傳保障婦女權益的法律知識。將婦女維權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納入全民普法規劃,面向廣大婦女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專項普法活動。推動城鄉基層社區(村)普法工作深入開展,提高全社會自覺維護婦女權益的意識。
5.加強社會性別理論培訓。將社會性別理論納入立法、司法和執法部門常規培訓課程,提高立法、司法和執法人員的社會性別意識。
6.提高婦女的司法和執法參與權。鼓勵和推薦符合條件的婦女擔任特邀行政執法監督員、人民陪審員、特約檢察員、仲裁員或人民監督員、人民調解員。
7.嚴厲打擊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婦女賣淫的違法犯罪活動。強化整治措施,加大監管力度,嚴厲查處涉黃娛樂服務場所,依法嚴懲犯罪分子。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鼓勵民眾對涉黃違法犯罪活動進行舉報和監督。
8.加大反對拐賣婦女的工作力度。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提高全社會的反拐意識和婦女的防範意識。加強綜合治理,加大對拐賣婦女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幫助被解救婦女身心康復和回歸社會。
9.預防和制止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建立健全反家庭暴力的社會聯動機制。開展人身安全保護裁定的試點和推行工作。在全省救助管理機構或社會福利機構內設定受家庭暴力侵害婦女的庇護場所。提高受家庭暴力侵害婦女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構建全社會自覺抵制家庭暴力的環境。
10.預防和制止針對婦女的性騷擾。建立健全預防和制止性騷擾的工作機制,加大對性騷擾行為的打擊力度。用人單位要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工作場所的性騷擾。
11.依法維護家庭關係中婦女的人身權益和財產權益。在審理離婚、繼承等案件中,堅持性別平等原則。在離婚案件審理中,充分考慮婦女對家庭的付出、離婚後生存發展以及撫養未成年子女的需要,實現公平補償。
12.維護農村婦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合法權益。貫徹落實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保障婦女依法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鄉鎮人民政府對報送其備案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發現有與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相牴觸,含有歧視婦女或損害婦女合法權益內容的,應及時予以糾正。
13.及時受理侵害婦女權益案件。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對涉及婦女個人隱私的案件,在訴訟過程中採取措施使受害婦女免受二次傷害。
14.依法為婦女提供法律援助。提高法律援助的社會知曉率,鼓勵符合條件的婦女申請法律援助並為其提供便利。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健全完善法律援助工作網路。鼓勵和支持法律服務機構、社會組織、事業單位等為婦女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務和援助。
15.依法為婦女提供司法救助。對經濟確有困難需要救助的婦女,依法緩、減、免交訴訟費。建立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對因受犯罪侵害而陷入生活困境的婦女實行國家救助,保障受害婦女的基本生活。
四、組織實施
(一)加強對綱要實施工作的組織領導。本綱要是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點專項規劃。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採取有力措施保障規劃實施,努力實現綱要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團體根據各自職責,落實綱要中相應的目標任務。省及各級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負責綱要實施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督促。各級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機構編制單設,職級高配,人員專職。
(二)制定地方婦女發展規劃和部門實施方案。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婦女發展規劃,列入重點專項規劃,統籌安排,同步實施,確保婦女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各有關部門、社會團體根據綱要任務分工,結合各自的職責,制定實施方案,形成婦女發展綱要(規劃)體系。
(三)保障婦女發展的經費投入。各級政府加大婦女發展所需經費的投入,優先安排實施綱要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婦兒工委工作經費單列,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對綱要實施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安排專項經費實施相應項目。重點扶持農村、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婦女發展。動員社會力量,多渠道籌集資金,支持婦女發展。
(四)建立健全實施綱要的工作機制。建立政府主導、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的綱要實施工作機制。綱要的實施納入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議事日程,納入各地區、各部門目標管理和考核體系,納入主要負責人和主管負責人的政績考核。各級政府每年專題聽取有關婦女發展問題的匯報,研究解決1—2個婦女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各級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建立相應的工作制度和報告制度,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團體每年向本級政府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實施綱要的工作情況,各級婦兒工委每年向上級婦兒工委報告本地區綱要實施總體情況。每3—5年召開各級婦女兒童工作會議,開展實施綱要先進表彰。每年召開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聯絡員會議,匯報交流綱要實施進展情況。
(五)堅持和創新實施綱要的有效做法。加強對婦女發展和綱要實施的調查研究和理論研究,掌握、分析新情況,總結婦女發展規律,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依據。不斷創新工作方法,解決婦女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堅持分類指導、示範先行,及時總結推廣經驗,推進綱要實施。
(六)加大實施綱要宣傳力度。面向各級領導幹部、婦女工作者、廣大婦女和全社會,廣泛宣傳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和保護婦女權益的法律法規政策,宣傳綱要的主要內容、重要意義和實施綱要中的典型經驗與成效,動員全社會進一步關心支持婦女發展,營造有利於婦女生存、發展和參與的社會氛圍。
(七)加強實施綱要能力建設。舉辦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班、研討會等,對承擔綱要目標任務的政府各有關部門、社會團體的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增強職能部門、社會團體實施綱要的責任意識和能力。
(八)鼓勵婦女參與綱要實施。注重發揮婦女在實施綱要過程中的作用,聽取婦女的意見和建議。鼓勵婦女參與綱要實施,在參與中實現自身的發展與進步。
五、監測評估
(一)對綱要實施情況進行年度監測、中期評估和終期評估。及時收集、整理、分析反映婦女發展狀況的相關數據和信息,動態反映綱要目標進展情況。在此基礎上,系統分析和評價綱要目標達標狀況,評判綱要策略措施和綱要實施工作的成效,預測婦女發展趨勢。通過監測評估,準確掌握婦女發展狀況,制定和調整促進婦女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綱要目標的實現。
(二)各級婦兒工委設立監測評估領導小組,負責組織領導監測評估工作,審批監測評估方案,審核監測評估報告等。監測評估領導小組下設監測組和評估組。
監測組由各級統計部門牽頭,負責綱要監測工作的指導和人員培訓,研究制定監測方案,收集、整理、分析數據,撰寫並提交年度監測報告等。
評估組由各級婦兒工委辦事機構牽頭,負責評估工作的指導和人員培訓,制定評估方案,組織開展評估工作,撰寫並提交評估報告等。
(三)各級政府要將監測評估工作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結合監測評估結果開展宣傳,利用監測評估結果加強綱要實施。
(四)建立婦女發展綜合統計制度,規範和完善與婦女生存、發展有關的統計指標和分性別統計指標,將其納入常規統計或統計調查。進一步完善省、市兩級婦女發展監測資料庫。
(五)各級婦兒工委成員單位、相關機構及有關部門要向同級統計部門報送年度監測數據,向同級婦兒工委提交中期和終期評估報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