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鼠(齧齒科動物)

睡鼠(齧齒科動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睡鼠,屬齧齒目,睡鼠科。因有冬眠習性而得名。體型皆小,外形頗似鼠科動物,而多數種類的尾卻很像松鼠科的林棲種類;身體被覆厚而密的軟毛;尾長,多被以長毛;頭骨的聽泡膨大,內部被骨質膜分隔成幾個室;具20枚牙齒,每顆臼齒的咀嚼面均具有幾列橫向的琺瑯質齒脊;沒有盲腸。

睡鼠大約有二十種,分布在非洲、歐洲和亞洲,擅長爬樹。它們天黑後出來活動,以果實和堅果為食。睡鼠是一種夜行性動物,晚間在樹上靈活地竄來竄去,並尋覓橡樹果、小昆蟲等為食。睡鼠以完全冬眠而聞名。它們不像其他的嚙齒類動物那樣儲存食物過冬,而是儘量地多吃東西以儲存脂肪過冬。在冬眠期間,睡鼠的體重會減輕近一半,體溫隨之下降,呼吸也減慢。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睡鼠
  • 拉丁學名:Dryomysnitedula
  • 別稱:林睡鼠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齧齒目
  • 亞目:松鼠亞目
  • 睡鼠科
  • 分布區域:非洲、歐洲和亞洲
  • 英文名:Forest Dormouse
  • 物種命名人:Pallas
  • 命名年代:1778年
簡介,外形特徵,林睡鼠,四川毛尾睡鼠,生活習性,研究價值,

簡介

現生睡鼠科僅有八屬十四種。一屬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其它七屬分布在古北區(歐洲、北非、西亞、俄羅斯、中國和日本)。
睡鼠
我國現生睡鼠有兩屬兩種:林睡鼠(Dryomys nitedula)和四川毛尾睡鼠(Chaetocauda sichuanensis )。前者分布於新疆,後者是在我國四川省北部平武王朗自然保護區發現的一個新屬新種,新屬和其他各屬在外部形態、頭骨和牙齒形態結構上都有明顯差別。

外形特徵

林睡鼠

林睡鼠(Dryomys nitedula),體重20-40g,外型像松鼠,尾部被毛蓬鬆,尾側毛較長,而且向尾的兩側生長。體長80-130mm,尾部長度60-113mm,與體長接近。體背和頭頂的毛色從黃褐到赤褐色,以至暗褐。腹部毛色乳黃,體側與腹部之間界線明顯,頭部兩側從耳的基部,經眼到鼻各有一條黑色毛斑。
林睡鼠的分布範圍從瑞士西部,經歐洲的中部和東部分布到南部的巴爾幹半島,北部的波羅的海,東部的俄羅斯伏爾加河和烏拉爾山脈,此外還有一些隔離的種群分布在以色列、伊朗中部和阿富汗。在我國,林睡鼠主要分布於新疆北部山區。林睡鼠棲息地的植被類型多樣,包括針闊混交林、矮山地森林、常綠灌木叢、岩石區和森林草原交錯區。

四川毛尾睡鼠

四川毛尾睡鼠(Chaetocauda sichuanensis ),尾端部圓形,呈棍棒狀,復毛短而密,外觀不見鱗環。門齒孔長為顱全長的19%。聽泡大,其長為顱全長的1/3。眼具深栗色眼圈,耳長,向前折遮蓋眼部。
本種生活於亞高山針闊混交林的河谷兩岸。築窩於小樹枝上,若鳥巢狀,窩直徑12厘米,共分3層,外層為小樹枝彎曲成的骨架,其外附以苔辭植物;中層較厚為紅樺樹皮層層包繞;內層為細乾草築成的窩,底部較厚約2一3厘米。開口於一側,直徑約3厘米。窩距地面約3-3.5米。5月雌鼠有孕,胎仔4,左2右2,直徑為11毫米。主要為夜間活動,白日偶然在樹上覓取嫩葉或下地活動。

生活習性

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睡鼠,尾巴與身體差不多長。它們的壽命通常是5年,但在其中3/4的時間裡,都在睡覺。也就是說,一年中的春季、深秋以及冬季大約9個月時間裡,睡鼠都處於冬眠的狀態。而即使不是在冬眠的夏天裡,它們也是終日呼呼大睡,直到夜間,才出來到處活動,在有刺的樹枝上跳來跳去,覓食它們喜歡的漿果。
棲居於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山地溝谷灌叢。夜間和晨昏活動,善攀緣,能在樹枝上奔跑。在枝杈間營巢。食物有果實、樹籽、嫩枝的皮和芽、草本植物的莖葉以及部分昆蟲,有時也吃小鳥的卵。每年繁殖1~2次,每胎產3~4仔,最多達6~7仔。數量很少,經濟意義不大。睡鼠以貪睡得名。它隨時都會打盹,即使在嘈雜紛亂的場所,照樣能睡著。睡鼠的冬眠期也很長。有一種分布於歐洲的睡鼠,1年中竟有7個月在冬眠。冬眠中不吃不動,呼吸幾乎停止,身體變得僵硬,外界的任何聲音都不能吵醒它們。睡鼠長得很像松鼠,個子很小,僅重30—100克,四肢較短,身後拖著一條多毛的長尾巴,趾爪彎曲,善於攀援爬樹。一般生活在樹林、灌木叢等地,以乾果、種子為食。每年夏季為繁育期。
憨態可掬憨態可掬
睡鼠儘管嗜睡,卻有一套奇特的逃遁本領。如果它的尾巴被捉住,它就很快將外層皮膚蛻去,使敵人只得到一點皮毛,而自己則逃之夭夭。睡鼠分布在歐、亞大陸及非洲撒哈拉的南部。平時主要以榛果,黑莓,玫瑰實,接骨木莓以及各種行道樹所結的果實為生,同時也得依賴山楂和黑剌李樹茂密的枝葉棲身。通常睡鼠的體重在時序入秋時,大約介於15至22克;但是在冬季來臨正式進入冬眠前,睡鼠體重會急速上升至25至40公克重。體內預存的脂肪和能量讓睡鼠在睡眠中安然度過漫長嚴冬;當來年春天來臨,體重又會恢復到初秋時的正常體重。嗅覺很好,無論離巢穴多遠都能找回去。
睡鼠(齧齒科動物)

研究價值

1.藥物研究:能移植某些同源正常組織細胞或腫瘤組織細胞等。這些方面,甚至也能反應一些非近親品系的睡鼠。因而睡鼠是腫瘤學研究中常用的動物,能套用於研究腫瘤的增殖、致癌、抗癌、移植、藥物篩選、X線治療等。
四分之三的時間在睡覺四分之三的時間在睡覺
2.寄生蟲學的研究:如溶組織性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利氏曼原蟲病(Leishmaniasis),旋毛蟲病(Trichinellapiralis)等。
3.細菌、病毒研究:如小兒麻疹病毒等。由於睡鼠對病毒敏感,已成為病毒研究領域的實驗材料。
4.老化、冬眠、行為等生理學方面的實驗研究:如誘發冬眠,可研究冬眠時的代謝特點。
5.營養學研究:如維生素A、E缺乏症,維生素B2缺乏(Riboflavindeficiency)的研究等。
6.微循環和血管反應性的研究:常選用頰囊黏膜觀察淋巴細胞和血小板的變化及血管反應性變化。
7.遺傳學研究:選用近交品系睡鼠進行遺傳學研究。中國睡鼠已為細胞遺傳學輻射遺傳學等學科廣泛套用,它的地理分布,生活習性和繁殖特點也成為進化遺傳方面饒有興趣的研究對象。
8.牙科醫學研究:如齦齒的研究。
睡鼠(齧齒科動物)
9.藥物學研究和心血管的研究,如毒性和致畸的研究。
10.利用睡鼠的腎臟作組織培養接種毒種,製造流行性乙型腦炎疫苗、狂犬疫苗,用量很大。
11.組織移植(皮膚、胎兒心肌、胰腺等)研究和血液學(血小板減少症等)研究。
12.染色體畸變和染色體複製機制的研究:中國睡鼠染色體大,數量少,且易於相互鑑別,在小型哺乳動物中是難能可貴的,為研究染色體畸變和染色體複製機理的極好材料。當前還更多地套用於組織培養的研究,在對各種組織細胞的體外培養中,不僅容易建立保持染色體在二倍體水平的細胞株,尚在抗藥性、抗病毒性、溫度敏感性和營養需要的選擇中,建立了許多突變型細胞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