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蛸

真蛸

真蛸(學名:Octopus vulgaris)大型動物、外套膜可達18厘米、體重2.5公斤以上。身體肌肉發達、卵圓形。外套膜表面布滿長形的突起而使其表面外觀似網狀、背面有數個較大突起排列成鑽石狀。無假眼點、眼上有4個小突起。各腕長度約略相同、約為外套膜長之2.5~3倍、各腕具雙行吸盤、各腕之間由淺膜連線、最深膜為最長腕之25%。成熟雄性右邊第三腕莖化、比左側第三腕短、腕尖端變形部份小約為該腕長之1.3%、不變形部份具約130個吸盤。

真蛸屬於淺海底棲種類,棲息水深0~200米,棲息場所多為岩礁珊瑚礁、藻場;分布海域鹽度多在35‰左右,最小27‰。真蛸顯現負趨光性、隱居。像其他蛸類一樣,真蛸喜食甲殼類,隨著生長,從攝食小型甲殼類改食較大甲殼類。該種模式標本產地在大西洋。

(概述圖片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真蛸
  • 拉丁學名:Octopus vulgaris
  • 別稱:普通八爪魚、母豬章、章魚(廣東)
  • :動物界
  • 軟體動物門
  • 頭足綱
  • 亞綱蛸亞綱
  • 八腕目
  • 章魚科
  • 亞科:章魚亞科
  • :章魚屬
  • :真蛸
  • 亞種:無亞種
  • 分布區域:除北冰洋外的世界各大洋
  • 命名人及年代:Cuvier,1797
  • 英文名:common octopus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生長,保護級別,主要價值,人工飼養,養殖歷史,成蛸養殖,

形態特徵

胴部卵圓形,稍長,體表光滑型,具極細的色素點斑,胴背具一些明顯的白點斑。短腕型,稍長,腕長約為胴長的4~5倍,各腕長度相近,腕吸盤2行。雄性右側第3腕莖化,甚短於左側對應腕,端器錐形,約為全腕長度的三十分之一;陰莖棒狀,膨脹部與陰莖部已難分開。漏斗器W型。鰓片數約9~10個。中央齒為五尖型,第1側齒甚小,齒尖居中,第2側齒較短,基部邊緣較平,齒尖略偏一側,第3側齒近似彎刀狀。已知成體的最大胴長為220毫米。
標本測量(東海、南海):頭長12mm;頭寬♂18mm,♀16mm;胴背長♂44mm,♀46mm;胴腹長♂40mm,♀42mm;胴寬♂26mm,♀28mm;腕長:第一對腕♂182mm,♀215mm;第二對腕♂175mm,♀195mm;第三對腕♂160mm,♀200mm;第四對腕♂155mm,♀192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暖水性種,生活區很廣,擴至溫帶區,乃至寒帶區邊緣,主要群體棲居於暖水海域。沿近海及大陸架上層海域活動,棲息水深0~150米。

生活習性

主要營底棲生活,在繁殖期和越冬期,有短距離的洄游移動,其時水深的變動,從幾米至百餘米。白天常潛伏海底或岩礁縫間;夜間活躍,覓食活動強烈,主要獵取甲殼類、雙殼類為食,也兼捕食底棲性的魚類和頭足類等。
真蛸皮膚上的色素細胞網和特殊的肌肉幾乎能使它的顏色,圖案,甚至是質地迅速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鯊魚,鰻魚和海豚等捕食者甚至從它身邊游過卻絲毫未曾察覺。如果被發現,真蛸便釋放出一股黑色墨汁遮蔽進攻者的視線,從而贏得逃跑的時間。這種墨汁甚至含有一種可以使捕食者的嗅覺遲鈍的物質,使它們更難以追蹤逃跑的真蛸。
真蛸游泳速度很快,在從外套膜中噴射出的水的推力作用下飛速向前移動。它們柔軟的身體能夠擠進看似不可思議的窄縫,令獵食者無從下手。如果其他的逃生方法都不奏效,真蛸可以斷臂求生,為逃離捕食者而失去的觸手之後會重新長出,並不會造成永久傷害。真蛸的上下頜如同鳥喙,用於猛力咬噬並分泌出有毒的唾液,目的主要是使獵物失去反抗能力。

分布範圍

真蛸為淺海性頭足類中分布最廣者,除南極和北極海域外,世界各大海域幾乎均有採獲記錄。在西太平洋,向北可分布到日本海;在東太平洋,向北可分布到阿拉斯加;在西大西洋,向北可分布到紐芬蘭;在東大西洋,向北可分布到北海。其分布的南界,可達非洲南端的開普頓,聖保羅島和澳大利亞南端海域,大體為南緯40°左右。
在中國近海的分布北界,約在舟山群島附近,黃、渤海中尚未見它的蹤跡。
真蛸地理分布真蛸地理分布

繁殖生長

真蛸繁殖行為表現於雄蛸交配活動,是時,雄蛸將莖化腕插入雌蛸外套腔。實驗發現,臨產時,雌蛸藏入巢穴,將卵穗布設於巢穴四壁或頂部。通常雌蛸獨自護卵,並於蛸卵孵化完畢死掉。
卵子分批成熟,分批產出,產出的卵子很小,卵膜白色,長橢圓形,長徑2.3~2.5mm,短徑0.85~0.95mm,呈穗狀結附。一個雌體的產卵總數可達15萬個。水溫23~25℃時,孵化期約25日。剛孵出的稚仔全長3.5毫米左右,胴長只有2mm。真蛸孵化後有段浮游期。無論齡期,真蛸幼體約於胴長7.5mm以上開始著底,真蛸著底明顯以水溫為轉移。最適生長水溫16~21℃。生長很快,日增重率可達13%。2月份放養的體重37.5克的稚仔,到8月末可長至3公斤,半年內體重增加約八十倍。真蛸壽命很短,只有12~18個月。

保護級別

未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

主要價值

真蛸是中國南方近海的經濟種類,肉嫩味美,乾製品稱“章魚乾”,在廣東被列為海味佳品,並用為婦女生乳的滋補品。

人工飼養

養殖歷史

早在20世紀60年代,日本學者以西北太平洋真蛸為對象就已成功由孵化幼體培育到著底稚蛸,在平均24.7度水溫條件下,45日齡成活率8%,60日齡成活率5%,而在20世紀90年代,歐洲學者以地中海真蛸為對象,利用2種甲殼類蚤狀幼體作為浮游幼體餌料,成功由孵化幼體培育到著底稚蛸,在平均21.2度水溫條件下,40日齡成活率32.1%,在自42日齡開始投餵真蟹卵巢情況下,60日齡成活率0~8%。
歐洲有的學者以鹵蟲無節幼體作為真蛸浮游幼體餌料研究結果表明,20日齡成活率可達38%,而歐洲有的學者在平均21.2度水溫條件下,以多刺蜘蛛蟹蚤狀幼體和鹵蟲作為真蛸浮游幼體餌料研究結果表明,20日齡成活率高達89.6%~93.5%,並且,幼體於52日齡已見著底,於60日齡全部轉入底棲生活,成活率3~4%。
在真蛸繁育實驗中,水溫多為13~20度,雌雄親蛸放養比例多為1:1。迄今,真蛸蛸卵到稚蛸人工繁育依然限於室內實驗,苗種生產一直制約真蛸養殖發展,也就是說,目前,真蛸養殖生產限於來自野生的半大不小稚蛸養成。

成蛸養殖

真蛸養殖現已見於西班牙、葡萄牙和義大利。作為養殖對象,真蛸優點在於容易迅速適應陸上設施和海面網箱收容養殖,耐運輸,抗擺弄,易餵養。
雖說真蛸喜食活餌,但可以馴食碎蟹、碎魚、碎貝一類死餌。作為真蛸生餌,投餵真蟹等蟹類沙丁魚、牛眼鯛飼養實驗表明,就生長而論,其中,蟹類,尤其是活蟹效果最好。
真蛸無明顯殘食或爭食苗頭。在性成熟前,真蛸攝食量不受性別影響。真蛸餌料轉化效率可達15%~43%。
放養規格750g,3個月或4個月內,真蛸即可長到2.5~3kg,養成期間成活率高達85%~90%以上。
雖說雄蛸比雌蛸大,但是,在性成熟前,真蛸生長不受性別影響,雌蛸像雄蛸一樣生長迅速。真蛸快速生長歸因於蛋白合成率高,合成蛋白蓄積率高,蛋白降解率小。
在西班牙的加利西亞地區,有家企業現在實施真蛸海面浮式網箱養殖。有些實驗表明,利用沙丁魚、大西洋竹魚、藍鱈、牛眼鯛、大西洋鯖和貽貝等廉價冷凍生餌,真蛸生長速度可達0.3~0.8kg/月,成活率高達94.3%。
真蛸養殖網箱有方有圓,箱內設有個數與放養真蛸數量相等的單個蛸巢,真蛸放養密度每箱150頭,養成特續4個月,理論上講,每年可養四茬。初步推算表明,企業生產規模若達25箱,年生產成蛸即可高達11,000頭。無論是水槽養殖,還是網箱養殖,均宜實施雌雄分養,養殖設施必須設定數量與蛸數相近的人造蛸巢。
在雌雄分養場合,雄蛸起捕規格以3kg為宜,雌蛸起捕規格以2.5kg為宜,過了這個時期,死亡增多,可能導致減產。
真蛸完全養殖已於2001年在歐洲首告成功。真蛸6月齡體重達0.5~0.6kg,8月齡體重達1.6kg。
像幾乎所有來自捕撈的種類一樣,真蛸也是幾類寄生蟲宿主,不過,在真蛸養殖中,這些寄生蟲並不經常作為問題述及。其他病原體對養殖影響也罕見報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