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性口炎

真菌感染性口炎是指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炎中以白色念珠菌致病力最強,兒童期感染常稱之為鵝口瘡(thrush)。念珠菌是人體常見的寄生菌,其致病力弱,僅在一定條件下感染致病,故為條件致病菌,近年來隨著抗生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廣泛套用,使念珠菌感染日益增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真菌感染性口炎
  • 外文名::fungous infectious stomatitis
  • 病因:營養不良、腹瀉及長期使用抗生素
  • 別 名:口腔念珠菌病;黴菌性口炎
  • 發病部位:口腔
基本信息,病因,治療,局部治療,全身藥物治療,全身支持治療,手術治療,臨床表現,併發症,診斷,鑑別診斷,預後,

基本信息

中文名:真菌感染性口炎
英文名:fungous infectious stomatitis
別 名:口腔念珠菌病;鵝口瘡;黴菌性口炎

病因

為白色念珠菌感染。誘因有營養不良、腹瀉及長期使用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這些誘因加上乳具污染,便可引起鵝口瘡。

治療

局部治療

鵝口瘡的治療,主要是用鹼性藥物及制黴菌素局部治療,因為口腔的鹼性環境可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長繁殖,一般用2%碳酸氫鈉清洗口腔後,局部塗抹2%甲紫或冰硼散,1~2次/d,數天后便可痊癒。若病變廣泛者可用制黴菌素10萬U,加水1~2ml塗患處,3~4次/d。

全身藥物治療

(1)制黴菌素:屬多烯類抗生素,從鏈黴菌屬菌株衍生而來,其作用機制在於與真菌胞膜的麥角固醇結合,造成膜通透性、糖酵解、呼吸鏈及RNA和蛋白質合成等多方面的改變,以致真菌細胞溶解、壞死。基本不溶於水,口服腸道不吸收,從糞便中以原形排出。將其作成粉劑或混懸水溶液(5萬~10萬U/ml)撒布或塗布於口腔內病變區,每2~3小時撒1次,效果良好。本品局部套用刺激性小,但其苦澀味可能引起噁心、嘔吐,有患者難以耐受。
(2)兩性黴素B:屬多烯類抗生素,作用機制同制黴菌素。口服不吸收,靜脈滴注可有效地治療各種深部真菌病,但副作用大,尤其損害腎臟,故臨床用靜脈製劑(粉針劑50mg/瓶)配成水溶性含漱劑,局部用效果顯著。但該配製劑液急性穩定性差,必須在12~24h內使用。
(3)酮康唑:是咪唑類抗真菌藥,能抑制真菌細胞膜DNA和RNA。用0.5%酮康唑溶液塗搽,3次/d,或用2%酮康唑霜劑局部塗搽,1~2次/d,效果良好。實驗證明,酮康唑局部套用,治療鵝口瘡的療效明顯優於制黴菌素。
(4)克霉唑:為咪唑類抗真菌藥,口服腸道吸收不太好,可局部套用。一般用1%~5%克霉唑霜塗搽,可治療念珠菌口角炎及念珠菌唇炎;克霉唑錠劑含化,可治療口腔白念珠菌病。
(5)咪康唑:咪唑類抗真菌藥,因腸道不吸收,局部套用治療口腔白念珠菌感染,特別對於白念珠菌唇炎,將本品做成糊劑局部塗搽效果好。咪康唑凝膠塗口腔患處與義齒組織面,4次/d,治療義齒性口炎療效顯著,因為咪康唑能直接損害真菌細胞膜,使麥角固醇合成發生障礙,以此達到抗真菌的目的。

全身支持治療

補充維生素B2 5mg/次,3次/d,複合維生素B等。調整全身情況,如缺鐵者應補充鐵。內科配合治療全身疾病。用轉移因子、胸腺素等增強免疫功能。

手術治療

齶部結節狀增生組織,表面出現顆粒增生的病損及組織學檢查有上皮異常增生鶒的病損,抗霉治療後應手術切除。

臨床表現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病
又叫鵝口瘡,好發於新生兒、小嬰兒,長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患者以及長期臥床休息的患者。特點是口腔黏膜上出現白色乳凝塊樣物,可分布於口腔的任何部位,以舌、頰、軟齶、口底等處多見。首先有黏膜充血、水腫,口內有灼熱、乾燥、刺激等症狀。經過1~2天,黏膜上出現散在白色斑點,呈小點狀和小片狀,如凝乳,呈半黏附性略微高起,隨後,小點逐漸融合擴大,成為形狀不同的斑片。最後斑片又相互融合。經過數天,白色斑塊的色澤,轉為微黃,日久則可變成黃褐色。白色斑片與黏膜粘連,不易剝離,若強行撕脫,則暴露出血創面,局部潮紅,可有溢血,但不久又被新生的斑片所覆蓋。患者有口乾、燒灼感及輕微疼痛。一般情況良好,不影響吃奶,有時可出現患兒煩躁拒食,啼哭不安等情況,一般全身反應不明顯,部分患者可有體溫升高。偶有個別因累及消化道、呼吸道而出現嘔吐、聲嘶或呼吸困難。塗片和培養可幫助診斷。
急性萎縮型念珠菌病
急性萎縮型念珠菌病可以單獨發病,也可和假膜型念珠菌病同時發生。患者多有服用大量抗生素和激素。口腔黏膜充血,形成廣泛的紅色斑塊,邊緣不整齊,好發於舌、頰及齶黏膜,舌部好發於舌背中線處,局部絲狀乳頭萎縮,病變雙側的絲狀乳頭增生與病變區形成明顯的界線,這種表現又稱抗生素舌炎,嚴重時在萎縮的紅斑區可形成小的潰瘍面,相對應的齶黏膜可出現充血的紅斑區鶒,疼痛並有明顯的燒灼感。
慢性萎縮型念珠菌病
病損好發於戴上頜義齒和正畸矯正器的患者,也可發生於一般患者口中。常伴有口角炎。慢性病程,持續數月至數年。可復發健康搜尋,患者有輕度口乾和燒灼痛。

併發症

如果治療不及時病變可向口腔後部蔓延至咽、氣管、食管鶒,引起食管念珠菌病和肺部的念珠菌感染鶒,同時出現吞咽困難。少數病例病菌可進入血液循環,成為白色念珠菌敗血症,病情危重,偶爾可引起心內膜炎、腦膜炎等嚴重疾病。

診斷

根據各型臨床表現,配合念珠菌塗片、培養和鑑定,一般比較容易診斷。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應結合組織病理檢查。

鑑別診斷

與口腔黏膜上乳凝塊鑑別,嬰兒餵奶後乳凝塊附著於頰黏膜,餵水後常自行脫落,或用壓舌板輕輕可擦去,附著處黏膜光滑,無紅腫和糜爛,可助鑑別。

預後

去除不良因素,小兒餵養用具要清潔與消毒。注意防止因餵養員而引起的交叉感染。要儘量去除病因,停止使用抗生素等誘發藥物。戴義齒的患者應注意義齒的清潔,睡覺前將義齒取下,浸泡在2%~4%碳酸氫鈉液或0.12%氯已定液中。除去局部創傷,義齒固位不好引起創傷的應重襯或重新修復。吸菸的患者應囑其戒菸。營養不良患兒,重病、久病患兒應加強口腔護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