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教寺

真教寺

中國伊斯蘭教部分清真寺的別稱。因中國穆斯林學者自元代以來習用“清”、“淨”、“真”等詞語表征伊斯蘭教,故各地清真寺命名時亦常以此冠之,如泉州“清淨寺”、西安“清修寺”、南京“淨覺寺”等。見於史載或碑銘稱“真教寺”的有杭州鳳凰寺、嘉興清真寺和西安小皮院清真寺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真教寺
  • 外文名稱:Beijing dongcheng district in the city
  • 占地面積:2314平方公里
  • 著名景點:真教寺
地理位置,歷史記載,建築規模,建築特色,百字贊碑亭,南北學堂,敬義堂,景區介紹,區別不同,

地理位置

青州“真教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青州東關回族聚居集中的昭德街,交通方便。既是伊斯蘭教民眾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又是各族人民參觀遊覽的著名景觀。它始建於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是當時中國三大真教寺之一。經歷代修葺,規模不斷擴大。它融匯了中外建築之精華,既有中國宮殿式建築的特色,又明顯地帶有阿拉伯式的建築風格。真教寺坐落在青州東關昭德街南端路西,寺院面積6000多平方米。可與杭州真教寺媲美。
1992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二門牆壁上的碑文記載:“清真回回禮拜寺為元大德六年(1302年)元相伯顏後裔所立”。後經多次修葺。1984年,經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批准,政府撥款、民眾捐資進行了全面整修,面貌一新。成為青州一帶穆斯林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2013年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真教寺建築規模宏偉,格調別致,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坐西朝東。主體建築排列在一條東西軸線上,左右對稱由低而高,三進院落,具有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特徵。大門樓高10餘米,門樓正面通寬30多米,門洞上部為拱形,門樓上的龍鳳等吉祥之物為磚雕,形體用花卉圖案湊成。主體建築禮拜殿由前殿、中殿和望月樓三部分組成“凸”字形,建築面積600多平方米,能同時容納七八百人做禮拜。後殿為兩層的閣樓,上層稱“望月樓”,為穆斯林齋月里封齋、開齋時望月之用。大殿前,二門後有百字贊碑亭一座,高4米,闊3米。碑的正面刻有“明太祖高皇帝敕建禮拜寺於金陵御製至聖百字贊”字樣及“百字贊”全文。背陰是聖諭。原碑亭建於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現碑亭為1985年重建。

歷史記載

據寺寺內碑文記載:“清真回回禮拜寺自大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元朝伯顏後裔所立”。青州真教寺建立幾百年來,多次擴建和修葺。據內碑文記載,明成化丙戌(公元1466年)科進士劉瓚(字廷璧),官至陝西按察司副使,分守漢中兵備道,於成化丁未(1487年)從子緒增修於弘治壬子(1492年)。又有正德辛未(公元1511年)科進士楊應奎,(官至河南陽知府)重建。明嘉靖辛卯(公元1531年)侍御長公汝繼同沙思仁等創建。雍正九年二月鄉老張永盛新建二門,雍正十二年重建大門。乾隆二十三重修二門,乾隆二十五年立百字贊碑亭。嘉靖十八年望月樓遭火焚,道光二十八年重修。到民國二十四年山東第一路民團總指揮趙明遠維修並新建沐浴室。解放前未進行過大的維修,“文革”期間殘遭破壞,損失極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民族宗教工作得以恢復和發展,一九八四年經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批准,各級政府撥款三十餘萬元,民眾捐資五萬多元,進行了全面整修,油漆彩畫,面貌煥然一新,成為青州名勝古蹟之一。
真教寺真教寺

建築規模

真教寺建築規模宏偉,全寺占地6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按照伊斯蘭教所有禮拜寺都必須背著聖地麥加的“克爾白”的規定,真教寺座西朝東,由低到高,拾級而上。主體建築大門、二門、禮拜殿、望月樓(宣禮樓)排列在一條東西中軸線上,左右對稱式配列,三進院落。具有中國宮殿式建築特徵;同時還體現了阿拉伯建築的藝術特色。院內古柏銀杏點綴,給人以幽深肅穆之感。
大門樓高10餘米,建築面積為36平方米,兩邊有八字牆,兩個門,門面通寬三十幾米,甚為壯觀。是單檐歇式磚石結構。門洞為拱卷式,外部完全仿製木結構,檐下斗拱、垂珠、掛磚,均為磚雕。按伊斯蘭教大小清真寺,在裝飾畫面上不採用人物或動物,只用經文和花卉作圖案的規定。真教寺大門樓上呈現的龍鳳等吉祥之物的磚雕,形體全用花卉圖案湊成,素有“似獸非獸、有眼無珠,遠看是獸,近看是花”之說。另外橫枋上還嵌有磚雕伊斯蘭教焚香用的爐瓶及經卷等圖案。大門正面匾額是石刻“真教寺”,背面橫額磚雕阿文“麥斯吉德”(音譯)其意為“禮拜真主的地方,”俗稱“主的天房”。
真教寺真教寺
二門是單檐硬山式建築,面闊三間,建築面積為四十五平方米,檐下施斗拱,墀頭磚刻伊斯蘭教經文和圖案,工藝精湛,六扇朱紅大門三米多高。均有匾額,正中是明成化丙戌科進士劉瓚題字“開天正教”;右為清代鎮守山東登州等地的總兵官軍提督密勇巴圖魯馬建紀題字“默德真傳”,左為清康熙二十三年掌教趙璜、張養心、劉翰美題字“瞻天仰聖”。現存二門為乾隆二十年重修。大殿(即禮拜殿)是全寺的主體建築,建築面積六百多平方米,能同時容納七、八百人禮拜。因此,大殿採用了二座三座並列的連造方式來加大總進深。仿照了園林和住宅中小型建築上常用的三卷殿式樣,即“勾連搭”做法。由前殿、中殿和望月樓三個相聯的部分組成。前殿面闊五間,進深五間,中殿面闊五間,進深二間,望月樓面闊五間,進深二間,望月樓底突出部分是“米海拉布”(壁龕的音譯)。整個大殿平面呈“凸”字形。民眾中還有“米海拉布”為“主”字的一點,望月樓為“主”字的上橫,中殿為“主”字的中橫,前殿為“主”字下橫,進殿禮拜的主道為“主”字豎筆,整個殿身平面為“主”字形的說法,正符合禮拜殿是“主的天房”的意思。大殿起台一米多,周圍用三十六根圓柱構成環繞抱廈。大殿頂是由前殿中殿兩個歇山頂,連線一層望月樓下層,構成整個殿頂,有起有伏,變化多姿,氣勢宏偉。望月樓正脊高大,花紋精緻,屋脊施吻獸,挑角垂風鈴,博逢下懸垂魚,小紅山深進,屬宋、元代建築形式。
望月樓是穆斯林齋月,登高望月的地方。在蒙昧時代,穆斯林入齋和出齋都以望見新月為標準。按照伊斯蘭教規定,每年回曆八月十九或三十,以能看到新月的第一天為準。普遍套用伊斯蘭教曆。真教寺望月樓又兼作拜克樓,也稱作宣禮塔。按照教規,當穆斯林趨寺禮拜前,宣禮員必須登臨此塔。向四周召喚他們前來禮拜。“米海拉布”是阿拉伯文“壁龕”的音譯,即前面提到的大殿平面“凸”字的突出部分。伊斯蘭教規定認主獨一,殿內並無神像敬供,壁龕的用意是指示做禮拜的朝向,即正對聖地麥加“克爾白”的天房。真教寺“米海拉布”的磚雕藝術極為精細,體現了伊斯蘭教的建築特色。
真教寺真教寺

建築特色

百字贊碑亭

坐落在二門後大殿之前面,闊三米,高四米,歇山頂,磚石結構,斗拱垂珠,掛磚均為雕刻。碑亭正面是明太祖高皇帝敕建禮拜寺於金陵,御製至聖百字贊,背面是聖諭。此碑亭原為乾隆二十五年立,“文革”中被砸毀,現碑亭為1985年重修真教寺時重建。南北講堂又稱南北配殿,坐落在二門大殿前兩側,各面闊五間,單檐硬山前廊式,建築面積均為140平方米,橫枋和墀頭有阿文圖案,正脊垂脊均為花脊,造型古樸典雅,是開學阿訇給大學班海里凡講經的地方。沐浴室稱水房,是伊斯蘭教寺普遍都有的建築物。因為古蘭經中寫到“真主是喜愛潔淨的人”,明朝以來伊斯蘭教稱清真教,就是與清潔有關。沐浴分大淨小淨,大淨在單室內進行,小淨是許多人都在一個池邊用湯瓶壺沖洗。禮拜和進行宗教儀式前必須沐浴。只有沐浴(帶水)才能進行宗教儀式。沐浴室為五間,能同時容納30人進行大淨小淨。
真教寺真教寺

南北學堂

阿拉伯文音譯為馬克塔伯,坐落在大門和二門之間,主甬道兩側,各成院落,面闊三間,硬山前廊式,是兒童念經的教室。

敬義堂

在北角門內,北學堂以東另成院落,是鄉老議事,管帳人收寺院地租和信教民眾納乜帖的地方,每逢大節和要事,鄉老和民族宗教上層人物,都聚集至這裡議事。真教寺和其它伊斯蘭教寺一樣,是穆斯林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已成為穆斯林政治、宗教、文化、體育活動的中心。
青州真教寺的修復和開放,對於貫徹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搞好民族工作,加強民族團結,調動穆斯林投身祖國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對於增進中國同信仰伊斯蘭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友誼,發展旅遊事業,對於研究伊斯蘭教學術、中國民族史和地方史志以及建築藝術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價值。青州真教寺的修復為青州市的城鎮建設和文化生活增添了新的光彩。 東關真教寺已成為青州旅遊“民俗一條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我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他正以嶄新的面貌,接待國內外遊人,給人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景區介紹

樂在景區:青州真教寺的建築風格,處處體現著穆斯林信主尊聖的虔誠心理。它同所有的伊斯蘭教寺一樣,大殿內並無神像敬供。那個音譯為“來海拉布”的壁龕,只是用來指示禮拜朝向的。按照伊斯蘭教的規定,全世界所有的禮拜圭都必須背對聖地麥加的“克樂白”。這就在全世界形成了如下布局:非洲的寺院座北朝南,蘇聯一帶的寺院座南朝北,歐洲的寺院座東朝西,中國在麥加的東南方,所以伊斯蘭教寺自然要座西朝東而建了。
青州真教寺,熔阿拉伯建築藝術與中國建築藝術於一爐,遠看象中國古式建築,近看又處處有著阿拉伯建築風格的印痕。作為主體建築的大門、二門、禮拜殿、望月樓等,全都排列在一條東西走向的中軸線上,左右對稱配列,三進院落,拾級而上,完全是中國宮殿式的建築風格。但是,伊斯蘭教“認主獨一”,除去“真主”以外,他們不認為宇宙間還有神靈存在,因此,他們的建築物上當然就不會出現什麼龍呀、獸的一些具有神秘色彩的裝飾物了。說來我們不能不佩服當時那些建築設計家們的匠心,他們既按照中國人的習俗設計安裝了一些象徵吉祥的磚雕飾物為“似獸非獸,有眼無珠;遠看是獸,近看是花”。真的,就連“龍頭”上突出起來的兩顆眼睛還是兩個待放的花蕾呢!“有鈴不響”毫無疑問是建築設計家們匠心獨運的另一妙處。你瞧,建築物的四個挑角上都懸有風鈴,可是誰都別想聽到叮叮咚咚的響聲,因為鈴中無錘,據說這是為了不致干擾教徒禮拜時的虔誠。此外,那座全寺的主體建築禮拜樓,系由前殿、中殿和望月樓三個部份相“勾連搭”而成,站在高處望去,整個殿身的平面圖是個“主”字,這正符合禮殿是“主的天房“的說法。
真教寺真教寺
住宿
周圍住宿設施: 青州賓館、青州東陽大酒店、青州頤壽山莊、青州南山大酒店。
小貼士
遊覽寺廟的禁忌“風俗禁忌”:忌談吐不當。與僧人、道人交談,不應提及殺戮之辭、婚配之事,以及食用腥葷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交通
市內多條公交路線直達,票價一元。可選擇乘坐公交或計程車前往。

區別不同

真教寺與清真寺
真教寺,位於回族聚居的東關昭德街西側,既是伊斯蘭教民眾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又是各族人民參觀遊覽的著名景觀。它始建成於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是當時全國三大真教寺之一。經歷代修葺,規模不斷擴大。它融匯了中外建築之精華,既有中國宮殿式建築的特色,又明顯地帶有阿拉伯式的建築風格。真教寺坐西朝東,教眾禮拜時,面部正對著聖地麥加的“天房”。寺門分大門、二門。大門為單檐歇山式,磚石結構,門洞拱卷式,門面通寬30餘米,上嵌磚雕龍鳳等吉祥物,正面門額為石刻“真教寺”三個大字。二門為單檐硬山式建築,檐下施斗拱,磚雕伊斯蘭教經文及圖案,工藝精湛,花紋精美。牆壁上有碑文,記載真教寺創建始末。二門後,迎面是一座碑亭寬3米,高4米,磚石結構,頂覆琉璃瓦,碑的兩面分別鐫刻明朝皇帝朱元璋御製《至聖百字贊》和“聖諭”,內容為讚頌伊斯蘭教的教化功德。院內廣植松柏、銀杏等花木,給人以幽靜肅穆的感覺。正中為全寺的主體建築——大禮拜殿,坐西面東,面積600多平方米,能同時容納七八百人進行禮拜。大禮拜堂為三券式樣,由前殿、中殿和望月樓相聯組成一體,整體是“主”字形,殿頂起伏有度,氣勢宏偉。另外在大殿兩側,還分布著沐浴室、敬義堂、北學堂等小型建築。清真寺,已有450多年的歷史,是解放後山東省開放的第一座清真寺。它坐落於雲門山南路,建築面積5000餘平方米。寺之主體建築,由大門、儀門、禮拜殿為中心成一條東西中軸線,三進院落。儀門內至禮拜殿前兩側對稱有南北配殿各五間,為“海里凡“(經學生)的講堂,故又名南、北講堂。大門門樓高15米,寬16米,飛檐吻獸,四角風鈴,周邊的磚雕玲瓏剔透。正中是大門,兩邊有側門,大門上方鑲嵌“清真寺”石匾,為康熙年間知府張連登題寫。門樓兩側各有八字牆5米。進入大門,院內優雅肅穆。大門內6米處另建成儀門,木質結構,面洞三三間,鑲配六扇屏風門,工藝上乘。樑柱上方雕刻阿拉伯文經文及多種花卉圖案,並懸掛匾額多方。禮拜見殿形成“主”字形平面結構,前殿面闊五間,進深10米,中殿面闊三間,進深6米,各有抱廈。“米海拉卜”(壁龕)在後牆正中。整個禮拜殿以前中後鉤聯搭接,聯成一體,加大了縱深。殿頂高低錯落,氣勢雄偉,鑲嵌用花朵模擬而成的吻獸,似獸非獸,有眼無球,遠看是獸近看是花。四處挑角垂掛風鈴,但遇風不響,以免互擾禮拜。殿宇均彩繪,並書寫阿文經文。禮拜殿南側有北屋三間曰“三畏軒”。取自“畏天命、畏聖人、畏大人之言”之意。為寺之帳房及議事之處。西南方有北屋七間,為沐浴室。青州真教寺、清真寺,與其它伊斯蘭教寺一樣,是穆斯林教眾沐浴、禮拜和舉行宗教議式的重要場所。每逢伊斯蘭教的節日,穆斯林的教眾就會聚集在寺內,聆聽阿訇宣講教義,並互道“色蘭”(安好),共祝吉慶,氣氛詳和而真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