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英僩

盧英僩(1841-1907),更名昌詒,字毅行,號栗甫,清黃岡(今新洲)縣人。1871年中進士,1894年甲午之役,中日海上開戰,其奔命警備,羽檄交馳,籌餉徵兵,支撐危局。1899年平息義和團事件。光緒二十六年(1900),因功遷升二品銜,山東候補道,諧授通奉大夫。清宣統元年(1909)卒於任所。

基本介紹

  • 本名:盧英僩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地:清黃岡縣
  • 出生時間:1841年
  • 去世時間:1907年
人物生平,主要事跡,

人物生平

盧英僩(1841-1907),更名昌詒,字毅行,號栗甫,清黃岡(今新洲)縣人。
力敏篤學,工書法。以廩膳生會課問津書院知津堂,中清同治九年(1870)鄉試舉人。次年(1871),與族叔盧璲采同科中進土。欽點吏部主事、簽分吏部考功司兼驗封司行走、特授考功司、掌印堂幫掌印官;後擢山東泰安知府、濟南知府、候補道台。光緒六年(1880)歸省主鬯問津書院祭孔祀典。
山東地大物博,襟帶山海,當南北要衝,為畿輔之蔽,時尚書張勤果巡撫山東,英僩參其幕,如同左右手,凡往來章疏皆由其代為處置。其嫻於朝中掌故,達於古今事宜。1894年甲午之役,中日海上開戰,其奔命警備,羽檄交馳,籌餉徵兵,支撐危局。
光緒二十六年(1900),因功遷升二品銜,山東候補道,諧授通奉大夫。清宣統元年(1909)卒於任所。有書法作品傳世。

主要事跡

盧昌詒(盧英僩)在任興水利,堵塞黃河決口,賑恤飢黎,寬緩徵收,政聲日顯卓著。中日甲午戰爭後,濟南長清境內教堂遍設,傳教士橫行鄉里,凌侮百姓,民眾義憤,開始設場練拳,並出現了“興清滅洋”,“拿洋教、保江山”的口號。長清人朱紅燈以行醫賣藥為掩護,到鄰近各鄉進行反洋教宣傳,被推為長清一帶義和拳的首領。提出了“先學義和拳,後學紅燈照,殺了洋鬼子,滅了天主教”等口號,得到人民的熱烈回響。1899年夏,朱紅燈把義和拳改稱義和團公開進行反洋教鬥爭。長清知縣蔣楷大為驚慌,10月11日,蔣楷糾集了平原及恩縣的馬兵、步兵、捕役,親自帶兵和二快總役陳德和一起去鎮壓,結果吃了敗仗。但他並不甘心,故意擴大事態,向山東巡撫毓賢稟報說義和團“謀反”,並以“恐滋巨患”為辭,請求毓賢派兵鎮壓。毓賢接到蔣楷的稟報,遂派濟南知府盧昌詒(盧英僩)以及管帶親軍統領袁世敦(袁世凱的二弟)。率領騎兵兩哨趕往平原。臨行前,毓賢專門命令“不準孟浪生事”,要“出示開導,務期解散”。盧昌詒遵從了毓賢的命令,10月17日到達平原後,立即釋放了被捕的義和團民,將訛詐妄行的陳德和收押,並派人勸義和團民解散。
但此時袁世敦貪功心切,當他得知朱紅燈駐紮森羅殿的訊息於10月18日辰時,帶領清軍兵分三路包圍了森羅殿,妄圖剿滅義和團。袁世敦不顧朱紅燈的再三警告,也沒有遵從毓賢的命令,首先向義和團隊伍開了槍,擊殺了多名義和團成員。面對荷槍實彈的清軍,朱紅燈決定集中力量殲敵中路。他指揮兩千餘名義和團成員,每四人為一戰鬥隊形,採用“輪起輪伏,輪進輪退”的戰術往來衝殺,猛撲清軍中路。朱紅燈身先士卒沖向了敵陣,清軍的隊形頓時大亂,新式槍炮也沒有能夠發揮作用,傷亡了幾十名官兵,遭到了重創。清軍為義和的聲勢所懾,丟備卸甲,慘敗倉皇逃回了縣城。
山東巡撫賢得知袁世敦的敗訊,這時,朝廷也發來上諭“著毓賢選派妥員秉公查辦,務即從速迅結,毋任釀成事端。”於是毓賢就委派盧昌詒調查此事。盧昌詒於10月23日向航賢稟文稱卑府在途中即訪,聞平原縣二快總役陳德和,有訛詐拳民,以致釀禍情事。”並說,“卑府查陳德和久充快總,非平日魚肉鄉民,何至為眾人側目?李長水等鬧教,既以該役得財藉口,其釀成事變實為此案罪魁,且難保無因事詐贓別案”。
毓賢也認可此判斷,遂批示:“查平原縣二快總陳德和,借案訛詐,妄拿無辜,以致百姓眾怒,土匪乘亂,釀成事端,實堪發止。應即提省嚴辦,以儆不法。至該縣蔣令,始而縱役詐贓,輿情不恰;繼而張皇失措,民變幾成,忽稟地方安靜。忽報亂級圍城其往日之昏聵,辦事之荒謬,竟至如此。”賢在奏摺中,建議清政府將武力鎮壓義和團的蔣楷撤職,並強調說:“東省民風素強,民俗尤厚,際此時艱日亟,當以固結民心為要圖。”他建議朝廷對義和團“善為安撫”,以“收干城之用”。派盧昌詒“親往撫緩”平原義和拳,並通令山東各地義和拳、大刀會等一律改稱“民團”,允許朱紅燈所部義和拳建旗幟,皆署“毓”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