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骨(草藥)

白馬骨(草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馬骨,原產於中國。性喜陽光,也較耐陰,耐旱力強,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屬於茜草類、六月雪屬。常綠小灌木。株高三尺,枝條纖細,成株分枝濃密。花小而密,樹型美觀秀麗,適於盆栽或盆景。葉極小,卵圓形,全綠,亦有葉綠鑲嵌乳白色品種。

基本介紹

出處一,出處二,

出處一

白馬骨 (《本草拾遺》)
【異名】六月雪路邊金(《寧鄉縣誌》),滿天星((陽春縣誌》),路邊雞(《草木便方》),六月冷、曲節草(《嶺南採藥錄》),路邊荊、魚骨刺、光骨刺、過路黃荊(《中醫藥實驗研究》),硬骨柴(《江西民間草藥》),天星木涼粉草、細牙家、白點秤(《廣西中藥志》),雞骨頭草、雞腳骨(《浙江民間草藥》),路邊姜(《四川中藥志》),雞骨柴、千年勿大、白馬里梢、野黃楊樹、永勿大、米篩花、凍米柴、月月有、朱米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植物形態】①白馬骨 落葉小灌木,高25~45厘米。枝粗壯,灰色。葉通常叢生,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1.5~3厘米,寬5~15毫米,先端短尖,全緣,基部漸狹而成1短柄,柄長1~15毫米;托葉對生,基部膜質,頂有錐尖狀裂片數枚,長1.2~2.5毫米。花無梗;叢生於小枝頂和近頂部的葉腋;苞片1,斜方狀橢圓形,先端針尖,長約2毫米,白色,膜質;萼5裂,裂片三角狀錐尖,長2.5毫米,革質;花冠管狀,白色,長6~8毫米。內有茸毛1簇,5裂,裂片矩圓狀披針形,長約2.5毫米;雄蕊5,花絲極短,花葯長圓形;雌蕊1,花柱長約4毫米,柱頭分叉,子房下位,5棱,圓柱狀,2室。花期4~6月。果期9~11月。
生於山坡、路邊、溪旁、灌木叢中。分布中國中部及南部。
②六月雪,又名:噴雪花、白雪丹、日日有、白蓽蒲花。形態與上種極相似,惟葉較小,狹橢圓形或橢圓狀倒披針形;萼裂三角形,亦較短。生態及分布均同上種。
以上兩種植物的根(白馬骨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藥材】乾燥枝呈深灰色,表面有縱裂隙,栓皮往往剝離。嫩枝淺灰色,節處圍有膜質的托葉,花叢生枝頂,花萼呈灰白色,5裂,膜質。枝質稍硬,折斷面帶纖維性。葉大部脫落,少數留存,綠黃色,薄革質,捲曲不平,質脆易折斷。
產廣西、廣東、四川、貴州、江西、江蘇、浙江、福建等地。
【化學成分】六月雪全株含甙類及鞣質
【性味】苦辛,涼。
①《本草拾遺》:"無毒。"
②《生草藥性備要》:"味苦,性寒。"
③《貴州民間藥物》:"性涼,味微辛。"
【功用主治】祛風,利濕,清熱,解毒。治風濕腰腿痛,痢疾,水腫,目赤腫痛,喉痛,齒痛,婦女白帶,癰疽,瘰癧。
①《本草拾遺》:"止水痢。"
②《生草藥性備要》:"治傷寒,中暑,發狂亂語,火症,亦退身熱。"
③《寧鄉縣誌》:"節:可治小兒驚風,腹痛;枝:燒灰可點翳。"
④《植物名實圖考》:"治熱證,瘡痔,婦女白帶。"
⑤《嶺南採藥錄》:"解暑熱,消積滯,止痢疾;並治傷寒,時疫,發背瘡,消癰疽,拔毒。"
⑥《南京民間藥草》:"止吐血。"
⑦《中醫藥實驗研究》:"治目赤腫痛。"
⑧《安徽藥材》:"與老母雞同煮,能治慢性腎炎水腫。"
⑨《貴州民間藥物》:"清熱解毒,舒經活絡。治刀傷,癱瘓,男女弱症,飛疔。"
⑩《廣西中藥志》:"治喉痛。"
⑾《四川中藥志》:"清熱,除風。治頭暈目眩及胸膈邪熱。'
⑿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舒肝解郁,清熱利濕,消腫拔毒。治急、慢性肝炎,風濕腰腿痛,癰腫惡瘡,蛇傷。"
⒀《上海常用中草藥手冊》:"活血,消腫,祛風,化濕,又有強壯作用。治女子經閉,白帶過多,頭暈無力。"
⒁《江蘇驗方草藥選編》:"治乳糜尿。和石打穿煎服,治面神經麻痹。"
⒂《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平肝,利濕,健脾,止瀉。"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外用:燒灰淋汁塗,煎水洗殘搗敷。
【選方】①治水痢:白馬骨莖葉煮汁服。(《本草拾遺》)
②治肝炎:六月雪二兩,過路黃一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③治骨蒸勞熱,小兒疳積:六月雪一至二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④治目赤腫痛:路邊荊莖葉一、二兩,煎服,渣再煎熏洗。(《中醫藥實驗研究》)
⑤治偏頭痛:鮮白馬骨一至二兩,水煎泡少許食鹽服。(《泉州本草》)
⑥治咽喉炎:六月雪三至五錢,水煎,每日一劑,分二次服。(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⑦治牙痛:白馬骨一兩半,合烏賊魚乾燉服。(《泉州本草》)
⑧治鵝口瘡:白馬骨葉一握,稍搗,浸米泔,取汁洗口內。(《閩東本草》)
⑨治惡瘡瘰癧,蝕息肉,白癜風:白馬骨、黃連、細辛、白調(一作'白芷')、牛膝、雞桑皮,黃荊等。燒為末,淋汁,以物揩破塗之。(《本草拾遺》)

出處二

【出處】
出自1.《本草拾遺》:白馬骨生江東,似石榴而短小對節。
⒉《花鏡》:六月雪,六月開細白花。樹最小而枝葉扶疏,大有逸致,可作盆玩。喜清陰,畏太陽,深山叢木之下多有之。
⒊《植物名實圖考》:按白馬骨,《本草綱目》入於有名未用,今建昌土醫以治熱證;余取視之,即六月雪。小葉白花,矮科木莖,與《拾遺》所述形狀頗肖,蓋一草也.......《寧都州志》:疑即《圖經》曲節草,一名六月霜,與圖形殊不
【拼音名】Bái Mǎ Gǔ
【英文名】root of Snow of June
【別名】路邊金、滿天星、路邊雞、六月冷、曲節草、路邊荊、魚骨刺、光骨刺、過路黃荊、硬骨柴、天星木、涼粉草、細牙家、白點秤、雞骨頭草、雞腳骨、路邊姜、白金條、雞骨柴、千年勿大、白馬里梢、野黃楊樹、米篩花、凍米柴、月月有、朱米雪、坐山虎、千年樹白花樹、鐵線樹、黃羊腦、五經風、雞骨頭柴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白馬骨或六月雪的全草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Serissa serissoides (DC.)Druce2.Serissa japonica (Thunb.)Thunb. [Lycium japonicum Thunb.;Serissa foetida(L.F.)Comn]
採收和儲藏:栽後1-2年,於4-6月採收莖葉(能連續收穫4-5年),秋季挖根。洗淨,切段,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⒈白馬骨,落葉小灌木,高30-100cm。枝粗壯,灰色。葉對生:有短柄,常聚生於小枝上部;托葉膜質,先端有錐尖狀裂片數枚,長.2-2.5mm;葉片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1.5-3cm,寬5-15mm ,先端短尖,基部漸狹,全緣,兩面無毛或下面被疏毛。花無梗,叢生於小枝頂或葉腋;苞片1,斜方狀橢圓形,頂端針尖,長約2mm,白色;萼5裂,理解片三角狀錐尖,長約2.5mm,有睫毛;花冠管狀,白色,長6-8mm,內有茸毛1簇,5裂,理解片長圓狀披針形;雄蕊5;雌蕊1,柱頭分叉,子房下位,5棱,圓柱狀。核果近球形,有2個分核。花期4-6月,果期9-11月。
⒉六月雪 本種與白馬骨極相假,惟葉較小,狹橢圓形或橢圓狀倒披針形;萼裂片面性三角形,亦較短。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路邊、溪旁、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中國中部及南部。
【栽培】
⒈氣候土壤:喜溫暖濕潤氣候,但能耐旱。在丘陵和平壩排水良好的夾砂土栽培較好。
⒉種植:用扦插繁殖。四川地區在10-11月扦插育苗。先挖翻土地,敲細整平,開1.3m寬的畦,然後在畦上開橫溝,溝距25cm,深約13cm,扦插時,選取老株上的健壯枝條,剪成長約16cm的插條,每溝插20-25根,頂端2節露出畦面,填土壓緊,澆水。培育2-3年後,即可移栽。移栽在春、秋雨季進行。整地與苗床相同。栽時按行距66cm,株距48cm,開深約16cm的穴,每穴栽苗1-2株,填土壓緊。
⒊田間管理:苗期每年淺耕除草4次,在3、5、8、11月進行。追肥3次,在3、5、11月中耕除草後進行,肥料以人畜糞水為主。移栽後,每年中耕除草3次,在4、7、10月進行。追肥2次,在4月和10月各1次。肥料春季可用人畜糞水,冬季可用土雜肥。
【性狀】
性狀鑑別 ⑴白馬骨 根細長圓柱形,有分枝,長短不一,直徑3-8mm,表面深灰色、灰白色或黃褐色,有縱裂隙,栓皮易剝落。粗枝深灰色,表面貌縱裂紋,栓皮易剝落;嫩枝淺顯灰色,微被毛;斷面纖維性,木質,堅硬。葉對生或簇生,薄弱革質,黃綠色,捲縮或脫落。完整者展平後呈卵形或長圓太卵形,長1.5-3cm,寬5-12mm,先端短尖或鈍,基部漸狹成短柄,全緣,兩面羽狀網脈突出。枝端葉間有時可見黃白色花,花萼裂片幾與冠簡等長;偶見近球形的核果。氣微味淡。⑵六月雪 葉狹橢圓形,長7-15mm寬2-5mm,花萼裂片長僅為冠簡之半。
顯微鑑別 白馬骨莖橫切面:木栓層外側為落皮層。木栓層為數列木栓細胞。韌皮部較窄,外側有纖維及石細胞單個或成群斷貫熱電廠列成環,壁木化;有的薄壁細胞含草酸鈣針晶束。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寬廣,老莖可見年輪;導管多單個散在,木射線寬1列細胞,少見3-5列細胞類圓形,壁厚,木化,紋孔及孔溝大多明顯,有的細胞含草酸鈣針晶束。髓部為薄壁細胞,有的中央呈空洞狀。該品質薄壁細胞含澱粉粒。白馬骨葉橫切面:表皮細胞類方形,外被角質層。柵欄組織2-3列細胞,通過中脈。海綿組織細胞排列疏鬆,含有草酸鈣針晶束。中脈上、下表皮內側有厚角組織上表皮可見單細胞非腺毛。中脈維管束外韌型,維管束鞘纖維不連成環。白馬骨粉末特徵:灰綠色。①澱粉粒眾多,單粒類圓形,直徑2-8μm,層紋,臍點不明顯;復粒多見。②纖維散在或成束,多呈梭形,直徑6-15μm,壁厚,木化。③草酸鈣針晶束散在,或成束存在於薄壁細胞中。④石細胞單個或數個相連,長橢圓形,長徑約50μm,短徑約15μm,孔溝明顯。⑤非腺毛單細胞。⑥氣孔平軸式。⑦葉表皮細胞具角質層紋理。
【化學成份】六月雪全草含甙類及鞣質。白馬骨含有酚性化合物、有機酸、甾醇及三萜。全株含熊果酸及β-谷甾醇,根含皂甙0.2%。
【藥理作用】
⒈煎劑及乙醇浸劑按每1kg體重10g灌胃,對大鼠蛋清性關節炎有顯著性抑制性作用。對甲醛性關節炎亦一定抑制作用。
⒉全株煎劑(1:1)用銅板打洞法,對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侗藥】定名哀,六月雪:根治小兒發熱。枝、葉治小兒感冒發熱,驚風;全株用於小兒消化不良,小兒肺炎《桂藥編》。【瑤藥】白馬骨,根得,驚風草:功用同侗族《桂藥編》。六月霜,根得,驚風草:全株主治婦女白帶病,小兒感冒發熱,驚風,小兒肺炎《民族藥志二》。六月雪:用於肝炎,痢疾,白帶,風濕痛,風熱感冒[4]。驚風藥:用於婦女白帶,小兒肺炎,小兒急、慢性驚風;拜馬鞭:治肝炎,風濕關節炎[166]。急驚風:用於小兒驚風,腸胃炎,肺炎,腎炎,肝炎[6]。【土家藥】阿十可卡蒙(arsir kor kar mongr):花及全株治腹脹腹瀉,口腔潰瘍;根莖治腰腿痛;花治高熱抽驚《土家藥》。拜馬鞭:莖內皮主治黃疸型肝炎,皰疹角膜炎《民族藥志二》。路邊金:根用於風濕關節炎,面神經麻痹,跌打損傷,牙痛,久咳,白帶,驚風[7]。【苗藥】白路邊荊,雞顛捐,白馬骨:莖葉用於治小兒疳積,急慢性肝炎,經閉,白帶,風濕腰痛《湘藍考》。嘉厄陔,白馬骨,千年矮:全株主治角膜潰瘍《民族藥志二》。【侗藥】美兜介(Meix deus air),尚勇眼淚(Sangp liogc nguelx nuil):全株主治耿並焙(火牙),朗鳥嘰苟沒餿(濁兒隔食),賓嚇蛾(蜘蛛痧證),胎蠻(胎黃) 《侗醫學》。定名哀,六月雪:全株主治消化不良《民族藥志二》。
全株(六月雪):淡、微辛,涼。疏風解表,清熱利濕,舒筋活絡。用於感冒,咳嗽,牙痛,乳蛾,咽喉腫痛,急慢性肝炎,泄瀉,痢疾,小兒疳積,高血壓頭痛,偏頭痛,目赤腫痛,風濕關節痛,帶下病,癰疽,瘰癧。根:清熱解毒。用於小兒驚風,帶下病,風濕關節痛,解雷公藤中毒。
【鑑別】⑴取該品粗粉1g,加水10ml,濕浸30min,濾過。取濾液1ml,加α-萘酚乙醇液2滴,搖勻後,沒管壁加濃硫酸0.5ml,交界面現棕紅色環。(檢查糖類)⑵取該品粗粉1g,加乙醇20ml,回流30min,濾過,濾液作下述度驗;①取濾液點於慮紙上,乾後噴有機酸顯色劑(0.1%甲基紅乙醇溶液5ml,0.1%早基橙水溶液15ml及0.1%石蕊水溶液20ml的混合液),斑點顯紅色。(檢查有機酸)②取濾液5ml,蒸乾,殘渣用醋酐1ml溶解,加入1滴濃硫酸,顯紅色至紫紅色,漸就成墨綠色。(檢查甾類)③取濾液1ml,加3%碳酸鈉溶液,在沸水中加熱3min,冷卻,加入重氮化試劑2滴,溶液顯紅色。(檢查酚類
【性味】苦辛;涼;無毒
【歸經】肝;脾經
【功能主治】祛風;利濕;清熱;解毒。主感冒;黃疸型肝炎;腎炎水腫;咳嗽;喉痛;角膜炎;腸炎;痢疾;腰腿疼痛;咳血;尿血;婦女閉經;白帶;小兒疳積;驚風;風火牙痛;癰疽腫毒;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者30-60g)。外用:適量燒灰淋汁塗,煎水洗或搗敷。
【注意】脾胃虛寒慎服。
【各家論述】
⒈《本草拾遺》:止水痢。
⒉《生草藥性備要》:治傷寒,中暑,發狂亂語,火症,亦退身熱。
⒊《寧鄉縣誌》:節:可治小兒驚風,腹痛;枝:燒灰可點翳。
⒋《植物名實圖考》:治熱證,瘡痔,婦女白帶。
⒌《嶺南採藥錄》:解暑熱,消積滯,止痢疾;並治傷寒,時疫,發背瘡,消癰疽,拔毒。
⒍《南京民間藥草》:止吐血。
⒎《中醫藥實驗研究》:治目赤腫痛。
⒏《安徽藥材》:與老母雞同煮,能治慢性腎炎水腫。
⒐《貴州民間藥物》:清熱解毒,舒經活絡。治刀傷,癱瘓,男女弱症,飛疔。
⒑《廣西中藥志》:治喉痛。
⒒《四川中藥志》:清熱,除風。治頭暈目眩及胸膈邪熱。
⒓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舒肝解郁,清熱利濕,消腫拔毒。治急、慢性肝炎,風濕腰腿痛,癰腫惡瘡,蛇傷。
⒔《上海常用中草藥手冊》:活血,消腫,祛風,化濕,又有強壯作用。治女子經閉,白帶過多,頭暈無力。
⒕《江蘇驗方草藥選編》:治乳糜尿。和石打穿煎服,治面神經麻痹。
⒖《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平肝,利濕,健脾,止瀉。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