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廟(湖北省鐘祥市舊口鎮白馬廟)

白馬廟(湖北省鐘祥市舊口鎮白馬廟)

舊口鎮東10里處的百歲村有一座舊廟——白馬廟。相傳是三國時期關羽建。白馬廟座落於城東南白馬鄉白馬街,原約建於唐朝末年,後被毀。現今的白馬廟恢復於現代,系市佛教協會會長、淨土蓮社主持釋悟成師尼所建。牆院寬闊,規模宏大,大雄寶殿構架雄偉,金碧輝煌,實為香客遊人拜佛觀光的好去處。

白馬廟坐落在東山環島路最凸向水面的高地上,離岱松村不遠,獨立與各村落之外,用於祈禱湖神保佑村民多子多孫,保佑漁民安全,白馬廟面朝正北,是風水寶地。白馬廟供奉柳毅。白馬廟反映了人和湖水乳相依的人地關係。

白馬廟廟外有一匹白石馬,廟內塑有柳毅、龍女神像,還有“龍宮駙馬”“白馬土地”等匾額。廟內外隔路有照牆,牆上有一個圓形月亮洞,從洞中可望太湖,有移山小島,真是別有洞天,另有意境,如畫風景,美不勝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馬廟
  • 地理位置:江蘇省泰州市
  • 占地面積:10餘畝
  • 景點類型:文化古蹟
  • 背景:文化淵源
歷史記載,歷史背景,傳說,地名由來,

歷史記載

柳毅傳,唐代傳奇。曾慥《類說》引《異聞集》題作《洞庭靈姻傳》﹐似是原題。書寫洞庭龍女遠嫁涇川﹐受其夫涇陽君與公婆虐待﹐幸遇書生柳毅為傳家書至洞庭龍宮﹐得其叔父錢塘君營救﹐回歸洞庭﹐錢塘君即令柳毅與龍女成婚。柳毅因傳信乃急人之難﹐本無私心﹐且不滿錢塘君之蠻橫﹐故嚴辭拒絕﹐告辭而去。但龍女對柳毅已生愛慕之心﹐自誓不嫁他人﹐後二人終成眷屬。
公元214年,劉備率兵進取四川。令關羽為先鋒,誰知關羽節節失利,敗走麥城,在樊陽又中敵軍埋伏,關羽緊跨白馬,手揮長刀,左沖又殺,總算殺出一條血路,直奔大本營——荊州,深夜至溫家台(廟址)東竹林邊時,白馬突然倒下,口喘粗氣,抽搐而亡,關羽含淚葬馬,之後繼續向荊州前進。
白馬廟白馬廟
劉備班師回營後。三兄弟聚敘,總見關羽緊鎖濃眉,悶悶不樂。劉備設宴相勸:“弟關羽,勝敗乃兵家常事,不必多憂,保重身體。”關羽搖頭,急性子翼德(張飛)曰:二弟想必是思戀坐騎白駒,關羽灑淚點頭曰:白馬跟我多年,東征西戰,伴我履建戰功,曾救過黃嫂和賢侄及我的性命,也算是有功之馬。我想在埋馬處建一座廟,取名白馬廟,以告後人。不知二位兄弟意見如何。劉備準奏,張飛監工,很快白馬廟就建成了。
白馬廟占地10多畝,幾十間房屋連成一座四合大院。廟門朝南,大門上裝有包釘鐵板,院牆上砌著兩塊黑色的正方形的大碑。大廳的屋樑是紅杉木,有水桶那么粗,廳里供著許多菩薩,還有大白馬的塑像。上世紀50年代末, 白馬廟由當地政府改建成學校。

歷史背景

舊口鎮東10里處的百歲村有一座舊廟——白馬廟。相傳是三國時期關羽建。白馬廟座落於城東南白馬鄉白馬街,原約建於唐朝末年,後被毀。現今的白馬廟恢復於現代,系市佛教協會會長、淨土蓮社主持釋悟成師尼所建。牆院寬闊,規模宏大,大雄寶殿構架雄偉,金碧輝煌,實為香客遊人拜佛觀光的好去處。
白馬廟白馬廟

傳說

白馬廟
白馬廟之所以香火旺、名氣盛,還與一段動人的傳說有關。明弘治年間的《桐城縣誌》中記述著這樣一個故事:唐朝某年,桐城百日無雨,縣令張孚卿心急如夢,跪叩西山求雨,其心之誠,竟感動上蒼。當其驅馳一白色駿馬前去雲霧峰拜見雨神後,頓時普降甘霖,回衙路經龍眠河,不幸被暴發的山洪捲走,其妻為救夫也葬身河中。 雨過天晴,人們將張孚卿夫婦合葬於龍眠山口,建廟祭祀,即昔日境主廟。而其坐騎白馬的屍體被衝到下游十餘里的地方,人們念其功,亦厚葬之,並建白馬廟祀之,撰聯於廟門兩側:“惜民不惜身,萬戶張侯忠莫比;載德不載力,千秋良驥人難齊。”
白馬廟白馬廟
另一傳說相傳早年間,陸老莊東的大塘內,住著一匹黑龍馬。此怪乃西海龍王敖順第九外甥,名鼉龍,唐時曾霸住“衡陽峪黑水河神府”,擒唐僧欲食之,被孫悟空告知敖順差員將其擒拿關押在西海受戒,不知何時此怪逃脫,避之在此處,惡性不改,作惡多端,多次打敗前來降雨的東海龍王的兵將,鬧得不是久旱無雨,就是洪水泛濫。人們只好燒香敬佛,求助於玉皇大帝派神將來降除黑龍馬。
白馬廟白馬廟
一日,玉帝升堂與群神天官議事。金星李太白稟道:“早年關押在西海的鼉龍,不思悔過,作惡於江淮大地,民怨甚重,求玉帝派員前去除妖,降福於民眾。”
玉帝道:“誰願去降除?”
“小神願領旨前往!”玉帝一看,從眾神中走出一神將,此乃八部天龍馬。此神系北海龍王敖閏之子,曾因犯不孝之罪欲斬,幸有南海觀音玉帝說情點化皈依佛門,馱聖僧西天取經,又馱聖經去大唐,終成正果,譽為八部天龍馬。
玉帝道:“你此次下界,需在人間享受人間香火三年,方能順利降那鼉龍。如違之,你的性命危也!”
白龍馬道:“為民除害,此乃小神天職,我命是小,民眾之命惟重。”
玉帝白龍馬誠心,十分高興,遂令給白龍馬令牌一枚,並言道:“如有困難,憑此令牌可直接回天庭調遣天兵天將或派駐下界的神將!”
話說白龍馬神來到人間,變成一個英俊少年。他沿江淮兩岸探訪,所到之處,不是烈日似火,禾苗枯黃,就是洪水泛濫,百姓四處求神拜佛,怨聲載道。見此景象,白龍馬滿腔怒火,他暗下決心:寧可玉碎,不為瓦全,立即除掉黑龍馬。
白龍馬神尋到陸老莊東的大塘邊,手舉令牌,高聲叫道:“作孽的鼉龍,還不快快上岸,隨我回天庭領罪!”那孽龍正在夢中,忽聽有人高喊,大吃一驚,急忙上岸一看,見是白龍馬神,便怒道:“好一個小白龍,你在天庭做仙,我在人間得道,咱們是井水不犯河水,勸你少管人間閒事,快快離去。”白龍馬神斥道:“你擅自逃出關押地,已經觸犯天規,現又作惡於人間,罪不可赦。本神念你與我有親戚關係,快束手就擒,免得你一錯再錯,毀了你的終身!”誰知,那鼉龍毫無悔意。
二龍話不投機,各亮兵器殺將起來。經過浴血奮戰,白龍馬神終於殺死了作惡多端的鼉龍白龍馬神由於沒有在人間享受香火,使其在同鼉龍的奮戰中無法發揮法力以致身負重傷,無法返回天庭。百姓們見狀,紛紛為他餵水餵食,求醫相治,進香求拜,仍不見好轉。
一日,只見有一老婦來到此地,問眾人為何燒香求拜。眾人曰:“有一白龍,為民同鼉龍作戰,負重傷無法救治,求南海觀音救難。”那老婦上前扶摸著重傷臥地的白龍向眾人道:“好一匹白龍馬!”
眾人大驚,心中正在納悶:明明是一條白龍,怎么說是馬呢?
正在這時,只見那臥地多日的白龍已變成一匹健壯的白馬,站了起來,連連向那老婦點點頭,並揚脖向藍天長鳴。隨後,離地緩緩升上天空,那老婦也隨之現出金燦燦的光,眾人急呼:“是觀音菩薩顯聖!”隨之,人們紛紛跪在地上,向白龍馬、觀音遠去的地方叩頭致謝。
這一天,正好是農曆的十月十五。人們為了紀念白龍馬神除害,便在他顯身的地方建了一座廟,命名:白馬廟。而且每年的農曆十月十五這一天,四鄉百里的百姓紛紛前來燒香祭拜,並在此舉行騾馬交易會,此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地名由來

《泰州志》載
白馬廟,是地名,卻是因廟而名。據清道光和民國《泰州志》載:白馬廟在泰州東南白馬鄉、蔣子文故里。據續纂泰州志載,東漢蔣子文出生於泰州東南蔣家河旁的鄉村,少年有志,文武雙全,後從軍屢立戰功,官至秣陵(南京古稱)縣尉,因追盜賊負傷致死,葬於南京鐘山。蔣子文死後,他原來的部下曾在路上看見他“乘白馬,執白羽,侍從如生”,疑為他已成為神靈,故建“蔣王廟”。家鄉人民為祭祀蔣子文,興建了“白馬將軍廟”,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另據南京《故都印記》記載,戰國時,鐘山稱為“金陵山”,漢時俗稱“鐘山”。三國時期吳帝孫權追封蔣子文為蔣侯,因避祖父孫鐘之名諱,遂改鐘山為“蔣山”,蔣王廟易名蔣山寺。1000多年後,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稱帝,看中了蔣山寺這塊風水寶地,明初洪武九年,動用“十萬軍工”籌建孝陵,逼迫蔣山寺和尚搬家,在鐘山東麓另建靈谷寺,仍供奉蔣子文塑像
吳帝孫權追封蔣子文為蔣侯,繼而又加封“白馱將軍”(民間俗稱白馬大將軍)。於是東吳大江南北,民間廣建“白馬將軍廟”供奉白馬將軍———蔣王神侯塑像,除設廟宇,民間家家均有“白馱將軍”或“白馬大將軍”牌位,專供驅邪避凶之用。此風俗流傳了1000多年,形成了白馬宗教民俗文化,直至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才逐步淡化和消失。
白馬廟在元末明初,雖稱白馬將軍廟,但只供蔣王神侯塑像,並無白馬塑像,後增白馬塑像緣於祭祀姑蘇王張士誠。白馬廟歷史上叫徐家莊。相傳,元末張士誠起義,曾屯兵在徐家莊一帶。張士誠有一匹心愛的坐騎———白馬,夜間出廄,踐踏莊稼,張士誠發現後,教人用鐵釘釘入馬蹄。當地農民感其紀律嚴明,後籌資雕塑了白馬像,供奉在白馬將軍廟內。在姑蘇王張士誠影響的江淮和吳越地區,各地白馬廟紛紛仿效泰州白馬將軍廟,都增設了白馬塑像
古代白馬廟,與新莊的太慰庵,王莊的隆昌庵,馬莊的觀音庵,李莊的青龍庵相關聯。一廟四庵,香火繚繞,名師眾生。1936年,農曆六月初三,韋馱菩薩聖誕這天,原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安徽省佛教協會會長、九華山佛學院院長、九華山祗園禪寺第48任方仗———仁德法師(俗名李德海,1926年6月出生於泰州高港區白馬鎮前港村),就是從太慰庵出家步入佛門。
《退庵筆記》記載
另據,清道光年間泰州學者夏荃《退庵筆記》記載,明嘉靖年間,倭寇侵犯蘇北,淮揚道兵務副使劉景韶在泰州大敗倭賊,“然則公(劉景韶)之英武殺賊,保障一方蓋有神助也”,因為白馬將軍“蔣侯(子文)從天空授以丈八長矛,盤舞如飛,為劉助戰也”。白馬將軍廟在百姓心中又增加了幾分敬意。時至上世紀的抗日戰爭時期,為抗擊日寇,大江南北的白馬將軍廟香火特旺,這緣於民間百姓祈求蔣王神侯(白馬將軍)為我抗日將士顯神靈助神威。
未形成地名前,白馬廟建在徐家莊的東南方向,有大殿六間、門廳六間、東廂房六間,西廂房二間加走廊。這裡先以徐姓為主,明代中葉弘治年間,王姓興起,兩大姓便為莊名相爭。據傳,訴至縣衙時知縣發問:你們兩個家族名望再大,能大過白馬將軍嗎?於是提議大家共認白馬廟為莊名。從此泰州志和泰縣誌中出現白馬莊白馬村白馬鄉的地名稱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