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山戰役(解放重慶的一場戰役)

白馬山戰役(解放重慶的一場戰役)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馬山位於重慶市武隆縣城西南,是鎮守重慶的東大門,面積454平方公里,東北面山路崎嶇、懸崖峭壁,下有烏江天險,是拱衛重慶外圍的最後一道屏障。1949年11月22日至24日,我軍在此與敵激戰三天。宋希濂在白馬山部署了4道防線,妄圖憑藉其易守難攻之勢阻止人民解放軍前進。 我四野第47軍141師遵照命令橫渡烏江,迅速抵達白馬山防線;與此同時,二野三兵團第11、12軍主力攻克江口,解放武隆縣城,並於22日拂曉到達白馬山防線。兩軍對峙,打響了白馬山戰役,白馬山戰役是解放重慶最為殘酷的一場戰鬥。

基本介紹

  • 名稱:白馬山戰役
  • 地點:重慶市武隆縣白馬山
  • 時間:1949-11-21至1949-11-23
  • 參戰方:解放軍、國民黨軍
  • 結果:解放軍攻克白馬山
  • 傷亡情況:擊斃國民黨軍3000多人、俘虜l萬多人
    繳獲汽車200餘輛,騾馬600匹
    各種火炮和槍枝彈藥無數
  • 主要指揮官:解放軍:劉伯承、鄧小平  國軍:蔣介石、宋希濂
撬開重慶東大門,蔣經國督戰,宋希濂布防,解放軍總攻,解放軍攻克白馬山,激戰白馬山,光腳衝上山,衝破所有防線,三戰友累死,

撬開重慶東大門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之際,西南重鎮重慶還處在國民黨的黑暗統治之中。作為蔣介石多年苦心經營的陪都,這個城市曾經讓他幻想成為東山再起的“福地”。
1949年11月,劉伯承、鄧小平率領二野主力入川、黔作戰,拉開了解放大西南的序幕。

蔣經國督戰

在蔣介石的軍事部署中,白馬山是其“確保大西南,還都重慶”的屏障。11月中旬,蔣介石得知防守川湘的宋希濂部急劇潰敗後,非常惱怒,便飛抵重慶坐鎮指揮,企圖負隅頑抗,並讓長子蔣經國持自己的親筆信到武隆江口鎮前線“督勵”宋希濂,令宋務必守住白馬山。

宋希濂布防

1949年11月21日下午,武隆解放。白馬山位於重慶市武隆縣城西南,成為蔣介石拱衛重慶的最後一道大門。面積45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800米,東北面山路崎嶇、懸崖峭壁,下有烏江天險,西南面森林密布,腹部是川湘公路呈“之”字形橫貫其中,當地老鄉稱它有“上18(公里),平18(公里),下18(公里)”之險,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拱衛重慶外圍的最後一道屏障。宋希濂在白馬山部署了幾道防線,投放了第2、第124、第122等4個軍,其中戰鬥力較強的是第2軍,總計兵力不下3萬人。沿川湘公路的萬家艮設下第一道防線;在朝天望、蓑衣岩、風吹嶺、大路埡設下第二道防線;茶園設下第三道防線;九峰山、袁家槽到豹岩設下第四道防線;馬頸子到黑大橋設下第五道防線,妄圖憑藉其易守難攻之勢阻止人民解放軍前進。
同時,蔣介石還急令羅廣文第15兵團從南川馳援白馬山。

解放軍總攻

1949年11月22日拂曉,我軍以8萬兵力發起總攻:二野第11軍、12軍先後投入6個師18個團,沿公路或抄兩側小路,疾步飛奔白馬山;四野141師已先期從土坎強渡烏江,由碑埡直取茶園第三道防線,將守軍陣地攔腰“踩斷”。
時近嚴冬,雨雪交加,茫茫山林,荒無人煙,只有槍炮和吶喊聲在上下60公里的白馬山麓呼嘯,我軍“以速度勝速度,疲勞勝疲勞”的英雄氣概,與守敵拼殺。
我四野第47軍141師遵照命令橫渡烏江,迅速抵達白馬山防線;與此同時,二野三兵團第11、12軍主力攻克江口,解放武隆縣城,並於22日拂曉到達白馬山防線。兩軍對峙,戰鬥一觸即發。
11月21日晚,戰鬥首先在白馬山的朝天望和風吹嶺打響。經過激戰,突破兩個缺口,截敵成3節,在風吹嶺、朝天望解放軍的兩面夾攻下,守敵全部被殲。在白馬山大陸埡,22日早晨,潛伏于山林一夜的解放軍一齊衝鋒,猛擊兩邊逃敵,國民黨軍第3道防線被徹底摧毀。與此同時,茶園戰鬥打響,黑煞廟的敵軍被我軍鉗住,顏家屋基的敵軍被全殲。茶園的國民黨軍襲擊戰打響,敵軍見勢不妙拚命往公路上逃竄,遭我軍猛烈襲擊,大部被俘。至此,國民黨苦心經營數載的白馬山4道防線全部崩潰,殘部潰退到白果坪、袁家槽、豹崖一帶緊急布防。我11、12軍主力從車盤洞出發,沿川湘公路追擊殘敵。23日早晨戰鬥打響,敵軍在槍炮聲中驚醒,亂成一團,向豹崖方向逃竄。我軍乘勝追擊,占領了袁家槽後面的制高點。

解放軍攻克白馬山

11月23日,仍在“確保西南,建都重慶”幻想中的蔣介石急令羅廣文部趕來增援,被我軍夾擊後被迫回撤。下午,我11、12軍乘勝向南川追擊敵軍殘部。至此,武隆白馬山戰役勝利結束,是役總計斃敵3000餘人,生俘12000餘人,繳獲汽車200餘輛,騾馬600匹,各種火炮和槍枝彈藥無數,並順勢解放了蒲板、車盤、涼水、趙家、土坎、羊角、白馬等十餘個鄉鎮,從根本上摧毀了白馬山防線,自此川東大門洞開,重慶失去屏障,為解放重慶及全川打開了通道。

激戰白馬山

光腳衝上山

打散敵人一個團
進攻白馬山前,我所在先遣營任務是按野司首長命令搶奪敵偽檔案。首長說,這些檔案對建設新中國、打擊敵匪特作用重大,必須有效、完整地搶救出來。因擔心敵人銷毀它,我們與一線部隊一起衝鋒,從彭水到武隆,與我們並肩前進的是11軍32師94團和95團。
11月20日晨,我們攻進江口鎮,敵人放了火,部隊停下來將火撲滅,繼續向西追趕。沒想先一步逃進武隆的敵76師、164師,竟在縣城點火。當時縣城很小,據老鄉講只有570戶人家,我們衝進去時,到處在燃燒,滿街是垃圾。我帶全排衝進國民黨縣黨部,還好,這裡是磚瓦屋,沒被燒,檔案亂七八糟撒落一地,偽縣黨部書記楊定方、偽縣長鬍濤方早已倉皇出逃。
22日清晨總攻時,我營與94團、95團從左翼鑽山溝向白馬山衝鋒。按說除了搶檔案,我們本無作戰任務,但戰士們按捺不住啊,都知道這是解放全國的最後幾仗了。何況我們是野戰軍精銳,打下南京後,全部改換為日軍制式裝備,那是在南京郊外的一個大倉庫,機槍、步槍、戰刀還沒開封,黃澄澄的子彈堆得像山一樣,警衛團全是精挑出來的小伙子,身體棒、覺悟高,再不撈仗打,立功就沒機會了。
往山上衝鋒,不是件容易的事。天雨路滑,許多北方戰士的鞋早壞了,又不像南方戰士那樣會打草鞋,只能光腳。山上到處是刺籠籠,森林密不透風,雨水汗水把棉衣濕透了,加上戰鬥負重,衝到海拔1000多米的萬家艮時,累得喘不過氣。
萬家艮是敵人布置的第一道防線,在2288公里界碑處,敵人布下一個連,放了兩挺機關槍,三門迫擊炮,我們抄敵後一陣猛打,守軍潰退。從萬家艮到朝天望,敵人總計有一個團,當年公路兩側全是杉樹林,對方不開槍,根本看不到人,我們與兄弟部隊再次發起猛攻,將這個團打散。

衝破所有防線

打得敵人跪地求饒
攻破萬家艮,部隊沿山樑向朝天望和風吹嶺疾進。
敵人在這一路布下5個團。攻到海拔1400米的川湘公路最高處朝天望時,已是中午12時。敵人螞蟻般密布在幾公里長的公路上。在我軍強大攻勢下,敵倉皇后撤,但後路茶園一帶已被四野部隊“踩斷”,敵人無處可逃,相互擠壓踩踏,許多人被擠下陡峭的蓑衣岩摔死。公路沿線到處是敵軍屍體和炸毀的汽車。
我率全排從朝天望山樑一直衝到斷頭岩上,用機槍和60炮居高臨下向野槽壩打,敵潰不成軍。我們衝下斷頭岩後,刺籠籠里突然鑽出200多個老兵、女兵和隨軍家眷,跪在公路上(現蒲板國小前)哭喊:“長官,饒命啊!”
第二天我們經過茶園第三道防線時,仍有許多汽車在燃燒,那是四野部隊打的。
茶園防線攻破後,宋希濂殘軍被截成幾節,通訊中斷,無法指揮。殘敵被圍困在九峰山、袁家槽、白果坪和豹岩一帶,這是他們的第四道防線,兵力約5至6個團。我軍主力從天池坪直下茅峰岩,除少數敵人負隅頑抗,大部分鬥志全無。經過一天激戰,敵軍死傷慘重,豹岩下屍體成堆,殘敵向貴州方向逃竄。至此,第四道防線全面崩潰。
逃到馬頸子、黑大橋的敵人已成驚弓之鳥,第五道防線形同虛設,我軍勢如破竹,圍殲了敵人兩個團,殘敵拚命向彈子山和南川方向逃竄,前來增援的羅廣文108軍只能邊打邊撤,已無回天之力。

三戰友累死

我軍犧牲四百多人
我們排打白馬山時一路猛衝,為此累死3個戰友。
怎么會累死人?當年,我們跑步上山帶武器,一個步兵的負重有五六十斤!包括一支步槍7.5斤、刺刀1.5斤、4個手榴彈6斤、6個槍榴彈2.5斤、4個地瓜彈2斤、180發子彈3.5斤、圓鍬或十字鎬2.5斤、鋼盔2.5斤、背包5斤、米袋7.5斤、水壺2斤等,能不累嗎?
累死的戰士一個叫張樹全,外號“白面嘴”,年輕活躍,特別會講笑話;另一個叫老鄭,年紀大些,兩人都是河北陽原人。老鄭死在萬家艮山頂,當時我剛衝上去,有戰士喊:“排長,老鄭不行了!”我回頭看,只見他臉色蒼白,嘴唇烏紫,還沒等我問,他一頭栽倒在地。因為得繼續往前沖,沒法掩埋,只好用軍帽蓋住他臉,再用油布遮裹起來。張樹全累死在風吹嶺上,也只能用軍帽蓋住他的臉。現在想來真愧疚——他們究竟埋哪裡,至今一無所知!
白馬山戰役雖擊斃3000多敵人,但我軍也犧牲了400多名戰士。他們為打開通往重慶的大門,永遠長眠在異鄉高山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