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

白茅根

白茅根,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var. major( Nees)C.E.Hubb.的乾燥根莖。春、秋二季採挖,洗淨,曬乾,除去鬚根和膜質葉鞘,捆成小把。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茅根
  • 別稱:絲茅草、茅草、白茅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莎草目
  • :禾本科
  • :白茅屬
  • :白茅
  • 分布區域: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 採收時間:春、秋二季採挖
  • 用量:9~30g
  • 毒性:無毒
  • 貯藏:置乾燥處
生理特性,產地,入藥部位,炮製方法,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禁忌,相關論述,

生理特性

本品呈長圓柱形,長30~60cm,直徑0.2~0.4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微有光澤,具縱皺紋,節明顯,稍突起,節間長短不等,通常長1.5~3cm。體輕,質略脆,斷麵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狀排列,中柱淡黃色,易與皮部剝離。氣微,味微甜。

產地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根莖。

炮製方法

1、白茅根:洗淨,微潤,切段,乾燥,除去碎屑。
2、茅根炭:取淨白茅根段,置鍋內,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取出涼透。

性味

甘,寒。

歸經

歸肺、胃、膀胱經。

功效

涼血止血,清熱利尿。

主治

用於血熱吐血,衄血,尿血,熱病煩渴,肺熱咳嗽,胃熱嘔吐,濕熱黃疸,水腫尿少,熱淋澀痛。

相關配伍

1、竹木入肉:白茅根燒末,豬脂和塗之。風入成腫者,亦良。(《肘後方》)
2、吐血不止:用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千金翼》)
3、小便出血:茅根煎湯,頻飲為佳。(《談野翁方》)
4、解中酒毒,恐爛五臟:茅根汁,飲一升。(《千金方》)

用法用量

煎服,9~30g。鮮品加倍。止血多炒炭用,清熱利尿宜生用。

禁忌

脾胃虛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相關論述

1、《本經》: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
2、《別錄》:下五淋,除客熱在腸胃,止渴堅筋,婦人崩中。久服利人。
3、《本草綱目》:止吐衄諸血,傷寒噦逆,肺熱喘急,水腫黃膽,解酒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