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草根

茅草根

茅草根是白茅的根部,是一種藥材,由乾茅根揀淨雜質,洗淨、微潤、切段、曬乾、簸淨碎屑製作而成。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肺熱喘急,胃熱噦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腫黃疸。茅根性寒,亦有消炎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茅草根
  • 別稱:茅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百合綱
  • 亞綱:鴨跖草亞綱
  • :莎草目
  • :禾本科
  • 亞科:黍亞科
  • :高粱族
  • :白茅屬
  • :草種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藥理作用,

形態特徵

白茅(《本草經集注》),又名:白茅菅(陶弘景),絲茅(《綱目》),萬根草(《鐵嶺縣誌》),茅草。多年生草本。根莖密生鱗片。稈叢生,直立,高30~90厘米,具2~3節,節上有長4~10毫米的柔毛。葉多叢集基部;葉鞘無毛,或上部及邊緣和鞘口具纖毛,老時基部或破碎呈纖維狀;葉舌乾膜質,鈍頭,長約1毫米;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根生葉長,幾與植株相等,莖生葉較短。圓錐花序柱狀,長5~20厘米,寬1.5~3厘米,分枝短縮密集;小穗披針形或長圓形,長3~4毫米,基部密生長10~15毫米之絲狀柔毛,具長短不等的小穗柄;兩穎相等或第一穎稍短,除背面下部略呈草質外,余均膜質,邊緣具纖毛,背面疏生絲狀柔毛,第一穎較狹,具3~4脈,第二穎較寬,具4~6脈;第一外稃卵狀長圓形,長約1.5毫米,先端鈍,內稃缺如;第二外稃披針形,長1.2毫米,先端尖,兩側略呈細齒狀;內稃長約1.2毫米,寬約1.5毫米,先端截平,具尖鈍劃、不同的數齒;雄蕊2,花葯黃色,長約3毫米;柱頭2枚,深紫色。穎果。花期夏、秋季。
茅草茅草

分布範圍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盛產地為福建、廣東、廣西、雲南、湖南,多生長於路旁、田間、丘沙地、山坡、草地上、馬路邊。

藥理作用

1 抗癌作用:王瑩首次通過血清藥理學方法對白茅根已篩選出的有效物質組進行了體外抗肝癌作用的驗證,確定白茅根水提物含有抗腫瘤有效物質組分。
2 對腎臟的作用:冷斌對白茅根多糖對IgA腎病大鼠免疫調節及腎纖維化的干預研究中白茅根及多糖對IgAN模型大鼠通過免疫調節,平衡了Th1/Th2比例,抑制IL-2,IL-6的分泌,從而減少IgA在腎小球的沉積,從而減輕腎臟的損傷,同時抑制TGF-β1在腎小管上皮細胞的表達,從而阻斷了RGC-32誘導的上皮間質轉化,延緩了腎臟纖維化的進程。
3 對肝臟及腦的保護作用:藍賢俊等從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角度綜合探討白茅根對酒精中毒所致肝和腦損傷的保護作用,結果白茅根可以降低羥自由基,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提示白茅根對酒精中毒所致的肝和腦損傷具有保護作用。白茅根水提物對人肝癌細胞株SMMC-7721增殖抑制率、細胞周期及細胞凋亡的影響,發現白茅根水提物對人肝癌細胞株SMMC-7721具有明顯的增殖抑制作用並可誘導其凋亡。
4 免疫調節作用:呂世靜等以MTT比色法及流式細胞術檢測法研究白茅根多糖對經植物血凝素誘導的人外周血T琳巴細胞增殖與細胞周期的影響,結果表明白茅根多糖具有調節人外周血T琳巴細胞免疫功能的效應。孫立彥等觀察白茅根多糖對小鼠耐缺氧作用的影響,實驗結果白茅根多糖能明顯增強小鼠耐缺氧作用, 白茅根多糖單劑量灌胃給藥,各劑量組均能降低小鼠累計耗氧量,且100 mg/g-1劑量組降低小鼠累計耗氧量效果好;其降低耗氧量的作用主要發生在缺氧實驗的前10 min,使小鼠存活時間延長,表現為受試小鼠的耐缺氧作用增強。
5 其他作用:白茅根水煎液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白茅根不同溶劑提取物對革蘭氏陽性、革蘭氏陰性菌和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對枯草芽邕桿菌的抑菌效果最明顯。白茅根還有利尿、止血等藥理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