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茄科草質藤本植物)

白英(茄科草質藤本植物)

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為茄科草質藤本,葉互生,多數為琴形,兩面均被白色發亮的長柔毛,聚傘花序頂生或腋外生,疏花,花冠藍紫色或白色,花期夏秋,果熟期秋末。漿果球狀,成熟時紅黑色。喜溫暖濕潤的環境,生於山谷草地或路旁、田邊;國內外均有分布。

藥用歷史久遠,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記載,列為上品,為傳統中藥。藥用全草,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功效,用於治療黃疸、水腫、淋病、膽囊炎、膽結石、風濕性關節炎等症。

(概述圖參考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法,種子繁殖,扦插育苗,分株繁殖,栽培技術,栽培方法,田間管理,採收加工,病蟲防治,注意事項,化學成分,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草質藤本,長0.5-1米,及小枝均密被具節長柔毛。
葉互生,多數為琴形,長3.5-5.5厘米,寬2.5-4.8厘米,基部常3-5深裂,裂片全緣,側裂片愈近基部的愈小,端鈍,中裂片較大,通常卵形,先端漸尖,兩面均被白色發亮的長柔毛,中脈明顯,側脈在下面較清晰,通常每邊5-7條;少數在小枝上部的為心臟形,小,長約1-2厘米;葉柄長約1-3厘米,被有與莖枝相同的毛被。
聚傘花序頂生或腋外生,疏花,總花梗長約2-2.5厘米,被具節的長柔毛,花梗長0.8-1.5厘米,無毛,頂端稍膨大,基部具關節;萼環狀,直徑約3毫米,無毛,萼齒5枚,圓形,頂端具短尖頭;花冠藍紫色或白色,直徑約1.1厘米,花冠筒隱於萼內,長約1毫米,冠檐長約6.5毫米,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長約4.5毫米,先端被微柔毛;花絲長約1毫米,花葯長圓形,長約3毫米,頂孔略向上;子房卵形,直徑不及1毫米,花柱絲狀,長約6毫米,柱頭小,頭狀。
漿果球狀,成熟時紅黑色,直徑約8毫米;種子近盤狀,扁平,直徑約1.5毫米。花期夏秋,果熟期秋末。

生長習性

喜生於海拔600-2800米的山谷草地或路旁、田邊。白英喜溫暖濕潤的環境,耐旱、耐寒、怕水澇。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為好。重粘土鹽鹼地、低洼地不宜種植。

分布範圍

產中國,日本、朝鮮、中南半島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以種子繁殖為主,亦可扦插和分株繁殖。

種子繁殖

10-12月採集成熟的果實,先用30-50℃溫水浸泡24小時,置清水中揉搓漂洗,除去果肉及雜質,晾乾應隨即下種,或將種子與3倍的細沙混合均勻,置室內陰涼處貯藏,於翌年春播種。播種從3月下旬至4月中旬最為適宜,在整好的苗床上,開淺溝條播或撒播,條播,按行距20-25厘米橫向開溝,深1-1.5厘米,播幅寬7-9厘米,種子用5-7倍的火土灰或細土拌勻,均勻地撒入溝內,然後覆蓋過篩的細肥土厚1厘米左右,畦面蓋草,保溫保濕,7-10天出苗,及時揭去蓋草,加強田間管理,培育至當年秋季或翌年春季出圃定植。撒播時先將畦床灌水濕潤,然後將種子拌火土灰或細土均勻地撒於畦面上,撒蓋薄薄一層過篩的細肥土,播後用竹掃把輕輕拍打,最後蓋草保濕,出苗後揭去,當苗高3-5厘米時進行間苗,每隔7-10厘米留壯苗1株,培育1年即可移栽。

扦插育苗

春季於4月中旬至5月中旬,選1-2年生髮育充實、健壯、無病蟲害的半木質化枝條,取其中段,剪成長20-25厘米的插條,留上部葉1-2片,置500×10-6奈乙酸溶液中浸泡3-5分鐘,按行距40-50厘米開溝深15-20厘米,每隔7-10厘米斜插土中,露出地面1/2-1/3,覆土壓緊,澆透水,保濕,半個月左右可生根,秋季可移栽。

分株繁殖

白英萌櫱力極強,於秋冬將植株地下根挖露土面,砍傷根皮,覆少量肥土,翌春即可萌櫱新苗,然後帶根挖取移栽,成活率達95%以上。

栽培技術

栽培方法

於春季3-4月或秋季9-10月於整好土地上,按行距50-70開溝,深15厘米左右,按株距7-10厘米栽入幼苗1株,栽正、栽直,覆土稍高於原土痕,澆足定根水。

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和追肥:白英幼苗生長緩慢,生長初期要勤中耕除草,每年進行4-5次,第1次在苗高5厘米左右時,淺鬆土除草,結合鬆土每畝追施腐熟人糞尿1000-1500kg,促使幼苗生長健壯,以後每個月除草1次。
白英白英
排灌水:乾旱季節要灌水保苗,雨季要及時疏溝排水。
設立支架:當苗高30厘米以上時,在行間用竹桿或樹枝搭設支架,牽引莖蔓攀援向上生長,改善行間通風透光條件,增強光合作用,促進莖葉生長,有利增產。架高1.7米左右,兩行間用橫桿連線,使之穩固。

採收加工

在夏、秋莖葉生長旺盛時期收割全草,每年可以收割2次,收取後直接曬乾,或洗淨鮮用。

病蟲防治

夏季葉片易受紅蜘蛛蚜蟲危害,可用10%殺滅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50%滅蚜松乳油1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1000倍液殺滅。

注意事項

白英喜濕暖濕潤氣候,耐陰濕。適宜砂質壤土及粘壤土栽培。分根繁殖,掘起老株,分根時切口要小,並抹上新高脂膜防水分蒸發、防曬抗旱、防感染。栽種後用新高脂膜噴施在植物表面,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災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強度,保護植株茁壯成長。栽種後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除草鬆土,培土追肥。適時噴施壯莖靈,可使植物桿莖粗壯,植株茂盛,同時可提升抗災害能力,減少農藥化肥用量,降低殘毒。同時加強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並噴施新高脂膜增強防治效果。在秋末要做好越冬防寒保溫工作,確保全全越冬,以保來年的成長。

化學成分

分離鑑定了11個化合物,包括6個異黃酮類,3個苯甲酸類衍生物、1個三萜和1個單糖苷。鑑定為:芒柄花苷(ononin)、染料木苷(genistin)、5-羥基芒柄花苷(5-hydroxyl ononin)、芒柄花素(formononctin)、大豆素(daidzein)、大豆苷(daidzin)、對羥基苯甲酸(4-hydroxy-bermaldehyde)、香草酸(vanillie acid.)、原兒茶酸(protoeatechuie acid)、阿拉伯呋喃糖苷乙酯(elhyl--Ⅱ·D-ambinofuramⅪide)、熊果酸(ursolie acid)。

主要價值

藥用
白英以全草及根入藥,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抗癌等功能,主治感冒發熱、黃疸型肝炎膽囊炎、膽石症、子宮糜爛、腎炎水腫等症,臨床上用於治療各種癌症,尤其對子宮頸癌、肺癌、聲帶癌等有一定療效。
白英白英
白藥寬映乾資:全株治感冒,小兒高熱,肝炎,咳嗽,風濕《滇藥錄》。寬映乾資:全草或根主治感冒發燒,黃疸型肝炎,白帶,腎炎水腫及風濕《民族藥志一》。
地上部分(白英):甘、苦,寒。清熱解毒,祛風利濕,化瘀。用於濕熱黃疸,風濕關節痛,帶下病,水腫,淋證,丹毒,疔瘡,癌瘤。 根(白毛藤根):苦、辛,平。用於風火牙痛,頭痛,瘰癧,癰腫,痔漏。 果實(鬼目):酸,平。明目。用於目赤,牙痛。
《中華本草》記載,其昧苦,微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祛風利濕、抗癌等作用,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黃疸型肝炎、膽囊炎、膽石病、腎炎水腫、子宮頸糜爛、癌症等疾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