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碌鄉

白碌鄉

白碌鄉距安定城區83公里,與榆中、會寧兩縣相接壤,境內山峁起伏,溝壑縱橫,屬典型的山區鄉鎮。轄7個行政村,46個社,1333戶。白碌鄉總流域面積202平方公里,海拔1705—2370米。航測耕地9.06萬畝,人均15.42畝,其中梯田36500畝,累計完成退耕還林37504.1畝,荒山工程造林103770畝,羊只存欄7200隻,其中小尾寒羊2504隻,種植洋芋4萬畝。2004年白碌鄉農村居民純收入9063083元,人均純收入1528元,人均產糧592公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碌鄉
  • 行政區類別: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下轄鄉
  • 所屬地區:中國西北
  • 下轄地區:7行政村
  • 電話區號:0932
  • 郵政區碼:743026
  • 地理位置:安定區最北部
  • 面積:202平方公里
  • 人口:5965人
  • 方言:定西話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機場蘭州中川國際機場
  • 火車站定西站
  • 車牌代碼:甘·J
  • 人口密度:29.5人/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基本信息,特色產業,社會事業,發展思路,白碌鄉中山村新農村簡況,白碌鄉鏵尖村新農村建設簡介,

歷史沿革

1949年8月14日定西縣解放,19日定西縣委、縣政府成立。1953年前白碌屬平西鄉管轄,解放初由李定安負責征糧支前工作。1953年8月,第九區委建立,1955年10月改稱魯家溝區委。1953年初白碌鄉黨支部建立,是第九(魯家溝)區黨委轄的五個鄉黨支部之一。1957年1月成立白碌鄉黨總支部,1958年撤區並鄉時,白碌鄉為獨立鄉,同年6月鄉黨支部改為黨委,10月撤銷鄉的建制,12月劃歸魯家溝公社。1961年10月建立了白碌鄉人民公社黨委,1964年6月撤銷工委建制,各鄉進行了合併重組,恢復白碌人民公社黨委建制,公社駐地:白碌村。1982年白碌鄉普遍實行了包產到戶責任制。1983年7月,白碌人民公社黨委更名為白碌鄉黨委。1989年12月新設鄉人大機構。1995年9月新設鄉紀委機構。
白碌鄉白碌鄉

基本信息

自然環境:白碌鄉位於縣城以北83公里,總面積202平方公里,海拔1705—2370米,年平均氣溫8攝氏度,年降水量350毫米,無霜期131天,屬典型大陸性氣候。 白碌鄉的街道
白碌鄉白碌鄉
行政區劃:轄7個行政村,分別為:錄豐村,鏵尖村,復興村,拽碾村,前進村,中山村,田家岔村;46個村民小組。 人口情況:白碌鄉總人口5965人,鄉村人口16287人,農村勞動力3282人,男勞力占57.1%;高中以上、國中文化程度分別占9.2%、40.5%。
四通情況:村村通公路、通郵、通水,通電戶94.4%,通電話128部。
文教衛生:有衛生院1所,醫生12人,病床8張。學校14所,初級中學1所,國小13所,教職工68人,學生1083人。
經濟指標:2000年,白碌鄉農民人均純收入1061元,糧食總產1809噸,農業總產值612.82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413萬元。
名優特產:洋芋。

特色產業

根據白碌的地域特色和鄉情民俗,白碌鄉工作以退耕還林草為支撐,以封山禁牧為抓手,全面提升洋芋產業,大力發展舍飼養,推進農村的二次開發為工作思路,以抓好基層組織建設、生態工程建設、生產條件改善和計畫生育等工作為重點。千方百計抓收入,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做強馬鈴薯、畜草、勞務三大產業。
白碌鄉白碌鄉
2005年白碌鄉共種植洋芋45324畝,戶均34畝,人均7.7 畝,其中新大坪33680畝,良種率74.3%;發源於白碌鄉的新大坪洋芋以其良好的薯形,優良的品質,獨具市場競爭力,與其它品種相比,市場銷價居高不下,畝均增收25元,已在安定區得到大面積推廣,2005年人均僅洋芋種植,實現純收入1450元,較2004年增收152元。 畜草產業蓬勃發展,折合種草,白碌鄉現有飼草26252畝,戶均19.7畝,人均4.5畝;大規模的退耕還林和荒山工程造林推動了白碌鄉封山禁牧和舍飼養殖工作,改圈、良種、舍飼成了白碌鄉畜牧業發展的總體方向,白碌鄉當年退耕還林14900畝,荒山造林15400畝,改建圈舍860間,累計1171間,出欄羊只5000隻,收入125萬元,人均收入210元,退耕還林年收入600萬元,人均1021元。
勞務產業呈良好發展態勢,白碌鄉有勞動力3781人,其中女1526人,剩餘勞動力1386人,其中女560人,白碌鄉有勞務基地9個,新建一個(新疆克拉瑪依油田勞務基地),上半年輸出2150人(次),其中有組織輸出980人(次)。2008年在新建的新疆克拉瑪依油田基地輸出50人,勞務收入十分可觀,月工資均達1300元。白碌鄉2008年上半年共舉辦培訓班6期,培訓人員550人(次)。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白碌學區所轄11所學校,一所獨立國中,9所國小,1所教學點,有公派教師65人,其中本科3人,大專45人,中師及高中文化程度17人;區聘1名(大專,取得教師資格),代課教師8名(大專,取得教師資格)。國中任教24名,國小任教46名,學區工作人員4名。白碌鄉教師三分之二的為青年教師,教師合格率為96%。白碌鄉在校學生有720人(女342人),其中國中250人(女107人),國小470人(女235人)。政府加大投資力度,極力解決學校運轉困難問題,辦學條件得到很大改善,學生入學得到保證,但由於白碌自然條件艱苦,長年乾旱,農民生活水平低,加上偏遠落後,教育教學質量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醫療衛生:白碌鄉衛生院始建設於1956年,占地面積2495平方米,建築面積495.13平方米。位於安定區最北部,地處榆中、會寧、安定三縣交界處,距市區約83公里,服務半徑20公里,輻射三縣近一萬餘民眾,下設三個醫療點(中山醫療點、鏵尖醫療點、田家岔醫療點),共有職工9名(其中4名為臨時招聘人員),大專學歷2人,中專學歷7人,是集預防保健、醫療康復、計畫生育、健康促為一體的基層醫療機構。1998年12月被評為一級甲等醫院。主要大型備有:200毫安X光機、心電圖氧氣瓶洗胃機手術床等,資金來源於Ⅷ項目。
白碌鄉白碌鄉

發展思路

白碌鄉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搶抓歷史發展機遇,抓住項目建設不放鬆,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生態治理成效顯著,走出了一條以草促畜,以糞肥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草多、畜多、肥多、薯多、錢多的良性發展路子。並做到四個加強(加強黨的建設、加強基層組織和幹部隊伍建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加強民主法治建設);狠抓三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環境最佳化建設、生態工程建設);走好三條路子(一是產業結構調整的路子、二是支柱產業壯大的路子、三是生態循環經濟的路子),實現兩個轉變(政府職能轉變、生育觀念轉變);確保一個穩定(白碌鄉社會穩定)。
白碌鄉白碌鄉

白碌鄉中山村新農村簡況

中山村位於白碌鄉政府北部,縣鄉公路、村社道路互相貫通,交通較為便利、信息較為暢通。中山村現有178戶, 673人,有耕地5595畝,退耕還林(草)3921.1畝,黨員35名。中山村有石溝咀、馬圈灣、小黑林、上陽窪、大方圈、莫糜灣六個行政村。
根據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中山村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並在馬圈灣社建設新農村數戶。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弘揚“三苦”精神,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機遇意識和責任意識,密切、扶貧開發更有效、基層基礎更牢固、社會建設更和諧,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推動全市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努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二、發展規劃
中山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比較艱苦,貧困的主要原因是:村民思想保守,文化生活貧乏,農業生產處於常規化。由於地形條件制約, 各產業規模小,發展速度慢, 效益不高;交通不便,坡地較多,靠天吃飯沒有改變;生產技術落後,人才缺乏,資源相對匱乏,嚴重影響了全村經濟發展。
為了改變中山村現狀,能夠更好更快的達到新農村發展的趨勢,我鄉對中山村做了如下規劃:
(一)種殖業方面。基地落實施肥、土地翻耕、覆膜等管護措施,每年要種植全膜雙壟溝玉米1250畝、全膜馬玲薯2200畝,每年需要化肥 25 噸、地膜 34 噸;並需旋耕機1台、覆膜機8台。按照全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5 年規劃,本村計畫於 2012-2015 年在該村種植全膜雙壟溝玉米5100畝、全膜黑膜馬玲薯8900畝, 需地膜140 噸。
(二)養殖業方面。 由現有的幾家養殖戶牽頭,畜草產業實施草食畜牧業發展行動的良好機遇,充分發揮飼草料資源充足的優勢,按照“小區示範、大戶帶動、農戶增量”的產業發展思路,主抓養羊產業的鞏固提升,新建青貯氨化池 座,在本村新建規模養殖、新發展規模養殖戶、引進基礎母羊,逐步走出一條以專業村為主體,“一村一業、一社一品”的畜牧養殖新路子。
(三)勞務輸出。大力實施勞務增收工程,今後每年積極組織青年人和明白人參加培訓,提高外輸勞務人員的素質和技能, 鼓勵有條件的民眾外出務工, 增加勞務收入。
(四)產業路建設。為了徹底解決本村產業路建設。 路面狹窄、雨季道路長期泥濘不堪、車輛無法通行等問題,村上計畫在今後兩年內新建產業道路 2條 2公里,公路至石溝梁,公路至馬泉梁。
(五)村容村貌綜合整治。拓寬硬化村內主支巷道 6村容村貌綜合整治。加大對公路兩側的整治力度,解決修建前後不齊、高低不平的問題,加強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強化衛生管理。

白碌鄉鏵尖村新農村建設簡介

一、基本情況
鏵尖村位於白碌鄉政府西南部,東鄰錄豐村,南接魯家溝鎮吊溝村,西靠榆中縣撒拉溝村,北連中山村。村委會位於蒲家灘社,距鄉政府所在地約5公里。撒白公路穿村而過。鏵尖村有陽窪、鏵尖溝、旋馬灣、蒲家灘、播樂溝和平定岔六個村民小組,共265戶, 970人。總耕地面積5413畝,人均5.5畝,大家畜存欄130頭,豬存欄200頭,羊存欄700隻,現有水窖800眼,2011年人均產糧200公斤,人均純收入2350元。
二、發展思路和奮鬥目標
發展思路: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農村城鎮化的要求,遵循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原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社會事業發展、基層組織建設,提高農民自身素質,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奮鬥目標:到2016年底,全村農民通過充分挖掘家庭經營收入,穩定提高勞務收入,認真落實政策性收入,實現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000元,新農村建設初具規模,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使全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基本達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