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癬皮

白癬皮

白癬皮,多年生宿根草本,全株有強烈香氣。根斜出,肉質,幼嫩部分密被白色的長毛並生著生水泡狀凸起的腺點。單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5--13,對生、紙質。總狀花序頂生,開白色或淡紫色花。蒴果5裂,表面被棕黑色腺點、腺毛及白色細柔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癬皮
  • 拉丁學名:cotex dictamni
  • :植物界
  • :苔蘚植物門 (Bryophyta)
  • :石竹亞綱
  • :葉苔目
  • 分布區域:世界範圍分布較廣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藥材特性,化學成分,性味,歸經,用法與用量,炮製,宜忌,選方,起源演化,地理分布,

形態特徵

本品呈捲筒狀,長5--15cm,直徑1--2cm,厚0.2--0.5c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黃色,具細棱皺紋及細根痕,常有突起的顆粒狀小點;內表面類白色,有細縱紋。質脆,折斷時有粉塵飛揚,斷面不平坦,略呈層片狀,剝去外層,迎光可見閃爍的小亮點。有羊膻氣,味微苦。

生長環境

苔蘚不適宜在陰暗處生長,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線或半陰環境,最主要的是喜歡潮濕環境,特別不耐乾旱及乾燥。養護期間,應給予一定的光亮,每天噴水多次,(依空氣濕度而定)應保持空氣相對濕度在80%以上。
另外,就是溫度,不可低於22℃,最好保持在25℃以上,才會生長良好。苔蘚植物是一群小型的多細胞的綠色植物,多適生於陰濕的環境中。最大的種類也只有數十厘米,簡單的種類,與藻類相似,成扁平的葉狀體

主要價值

清熱燥濕,祛風解毒,用於濕熱瘡毒,黃水淋漓,濕疹,風疹,疥癬瘡瘌,風濕熱痹黃疸尿赤。
《本經》:主頭風,黃疸,咳逆,淋瀝,女子陰中腫痛,濕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別錄》:療四肢不安,時行腹中太熱,飲水、欲走、大呼,小兒驚癇,婦人產後余痛。
藥性論》:治一切熱毒風惡風,風瘡、疥癬赤爛,眉發脫脆,皮肌急,壯熱惡寒;主解熱黃、酒黃、急黃、谷黃、勞黃等。
《兵部手集方》:療肺嗽。
《日華子本草》:通關節,利九竅及血脈,並一切風痹筋骨弱乏,通小腸水氣,天行時疾,頭痛眼疼。
根皮良,花功用同上。
本草原始》:治一切疥癩、惡風、疥癬、楊梅、諸瘡熱毒。

藥材特性

化學成分

根含白癬鹼、白鮮內酯谷甾醇黃柏酮酸胡蘆巴鹼、膽鹼、梣皮酮。尚含菜油甾醇茵芋鹼、γ-崖椒鹼、白鮮明鹼。 地上部分含有補骨脂素花椒毒素

性味

苦鹹,寒。
《本經》:味苦,寒。
《別錄》:鹹,無毒。
本草述》:苦微鹹微辛。

歸經

入脾、胃經。
《綱目》:入足太陰、陽明經,兼人手太陰、陽明。
本草原始》:入肺、小腸經。
本草從新》:入脾、胃,兼入膀胱、小腸。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0~25克。
外用:煎水洗。

炮製

揀淨雜質,除去粗皮,洗淨,稍潤,切片;曬乾。《得配本草》:酒拌炒。

宜忌

虛寒證忌服。
本草經集注》:惡螵蛸桔梗、茯苓、萆薢
本草經疏》:下部虛寒之人,雖有濕證勿用。

選方

治肺藏風熱,毒氣攻皮膚瘙癢,胸膈不利,時發煩躁:白癬皮、防風(去叉)、人參、知母(焙)、沙參各50克,黃苓(去黑心)1.5克。上六味搗羅為散。 每服10克,水一盞,煎至六分,溫服,食後臨臥 (《聖濟總錄》白癬皮散)
癇黃:白癬皮、茵陳蒿各等分。水二鐘煎服,日二服。 (《沈氏尊生書》白癬皮湯)
鼠疫已有核,膿血出者:白癬皮,煮服一升。(《補缺肘後方》)
療產後中風,虛人不可服他藥者:白癬皮150克。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耐酒者可酒、水等分煮之。(《小品方》一物白鮮湯)

起源演化

關於苔蘚植物的來源問題,尚無一致的意見,有人認為起源於綠藻,其理由為:含有相同的光合作用色素;相同的貯藏澱粉;精子均具有2條等長的頂生鞭毛孢子萌發時所形成的原絲體,與絲藻也很相似;綠藻的卵囊與精子囊的構造可與苔蘚植物的頸卵器精子器相比擬。
另一種觀點是由裸蕨類植物退化而來,裸蕨類出現於志留紀,而苔蘚植物出現於泥盆紀中期,要比裸蕨晚數千萬年。從進化順序上說,它們很可能起源於同一祖先。但是,上述兩種觀點至今還缺乏足夠的證據,有待於今後進一步研究。由於苔蘚植物的配子體占優勢,孢子體依附在配子體上,但配子體構造簡單,沒有真正的根,沒有輸導組織,喜歡蔭濕,在有性生殖時,必須藉助於水,因而在陸地上難於進一步適應和發展,這都表明它是由水生到陸生的過渡類型。

地理分布

苔蘚植物分布範圍極廣,可以生存在熱帶、溫帶和寒冷的地區(如南極洲和格陵蘭島)。成片的苔蘚植物稱為苔原,苔原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洲,局部出現在樹木線以上的高山地區。
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苔蘚植物一般生長密集,有較強的吸水性,因此能夠抓緊泥土,有助於保持水土。可作為鳥雀及哺乳動物的食物有助於形成土壤苔蘚植物可以積累周圍環境中的水分和浮塵,分泌酸性代謝物來腐蝕岩石,促進岩石的分解,形成土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