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茶

白毫茶

凌雲白毫茶,原名白毛茶,因其葉背長滿白毫而得名,主產於凌雲縣四季雲霧繚繞的岑王老山青龍山一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凌雲白毫茶以色翠、毫多、香醇、味濃、耐泡五大特色成為中國名茶中的新秀。1984年被認定為第一批國家級優良茶樹品種之一。到2001年底止,該縣白毫茶種植面積已達7.47萬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毫茶
茶區環境,歷史,採制,獲獎,相關資料,來歷,茶品特點,泡製方法,介紹,器皿選擇,基本程式,

茶區環境

凌雲、樂業是位於廣西西北部的山區縣,靠近雲貴高原,地勢高峻,峰巒起伏,樹高林密,山泉遍布,溪流縱橫,鬱鬱蔥蔥,雲霧蒙蒙,日照適宜,漫射光多,氣候溫和濕潤,春夏更是“晴時早晚遍山霧,陰雨成天滿山雲”,冬不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溫度19—23℃,年降雨量1700—1800毫米,茶樹多生長在800—1500米的群山峻岭上,連片茶園多分布在峽谷溪間,土壤多為高原森林土,有機質含量高,土層深厚肥沃,適宜茶樹生長。
白毫茶白毫茶
這裡山嶺重疊,峰巒起伏,土壤肥沃,終年雲霧繚繞。

歷史

《中國名茶志》記載:“凌雲白毛茶為歷史名茶,創於清乾隆以前,原產於凌雲縣。”《凌雲縣誌》載:“凌雲白毫自古有之(指茶樹而言),玉洪鄉產出頗多。”據《廣西特產物品志》(1937年)載:“白毛茶,樹大者高約二丈,小者七尺,嫩葉如銀針,老葉尖長如龍眼樹葉而薄,皆有白色茸毛,故名,概屬野生。《廣西通志稿》載:“白毛茶……樹之大者高二丈,小者七八尺,嫩葉如龍眼樹葉而薄,故名,概屬野生。

採制

凌雲白毫茶採制標準嚴格,特級茶和1級茶的鮮葉以一芽一葉為主;2級標準為一芽二葉,不採露水葉、紫色葉、病蟲葉。
白毫茶炒制的主要工藝有攤青、殺青、揉捻、乾燥(炒二青和炒三青)等四道工序。炒制方法有手炒和機炒兩種。高級茶採用手工炒制。
白毫茶炒制有四大特點:一是高溫殺青,採用全揚炒和高拋炒法,行低揚後高揚高拋再抖炒,有利水分蒸發,避免悶黃;二是扇風散熱,儘快驅除葉溫,保持色澤翠綠;三是高溫快速炒二青,鍋溫80—85℃,投葉量1000克左右,做到抖得高,翻得快,儘快蒸發水分,乾度達七、八成乾為適度;四是低溫慢炒三青,鍋溫60℃左右,投葉量1500克左右,雙手慢動作翻炒,以保持鋒苗、茸毛完整。當茸毫披露,香氣透發,手捻成末即為適度。
白毫茶白毫茶

獲獎

凌雲白毫茶市場除內銷外,還銷往摩洛哥愛爾蘭及港澳等地,該茶曾作為國家級禮品贈送給摩洛哥國玉哈桑二世,被視為珍寶,稱之為“茶中極品”。
1915年 榮獲巴拿馬國際食品博覽會二等獎
1965年 中國農業部農業司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認定為中國茶樹優良品種
1984年 在中國農業區劃會上作為優良茶樹品種資源 展出
1985年 被中國茶樹良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國家良種
1990年 載入《中國土特產品辭典》、《中國茶樹優良品種集》
1991年 中國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測中心鑒評,獲中國優質名茶稱號
1992年 載入《中國茶經》
1994年 載入《中國名優茶選集》、《華茶大觀》、《廣西茶葉史》
1999年 榮獲中國第三屆“中茶杯”名優茶稱號

相關資料

凌雲白毫的茶樹品種屬有性繁殖系,屬小喬木型、大葉類、中生種。植株高大,茶樹徑粗,芽葉肥壯,葉質柔軟,持嫩性強,茸毫長而密,具有天然的清香,內含茶多酚、胺基酸、果膠等成份十分豐富,自然生長樹高達6~9米,樹姿半張開,分枝較稀。葉大、橢圓形,葉色青綠,較暗晦,葉面隆起,葉背多毛。葉脈密顯,葉質薄軟。芽葉黃綠色,茸毛特多,百芽重99.0克。抗逆性較弱。適宜桂西、滇冬茶區種植。宜扦插育苗,苗期抗性較弱。套用兩年生苗移栽,定剪可用分段剪,以利早期形成分枝。白毫茶在凌雲栽培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白毫茶白毫茶
據說凌雲白毫茶(茶樹品種)是世界上唯一能適制六大茶類的全能茶樹品種:春茶鮮葉含胺基酸3.36%、茶多酚35.6%、兒茶素總量18.29%、咖啡鹼4.91%。適於制紅、綠茶紅碎茶,顆粒勻潤顯金毫,滋味濃強,有特殊花香;制毛尖茶,白毫滿披,形似銀針,滋味濃醇,有栗香; 優越的茶區生態環境和優良的茶樹品種,孕育了優異的白毛茶

來歷

南國有佳木,文人如是說。那佳木特指凌雲白毫茶。 凌雲白毫茶原名凌雲白毛茶,《中國茶樹優良品種集》稱“凌雲白毛茶”。《中國名茶志》亦稱“凌雲白毛茶”,《中國名優茶選集》稱“凌雲白毫”,當地人統稱“凌雲白毫茶”。20世紀末由凌雲縣申請註冊的“八桂凌雲”牌凌雲白毫茶系列產品經國家農業部茶葉質量檢測中心檢測為優質產品。 中國的雲貴高原是世界茶樹原產地,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凌雲縣就是凌雲白毫茶的故鄉。 凌雲白毫茶,一種有性繁殖的大葉種類、中生種小喬木。起源於白堊紀(地質年代的第四代??中生代的第三紀),由山茶亞屬進化而來,生長在凌雲溫暖、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地帶。 《中國名茶志》記載:“凌雲白毛茶為歷史名茶,創於清乾隆以前,原產於凌雲縣。” 《凌雲縣誌》載:“凌雲白毫自古有之(指茶樹而言),玉洪鄉產出頗多。”據《廣西特產物品志》(1937年)載:“白毛茶,樹大者高約二丈,小者七尺,嫩葉如銀針,老葉尖長如龍眼樹葉而薄,皆有白色茸毛,故名,概屬野生。 《廣西通志稿》載:“白毛茶……樹之大者高二丈,小者七八尺,嫩葉如龍眼樹葉而薄,故名。概屬野生。
白毫茶白毫茶
白毫茶白毫茶
中國是茶的故鄉,而桂西的岑王老山青龍山脈一帶是凌雲白毫茶的故鄉。中國屬於栽培型的茶樹品種有600多個,其中250多個栽培面積較大,已被國家審定為良種的有76個。 凌雲白毫茶植株高大,最高達900厘米以上,樹姿直立,分枝較稀,,葉片呈水平狀或下垂著生。春芽萌發期在凌云為3月中旬,一芽三葉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一芽三葉的百芽重平均為99克。始花期11月,盛花期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開花結實較少,果小,萼片毛多,成熟茶果綠色。 1964年,在凌雲縣玉洪鄉雙謀村楓香坪發現很多野生白毫茶樹,其中最大的一株樹高996米,樹幅638米,乾徑25厘米,葉長13.3厘米、寬4.7厘米。 直到2003年,在岑王老山青龍山一帶,沙里浪伏村、力洪鄉那力村,玉洪鄉九江、盤賢村仍保留著許多古老的野生凌雲白毫茶樹。一些原茶樹經過人工栽培,選育最佳化,逐步矮化,形成了如今的凌雲白毫茶

茶品特點

凌雲白毫茶葉芽肥壯,持嫩性好,加工後條索緊結微曲、白毫顯露,香氣馥郁持久、回味甘甜、板栗香型,而且適宜性強,目前已開發出綠、紅、白、青、黃、黑等六大茶類,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二年連續被評為名優茶品質稱號,1984年載入《中國茶樹優良品種集》;1990年載入《中國土特產品辭典》;1994年被指定參加蒙古烏蘭巴托國際商工貿產品博覽會中國方面的展品,獲中國第三屆"中茶杯"名優茶稱號及第二、三民國際名茶評比紅茶類、黃茶類金獎、綠茶類銀獎,紅茶類同時榮獲日本標準名茶大獎。2002年在中國蕪湖國際茶業博覽會上,紅茶獲金獎、綠茶銀獎;在2002年中國“凱捷杯”茶王賽中,綠茶獲銀獎、紅茶獲優質獎。2001年,被國家農業部定為名牌產品,凌雲縣因此成為中國第一批20個無公害茶葉生產示範基地縣之一。並於2002年9月底通過國家農業部階段驗收,生產的茶葉產品通過區農業廳、區技術監督局驗收,產品達到無公害茶葉標準。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凌雲白毫茶烘青綠茶的生化成份測定,該茶含咖啡鹼4.91%,胺基酸3.36%,茶多酚35.6%,兒茶素總量182.92mg/g,因而該茶品具有提神醒腦、消暑止渴、解疲生津、幫助消化、增強食慾之功效。
白毫茶白毫茶

泡製方法

介紹

白毫茶沖泡方法與綠茶基本相同,但因其未經揉捻,且白毫披身,茶汁不易浸出,沖泡時間宜較長,沖水後一般過5、6分鐘茶芽才會慢慢沉底,約須過10分鐘左右飲用,才能嘗到白茶的本色、真香、全味。
白毫茶很適合用於茶藝表演。“銀針白毫茶藝”,這是一套文士茶茶藝,它與禪茶茶藝一樣有味,同時也與禪茶一樣較難理解。
白毫茶白毫茶

器皿選擇

水晶玻璃杯4隻,酒精爐一套,茶道具一套,青花茶盒一個,茶盤一個,香爐一個,香一支,茶巾一條。

基本程式

沖泡白毫茶的茶具通常是無色無花的直筒形透明玻璃杯,品飲者可從各個角度欣賞到壞中茶的形色和變幻的姿色。沖泡時
白毫茶的水溫以70℃為好,其具體沖泡程式如下:
備具:多採用有托的玻璃杯。
賞茶:用茶匙取出白茶少許、置於茶盤供賓客欣賞乾茶的形與色。
置茶:取白茶2克,置於玻璃杯中。
浸潤:沖入少許開水,讓杯中茶葉浸潤10秒鐘左右。
泡茶:接著用高沖法,按同一方向沖入開水100—120毫升。
奉茶:有禮貌地用雙手端杯奉給賓客飲用。
品飲:白毫銀針沖泡開始時,茶芽浮在水面,經5—6分鐘後,才有部分茶芽沉落杯底,此時茶芽條條挺立,上下交錯,
猶如雨後春筍。約10分鐘後,茶湯呈橙黃色,此時方可端杯聞香和品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