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寶貴(寧夏廣播電視總台黨委委員、副總台長)

田寶貴(寧夏廣播電視總台黨委委員、副總台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田寶貴,男,滿族,1963年生,中共黨員,遼寧省北鎮市人。寧夏廣播電視總台黨委委員、副總台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田寶貴
  • 國籍中國
  • 民族:滿族
  • 出生地:遼寧省北鎮市
人物履歷,人物事跡,

人物履歷

田寶貴,滿族,遼寧省北寧市人。1986年在北京廣播學院(現為中國傳媒大學)電視新聞專業畢業;2002年11月在廈門大學研究生院民商法學專業結業;1986年起在寧夏電視台從事新聞報導工作;1993年起擔任寧夏電視台新聞部副主任、新聞中心主任;2006年被寧夏廣播電視總台聘為廣播電視新聞中心主任;2007年8月起擔任寧夏廣播電視總台副總台長。2002年被破格晉升為高級記者。先後獲得全國性新聞獎20餘條,獲得全國性綜合獎勵2次。田寶貴同志當選為第七屆、第八屆寧夏青聯副主席。
田寶貴田寶貴

人物事跡

二十多年來,田寶貴同志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走遍了寧夏的山山水水,六盤山下、黃河兩岸、賀蘭山麓、大漠深處都留下了他採訪的足跡。他親歷老山前線進行戰地採訪;他輾轉紅軍長征路(寧夏段)、千里鐵路線,用鏡頭記錄了長征的艱辛,以及鐵路工人的工作和生活;他拍攝撰寫了大量有影響的報導。田寶貴在擔任廣播電視新聞中心主任期間成功組織策劃了溫家寶總理在寧夏考察工作的報導,其中廣播新聞作品《情滿旱塬—溫家寶總理中部乾旱帶考察紀行》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另有《一個值得國營大中型企業重視的問題》(獲全國現場短新聞一等獎)、《三菱越野車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獲中國新聞獎二等獎)、《水利工程建設造福寧夏山川》(中國新聞獎三等獎)、《日記改變了她的命運》(獲中國新聞獎三等獎)、《我國運輸史上的新突破》(獲全國現場短新聞三等獎)、《西海固連著中南海》(獲中國廣播電視獎一等獎)等20多條報導獲中國新聞獎及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並有近百條新聞獲省部級獎。
田寶貴同志在提高寧夏電視新聞輿論引導力、通過宣傳擴大少數民族地區影響力以及對寧夏新聞事業實現創新發展等方面做出了建設性貢獻。2008年,為做好自治區50大慶的電視外宣工作,田寶貴同志動員各方力量,積極拓展新的宣傳平台和宣傳項目。先後有中央電視台的《見證?影像志》、《對話》、《外國人看中國》、《財富故事》、《探索與發現》等節目派出攝製組拍攝了十多期節目,在各個層面上展現出了寧夏多姿多彩的發展。田寶貴同志積極參與節目的前期策劃及內容主體的選擇,為各類節目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今年三月七日在參加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寧夏代表團討論時,對寧夏50大慶宣傳報導給予了高度評價。應該說寧夏電視對外宣傳在其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田寶貴同志參與並創造性地組織了寧夏電視台及寧夏廣電總台一系列新聞節目的擴版、改版和創建等工作,使當時寧夏電視台新聞節目總時長由1999年初的每日30分鐘,發展到如今的每日120分鐘。他積極參與寧夏廣電總台電視新聞雜誌型節目《新時空》的創新策劃工作,使節目受到社會廣泛好評,並於2008年獲得第18屆中國新聞獎複評優秀欄目。
田寶貴2001年榮獲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稱號;2003年被共青團中央授予“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10年特別貢獻獎”;榮獲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寧夏宣傳文化系統首批“四個一批”人才等政府高端獎勵;榮獲寧夏優秀共產黨員、寧夏新聞事業貢獻獎等榮譽。
田寶貴受聘寧夏大學及北方民族大學客座教授,撰寫和發表了一系列理論文章,部分論文獲寧夏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參與撰稿的《全國電視觀眾抽樣調查資料彙編》一書獲全國客群調查研究成果一等獎。
田寶貴同志清楚地認識到新聞工作是黨和人民的事業,聯結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自走上這一崗位起,田寶貴同志就把自己的理想和奮鬥與這一崇高的事業緊緊聯繫在一起,並為之付出了極大的艱苦努力。他始終堅持學習,為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全面做好各項新聞報導工作積累了深厚的基礎。他始終在新聞宣傳中做到與寧夏這一民族地區的實際相結合,並體現出地區特點、民族特點和時代特徵相統一的原則。
1995年,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三次來到寧夏,對寧夏即將興建的扶貧揚黃灌溉工程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支持。為此,田寶貴同志在短時間內憑著自己的思考,撰寫、編輯製作了一部題為《西海固連著中南海》的專題片。系統全面展現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少數民族聚居的寧夏西海固貧困地區民眾所給予的親切關懷,播出後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反響。
2002年,在他的策劃、主持下,推出了《今晚播報》節目,目標是使節目內容更好地與社會資源對接,反映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實現了在突發事件等報導中寧夏電視台記者能第一個出現.在現場。該節目收視率始終領先於全台各檔自辦節目。一次,一些農民工來台里反映企業拖欠他們的工資,致使他們可能無法回家過年。為了穩定這些農民工的情緒,田寶貴同志立刻安排記者對此事進行跟蹤採訪,同時他親自與有關部門和企業進行聯繫、協調,三天后,這50名農民工終於高高興興地拿到了被拖欠的15萬元工資。
田寶貴同志認為: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必須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這是新聞作品真正體現“三貼近”原則的重要基礎。
一次,田寶貴同志在下班回家的公共汽車上偶然聽人議論起一樁環衛工人挨打受辱的事。細心的他迅速與有關部門聯繫並進行採訪。生動記錄了環衛工人的艱辛以及社會上的一些人對環衛工人的不理解、不尊重,並以《關於環衛工人挨打受辱情況的調查》為題進行了專題報導,播出後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影響。執法部門還立刻展開調查,對一些事件進行了依法處理,懲治了肇事者,為在全社會形成關心環衛工人,尊重環衛工人勞動的良好風氣奠定了基礎。
在抗擊非典宣傳戰役中,田寶貴同志團結大家克服各種困難,採制的部分報導在全國範圍內由於具有借鑑和指導意義而產生積極影響,受到中央電視台的好評。
“作為新聞工作者除了要有堅定的黨性原則,更要有一種負重拼搏、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這是職業的要求。”
田寶貴同志在工作中始終恪守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廉潔奉公,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樹立了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田寶貴同志在新聞中心始終全情投入工作,20多年來,他沒有休息過一個節假日。
1986年,剛剛參加工作的田寶貴,主動請纓隨寧夏慰問團赴雲南老山前線採訪。慰問團活動結束後,他向慰問團領導提出留下來繼續採訪,獲得批准後,他與同行的兩位同行冒著生命危險,翻山越嶺,進貓耳洞,穿越百米生死線,深入到前沿陣地,用攝像機生動記錄了解放軍官兵為捍衛祖國領土主權所表現出的勇於犧牲的精神,完成了總計長達45分鐘的大型系列報導《來自老山前線的報導》。
多年的新聞社會實踐經歷使他深深認識到: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要關心大局、把握大局,要時時刻刻把黨的事業、國家的前途、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在這一思想認識的支配下,他策劃並參與了大量新聞宣傳報導。自擔任新聞中心主任以來,寧夏電視台以及寧夏廣電總台的新聞報導從未出現任何導向上的問題。他以身作則帶動大家遵守新聞宣傳紀律,堅決杜絕有償新聞,推動了編採隊伍的作風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