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革命(人工授精)

生育革命(人工授精)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長期以來,生孩子對於女人們來說,是一項埋藏著危險的特殊任務。產婦死亡的現象0.1%時常困擾著婦女們,但是她們卻無法推卸這項任務。今天大多數人認為沒問題的事情,在本世紀初卻是困擾婦女們的一個大難題。醫學家們已花了數百年的時間研究傳統生育方式以外繁衍人類的方法。179O年,人類第一例人工授精獲得成功。1978年,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個試管嬰兒。如今,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正在推動生育科技革命向更高的階段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育革命
  • 對象:女人
  • 起因:不孕患者的比率
  • 生育觀念婚姻的神聖意義
生育革命起因,不孕,先天殘疾,傳統的生育觀念,新的生育觀念,推遲生育,不要孩子,生育方法,冷凍卵子,冷凍卵巢纖維,人造精子,試管嬰兒,新的技術—女性精子,生育技術缺陷,生育計畫,

生育革命起因

不孕

隨著現代社會的工業化發展和人類生活方式的巨大改變,不孕患者的比率在全世界範圍內越來越高。據統計,美國有近3億人口,接受不孕治療的患者就高達600萬人之多,這還不包括那些由於種種原因未接受治療的患者。依此比例估算,中國的不孕症患者至少在2000萬以上! 不孕是一種與生殖系統有關的疾病,雖然無礙於日常工作和生活,但卻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已經成為影響千家萬戶的社會問題。

先天殘疾

在中國不到半分鐘就有一個先天殘疾兒出生。其數量和危害性什麼車禍、礦難和空難等都要嚴重。造成這一可怕現象的因素有很多:婚檢取消;環境污染;精神壓力等,還有一個更關鍵的因素是:不懂得夫婦智力、精神與體力三對生物節律對生育質量的重要影響,因而不擇日期的盲目播種。保守地說:至少有一半的先天殘疾是因盲目孕育造成的。如果推廣運用經過探尋總結出的“優選孕日,防殘優生”大眾優生方法,就能有效減少和防止不良孕產現象發生,大大提高新和人口的整體素質,因此生育革命的發展勢在必行。
科學家培育人造精子科學家培育人造精子

傳統的生育觀念

傳統的大家庭是經濟和養老單位,結婚生育子女是十分重要的。依傳統看法: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關於婚姻的神聖意義――認為性的基本目的是人的再生產和認為婚姻的直接後果僅僅是生育。聖經上告誡說家庭應該是人員鼎盛的。提倡生育和大家庭是世界範圍的現象。生了10個或15個健康的孩子是一些做母親的驕傲資本。在傳統中國大家庭始終是家庭的理想模式和追求目標,沒有孩子的家庭在社會上是難以立足的。
傳統社會中人們要孩子不是個人的事,而是家庭的事。夫婦對於生育是身不由己的。社會的規範決定了只有生育子女的家庭才是完整的家庭。只有有孩子的夫妻在社會上才有成年人的地位。傑斯納、懷特和福瓦指出:“以母性崇拜的感傷和完成神聖生殖任務的宗教激勵為基礎的傳統壓力,當然會影響當父母的打算,因為遵循社會角色的需要經常比個人決定的真實性更為重要。”他們還說,因為輿論就期待男人和女人要為生育孩子而高興,自願或不自願要孩子常常會使夫妻感到恥辱。生育孩子有成就感,中國有“有子萬事足”的說法。同時生孩子也是證實性的特性的一種方式,有了孩子才會證實他或她是真正的男人和女人。
美國的一些研究認為當父母的另一個動機是為了傳宗接代,讓後人記住自己。在我們去世後,儘管朋友和崇拜者會記住我們,可是向後世證明我們存在過的最保險的方式是生孩子,讓他或她與我們同姓,並且有我們同樣的許多身體特徵。在中國生育孩子也是為了傳宗接代,但是更多的是為了延續家庭的存在和發展。 另外,生育孩子有許多好處,如“人多力量大”,孩子是對付意外事件的一種保險形式。想要孩子的原因可能是養兒防老的思想.中國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持有這種觀點。需要說明的是在過去的醫療技術條件下,即使有人不想要孩子,也得不到相應的安全的避孕或墮胎的技術保障。

新的生育觀念

作為一種社會行為的改變,大家庭已經過時了。孩子的出生與其說是機會,不如說是種選擇。今天的婦女已有權利決定要不要小孩,她們的生活目標更為確定――“事業”、“男人”與“小孩”同樣重要。同時夫婦也有能力得到安全的技術保障實現自己在孩子問題上的抉擇。新的關於家庭大小的觀點認為一個家庭最多只要兩個孩子。一對夫婦只要一個孩子或者不要孩子被社會廣泛認可,若有4個或6個孩子是太多了,有10個或者14個孩子則是一種災難。在中國曾提出“一個不少,兩個正好,三個多了”的口號。
在我們今天的社會裡,婚姻的社會意義表現為夫婦在很大程度上認為控制生育是無害的,而且只要夫婦雙方贊成就是合法和正統的。在美國,過去最堅決反對 “人工”避孕或生育控制方法的天主教或非天主教徒,現在也都普遍使用這些方法。傳統的多子多福觀念已被絕大多數中國人所摒棄,人們或者出於減輕家庭負擔,或者出於提高生活質量,普遍希望少生、優生。在80年代初期這種變化就發生了,比如北京城區女青年婚後不希望要孩子的占8.76%,要一個孩子的占65.29%,要兩個孩子的占24.99%,只有0.32%的女青年還希望多子女。在北京農村儘管希望要孩子的女青年比城市多些,但也有3.06%的人不希望要孩子,有25.67%的人希望要一個,而68.14%的人,希望要兩個,希望多子女的也不過0.77%。據統計,四川中小城鎮女青年婚後不願生育的占2.85%,希望要一個孩子的占59.4%,希望要兩個孩子的占37.68%,希望多子女的占0.9%。在農村,女青年不要孩子的為0,希望要一個孩子的占18.03%,希望要兩個的占69.68%,希望多子女的占10.56%。
中國國家統計局1987年對北京、遼寧山東廣東省甘肅省貴州省五省一市39210名50歲以下已婚婦女進行的第二期深入的生育力抽樣調查表明,認為一個孩子最理想的人數在北京占19.9%,遼寧占13.6%,山東占5.3%,廣東占1.3%,甘肅占1.8%,貴州占1.3%;即使是現在有一孩的婦女中,認為生一個孩子最理想的人數也分別只有31.3%、26.0%、12.5%、4.4%、6.3%和5.5%。“1991年家庭調查”結果顯示在1368名被調查者中希望有一個孩子的461人,占33.7%;希望有2個孩子的 824人,占60.2%,希望有3個以上孩子的75人,占5.6%。上述情況表明,在中國提倡一對夫婦生育一個孩子以來,大多數人的生育意願同他們所面臨的生育現實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一些人希望要一個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計畫生育政策的左右和影響,事實上多數夫妻認為如果政策允許最好是要兩個孩子。但是在現代家庭中人們不再以傳宗接代為本,少生已經基本上成為一種共識。

推遲生育

推遲生育的人會做出另一種選擇:年齡大些再要孩子。在70年代,美國的出生率下降,但現在又稍有回升,因為年齡在28―35歲的人――美國人口的最大組成部分――開始要孩子了。這些人不僅僅是推遲要孩子,而且他們比早些時候(如果年輕時要的話)要得更少。出現這種趨勢的原因之一就是有職業的女人感到在當母親之前需要自己先安定下來。當她們到了已選擇好要孩子的時間時,要四個孩子的想法似乎不再像她們年輕時、第一次幻想有家庭時那么有吸引力。如果她們喜歡自己的工作並希望有所建樹,一個或兩個孩子就已足夠了。此外,孩子出生以後要維持同樣的生活水準就不那么容易了。為了讓孩子至少得到自己應擁有的東西,許多夫妻只好選擇較少的孩子。
英國的統計資料顯示新婚夫婦已把生頭胎的平均時間.當婦女可以自由的控制生育以後,她們就採行“重質不重量”的原則。過去15年來,由於避孕的普及與墮胎的合法化,已使得出生率持續下降。現在頭胎的小孩平均生在婚後三年至四年間,而許多人更選擇了不要小孩。據統計,在20歲至29歲的女性中,有百分之八的未婚女子與百分之三的已婚婦女不希望有小孩。這個數字雖然顯示大多數婦女仍想要小孩,但不同的是,她們已不把撫育下一代視為天職,她們寧可向外追尋自己的天空。
另外,晚婚和婚後生育的觀念也有一定的推遲生育的作用。在美國,1982年年齡在20―24歲的婦女有53.4%的人還沒有結婚,而1970年是49%,比例增長了。同樣年齡的男人在1989年有72%還沒有結婚,而1970年是32%,比例也增長了。在19 82年,第一次結婚的年齡中位值比1970年高2歲,男人從23.2歲到25.2歲,女人從2 0.8歲到22.5歲。在1970年16%的15歲到44歲的已婚婦女沒有孩子,1982年約為20%。其中許多人是推遲生育的結果。
生育革命——家庭生育計畫宣傳圖生育革命——家庭生育計畫宣傳圖

不要孩子

有的夫妻逐漸陷入一種永久性地推遲要孩子的狀態,有的人索性選擇不要孩子,但仍有一些人讓別人來為自己選擇。那些放任自流的人常常認為他們最終是會要孩子的,可是又覺得自己喜歡目前這種生活。他們似乎老是準備不好。這種人,無論是單身還是已婚,常常覺得他們更喜歡沒有孩子的生活,儘管他們會為此而感到不滿意。他欣賞其生活方式,害怕一旦添了孩子便失去了這種生活。1979年普羅查斯和科伊爾指出,這些美國人常常是出生於40年代至50年代的那一代人,他們目睹了其父母花費在指導孩子成功上的精力遠比花在自己生活上的精力多得多。有了這樣的背景,並且身邊處處都有父母和孩子相處不好的例子,因此,許多這樣的人就認為他們的生活即使不完善,也不要為孩子所改變。
一對具有生育能力的夫婦自願不要孩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兩人世界”,又稱之為“DINK家庭”或“丁克家庭” 。六七十年代,這種家庭模式開始在歐美等地流行。1967年,美國18歲至34歲的婦女中有3%的人自願不育。1980年,這個年齡組的婦女中自願不育者占已婚女性的6%,占全部女性的11%。1987年,美國5名不足 44歲的已婚女性中,就有一個不打算生育;而30歲以下的已婚婦女中有40%以上沒有生育過孩子。1989年的無孩子夫妻約占夫妻總數的1.7%。
“丁克家庭”數量在增長,“不育文化”在生成。自80年代起,它悄悄地叩開中國的大門。上海市人口情報中心的一份資料透露,1979――1989年,上海市區“丁克家庭” 約占全市家庭夫婦總數的2%一3%,人數估計超過5萬。北京市1984年以來結婚的夫婦中約有20%自願不生育,多達7萬人。1986年廣州市結了婚而不願生育的人數只有 3萬,1989年底,猛增到10萬左右。作為一種家庭模式,“丁克家庭”已為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1990年廣東《家庭》雜誌對分布在全國城鄉的讀者進行了郵寄問卷調查,在接受調查的941位讀者中,有40.5%認為“丁克家庭”的出現是一種正常現象,40%則持否定態度,另有19.3%表示說不清。不過大多數(61.9%)認為“丁克家庭”不會成為我國今後一種流行的家庭模式,只有12.7%的人贊成此種說法,25.4%的人感到講不清楚。選擇“丁克家庭”生活方式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有助於夫妻雙方專心幹事業(46.7%),二是有利於夫妻雙方自我完善和發展(40.6%);三是自由自在,無子女拖累(36%)。 甚至有人奉勸那些想要孩子的朋友:“人生本應happy(快樂),何必添個baby(小孩),白白浪費money(金錢)。”
有的夫妻不要孩子是因為他們不能生育。這種情況下的夫妻要么就接受這一事實,要么尋求要孩子的其他選擇。在過去的醫療條件下,這部分夫妻在社會上的地位是相當低的,要么接受現實終生受到社會的譴責和個人內心的痛苦,要么收養孩子,但最多的還是丈夫休妻重娶,總之罪過都在妻子身上。而現代社會中技術的發展為不能生育的父母帶來了福音,有些不孕症可以治癒,或者他們可以分別取出精子卵子而生出自己的孩子(如試管嬰兒)還有其他諸如人工授精、借腹生子和收養孩子等選擇。因此,在想要孩子的不育夫婦面前同樣有許多選擇。

生育方法

冷凍卵子

冷凍卵子是最新的生育方法。如果一位婦女因放射治療或某種疾病將失去產生卵子的卵巢時,她就可以提前將卵子貯存起來,以待日後人工授精。還有那些希望事業有成後再考慮家庭或尚未找到合適伴侶的年輕女子,都可以將處於最佳年齡段的卵子冷凍起來,以備後用。醫生目前正在進一步著手研究冷凍卵巢組織和睪丸組織用以再植的技術。

冷凍卵巢纖維

另一個有趣的方法是取一點卵巢纖維,而不是卵子,將其冷凍,這種方法能使那些事先知道自己將要失去卵巢的婦女保存生育能力。也可用於那些年紀太小還不能產生成熟卵子的女性,比如正在接受放射治療的女孩。理論上說,卵巢纖維最終是能夠被植入體內的,而且可以使婦女成功地懷孕。同樣,男性睪丸纖維也可取出重新移植。目前這一方法僅試用於綿羊,據推測,用於人類尚需5至10年。
在美國新澤西州聖巴納巴斯醫學中心,斯科特博士和科恩博士從年輕女子的卵子中取出細胞質,即細胞中的無核部分,然後注入大齡女子的卵子中,這樣就生成了一個擁有新細胞質的卵子,新生命即可望在下一年誕生。

人造精子

英國是一個盛產“大女人”的國度,不少對感情格外挑剔,且事業有成、有足夠經濟能力的女性,選擇當單親媽媽。比如曾經火爆一時的辣妹組合中的薑汁辣妹,她與好萊塢的某編劇約會後,獨自生下了寶寶,當男方聽說了這件事情,懇請擔當父親的責任時,遭到了她的嚴詞拒絕。現在情況似乎更簡單了,根據最新研究,利用女性骨髓幹細胞可以培育成精子,她們甚至不再需要找男人約會。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科學家正準備將女人骨髓變成精子,讓男人不再摻和到生孩子的事情當中。
一直以來,和心愛的男人共同生活、孕育出愛的結晶——寶寶,是所有女性一生中最幸福的追求。但是“人造精子”的出現,將使女性不再需要男性就能生兒育女。女人不再需要苦苦等待或者追尋生命中另一半的出現,可以永遠不結婚。等到想要孩子的時候,完全可以自己DIY。這對於如今越來越多不願湊合,看不上“臭男人”的大女人來說,絕對是個佳音。是指分別將卵子與精子取出後,置於試管內使其受精,再將胚胎前體---受精卵移植回母體子宮內發育成胎兒。試管嬰兒是用人工方法讓卵子和精子在體外受精並進行早期胚胎髮育,然後移植到母體子宮內發育而誕生的嬰兒。

試管嬰兒

“試管嬰兒”是伴隨體外授精技術的發展而來的,最初由英國產科醫生派屈克·斯特普托和生理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合作研究成功的。“試管嬰兒”一誕生就引起了世界科學界的轟動,甚至被稱為人類生殖技術的一大創舉,也為治療不孕不育症開闢了新的途徑。“試管嬰兒”是讓精子和卵子在試管中結合而成為受精卵,然後再把它(在體外受精的新的小生命)送回女方的子宮裡(胚卵移植術),讓其在子宮腔里發育成熟,與正常受孕婦女一樣,懷孕到足月,正常分娩出嬰兒。

新的技術—女性精子

科學家想從女性捐贈者的骨髓中提取幹細胞,然後利用特殊的化學藥品和維生素將它們變成精子。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教授凱利姆·納耶尼亞已經申請相關部門允許讓他做這一工作,並準備開始這一實驗。這位生物學家相信初級“女性精子”將在兩年內面世。能讓卵子受精的成熟精子可製造出人造嬰兒。之前,科學家已經用男人骨髓製造出了初級精子。這是從一位成年癌症病人捐贈者身上採集的幹細胞,排除了使用胚胎提取幹細胞引發的倫理問題。正在極力申請女性精子和男性卵子技術專利的美國分析家格雷格·阿哈羅連表示,他想打破異性婚姻占優勢的論點,他的奇特論調是:異性婚姻生孩子,就能高人一等嗎?
2006年,納耶尼亞曾帶領德國科學家首次從老鼠胚胎幹細胞中製造出具有生育能力的人造精子,並成功利用這些精子培育出7隻活蹦亂跳的小老鼠。這一研究結果對於英國150萬男性不育症患者,以及因為化療而失去生育能力的人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好訊息。納耶尼亞教授當時就自信地發表言論,相信未來3—5年的時間內,他們會取得進一步的成果。與此同時,巴西Butantan研究院的研究人員也聲稱將雄老鼠的胚胎幹細胞變成精子和卵子。他們正在對皮膚細胞進行相關研究。如果他們的實驗獲得成功,表明同性戀男人可以捐贈皮膚細胞來製造他們自己的卵子,然後用其伴侶的精子受精,植入替孕媽媽的子宮裡,就能生出他們自己的孩子。
評論界警告說,此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還需要多年的臨床實驗才可用於治療。他們還擔心這種人造卵子和精子出生的孩子會有嚴重的健康問題。而且,從女人那裡製造的人造精子只能生女孩。這是因為女性精子缺少生男孩的Y染色體。民眾的想法和專家們卻不完全一致。在英國患有不育症、急切想擁有孩子的家庭最近幾年越來越多,他們對幹細胞和“人工精子”技術有著很高的期望。他們認為,憑藉英國先進的醫學研究技術一定能解決不育問題。另外,英國社會目前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同性戀夫婦或者是選擇獨身的單性家庭。他們都希望能夠通過“人工精子”等幹細胞技術,讓自己獲得親生骨肉。他們認為這樣不僅不會違背倫理道德,相反更能夠建立一個穩定的現代家庭。對此,北京協和醫院生殖科專家何方方表示:就現在來說,中國國內國際不孕不育症高發的問題日益嚴重,新技術的出現確實有利於幫助實現解決生殖系統的難題。但同時,帶來的問題也很複雜,比如這個孩子在倫理學上的身份將難以界定。

生育技術缺陷

各種新的生育技術革命,雖為不孕者帶來了福音,亦引起了不少涉及倫理、法律的棘手問題。在一些病例中,男性不育症可能是從遺傳缺陷得來的,幫助這樣一個病人就意味著將這一缺陷傳給了他的孩子。還有少數病例,精子是從在車禍中喪生的男子身上取下修復後又用於生育的。這也成為一個法律爭議的問題,因為死者無法對此生育表示贊同。
卵子冷凍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緩解助孕技術陷於倫理的困境。試想,當診所將試管嬰兒冷凍備用後,如果這個胚胎永遠得不到利用,那會怎樣?在美國,一些夫婦願意將胚胎捐贈給其他不孕的夫婦,或供科學家做研究;另一些夫婦則要求將胚胎毀壞。但很多個人及機構,包括絕大多數天主教會認為,這些胚胎都是人,上述那些處理方法無異於謀殺。而用冷凍卵子來代替胚胎就解決了這些問題,因為沒有人會認為未受精的卵子是人。
但冷凍卵子技術可能激化另一個問題。這一技術極大地提高了人類的生育能力,目前在美國已有100多個50歲甚至年紀更大的婦女生兒育女,在世界其他各國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一些觀察家指出,這對孩子是不公平的。“當孩子長到念大學的時候,他的母親已是80歲高齡了,這還是在如果她仍健在的前提下,”波士頓學院倫理學教授約翰說:“我們正在製造孤兒。”但無論輿論如何,那些志在推動助孕技術進步的科學家們對其在道德上引起的種種問題根本不予理睬。因為,成千上萬不孕夫婦的夢想正在不斷成為現實,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科學家們一直在實驗室里致力於大齡女子因卵子所致無法懷孕的難題,但迄今為止的結果都是非常令人沮喪的。雖然科學家們想用冷凍的方法,將含有未成熟卵子的卵巢壁組織冷凍起來,但用這種技術讓女子懷孕的機率十分的低。科學家預測即使這種方法成功了,它也是衝著健康的年輕女子而來的。法國研究者報導說他們在這種冷凍卵巢壁的過程中取得了新的進展,在將冷凍的卵巢組織植入羊體後,這些羊生下了幾隻健康羊。但是科學家指出,這種技術適用於人類,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生育研究者甚至在尋求一種更為大膽和更為複雜的解決卵子老化的手段,即像科幻小說中那樣製造全新的卵子,從一個老婦的卵子中取出含有某個人的DNA核子,再將這種核子植入一個健康年輕女子的收留著細胞能源的卵子細胞質中。而爭議更大的是許多醫生更加直言不諱地說,實驗終歸是實驗,它們不能與現實混為一談,實驗的東西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敗。因此,媒體不應當誇大這些實驗,造成晚育可以心想事成的假象,更不能借生育技術革命的實驗來誤導育齡女子。

生育計畫

在世界各國,尤其是在絕大多數開發中國家,家庭生育計畫,已成為普遍的、主要的生育管理方式。家庭生育計畫醞釀產生和發展具體可劃分為兩個階段。
18世紀後半期,是家庭生育計畫的提出、爭論階段。家庭生育計畫的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們熟知的馬爾薩斯。18世紀末,馬爾薩斯提出了關於限制人口增長的思想和理論,他認為解決人口過剩的方法有兩個,一是戰爭、災害、瘟疫等“積極抑制”方法;二是“道德抑制”方法。前者是減少現有人口,後者是減少出生人口。但是,馬爾薩斯主要是主張窮人要節慾、不結婚、少生和不生孩子,而對富人來說則不應該受到任何限制。伴隨馬爾薩斯《人口論》的是曠日持久的爭論,直到今天人們的認識上仍然不盡相同。至少有一點我們必須承認的是馬爾薩斯《人口論》的系統論述讓人口問題走上了歷史前台,引起了人們普遍的關注和重視。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是家庭生育計畫形成和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許多國家民間團體組織或機構,開始從事宣傳節育的活動。世界上宣傳節育的第一個民間團體是“新馬爾薩斯同盟” ,於1877年在英國成立。此後,荷蘭於1883年,法國於18 89年,玻利維亞於1901年,西班牙於1904年,秘魯於1925年,比利時於1906年,古巴於1907年,瑞士於1908年,瑞典於1911年,義大利於1913年,墨西哥於1918年,先後成立了有關團體或機構。隨著節育宣傳的開展,節育方法和藥具也開始研製和使用。首先,從1823年開始介紹和推廣海綿堵塞法和陰道沖洗法。1831年開始推廣陰道灌洗器。1838年德國人弗雷德里克.阿道夫.威爾德發明了子宮帽。1844年製造了橡皮保險套。19世紀門幸加博士發明了陰道隔膜。其後,隨著各種節育技術的採用,技術指導與技術服務也就十分必要了。1878年,荷蘭女醫師捷克卜斯創立了第一個節育指導所。1918年,英國成立了“母親指導所”。
對世界節育運動作出過突出貢獻的美國護士瑪格麗特.桑格夫人,於1915年在美國紐約成立了“美國人口協會”,同時又組織“美國節育協會”,出版了《節育評論》 。隨後,她到日本、印度、中國等各地進行宣傳,影響較大。1922年8月,桑格夫人倡導召開了世界節育會議,開創了世界範圍內的節育思想與技術進行交流的先例。她首先從關心婦女兒童健康的角度出發,提出了把節育作為“婦女解放”的手段的新觀點,影響深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