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蕎

甜蕎

甜蕎( 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 是異花授粉作物,種植於農田的甜蕎依賴蟲媒和風媒來實現授粉結實,因此在無隔離條件下種植甜蕎種質資源極容易造成生物學混雜。。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營養成分,蛋白質和胺基酸,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生育期短,抗逆性強,極耐寒瘠,當年可多次播種多次收穫。莖直立,下部不分櫱,多分枝,光滑,淡綠色或紅褐色,有時有稀疏的乳頭狀突起。葉心臟形如三角狀,頂端漸尖,基部心形或戟形,全緣。托葉鞘短筒狀,頂端斜而截平,早落。花序總狀或圓錐狀,頂生或腋生。春夏間開小花,花白色;花梗細長。果實為乾果,卵形、黃褐色,光滑。
甜蕎甜蕎
莖紫紅色,葉子三角形,開白色小花,子實黑色,磨成麵粉供食用。

生長環境

生於荒地或路旁。

分布範圍

我國是蕎麥的原產地,種植區域廣,多分布在西北、華北、東北及西南等一些高寒地帶。內蒙古、陝西、山西、甘肅、寧夏等以種植甜蕎為主,面積較大,四川、雲南、貴州等地以種植苦蕎為主。

營養成分

蛋白質和胺基酸

根據國內外研究結果表明,蕎麥籽粒除 70%的澱粉以外,蛋白質具有良好的可溶性,既有水溶性清蛋白,又有鹽溶性球蛋白,這兩種蛋白質的含量占總蛋白質的 50%以上,其中含高水平的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低水平的醇溶蛋白。其次蕎麥含 19 種胺基酸,含量豐富,胺基酸比例適當,富含賴氨酸色氨酸,與雞蛋和牛奶中的蛋白質接近。谷氨酸含量 15%以上,組氨酸 2%~2.3%,賴氨酸在 5%~6%以上,精氨酸和天門冬氨酸達 8%~9%以上;谷氨酸有健腦作用,並使食味鮮美;精氨酸有降壓作用,天門冬氨酸具有特殊鮮味。這些比例適當的胺基酸有可能是使苦蕎麥粉具有益氣力、續精神、下氣、開胃、寬腸之功效的原因之一。韓梅提出苦蕎麥與蛋白總量接近的小麥粉相比,必需胺基酸相對要高一些。許多科學家指出:蕎麥是高質量蛋白質的潛在來源,其內在品質之優異遠非一般穀類糧食所能及。將其作為一種蛋白質和胺基酸來源,其前景是十分可觀的。用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世界衛生組織(WHO)1973 年所推薦的參考蛋白質模式對蕎麥及其他食品進行化學分評價,可得到以下結果:雞蛋 100、牛奶 95、苦蕎麥 93、甜蕎 92、小麥 63、大米 67。因為蕎麥蛋白質多為球蛋白和谷蛋白,易於消化;其蛋白質的必需胺基酸比例接近 FAO/WHO 所推薦的參考蛋白質,易為人體利用,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脂肪酸

蕎麥粉中的脂肪含有 9 種脂肪酸,其中油酸亞油酸占 80%左右,豐富的亞油酸在人體內合成花生四烯酸,是合成前列腺素和腦神經的重要成分,具有降低血脂,改變膽固醇中脂肪酸的類型作用,促進酶的催化,據國外報導,γ-亞油酸還有助於治療糖尿病。

碳水化合物

蕎麥中澱粉的含量在 60%以上,由於蕎麥澱粉具有脂肪含量高、分子質量低和持水性好等特點,其脫水收縮性和凍融穩定性均比玉米澱粉和小麥澱粉好,所以,用蕎麥澱粉製成的食品在冷凍的條件下口感變化較慢,利於貯存。蕎麥中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其中葡聚糖含量特別高,膳食纖維是一類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由單糖脫水聚合而成的非澱粉類多糖,是維持健康不可缺少的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第七營養素”,膳食纖維具有持水、持油、強吸水膨脹及強吸附能力等特徵,從而具有降低血壓膽固醇,調控血糖,整腸通便的生理功能。

維生素和礦物質

蕎麥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B1、B2 和 B6,其中維生素 B2 的含量是小麥粉、玉米、大米的 4 倍,如果每天攝入 200 g 蕎麥粉,就可以滿足人體對維生素 B1的需求。蕎麥麩皮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B6,大約 0.61 g 維生素 B6/100 g 麩皮,最近研究表明,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可引發動脈損傷,補充維生素 B6 可降低血漿半胱氨酸的濃度,減輕動脈損傷程度。蕎麥粉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其中鎂的含量在 100 mg/kg 以上,是小麥粉和大米的 3~4 倍;蕎麥粉中鉀的含量在 100 mg/kg 以上,是小麥粉和大米的 2~3 倍,玉米粉的 1.5 倍左右;蕎麥粉中鐵的含量也明顯高於其他穀物,食用蕎麥粉可以充分保證人體製造血紅素對鐵的需要,提高人體的造血功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力;蕎麥粉中還含有硒元素,食用蕎麥粉有助於排除體內的有毒物質,蕎麥中鉻的含量也較豐富,鉻是構成葡萄糖耐量因子的重要活性物質,葡萄糖耐量因子可以增強胰島素功能,降低血糖。

主要價值

蕎麥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蕎麥含有豐富的黃酮類、維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等,現代醫學表明蕎麥中的黃酮類化合物作為一種功能成分,可用於防治肝炎和關節炎、抗腫瘤、平喘、抗氧化活性以及降血脂和血糖。此外,蕎麥中槲皮素還具有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降低膽固醇等生理功效。
蕎麥較強的抗逆能力,廣泛的適應性,特殊的營養價值,使其成為一種重要的抗災救災作物和飼料、蜜源、藥用、綠肥多用型作物,現已遍布世界各地,在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