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江

甘棠江

甘棠江,古稱龍巖江或靈岩江,珠江水系西江支流桂江幹流灕江段支流。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川縣境內灕江最大支流。河長60公里,總流域面積767.22平方公里。甘棠江幹流發源於才喜界大虎山東坡,至三岔章節附注入灕江。主要支流肯:藍田河(西江),七都河。上游段古稱東江。乾支流上建有甘棠江引水工程青獅潭水庫,上游的東江、藍田河、七都河等均注入青獅潭水庫。甘棠江上游各支流兩岸均為青獅潭水庫水源林保護區。流域內盛產竹木及各種土特產。魚類繁殖旺盛。流域內,蘊藏鐵、金和世界稀有的墨色水晶礦。甘棠江兩岸,青山秀麗,古木蔥蘢,沃野平曠,物產豐富,是靈川縣的母親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棠江
  • 古稱:龍巖江或靈岩江
  • 所屬水系:珠江水系西江支流桂江灕江段支流
  • 河長:60公里
  • 總流域面積:767.22平方公里
  • 發源:才喜界大虎山東坡
幹流概況,主要支流,流域概況,水利開發,航運,引水工程,綜合開發,

幹流概況

甘棠江
甘棠江,古稱龍巖江或靈岩江,珠江水系西江支流桂江幹流灕江段支流。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川縣境內灕江最大支流。河長60公里,總流域面積767.22平方公里。甘棠江幹流發源於才喜界大虎山東坡,源頭海拔1613米。南流經簸箕塘、龍涔、門部、西嶺、石壘、竹山堡、草涔,途納大虎山、黃泥江、榮涔、南山、嶺門、牛塘、汀江、茅後、紅涔、大塘涔、草涔諸小溪,下屋圍至唐家尾匯藍田河(西江),下至狼脊匯七都河。以上古稱東江,下為甘棠江。折東流,出青獅潭峽谷經九屋村至龍巖,穿越天然山洞,後經官橋,至江洲、納社江水,繼沿渡潭、潭下、田南至獅子埠;途納呂竹、綠寶河水,穿越湘桂鐵路、 桂黃公路後沿甘棠渡至湘潭村,受同化、土坡2水,折南流,經三排、大樹底、過尼龍壩至三岔章節附注入灕江。
出口海拔145.1米。主河道全長約60公里(含青獅潭水庫淹沒段)。河道平均寬:東江段55米,甘棠江段150米。河底,青獅潭峽口以上多裸砂基岩及大卵石;以下段則為泥沙夾卵石,多河灘。自青獅潭水庫建成後,上游的東江、藍田河、七都河等均注入青獅潭水庫。

主要支流

甘棠江的支流有:
1.汀江,發源於麻嶺西北坡,海拔1068米。河長10.25公里,流域面積18.6平方公里。河寬10米,基岩河底。
2. 新坪水,發源於斗山底村北坡,海拔1140米,河長10.6公里,集雨面積21.88平方公里。河寬12米。
3. 上寒嶺水,發源於白果樹北坡,海拔1400.6米。河長7.45公里,流域面積17.25平方公里。河寬10米。
4. 石洞水,發源於甜菜涔東坡,海拔957米,流域面積14.8平方公里,河長7.65公里,河寬8米,卵石或基岩河底。
5.田河,又名西江,發源於鍋底塘頂(海拔1722.4米)南側。河水注入青獅潭水庫。全長15.4公里, 流域面積81.73平方公里。蜜蜂岩以下河面平均寬35米,河底裸露砂岩或大塊石。流域內資源與東江相似。水能蘊藏量亦豐富。古時建有水碓,今存26架,運轉正常。
6.七都河,古名徐舒河,亦名流風河。發源於江洲坪南側,南流經深潭王,下受水井界、河口2水,至河口西1.2公里處出臨桂縣上崩塘,續南經江頭、大廟涔諸村,至塘田復入靈川境,至撈內納小東江,東流至堰頭納桃園水,折南流至白竹門受小滿江水後注入青獅潭水庫。河長26.65公里,其中境內長14.7公里;流域面積95.95平方公里,其中境內76.25平方公里;小東江以下河寬45米,全河多裸砂岩或大塊石河底。流域內有毛竹2.4萬餘畝,
7. 社江,發源於螞蝗江背西坡,海拔807米。至江洲村注入甘棠江。河長21.3公里,流域面積79.28平方公里, 江口門以下河寬40米,河底多泥砂夾卵石。有小支流蘇孛水,發源於磨槽界西南側,流域面積14.28平方公里,河寬7米,卵石河底。
8. 呂竹水 主源出西嵅的斑鳩頂東坡,海拔556米,另一源出上塗家,注入甘棠江。主流長7.3公里,總流域面積21.08平方公里,河寬12米,泥夾石河底。
9. 綠寶河,古名神林江,發源於羊角山東側,海拔674米,至獅子埠注入甘棠江。全長17公里, 流域面積96.29平方公里。塘邊以下河寬35米,河底多泥沙,沿河一帶,歷年洪澇災害嚴重。在其支流上建有大廟、合堡2座小(一) 型水庫及白銀山、大源山、富地源等小(二)型水庫,下游建有甘棠江引水工程。

流域概況

甘棠江上游各支流兩岸均為青獅潭水庫水源林保護區。盛產竹木及各種土特產。魚類繁殖旺盛。流域內,蘊藏鐵、金和世界稀有的墨色水晶礦。
甘棠江兩岸,青山秀麗,古木蔥蘢,沃野平曠,物產豐富,是靈川縣的母親河。甘棠江江面呈“寬、緩、深、綠”的特點,常年流水不斷且水質均達到國家一類標準,氣候宜人,河水清澈,天空湛藍,奇礁怪石組成了秀美壯闊的特色景觀。甘棠江流域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8℃,日照1615小時,降雨量1926毫米,無霜期達320天,幾乎每年均降瑞雪,兼有南北天時之利。整個甘棠江流域空氣清新,山青水綠,可謂 “豁然開朗”的世外桃源,古詩云:“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

水利開發

航運

甘棠江原為縣境西部主要航道,全程66公里。1990年潭下圩以上河寬55米,以下至三岔尾150米,水深2米。可航行5噸位船舶。歷史上公平、藍田、青獅潭3鄉所產的竹、木、土紙、藍靛等土特產品,均由此江運往桂林。1960年,因青獅潭水庫截流,水位下降,航道縮短至45公里,其運輸功能也為公路所代替。

引水工程

1939(民國28年),甘棠江流域建成甘棠江引水工程,該工程位於靈川縣靈川鎮橋頭村南。 壩型為砌條石溢流壩,高1.4米,長24米,引甘棠江水;青獅潭水庫建成後,改引綠寶河水。引水流量1.31立方米每秒,灌溉禾嘉鋪村至定江圩及桂林市郊的矮山塘、 白塘一帶農田,設計灌溉面積1.45萬畝,1978年實灌面積11960畝,1986年實灌面積僅7306畝。為靈川最大的一項引水工程。

綜合開發

20世紀60年代,甘棠江流域建成青獅潭水庫,是一個以灌溉為主,結合發電、防洪、航運、養魚、旅遊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總庫容6億立方米,居廣西第四位,是桂北最大的水庫。大壩填築在灕江支流~甘棠江的青獅潭峽谷口,以壩址所在地取名。主要供桂林市和桂林地區部分城鎮及農村的工農業用電。水庫的修建極大地改善了上游航運條件,有利於庫區竹木筏運。工程於1958年9月20日破土動工, 1961年基本完成大壩、溢洪道、灌溉發電引水隧洞等主體建築物。1961~1964年,東西乾渠相繼建成通水。從此,靈川、臨桂二縣及桂林市郊區數十萬畝乾旱土地得到自流灌溉, 變成旱澇保收的肥沃良田。1966年7月開始水電站地下廠
房的施工, 1969年5月16日、9月5日、11日、29日和1972年6月27日4台機組先後安裝、調試併網發電。青獅潭水庫主要建築物有大壩、溢洪道、灌溉發電隧洞、水電站廠房、東西乾渠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