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微生物學(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教材)

環境微生物學(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教材)

本書在參考國內外眾多優秀教材、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系統地介紹了當前環境工程微生物學涉及的基本原理和前沿方法理論。

全書分12章,涵蓋了環境微生物的分類、進化、生長繁殖、生態學及分子生物學等內容。本書內容簡明,可幫助讀者有效地掌握環境微生物學這一快速發展學科的基本知識及研究思路與方法。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給水與排水、資源與環境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研究人員及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環境微生物學
  • 作者:任何軍 張婷娣
  • ISBN:9787302420644
  • 定價:39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11.01
作者簡介,作者薦語,前言,目錄,

作者簡介

任何軍,吉林大學環境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學位。講授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環境生物技術課程,研究方向為環境生物工程。
張婷娣,吉林大學環境工程講師,德國基爾大學畢業博士,從事環境微生物與污染修復研究。

作者薦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環境微生物學作為套用基礎學科在環境治理與修復中的套用越來越廣泛,必將推動環境保護科學的進步。

前言

環境微生物學作為一門橫跨現代微生物學與技術、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等眾多學科的新興綜合學科,具有知識更新速度快、交叉性強的顯著特點,正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繼2005年的《現代環境微生物技術》和2012年的《環境生物技術實驗》(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之後,編寫一本內容集中、精練且充分反映現代環境微生物學的總體面貌、最新發展的配套教材,成為本科教學與改革實踐中的迫切需要。
由於環境微生物學層次多,涉及的學科範圍廣,並具有交叉滲透、綜合性強的特點,難以對各方面涉及的知識進行準確闡述和介紹。鑒於此,本書的編寫思路基於體現前沿性、強調可讀性、尊重原創性的原則。在廣泛收集資料、努力汲取國內外信息的基礎上,力求內容新穎、深入淺出,既注重基礎知識,同時又強調新理論和新技術。目的是促進學生對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的內容的深入理解與吸收。
本書作為“吉林大學十二五規劃立項教材”之一,共12章,涵蓋了環境微生物的分類、進化、生長繁殖、生態學及分子生物學等領域的基礎理論與方法。本書的出版得到了清華大學出版社柳萍老師及其同事們的熱情支持和細心指導,藉此機會,向他們致以衷心和誠摯的謝意。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錯誤、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使用本教材的師生、有關專家和同行給予批評指正,以便本書再版時補充、修正和完善。
作者
2015年9月

目錄

第1章微生物與環境
1.1微生物的研究與顯微鏡之間的關係
1.2微生物的特點
1.3環境微生物學的定義、研究內容
複習思考題
第2章微生物的進化、系統發育及分類鑑定
2.1微生物的起源與進化
2.1.1原核微生物細胞的起源與進化
2.1.2真核微生物的進化
2.2微生物的命名
2.3微生物的分類
2.3.1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2.3.2各大類微生物的分類系統綱要
2.4微生物的鑑定方法
2.4.1微生物分類鑑定中的經典方法
2.4.2微生物分類鑑定中的現代分子生物學方法
複習思考題
第3章原核微生物的種類、形態結構及功能
3.1細菌
3.1.1細菌細胞的形態、大小、構造及其功能
3.1.2細菌的繁殖方式
3.1.3細菌的群體形態
3.1.4細菌在污水生化處理中的作用
3.2藍細菌
3.2.1藍細菌的形態、大小
3.2.2藍細菌的細胞結構及其功能
3.2.3藍細菌的繁殖
3.2.4藍細菌的生境
3.2.5藍細菌的生長與新陳代謝
3.2.6藍細菌的晝夜節律
3.2.7藍細菌的分類和代表屬
3.2.8藍細菌與人類及環境的關係
3.3放線菌
3.3.1放線菌的形態、大小、結構及種屬特性
3.3.2放線菌的群體特徵
3.3.3放線菌的繁殖
3.4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和立克次氏體
3.4.1支原體
3.4.2衣原體
3.4.3螺旋體
3.4.4立克次氏體
複習思考題
第4章真核微生物的種類、形態結構及功能
4.1真核微生物概述
4.2真菌
4.2.1真菌的細胞構造
4.2.2真菌的菌體形態
4.2.3真菌的繁殖方式
4.2.4真菌的菌落特徵
4.2.5真菌的種類
4.3藻類
4.3.1藻類的形態與構造
4.3.2藻類的生理特徵
4.3.3藻類的代表屬
4.4微型動物
4.4.1原生動物
4.4.2微型後生動物
複習思考題
第5章古生菌及非細胞型微生物的種類、形態結構及功能
5.1古生菌
5.1.1古生菌的發現
5.1.2古生菌的形態、大小
5.1.3古生菌的結構
5.1.4古生菌的熱穩定性
5.1.5古生菌的分類
5.2病毒
5.2.1病毒的大小、形態及特點
5.2.2病毒的組成和結構
5.2.3病毒的分類
5.2.4病毒的繁殖
5.2.5病毒的培養
5.2.6病毒的危害與作用
5.3亞病毒因子
複習思考題
第6章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學基礎
6.1核酸是遺傳物質及其結構
6.1.1核酸是遺傳物質
6.1.2核酸的結構
6.2DNA的複製
6.2.1實驗證明DNA複製是半保留的
6.2.2DNA複製過程
6.3轉錄與逆轉錄
6.3.1轉錄
6.3.2逆轉錄
6.4RNA的種類與結構
6.4.1rRNA
6.4.2tRNA
6.5翻譯
6.5.1遺傳密碼
6.5.2翻譯過程
6.6蛋白質的結構
6.6.1蛋白質的一級結構
6.6.2蛋白質的二級結構
6.6.3蛋白質的三級結構
6.6.4蛋白質的四級結構
6.7原核微生物的基因表達調控
6.7.1概述
6.7.2轉錄調控
複習思考題
第7章微生物的遺傳變異與育種
7.1基因突變和誘變育種
7.1.1基因突變
7.1.2突變與育種
7.2基因重組和雜交育種
7.3基因工程菌
7.3.1工具酶
7.3.2基因工程菌的構建
複習思考題
第8章微生物的營養和培養基
8.1微生物的六類營養要素
8.2微生物的營養類型
8.3營養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
8.4微生物的培養基
8.4.1配製培養基的原則
8.4.2培養基的種類
複習思考題
第9章微生物的代謝
9.1微生物的分解代謝
9.2微生物的合成代謝
9.2.1糖類的生物合成
9.2.2胺基酸的生物合成
9.2.3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9.2.4微生物固氮
9.2.5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的聯繫
9.3微生物的次生代謝
9.3.1次生代謝
9.3.2次生代謝產物的合成
9.4微生物代謝產物污染
9.4.1生物毒素
9.4.2氣味代謝產物
9.4.3酸性礦水
9.4.4甲基化重金屬
複習思考題
第10章微生物的生長與繁殖
10.1測定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方法
10.1.1測生長量
10.1.2計繁殖數
10.2微生物的群體生長規律
10.2.1微生物分批培養的群體生長規律
10.2.2微生物連續培養的群體生長規律
10.2.3微生物純培養物的分離方法
10.3影響微生物生長的主要因素
10.3.1溫度
10.3.2氧氣
10.3.3pH
10.4微生物培養方法
10.5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10.5.1幾個基本概念
10.5.2物理滅菌因素的代表——高溫
10.5.3化學殺菌劑、消毒劑
10.5.4過濾除菌
10.6菌種的衰退、復壯與保藏
10.6.1菌種的衰退與復壯
10.6.2菌種的保藏
複習思考題
第11章微生物的生態
11.1微生物的生態系統
11.2微生物與生物環境之間的關係
11.2.1種群內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11.2.2種群間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11.2.3固定區域微生物群落的形成與發展
11.3微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的關係
11.3.1碳素循環
11.3.2氮素循環
11.3.3硫素循環與細菌瀝濾
11.3.4磷素循環
複習思考題
第12章微生物在自然環境中的分布及檢測方法
12.1微生物在水體環境中的分布及檢測
12.1.1不同水體中微生物的種類及分布
12.1.2水體微生物污染
12.1.3水體微生物的檢測
12.1.4水體微生物污染的防控
12.2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及檢測
12.2.1土壤和地層中微生物的種類及分布
12.2.2土壤微生物污染
12.2.3土壤微生物的檢測
12.2.4土壤微生物污染的防治
12.3微生物在大氣中的分布及檢測
12.3.1空氣中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
12.3.2空氣中微生物的傳播與分布
12.3.3空氣微生物的檢測
12.3.4空氣微生物的危害與防治
12.4極端環境下的微生物的種類及分布
12.4.1嗜熱微生物的種類及分布
12.4.2嗜冷微生物的種類及分布
12.4.3嗜酸微生物的種類及分布
12.4.4嗜鹼微生物的種類及分布
12.4.5嗜鹽微生物的種類及分布
12.4.6嗜壓微生物的種類及分布
12.4.7耐輻射微生物的種類及分布
複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