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微生物學(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環境微生物學(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環境微生物學》是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小凡。

基本介紹

  • 書名:環境微生物學
  • 作者:張小凡主編
  •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
內容,目錄,

內容

本書介紹了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質循環和轉化中的重要作用及環境微生物生態學在分子水平的發展、環境工程中各種生物處理方法的微生物機制、微生物對環境污染物的降解及其在污染控制中的套用、生物修復技術、固定化微生物、微生物絮凝劑、沉澱劑以及微生物能源的開發與套用等。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微生物及微生物學
一、微生物的定義
二、微生物的特點
三、微生物與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四、微生物學
第二節微生物學的發展及套用
一、微生物學的發展簡史
二、微生物學對生命科學的貢獻
三、微生物與21世紀產業
第三節微生物與環境科學
一、環境微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及任務
二、環境生物技術
第二章環境中的原核微生物
第一節真細菌
一、細菌的大小與形態
二、細菌的結構
三、細菌的繁殖
四、細菌的培養特徵
五、細菌的物理化學性質
六、環境工程中常見的細菌種屬
第二節古菌
一、古菌的細胞結構
二、古菌的特點
三、古菌的分類
第三節藍細菌
一、藍細菌的形態特徵
二、藍細菌的繁殖方式
三、藍細菌的分類
四、藍細菌的危害
五、藍細菌的檢測
第四節放線菌
一、放線菌的形態和大小
二、放線菌的菌落特徵
三、放線菌的繁殖
四、放線菌的代表屬
第三章環境中的真核微生物
第一節原生動物
一、原生動物的一般特徵
二、原生動物的營養類型
三、原生動物的繁殖
四、原生動物的分類及各綱簡介
五、原生動物的胞囊
第二節微型後生動物
一、輪蟲
二、線蟲
三、寡毛類動物
四、浮游甲殼動物
五、苔蘚蟲、羽苔蟲
第三節藻類
一、藻的形態與結構
二、藻的繁殖與生活周期
三、引發赤潮與水華的藻類
第四節真菌
一、酵母菌(yeast)
二、黴菌(mould,mold)
第四章非細胞微生物——病毒
第一節病毒的一般特徵及其分類
一、病毒的類型
二、病毒的分類
第二節病毒的形態和結構
一、病毒的形態
二、病毒的大小
三、病毒的化學組成
四、病毒的結構
第三節病毒的增殖
一、吸附(adsorption)
二、侵入(penetration)與脫殼(encoating)
三、複製(replication)
四、裝配(assembly)
五、釋放(release)
六、病毒增殖的細胞效應
七、病毒的異常增殖
第四節病毒對物理、化學因素的抵抗力
一、病毒對物理因素的抵抗力
二、病毒對化學因素的抵抗力
三、病毒對抗菌物質的抵抗力
第五節環境中的病毒及病毒的套用
一、病毒在環境中的存活
二、污水處理過程中對病毒的去除效果
三、病毒的套用及危害
第五章微生物的營養
第一節微生物的營養元素
一、微生物細胞的元素組成
二、微生物細胞中的物質組成
三、微生物的營養物質
第二節微生物的營養類型
一、光能無機營養(光能自養)型(photoautotrophic)
二、光能有機營養(光能異養)型(photoheterotrophic)
三、化能自養(無機營養)型(chemoautotrophic)
四、化能有機營養(化能異養)型(chemoheterotroph)
第三節微生物對營養物的吸收
一、單純擴散(simple diffusion)
二、促進擴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三、主動運輸(active transport)
四、基團轉位(group translocation)
五、微生物對營養物的各種吸收方式比較
第四節微生物的培養基
一、培養基的分類
二、培養基的選擇
三、培養基的設計
四、培養條件的控制
第五節微生物的分離和純化
一、原理
二、微生物的接種
三、微生物的分離純化
四、二元培養與共培養
五、分批培養與連線培養
六、同步培養
第六章微生物的繁殖與生存因子
第一節微生物個體與群體的生長和繁殖
一、微生物的個體生長與繁殖
二、微生物的群體生長規律
第二節微生物生長量的測定
一、直接計數法(又稱全數法)
二、活菌計數法(又稱間接計數法)
三、細胞物質量測定法
第三節微生物的生長與環境
一、溫度
二、氫離子濃度(ph)
三、濕度、滲透壓與水活度
四、氧和氧化還原電位
五、氧以外的其他氣體
六、輻射
七、超音波
八、消毒、殺菌劑與化學療劑
第四節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與抗性
一、微生物的趨向性
二、微生物的抗逆性
第五節菌種的退化、復壯與保藏
一、菌種的退化(degeneration)
二、菌種的復壯
三、菌種的保藏
第七章微生物的酶
第一節酶的組成與結構
一、酶的組成
二、酶蛋白的結構
三、酶的活性中心
四、酶的輔助因子
五、酶的催化特性
六、酶的分類與命名
第二節酶的理化性質
一、酶的化學本質
二、酶蛋白的膠體性質和溶解度
三、酶蛋白的帶電性和電泳
四、酶蛋白的顏色反應
五、酶蛋白的紫外光吸收
六、酶蛋白的變性
第三節酶的分離純化
一、酶的分離與純化
二、酶蛋白相對分子質量的測定
第四節酶的活力測定
一、酶活力、活力單位和測定條件
二、比活力
三、酶的轉換數(kcat)
四、酶反應的初速度
五、酶活力的聯合測定法
六、影響酶活力的因素
第八章微生物的代謝
第一節多糖的細胞外分解
一、澱粉的酶促水解
二、纖維素的酶促水解
三、二糖的酶促水解
第二節微生物的無氧呼吸
一、代謝與呼吸作用的關係
二、代謝與呼吸類型
三、發酵(fermentation)
四、無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
第三節微生物有氧呼吸
一、三羧酸(tca)循環
二、三羧酸循環的生理學意義
第四節微生物的氧化磷酸化作用
一、氧化磷酸化過程中的電子傳遞
二、氧化磷酸化
三、氧化磷酸化作用機制
第五節微生物的合成代謝
一、產甲烷菌的合成代謝
二、化能自養型微生物的合成代謝
三、光合作用
四、微生物固氮作用
第九章微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第一節微生物的遺傳
一、遺傳和變異的物質基礎——核酸
二、微生物遺傳物質的存在形式
三、基因及表達
四、微生物的遺傳特性
第二節微生物的變異
一、變異的實質——基因突變
二、突變的類型
三、基因突變的特點
四、突變的機制
五、ames試驗
第三節基因重組
一、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組
二、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組
第四節遺傳工程技術及套用
一、基因工程的特點
二、基因工程的主要工具
三、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
四、遺傳工程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套用
第十章微生物生態
第一節微生物生態系統
一、微生物生態的基本概念
二、微生物生態系統的構成
三、微生物生態系統內的種間關係
四、微生物生態系統的種群多樣性
五、微生物生態系統內的穩定性
六、微生物生態群落的演替
七、微生物群落中的遺傳交流
八、微生物生態學研究方法
第二節微生物生態系統的功能
一、碳循環
二、氮循環
三、磷循環
四、硫循環
五、其他元素循環
第三節微生物生態系統的分類
一、土壤微生物生態
二、水體微生物生態
三、空氣微生物生態
四、極端環境的微生物
第十一章環境工程中的微生物技術
第一節有機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與轉化
第二節微生物技術在污水處理中的套用
一、廢水生物處理簡介
二、廢水生物處理的機制
三、好氧廢水生物處理
四、厭氧廢水生物處理
五、廢水生物脫氮處理
六、廢水生物除磷
第三節有機固體廢棄物的微生物處理
一、堆肥法(compost)
二、厭氧消化
三、衛生填埋
第四節微生物技術在廢氣治理中的套用
一、廢氣生物處理過程
二、廢氣生物處理工藝
第五節生物修復技術與生物製劑的開發與套用
一、固定化微生物技術
二、微生物製劑
三、微生物胞外多聚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