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檢驗

理論檢驗是對期望與預測的檢驗。期望與預測可能來自理論假設與演繹,或來自實踐經驗與觀察,或來自以前的實證研究。研究中的假設須經檢驗,但檢驗有時會成為理論的“阻礙”。這是因為觀察與測驗的信度不好,或是因為檢驗與實際操作間的距離所致。因此,不能僅憑一次檢驗的結果而接受或拒絕一種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理論檢驗
  • 類型:社會學經驗研究
  • 目的:社會現象及其規律作出科學的解釋
  • 實質:演繹推理的過程
原理,流程,示例,

原理

社會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對社會現象及其規律作出科學的解釋。一種好的解釋的形成,通常包括理論構建和理論檢驗這兩個相互聯繫的過程。理論構建從一系列經驗觀察開始,然後發展出概括這些經驗觀察的概念和理論;理論檢驗則與此不同,它從已有的理論開始,然後用這種理論去預測現實世界中的事物是否支持這種理論。如果是支持的,那么這一理論就得到證實;如果是不支持的,要么理論是錯誤的,要么從理論到預測的推導是錯誤的。從邏輯上看,理論構建是一種歸納推理的過程,即從特殊到一般;而理論檢驗則是一種演繹推理的過程,即從一般到特殊。

流程

明確待檢驗的理論
這種待檢驗的理論,是整個理論檢驗過程的出發點。
從理論中導出一組概念化的命題
所謂命題,即關於一個或多個概念(變數)的陳述。陳述中的概念是抽象的,不能直接觀察。
用可檢驗的命題形式重述概念化命題
即將命題轉化為假設,把抽象的概念翻譯成具體的、可直接觀察的事物。這是操作化的過程。通過對命題的操作化處理,可明確知道要觀察什麼。
蒐集有關資料
即根據操作化的命題,通過實地調查、實驗等方式蒐集所需資料。
分析資料
即看有多少證據支持可檢驗的命題;然後,再看有多少證據支持概念化命題;最後,再看有多少證據支持原來的理論。
評價理論
研究完全支持原始理論的情況很少。一項理論檢驗研究的結果通常是含糊的和衝突的。理論可能在某些方面得到支持而在另一些方面得不到支持。正是研究結果中所包含的這些含糊和衝突,促使人們去思考、修正和發展原來的理論,從而取得進步。當我們企圖理解它們的意義時,實際上又一次開始了理論構建的過程,即修正理論以便作出對我們已取得的觀察的說明。這種被修正過的理論還需要接受同樣嚴格的檢驗。

示例

比如,“由於工業化,導致人口流動性增加,因此工業化是擴大家庭減少和核心家庭增加的主要原因”。 這是代檢驗的理論。
根據這個理論,可邏輯地導出下列一組命題:“工業化國家中的核心家庭比非工業化國家為數更多”;“在任何一個國家中,農村比城市地區更具有擴大家庭的特徵”;“因工作或教育而遷移的人比不遷移的人同擴大家庭的聯繫要弱些”....等等。這些命題雖然提供了進行觀察的思路,但並沒有提供如何檢驗的線索。
檢驗“在任何一個國家中,農村比城市地區都更具有擴大家庭的特徵”這一命題,就需要對其中的關鍵概念給予操作定義。
假定我們把城市地區定義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超過60人的地區;農村地區定義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少於20人的地區;擴大家庭定義為至少有兩對夫婦以上,並在一代中至少有兩對夫婦的家庭。這樣,就能在現實社會中進行經驗觀察了。
在通過實際調查、收集資料後就能進行科學的分析。
得出分析結果與理論進行評價。不斷修正,才能逐步揭示真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