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化

操作化,是指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可觀察和測量的具體指標的過程。在社會學中,操作化是連線抽象層次的理論與經驗層次的事實之間的橋樑。它為減少概念的理解誤差,保障研究過程的相對統一性和連貫性提供條件。在操作化的過程中,首先要界定概念的使用範圍;其次是形成可具體觀察和進行測量的指標。因此要廣泛借鑑前人的經驗和研究成果,多做比較,在正式測量指標建立之前一定要到實踐中反覆驗證和完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操作化
  • 外文名:vt.operationalizen. operationalization
  • 又稱:具體化或分解化
  • 使用範圍:社會調查研究
作用,操作化步驟,產生過程,注意事項,

作用

操作化是現代社會調查研究方法必經的一個階段。
操作化的作用之一,在於使概念或命題具體化,使調查研究得以進行
操作化的作用之二,在於使概念或命題量化,對社會現象的分析,從定性、定量兩個方面進行,避免了對社會現象的分析的片面性。
操作化的作用之三,對社會現象的分析是建立在量的基礎上,使定性分析即結論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而不是一種主觀的臆斷。

操作化步驟

概念和命題的操作化步驟
(1)明確概念的確切涵義。
(2)進行探索性研究確定概念操作化的框架。
(3)對概念或命題進行分解。所謂分解就是將整體分解為部分,將複雜的事物或命題分解為簡單的要素,然後對各個部分或要素進行研究的一種方法。
(4)確定命題的評價體系,就是指在設計操作化框架中,確定各部分或各因素在整體框架中所占的地位或權重,也就是把命題分解為若干部分或若干因素之後還須確定每一部分或因素在整體中所占的地位。

產生過程

將命題和概念轉換成可以依據一定的效度信度進行經驗觀察的假設和指標的過程。操作化一詞的首次使用與直接的物理測量有關,後被廣泛地運用於定量研究。在社會學中,它是連線抽象層次的理論與經驗層次的事實之間的橋樑。社會學的許多理論術語,如“強化”、“結構”等,運用於經驗研究時,必須通過操作化給出操作定義,制定出相應的測量指標。例如,命題“智力越高,學習成就越大”,陳述的是智力和學習成就兩個概念間的關係。若作經驗測量,則須對兩概念分別作出操作化定義,以智商測驗的分數作為智力的操作化定義,以學生各科的考試成績平均值作為學習成就的操作定義。這樣,研究者就可根據經驗觀察對理論命題作出檢驗。
由於不同概念的抽象程度不同,有些概念需要多個指標來測量。這時,往往先把概念分成若干個方面,然後為每一個方面選擇一個或幾個指標。例如,R.斯塔克、C.格洛克將宗教這個概念操作化時,確立了宗教的 5個“核心方面”,對其中的每一個方面,再分別給出若干個指標。比如在“宗教實踐”方面,給出上教堂和做祈禱頻數的指標。由於概念含義的複雜性,使得指標的選擇常常帶有較大的主觀性,並產生出概念測量的效度問題。即對於同一個概念,可能有不同的測量指標,有的確是在測量這一概念,有的卻不是測量這一概念。

注意事項

在進行操作化時,要注意確切弄清概念的哪些維度是研究所真正需要的。有些概念往往存在很多維度,如“政治態度”這一概念就有激進與保守的程度、對執政黨的支持程度、對政治活動的參與程度等不同維度。研究者必須事先確定自己感興趣的維度,否則可能出現本來要測量某一維度而實際測量的卻是另一維度的現象。
操作化的程式是否能夠成功地對人類行為進行有效的測量,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有些社會學家對操作化持反對意見,認為過於堅持操作化會把社會學研究弄得機械和僵化,使概念凝固。還有的社會學家認為確定操作定義、選擇指標等操作,並沒有如實地提供一幅社會世界的圖景,而是歪曲了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