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中國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文化和旅遊部藝術發展中心學術委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軍,男,漢族,文學博士。中共黨員,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音樂圖像學會副會長,中國音樂史學會理事,中國音樂學院陝西考古研究院教學實踐基地首席專家,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綜合史專業研究會研究員,文化和旅遊部藝術發展中心學術委員,北京民族音樂研究與傳播基地兼職研究員,《中國音樂》雜誌編委,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基金課題評審,教育部學位在庫專家。

專業方向:中國古代音樂史、中國音樂美學史、中外音樂交流史的教學與研究。近些年,開始涉足音樂考古、音樂圖像學領域。

基本介紹

  • 本名:王軍
  • 國籍中國
  • 職稱:中國音樂學院教授
  • 職務:博士生導師
主要作品,科研項目,

主要作品

已在全國音樂類刊物及非音樂類刊物上發表學術、評論、翻譯文章60餘篇。
代表作有:《中和:中國傳統音樂的遺傳基因》《推劇唱腔音樂的形成與發展》《94’中國室內樂及小型器樂創作作》《歐洲民間音樂比較研究緒論》(譯文) 《“呂氏春秋”的論樂模式及其由來》《“呂氏春秋”的音樂史學價值研究》《“呂氏春秋”的成書年代及其音樂學意義》《胡部新聲錦筵坐、中庭漢振高音播——介紹盛唐時期的幾個樂舞》《“呂氏春秋”的音樂思想淵源》《對當前“重寫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思考》《享譽世界的中國古代傑出音樂家——朱載堉》《如何看〈文心雕龍〉中的音樂審美》《一部站在中國古代音史研究前沿的重要學術著作》《堅持唯物史觀、堅持反思的楷模--擇評馮文慈對楊蔭瀏史稿的擇評》《關於中國民族樂理的論辯》《拓展文獻資源開發面、構建中國古代音樂史學史料系統》《肯尼斯•魯賓遜“對朱載堉十二平均律理論貢獻的評判性研究”簡評》《朱載堉樂律研究思想辨析》《論朱載堉樂律研究中的“以數為本”思想》《以道寓器——論朱載堉樂律研究中的道器合一思想》《山西汾陽田村后土聖母廟壁畫中音樂圖像研究》《看得見的盛唐音樂文明——唐李憲墓樂舞壁畫研究》《傳統視野下中國民族音樂的繼承與發展》《中國古代音樂發展特徵探微》《古代音樂史教學與研究的一代師表——深切懷念業師馮文慈先生》《“回到古人的世界去理解古人”——評羅藝峰音樂思想史研究中的歷史重建意識》《史前音樂文明特徵尋繹》《漢畫像石中的匈漢民族音樂文化關係呈現——陝西神木大保當墓主人樂舞百戲壁畫研究》《實踐出真知——楊蔭瀏古代音樂史觀透視》《簫的歷史記載及傳播問題研究》《賀蘭山樂舞岩畫的歷史文化解讀》等。
著作: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三字經)音樂·舞蹈篇》(1996年)
《明代音樂史》(合著2006年)
《大學音樂》(合著2009年)
主編《馮文慈80華誕紀念文集》(2009年)
《朱載堉樂律思想研究》(2013年)
《中國音樂史》(合著教材,2023年)
《王軍音樂學文集》(2023年)

科研項目

主持、參加過的科研課題:教育部科研課題:“中國音樂文庫”中的古代音樂文獻標點注釋(2000年);北京人文社科規劃課題:《朱載堉樂律思想研究》(2005年);北京市高校“拔尖創新人才選拔”課題:《中國音樂學術史》(2007年);北京市屬高校人才強教計畫---拔尖創新人才項目:《中國音樂學術史研究》(2010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後期資助項目:《中國歷代樂書研究》(2010年);北京人文社科研究課題:《馮文慈研究》(2012年);北京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畫重點項目:《20世紀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科成果創新與拓展研究》(2013年);國家重點規劃課題:新編《音樂百科全書》撰稿(2014年);全國藝術科學規劃辦國家重點課題:《樂律學大師——朱載堉研究》(2014年)。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看得見周秦漢唐(宮廷)音樂文明》(2018年)
在研課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古管樂器文獻、圖像及文物資料集成與研究》之子課題《中國古管樂器圖文大典》(2017)。
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