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蘇州大學教授)

王軍(蘇州大學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軍,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蘇州大學教授
  • 畢業院校:上海外國語大學
  • 主要成就:認知語言學、對比語言學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王軍(Wang Jun),男,山東榮成人,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英文系主任。聊城大學英語系學士,華東師範大學英語系碩士,上海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專業博士,對比語言學方向,美國亞利桑那大學訪問學者。目前擔任蘇州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秘書長,中國認知語言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江蘇省外國語言研究會副會長,蘇州大學第一層次“東吳學者”,人文社科院駐院首席專家,外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學科帶頭人,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期刊副主編。

研究方向

對比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理論語言學等。研究內容涉及形體語言、複合名詞、隱喻轉喻、間接回指、韻律等。

主要貢獻

主持兩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省社科基金項目,出版語言學專著兩部,在《語言教學與研究》、《外國語》、《現代外語》等語言類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五十餘篇。
2005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英漢語篇回指的功能語用對比研究”(項目編號:05BYY036),第二責任人。
2005年江蘇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SK104505),主持人。(已結項)。
2007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英漢語篇間接回指對比研究”(項目編號:07BYY008),主持人。(已結項)。
2012年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模糊照應的功能認知研究”(項目編號:12YYB004:),主持人。
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基於概念匹配、釋義與連通的銜接功能語用研究”(項目編號:13BYY149),主持人。
研究成果:
1.“美國宗教世俗化的歷史發展與現狀”,《哲學戰線》,1996(1)
2.“談非語言交際在課堂教學中的套用”,《山東外語教學》, 1997(4)
3.“外語教學與文化導入淺議”,《外國語言研究》,1998
4.“Privacy.體距學.跨文化交際”,《外語教學》,1998(2)
5.“障礙性模糊語與非語言語義定位”,《山東外語教學》,1998(2)
6.“試論外語課堂教學中的自我評價”,《山東外語教學》,1998(4)
7.“語法與辭彙關係新探”,《國外外語教學》,1998(3)
8.“和諧與衝突─試論非語言暗示對詞義的修飾作用”,《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9(2)
9.“Nonverbal-‘非語言’抑或‘非言語’”,《外語教學》,1999(4)
10.“‘電話恐懼症’對英語語言交際能力培養的啟示”,《聊城師範學院學報》,1999(5)
11.“英美文化學習與素質教育”,《山東外語教學》2002(2)
12.“聯想回指現象瑣議”,《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1)
13.“間接回指的確認與語義網路激活擴散”,《外語學刊》2003(4)(人大複印資料04年第2期全文轉載)
14.“論間接回指釋義的基礎”,《外語教學》2003(6)
15.“論關聯強度在間接回指釋義中的主導作用”,《現代外語》2004(3)
16.“論常規關係在間接回指中的作用”,2004年上外《外語與文化》,吳友富主編
17.“論漢語N+N結構中中心詞的移位”,2005年上外《外語與文化》,吳友富主編
18.“漢英間接回指形式對比初步”,《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5(1)
19.“‘框欞關係’對間接回指研究的啟示”,《外語教學》2005(4)
20.“論語言語境對回指的限定作用”,《外語學刊》2005(5)
21.“論漢語N+N結構中中心詞的位置”,《語言教學與研究》2005(6)
22.“論篇章距離對回指先行語可及性的影響”,《山東外語教學》2006(1)
23.“主題性:整體回指關係體現出的一種篇章屬性”,《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7):6-8.
24. “直接回指與間接回指”,《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5):1-6.
25.“N1+N2結構中的意念焦點”,《外語教學》2008(2)
26.“英漢複合名詞的非語義特徵及相關認知闡釋”,《外國語》2008(2)
27.“論回指詞語之概念重現”,《外語學刊》2008(3)
28. “英語指稱詞語與數量象似性原則”《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2)
29. “對英漢語N+N結構的認知詮釋”,《語言研究的語用和認知視角》(論文集)束定芳主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30.“概念匹配、回指釋義與概念轉移:篇章回指研究的新思路”,《外語學刊》2009(5)
31. “論代詞的間接回指功能”,《東吳外語論叢》(論文集),2009,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32.“模糊回指及其語用功能”,《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9(4)
33.“認知視角下轉喻的修辭功能再考”,《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1)
34. “再論轉喻的修辭功能”,《外語教學》,2011(3)
35. “隱喻映射問題再考”,《外國語》,2011(4)
36. “如何精確理解‘整體—部分”的優勢順序——兼論陸丙甫先生的分析方法,《外國語》,2012(1)
37. “從演化指稱看同指關係”,《外語學刊》,2012(1)
38. “英漢有定與無定的圖式特徵”,《外語教學》,2013(1)
39. “程式語與韻律”,《語言教育》,2013(1)
40. “英語附著偏好影響性因素分析”,《山東外語教學》,2013(5)
41. “國外傳統韻律研究的最新進展及思考”,《外國語》,2013(6)
42. “關於紋理隱喻理解的一項神經科學發現”,《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4(1)
43. “錯拼詞及其基於能指所指關係的解讀理據”,《外語教學》,2014(4)
44. “認知語用視域下的概述回指分析”,《外語研究》,2014(4)
45.“包含複雜限定語的回指關係淺議”,《外語學刊》,2014(6)
46. “回指的主題重構功能”,《山東外語教學》,2014(6)
47. “英語替代中的預設與概念轉移機制”,《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5(2)
48. “模糊回指的體現形式與語篇功能”,《外文研究》,2015(1)
49. “從漢語新詞看意義的演變進化及其動因”,《山東外語教學》,2015(4)
50. English-Chinese Oppositional Collocations: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15,1(3): 80-97.
51. “新N1N2構式語義建構的認知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2015(6)
52. “名詞性替代的概念匹配、釋義與轉移機制”,《外語教學》,2016(1):20-24.
53. “錯序句閱讀的眼動特徵及其認知理據解讀”,《現代外語》,2016(1)
54. “網路漢字疊加發揮漢字形象特點”,《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7月5日(第3版)
55. “逆向性搭配中的語義韻”,《外文研究》,2016(1):1-10.
56. “基於‘主題角色--值’概念兩分的同指與異指解析”,《蘇州大學學報》2016(4):168-175.

獲獎記錄

1.1996年聊城師範學院年度“優秀教學成果獎”(第二位次)
2.1998年聊城師範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獨立)
3.1998年聊城師範學院年度“課堂教學優秀獎”(獨立)
4.1999年聊城師範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獨立)
5.2000年聊城師範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第一位次)
6.2000年山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第一位次)
7.2003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生學術文化節論文三等獎(獨立)
8.2003年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生院“社會實踐獎”
9.2003年聊城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第二位次)
10.2004年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生學術文化節論文三等獎(獨立)
11.2004年,聊城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獨立)
12.2004年,山東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獨立)
13.2005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獨立)
14. 2008年,江蘇高校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獨立)
15. 2009年,江蘇省外國語言文學與翻譯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獨立)
16. 2012年,江蘇省第八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獨立)
17. 2014年,江蘇省第九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獨立)
18.2016年,全國第五屆教育碩士優秀教師(全國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