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信

王樹信

王樹信,獸醫病理學家。對牛喘病、豬氣喘病、雞馬立克氏病和畜禽腫瘤病等研究取得較大成果。在普及科學養雞方面有突出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樹信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省寶坻縣
  • 出生日期:1917年10月8日
  • 畢業院校:四川成都中央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
  • 性別:男
生平簡介,科學技術成就,簡歷,主要論著,

生平簡介

王樹信,1917年10月8日生於河北省寶坻縣。中學時愛好美術和話劇,曾上街宣傳抗日救亡。1937年“七七”事變後,為挽救危難深重的中華民族,毅然投筆從戎,先後在國民黨二十集團軍、十三軍騎兵團和國民黨軍委政治部電訊總隊服役,轉戰河南、廣西等地,參加了著名的台兒莊外圍戰役。在戰爭環境中,他飽嘗流亡生活的悽苦,深受人民奮起反帝抗日烽火的冶煉和愛我中華的教育。
1941年,王樹信考入四川成都中央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他下決心學好知識,為發展祖國畜牧獸醫事業貢獻力量。當時他的親人都在淪陷區,經濟來源斷絕,生活十分艱難,為了能繼續上學,他白天上課,晚上做工,或為別人打字,以掙得微薄收入來維持學習和生活。他以艱苦奮鬥的精神和頑強的毅力,修完全部課程,獲得優良成績,為他後來從事畜牧獸醫工作打下了基礎。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之際,王樹信大學畢業了。1946 年他便跟隨熊大仕教授到北京大學農學院任教。此後,他一直從事獸醫病理學的教學、科研和科普工作達40餘年。
王樹信於198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常務理事兼科普和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禽病研究會理事長,中國農學會科普部副主任委員,北京市畜牧獸醫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獸醫病理研究會副主任委員等職。

科學技術成就

我國獸醫病理學的學科帶頭人之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全國高等院校進行調整,王樹信隨之轉入北京農業大學(由清華、北大、華北大學農學院合併成立)獸醫系,積極參加建校工作。當時獸醫病理學工作,一缺人,二缺儀器設備,他憑著熱情和事業心,從零做起,白手起家,創建病理室,為獸醫病理學的教學和科研創造條件。
1951年王樹信應召參加四川北部土地改革工作隊。1952 年,參加北京市抗美援朝獸醫隊,在朝鮮戰場上同戰士一起運彈藥,教戰士管軍馬,參加反細菌戰。
1956年,北京農業大學正式成立獸醫病理學教研組,作為教研組主任,他親自參加教學的各個環節,先後主講了家畜病理解剖學、家畜病理解剖學實驗、家畜屍體剖檢技術和獸醫衛生檢驗等課程。1980年以後,又開設了病理學進展和科學文獻綜述等研究生課。他還主持編寫了《家畜病理解剖學總論》、《家畜病理解剖學實驗指導》和《家畜屍體剖檢技術》等講義。1978年以後,他參加了全國高等農業院校統編教材《家畜病理學》第一、二版的編寫,《普通獸醫病理學》、《獸醫免疫學》和《雞馬立克氏病》等書的翻譯,以及全國獸醫病理學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的編寫,最後還留下他主持翻譯未完成的《禽病》手稿。
王樹信熱愛教學工作,治學嚴謹,教書育人。在教學過程中,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誨人不倦,堅持工作在教學第一線。他66歲高齡時還在為大學生講課,並經常深入實驗課進行指導,檢查學生的筆記和作業,要求學生在實驗報告中的繪圖要規範化,字跡要工整。甚至在實驗課前繪圖鉛筆是否削尖都要過問和指點。家畜屍體剖檢技術課是又髒又累的,平時酷愛整潔乾淨的王樹信,上課時操作起來卻毫無顧忌,不怕血污,不怕糞臭,邊做邊講,為同學傳授知識與經驗。為了上好一堂大動物剖檢技術課,常常一蹲便是3小時,講得口乾舌燥,累得直不起腰。即使這樣,對學生的問題還是有問必答,耐心講解。課後為了防止疫病的污染和散播,他總是和同學們一起共同處理屍體,打掃衛生,然後才離開工作室。這種一絲不苟的精神和良好的工作作風,深深感動和教育著歷屆學生。
獸醫病理學是直觀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王樹信特別重視理論聯繫實際。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積極創造教學條件,1954年就開始接收各生產單位病畜屍體,帶領學生開展剖檢診斷工作。1957年建立了北京農業大學和北京市農林局聯合獸醫實驗診斷室,直接為北京市畜牧業生產服務,同時也是獸醫病理學的教學、科研和生產三結合的基地。師生在解決生產問題過程中,拓寬了知識面,提高了病理診斷能力。同時為教學收集了幾百件病理標本,補充了大量教學切片,大大提高了病理學的教學效果,還培養了學生的生產觀點。
在“文化大革命”中,北京農業大學是重災戶。1970年,學校被遷往延安清泉溝,條件極為艱難。但是,王樹信沒有因此而忘了人民教師的天職,還奔忙著為延安地區的工農兵學員講學。1972年學校又遷移到河北省涿縣,改稱華北農業大學。校舍不足,居住困難,學校允許老教師住在北京原校址,王樹信卻放棄北京舒適環境,主動要求去涿縣辦學。由於工作成績顯著,被評為華北農業大學先進工作者。1976年,學校返回北京原校址辦學,並恢復北京農業大學的名稱。由於幾次搬遷周折,設備毀壞,加上校舍不能一時收復,生活和工作都十分困難。當時年已六旬的王樹信,全家住在舊工棚改成的房子裡,只有14平米,又小又暗,但他仍在孜孜不倦地工作。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發生了歷史性偉大轉變,教育科學文化工作開始走上正軌。這大大鼓舞了王樹信。他老當益壯,煥發出青春活力,克服設備不足和資金困難,拖著多病的身體,四處奔走,藉助於農業部獸藥監察所和中日友好養雞場等單位的條件,在短短的7年中培養了9名碩士研究生,為培養我國高層次獸醫人才作出了貢獻。
對牛喘病等病理研究取得較大成果
幾十年來,王樹信的科研工作都是以各個時期農牧業生產中的問題為研究對象,積極參加和倡導科研工作大協作,以求得最短時間內取得成果。
1955年正是農業合作化高潮時期,牛、馬是當時農業生產的主要生產資料,一頭牛、一匹馬往往是農業社的半個家當。當時,牛、馬的疫病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和社員收入。王樹信積極參加由農業部組織的河南省牛喘病,華北地區馬屬動物霉玉米中毒的調查研究會戰和人工發病試驗的病理診斷工作。其中牛喘病的研究項目獲得了農業部嘉獎。
1960年後,農村養豬業大發展,但豬瘟和豬氣喘病廣為流傳,王樹信帶領教研組成員開展了豬瘟中樞神經病變定位和豬氣喘病病性的研究,1964年,在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第一次基礎學科學術討論會上,發表了《豬氣喘病發生過程中不同階段矛盾性質轉化的發病機理》的論文。
1974年開始,北京的養雞業進入大規模集約化生產階段。當時雞馬立克氏病對生產造成巨大損失。王樹信便積極參加組織雞馬立克氏病的調查研究會戰,親自深入華東、華北、東北等地區調查。由於成績顯著,獲農業部頒發的“農牧業技術改進成果”一等獎。
70年代後期,隨著世界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國家強調基礎學科研究,1981年王樹信主持農業部畜禽腫瘤普查課題,通過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獸醫病理學研究會,倡導和動員各地分會,組織畜禽腫瘤普查工作。經過近5年的努力,1985年在河南洛陽召開了第一次全國性的畜禽腫瘤調查成果交流會,初步查明了我國畜禽腫瘤發生的種類、性質、數量和分布情況。他在會上發表了北京地區豬的腫瘤調查,雞的腫瘤和河南省林縣姚村公社雞咽、食管部腫瘤調查等論文。他還指導研究生開展雞咽食管癌、雞新城疫早期免疫和局部免疫等理論性研究。
開展科普工作,為發展養雞作貢獻
王樹信熱愛科普工作,1956年就擔任北京畜牧獸醫學會秘書長。尤其1976年以來,像默默吐絲的春蠶,為了普及畜牧獸醫科學知識,任勞任怨,忘我地工作。在京郊、華北和中南地區農村,都留有他的足跡。在中國科協的支持下,他先後主持了獸醫免疫學、生物統計和遺傳育種、動物生物化學和獸醫病毒學等基礎理論知識講座。為了服務首都、富裕農民,他大力開展科普活動,先後主辦了全國性養雞培訓班、菜區養雞技術培訓班和獸醫實驗診斷訓練班,為四個省市的26個單位培訓了防治畜禽疾病的骨幹力量。1979年後,他著手主持編寫了許多科普讀物,如系列《農村獸醫自學叢書》、《畜禽疫病流行規律及綜合防治》、 《養好雞》 畫冊手稿等。
吃雞蛋難曾是北京市民生活中的一個問題,王樹信感到自己作為北京農業大學的教授,有責任為首都人民解決這個問題貢獻力量。1981年他建議北京畜牧獸醫學會成立了養雞技術諮詢服務隊,次年在北京市科協支持下,他約請了有關教授、專家和業務領導10次到通縣對養雞生產作實地調查、技術指導和培訓人員等工作,引起了該縣空前的養雞熱。在了解實際養雞業的情況後,他以養雞戶為主要讀者,著手主編《養雞500天》科普讀物。1983年在《北京日報》陸續刊載,並由農業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本書抓住養蛋雞的“四根柱子”(良種,管理,飼料與飼養,疫病預防),把科學性、通俗性、實用性融為一體,很受讀者歡迎,再版5次,發行百萬餘冊,仍然供不應求,成千上萬決心勞動致富,但又缺乏科學養雞技術的農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稱它為“買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好書,贊它為“及時雨”。科學養雞使每隻雞產蛋量由每年100多個迅速上升到200多個。單位面積雞舍的養雞量猛增3倍多。養雞專業戶邢軍,1983年按《養雞500天》技術要求,養蛋雞1000隻,年收入突破萬元。該書發行後,王樹信還有問必答,為各個階層獸醫工作者和養雞戶回信約1.5萬多封。為我國養雞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因此榮獲全國第二屆優秀科普作品一等獎,並由外文出版社翻譯成坦尚尼亞文。

簡歷

1917年10月8日 出生於河北省寶坻縣。
1945年 畢業於四川成都中央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
1946-1948年 在北京大學農學院任教。
1949-1987年 先後任北京農業大學獸醫系(現獸醫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和教授。1956年起任獸醫病理學教研組主任。
1956-1966年 任北京市畜牧畜醫學會秘書長。
1979-1987年 任中國畜牧畜醫學會獸醫病理研究會副主任委員。
1980-1987年 任中國農學會科普部副主任委員,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常務理事兼科普和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畜牧獸醫學會副理事長兼第一、二、三屆秘書長。
1982-1986年 任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禽病研究會理事長。
1987年12月12日 逝世於北京。

主要論著

1 羅清生,胡祥璧,王樹信等.雞的馬立克氏病.北京:科學出版社,1977.
2 農林部獸醫藥品監察所,華北農業大學獸醫系合譯(王樹信參與翻譯).獸醫免疫學(W.J.赫伯特著).北京:科學出版社,1978.
3 內蒙古農牧學院等主編(王樹信參與編寫).家畜病理學.北京:農業出版社,1981(第1版),1990(第2版).
4 王樹信,高齊瑜等.雞的腫瘤.中國獸醫雜誌,1982,8(7):21-24.
5 王樹信等.養雞500天.北京:農業出版社,1983.
6 王樹信,狄伯雄等.北京地區屠宰豬腫瘤調查.中國獸醫雜誌,1983,9(11):55-57.
7 王樹信,高齊瑜等.河南省林縣姚村公社雞咽、食管部腫瘤調查.畜牧獸醫學報,1983,14(4):253-256.
8 王樹信,甘孟侯等.農村獸醫自學叢書(1-10冊).北京:農業出版社,1984-1988.
9 王樹信.農業現代化·畜禽疫病流行規律及綜合防治.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84.
10 王樹信,高齊瑜,邵振華.雞新城疫病毒北京株人工感染實驗雞的病變模式.中國獸醫雜誌,1984,10(6):6-8.
11 王樹信,甘孟侯,杜倫.養雞技術手冊.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