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種

良種

良種(certified seed)是指用常規原種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和雜交種達到良種質量標準種子。良種是供大田生產使用的種子,是種子市場交易的種子,是主要商品化的種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良種
  • 外文名:certified seed
  • 拼音:liáng zhǒng
  • 基本解釋:良種質量標準的種子
  • 領域:農業科學
植物良種的作用,植物良種選育,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依據工程原理進行育種,利用植物激素進行育種,良種推廣方式,我國良種推廣的主要方式,良種良法推廣方式的創新,

植物良種的作用

1、提高產量優良品種般生產潛力較大,我國南方稻區育成的早季水稻矮稈品種,使產量顯著提高。小麥抗鏽病品種育成,獲得大幅度增產,雜交玉米比普通品種增產20—30%,有的可達50%,雜交水稻的套用,每畝可增產100千克以上。
2、改進產品品質優良品種對改進產品品質起了重要作用,1951年全國棉花纖維長度平均只有21mm,經過不斷推廣優良品種,到1963年全國棉花纖維長度達27mm。陸地棉纖維長度畝增加2mm,品質提高一級,增加了經濟效益,優質玉米品種的選育提高了籽粒蛋白質和賴安酸含量,顯著的提高了飼用價值,各種鮮食玉米雜交種更是層出不窮,不僅提高玉米的品質,而且增加了玉米的適口性,成為上乘佳品。“三低”油菜品種的選育,使產品品質得到明顯提高。
3、增強抗逆性,保證穩產 矮桿水稻品種的育成,對颱風暴雨引起水稻倒伏所造成的損失有所減輕。近代雜交玉米新品種的育成,對減輕西南地區大小班病、黑穗病的為害,穩定和提高玉米產量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四川綿陽系列小麥新品種的育成,對抵抗小麥條鏽病的為害,在減少損失,提高產量上也都有明顯效果。
4、擴大栽培區域 選育適應性廣的作物新類型或品種,可使作物的栽培區域不斷擴大,我國選育了抗寒、早熟的優良粳稻品種,並配合採用相應栽培管理措施,使水稻在北緯50多度的地方不僅種植成功且可以獲得豐產,小麥異源八倍的育成推廣,由於它適合在高寒、乾旱、瘠薄山區以及某些鹽鹼地種植,在海拔2000— 3000米高海拔山區表面良好。

植物良種選育

雜交育種

(1)原理:基因重組(通過基因分離、自由組合或連鎖交換,分離出優良性狀或使各種優良性狀集中在一起)
(2)方法:連續自交,不斷選種。
(3)舉例:
已知小麥的高稈(D)對矮稈(d)為顯性,抗鏽病(R)對易染鏽病(r)為顯性,兩對性狀獨立遺傳。現有高稈抗鏽病、矮稈易染病兩純系品種。要求使用雜交育種的方法培育出具有優良性狀的新品種。
操作方法:
①讓純種的高稈抗鏽病和矮稈易染鏽病小麥雜交得F1 ;
②讓F1自交得F2 ;
③選F2中矮稈抗鏽病小麥自交得F3;
④留F3中未出現性狀分離的矮稈抗病個體,對於F3中出現性狀分離的再重複③④步驟
(4)特點:育種年限長,需連續自交不斷擇優汰劣才能選育出需要的類型。
(5)說明:
①該方法常用於:
a.同一物種不同品種的個體間,如上例;
b.親緣關係較近的不同物種個體間(為了使後代可育,應做染色體加倍處理,得到的個體即是異源多倍體),如八倍體小黑麥的培育、蘿蔔和甘藍雜交。
②若該生物靠有性生殖繁殖後代,則必須選育出優良性狀的純種,以免後代發生性狀分離;若該生物靠無性生殖產生後代,那么只要得到該優良性狀就可以了,純種、雜種並不影響後代性狀的表達。

誘變育種


(1)原理:基因突變
(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線、γ射線、紫外線、雷射等)或化學因素(如亞硝酸、硫酸二乙脂等)來處理生物,使其在細胞分裂間期DNA複製時發生差錯,從而引起基因突變。
(3)舉例:太空育種、青黴素高產菌株的獲得
(4)特點:提高了突變率,創造人類需要的變異類型,從中選擇培育出優良的生物品種,但由於突變的不定向性,因此該種育種方法具有盲目性。
(5)說明:該種方法常用於微生物育種、農作物誘變育種等

單倍體育種


(1)原理:染色體變異
(2)方法:花葯離體培養獲得單倍體植株,再人工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
(3)舉例:
已知小麥的高稈(D)對矮稈(d)為顯性,抗鏽病(R)對易染鏽病(r)為顯性,兩對性狀獨立遺傳。現有高稈抗鏽病、矮稈易染病兩純系品種。要求用單倍體育種的方法培育出具有優良性狀的新品種。
操作方法:
①讓純種的高稈抗鏽病和矮稈易染鏽病小麥雜交得F1 ;
②取F1的花葯離體培養得到單倍體;
③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幼苗,使染色體加倍,選取具有矮稈抗病性狀的個體即為所需類型。
(4)特點:由於得到的個體基因都是純合的,自交後代不發生性狀分離,所以相對於雜交育種來說,明顯縮短了育種的年限。
(5)說明:
①該方法一般適用於植物。
②該種育種方法有時須與雜交育種配合,其中的花葯離體培養過程需要組織培養技術手段的支持。

多倍體育種:


(1)原理:染色體變異
(2)方法: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從而使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染色體數目加倍的細胞繼續進行正常的有絲分裂,即可發育成多倍體植株。
(3)舉例:
①三倍體無子西瓜的培育(同源多倍體的培育)
說明:
a.三倍體西瓜種子種下去後,為什麼要授以二倍體西瓜的花粉?
西瓜三倍體植株是由於減數分裂過程中聯會紊亂,未形成正常生殖細胞,因而不能形成種子。但在三倍體植株上授以二倍體西瓜花粉後,花粉在柱頭上萌發的過程中,將自身的色氨酸轉變為吲哚乙酸的酶體系分泌到西瓜三倍體植株的子房中去,引起子房合成大量的生長素;其次,二倍體西瓜花粉本身的少量生長素,在授粉後也可擴散到子房中去,這兩種來源的生長素均能使子房發育成果實(三倍體無籽西瓜)。
b.如果用二倍體西瓜作母本、四倍體西瓜作父本,即進行反交,則會使珠被發育形成的種皮厚硬,從而影響無子西瓜的品質。
②八倍體小黑麥的培育(異源多倍體的培育):
普通小麥是六倍體(AABBDD),體細胞中含有42條染色體,屬於小麥屬;黑麥是二倍體(RR),體細胞中含有14條染色體,屬於黑麥屬。兩個不同的屬的物種一般是難以雜交的,但也有極少數的普通小麥品種含有可雜交基因,能接受黑麥的花粉。雜交後的子一代含有四個染色體組(ABDR),不可育,必須用人工方法進行染色體加倍才能產生後代,染色體加倍後的個體細胞中含有八個染色體組(AABBDDRR),而這些染色體來自不同屬的物種,所以稱它為異源八倍體小黑麥。
(4)特點:該種育種方法得到的植株莖稈粗壯,葉片、果實和種子較大,糖類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含量有所增加。
(5)說明:
①該種方法常用於植物育種;
②有時須與雜交育種配合。

依據工程原理進行育種


1.利用“基因工程”育種
(1)原理:DNA重組技術(屬於基因重組範疇)
(2)方法:按照人們的意願,把一種生物的個別基因複製出來,加以修飾改造,放到另一種生物的細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遺傳性狀。操作步驟包括: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目的基因的檢測與表達等。
(3)舉例:能分泌人類胰島素的大腸桿菌菌株的獲得,抗蟲棉,轉基因動物等
(4)特點:目的性強,育種周期短。
(5)說明:對於微生物來說,該項技術須與發酵工程密切配合,才能獲得人類所需要的產物。
2.利用“細胞工程”育種
原理 植物體細胞雜交 細胞核移植
方法 用兩個來自不同植物的體細胞融合成一個雜種細胞,並且把雜種細胞培育成新植物體的方法。操作步驟包括:用酶解法去掉細胞壁、用誘導劑誘導原生質體融合、將雜種細胞進行組織培養等。 是把一生物的細胞核移植到另一生物的去核卵細胞中,再把該細胞培育成一個新的生物個體。操作步驟包括:吸取細胞核、將移植到去核卵細胞中、培育(可能要使用胚胎移植技術)等。
舉例 “番茄馬鈴薯”雜種植株 鯉鯽移核魚,克隆動物等
特點 可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合的障礙,大大擴展了可用於雜交的親本組合範圍。
說明 該種方法須植物組織培養等技術手段的支持。 該種方法有時須胚胎移植等技術手段的支持。

利用植物激素進行育種


1.原理:適宜濃度的生長素可以促進果實的發育
2.方法:在未受粉的雌蕊柱頭上塗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溶液,子房就可以發育成無子果實。
3.舉例:無子番茄的培育
4.特點:由於生長素所起的作用是促進果實的發育,並不能導致植物的基因型的改變,所以該種變異類型是不遺傳的。
5.說明:該種方法適用於植物。

良種推廣方式

我國良種推廣的主要方式

我國的主要良種推廣方式包括普通推廣方式、培訓與走訪相結合推廣方式、參與式推廣方式、項目推廣方式和費用共擔推廣方式等幾種。普通推廣方式是我國占主導地位的農技推廣方式, 是通過從中央到地方各行政區層層設立的推廣機構。自上而下制定推廣計畫, 以示範和宣傳作為主要推廣方法, 以農業增產為主要目標的良種良法推廣方式。培訓與走訪相結合推廣方式是由專家培訓技術推廣員 (農技員) , 再由技術推廣員以深入村組、農戶開展服務的形式推廣農業良種良法 (或項目八一以提高產量為主要目標的良種良法推廣方式。參與式推廣方式是組織農民、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 協調推廣工作的開展, 推廣項目和內容根據農民需更由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制定, 推廣人員在其中起促進作用。項目推廣方式由政府或資助機構制定項目, 通過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實施良種良法推廣的推廣方式。費用共擔推廣方式主要指地方和中央共伺承擔項目推廣經費, 地方參與項目的制定的推廣方式。

良種良法推廣方式的創新

傳統的農技推廣大都採用派發資料、集中講課, 純理論的技術培訓深奧難懂、農民看資料、聽講課後似懂非懂, 效果較差, 新技術仍難以灌輸到農民手中, “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只能停留在口號上。所以農技推廣方法, 也須創新, 需“從民眾中來, 再到民眾中去”, 根據農民民眾文化水平較低、接接能力較弱的特點, 農技推廣方法要具體直觀, 把抽象的理論、概念形象化。農民接受新技術需要一個過程, 從認識到了解到掌握的過程, 所以推廣人員在傳授技術時要有耐心和恆心, 要設計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邏輯思維的教學方法, 農民民眾才能較快較準確地接受新技術。比如。集中辦班 (理論課) 一田間一指導 (實操課) 一電話諮詢 (全程跟蹤服務) , 要創新地引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使農民走進課堂就像走進大田現場一樣。
在選擇推廣內容時。也要切合當地實際情況, 選擇當地種植面積較大或最大且經濟效益逐年下降的經濟作物或糧食作物進行調查研究, 並對當地農民的種植習慣和經驗進行分析, 對他們的經驗進行創新總結, 對他的不良習慣實行指正和廢棄, 然後把推廣人員帶去的優良品種及新技術進行比較實驗, 在等同條件下新技術、新品種確實有明顯優勢, 那么推廣工作便有成效, 才能算成功、當然在某個區域, 不可只推廣單個品種, 應根據不同播種季節, ‘選擇早、中、晚熟品種合理搭配, 避免因單一品種成熟期集中、多年作造成病蟲害大發生等缺點。同時也可防止單一品因過於集中上市而影響農產品價格。
在外地 (某一區城) 非常流行且經濟效益較高的某作物品種, 要大膽創新引進和大力推廣。要熟悉引種的理論基礎, 但不要被理論所束縛和局限, 要有的放矢, 選擇兩地氣候相同或相近, 栽培條件相似的作物進行種植試驗。如果病蟲害較少, 豐產性能高且增產潛力大, 體現了優良品種的強勢, 那么可以進行異地引種, 逐步擴大試驗面積, 連續取得佳績的話, 便可大面積推廣。最好就是長期建立農業試驗示範基地, 實行以點帶面, 點面結合的推廣方式, 本著“帶著農民乾, 乾給農民看”的原則, 農技人員依託示範基地, 把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增收的效果展現給農民民眾。從而激發農民學習技術, 更新品種的積極性, 提高農業技術推廣效果。
用創新思維解決好優良品種推廣與技術推廣結合難的問題。從體制上良種的培育與良種的推廣分屬兩個不同體系的單位, 良種培。育單位只要把良種繁育出來賣出去就可以了, 推廣有關技術不屬於自己的工作, 而技術推廣單位雖然推廣新技術是自己的本職工作, 但對新品配套技術接觸也少, 要搞推廣必須學習和實踐。所以要求推廣單。位必須具備自己的實驗田、展示田。把新優品種集成種植展示, 把配套技術集成示範, 只有這樣才能使良種及其配套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才能讓廣大農民直觀地認識、有比較地鑑別、主動地接受良種及其配套技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