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燾

王傳燾,字季眉,浙江吳興(今湖州)人,1903年2月14日在上海出生,1978年2月6日去世,享年75歲。王傳燾系清末民初海上名人王一亭的第三個兒子,排行老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傳燾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03年2月14日
  • 籍貫:浙江吳興
王傳燾的父親,人物歷程,

王傳燾的父親

王傳燾的父親王一亭是一位海上傳奇人物。他是中國近代實業的開拓者。王一亭是 日商買辦,但仍是實業報國,先後參與創辦大達輪船公司、信成商業儲蓄銀行、地產公司、申大麵粉廠、湖州電燈公司等。他追隨孫中山先生,辛亥革命後曾任上海交通部長,後改任農工商務總長。王一亭也是一位著名的慈善家。王一亭信佛,擔任過中國佛教會執行委員、常務委員、佛學書局董事長、世界佛教居士林林長等職。王一亭還是一個在書畫藝術上造詣極深的大家,與吳昌碩被並譽為清末民初畫壇的“海上雙璧”。王一亭也具有愛國精神,上海“八一三”抗戰中,他積極組織救護傷兵,救濟難民。上海淪陷後,他拒絕了日寇和漢奸的拉攏勸誘,避居香港,終因病重返回上海,返回上海後第二天而去世。

人物歷程

王傳燾生性敏慧,幼年勤奮好學,在王一亭的子女中唯一繼承了王一亭書畫技藝的只有王傳燾一人。1918年年僅15歲的王傳燾就為陳其美墓碑題寫“氣壯山河”四個大字,與孫中山題“成仁取義”、蔣中正題“精神不死”並列於墓塋,世人見後為之驚嘆。
1926年第四屆中日繪畫聯合展在東京、大阪兩地舉行(6月18日至30日在東京上野公園美術館展出,7月7日至11日在大阪中之島中央會堂展出),王傳燾代表上海畫家到日本參加畫展。
1931年4月25日王一亭作為中國藝術家訪問團團長,王傳燾隨父親一起再次訪問日本,上海畫家一行在長崎、東京受到日本同行的熱情接待,相互交流技藝,即席吟詩、繪畫,其間還曾受到日本天皇裕仁的親自接見。
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王傳燾父親王一亭贈給日本梵鐘一座,並建設鐘樓。王一亭派王傳燾向日本領事館提議,由王傳燾、趙子云、吳待秋、姚虞琴、王個簃五位畫家,將書畫作品運至日本美術協會展出,會期結束後拍賣得款全部充作籌建紀念館基金。1929年8月25日,王傳燾參加了東京上野松阪屋舉行的“日中文化展覽會”展出,並將展品當場出售,所得款項均捐贈給日本方,用於震災紀念堂的建設。
王傳燾一生共結過三次婚,前妻生有一男(忠榮),1935年離婚後,搬離覺園。第二任妻子王懿濂育有一女(聖德)。王傳燾特別喜愛女兒,一直帶在身邊,每次有重大宴請都會帶女兒參加,但女兒卻未能繼承父親的畫業,直到外孫(煜章)跟外公王傳燾習畫後,讓老人感到了欣慰。
王傳燾藝術繪畫道路上,對他影響最大的當數他的父親王一亭和父親的好友吳昌碩。早年他悉心臨摹古人字畫,再加上父親王一亭的指點,可以說能準確把握畫中三昧。王傳燾每天早上七點起來喝完咖啡和早點後,由畫童丁福磨墨鋪紙開始作畫。此時的畫作,形象生動,賦色鮮活明麗,別具一格。吳昌碩在《白龍山人小傳》中嘉許到“其子傳燾,畫有父風,莽蒼可喜。”
寫王傳燾,不能不寫吳、王兩家的友誼。吳昌碩每次去王一亭家,常會帶兒子吳東邁一起去,王傳燾與吳東邁常在一起談詩講藝,論畫敲詩。1920年日本作家大都在“六三園”招待王一亭、王傳燾、吳昌碩、吳東邁父子,詩酒相酬而留下詩篇,是大正年代中日文化交流的珍貴史料。1938年日本著名畫家騰島武二來上海,王傳燾在上海“杏花樓”飯店招待。新中國成立後,1956年因日本西浜二男邀請,再次去日本開個人畫展。回國後因種種原因,王傳燾進不了上海中國畫院,吳東邁又極力推薦王傳燾進上海市文史館,1957年由陳毅市長發聘書,王傳燾成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
1966年後“十年浩劫”席捲中國大地,王傳燾也在劫難逃,被打成了漢奸買辦,人們寧可相信謊言而不顧事實真相,家被抄得只剩下一張舊床,一張桌子和一隻衣櫃。直到“四人幫”被粉碎,中日友好邦交建立,王傳燾重新開始繪畫藝術的生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