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風散(中醫藥方)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玉屏風散,中醫方劑名。為補益劑,具有益氣固表止汗之功效。主治表虛自汗證,汗出惡風,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脈浮虛。亦治虛人腠理不固,易感風邪。臨床常用於治療過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屬表虛不固而外感風邪者,以及腎小球腎炎易於傷風感冒而致病情反覆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屏風散
  • 功用:益氣固表止汗
  • 主治:表虛自汗
  • 分類:補益劑-補氣劑
  • 出處:《究原方》
歌訣,組成,用量,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加減化裁,禁忌,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玉屏風散用防風,黃芪相畏效相成,白朮益氣更實衛,表虛自汗服之應。

組成

防風、黃芪、白朮。

用量

防風 30g,黃芪60g,白朮60g。

用法

每服9克,用水一盞半,加大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後熱服。現代用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克,大棗煎湯送服;亦可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用

益氣固表止汗。

主治

表虛自汗。汗出惡風,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脈浮虛。亦治虛人腠理不固,易感風邪。

方義

本證多由衛虛腠理不密,感受風邪所致。表虛失固,營陰不能內守,津液外泄,則常自汗;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脈浮虛皆為氣虛之象。方中黃芪甘溫,內補脾肺之氣,外可固表止汗,為君藥;白朮健脾益氣,助黃芪以加強益氣固表之功,為臣藥;佐以防風走表而散風邪,合黃芪、白朮以益氣祛邪。且黃芪得防風,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風得黃芪,祛邪而不傷正,有補中寓疏,散中寓補之意。

配伍特點

黃芪配白朮,汗不外泄,外邪易難內侵;本方以補氣固表藥為主,配合小量祛風解表之品,使補中寓散。

運用

本方用於表虛自汗證,臨床套用以自汗惡風,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脈浮虛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自汗較重者,加浮小麥、煅牡蠣、麻黃根以固表止汗。

禁忌

若屬外感自汗或陰虛盜汗者,則不宜使用。

重要文獻摘要

① 《醫方考》:“衛氣一虧,則不足以固津液,而自滲泄矣,此自汗之由也。白朮、黃芪所以益氣,然甘者性緩,不能速達於表,故佐之以防風。東垣有言,黃芪得防風而功愈大,乃相畏相使者也。是自汗也,與傷風自汗不同,傷風自汗責之邪氣實;雜證自汗責之正氣虛,虛實不同,攻補亦異。”
② 《古今名醫方論》:“防風遍行周身,稱治風之仙藥,上清頭面七竅,內除骨節疼痹、四肢攣急,為風藥中之潤劑,治風獨取此味,任重功專矣。然衛氣者,所以溫分肉而充皮膚,肥腠理而司開闔。惟黃芪能補三焦而實衛,為玄府御風之關鍵,且無汗能發,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治頭目風熱、大風癩疾、腸風下血、婦人子髒風,是補劑中之風藥也。所以防風得黃芪,其功愈大耳。白朮健脾胃,溫分肉,培土即以寧風也。夫以防風之善驅風,得黃芪以固表,則外有所衛,得白朮以固里,則內有所據,風邪去而不復來,當倚如屏,珍如玉也。”
③ 《古方選注》:“黃芪畏防風,畏者,受彼之制也。然其氣皆柔,皆主乎表,故雖畏而仍可相使。不過黃芪性鈍,防風性利,鈍者受利者之制耳;惟其受制,乃能隨防風以周衛於身而固護表氣,故曰玉屏風。”
④ 《成方便讀》:“大凡表虛不能衛外者,皆當先建立中氣,故以白朮之補脾建中者為君,以脾旺則四髒之氣皆得受蔭,表自固而邪不乾;而復以黃芪固表益衛,得防風之善行善走者,相畏相使,其功益彰,則黃芪自不慮其固邪,防風亦不慮其散表,此散中寓補,補內兼疏,顧名思義之妙,實後學所不及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