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堃堂

臧堃堂

臧堃堂,男,漢族,1935年8月8日生於江蘇省無錫市。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專家組成員,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文職一級、專業技術二級),中央軍委保健局保健醫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第二批全國名老中醫師承制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臧堃堂
  • 民族:漢族
  • 出生時間:1935年8月8日
  • 出生地:江蘇省無錫市
個人簡介,相關著作,

個人簡介

參酌古今、兼通醫藥、德藝雙馨的“鐵桿中醫”—臧堃堂教授 ——學生眼中的導師
歷任第一軍醫大學中醫系中藥方劑學教研室主任,中國中醫藥學會中藥學會副主任委員,全軍中醫學會中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曾獲解放軍總後勤部優秀教師、三次被軍委授予幹部保健工作特殊貢獻獎、第一軍醫大學十佳醫務人員。
臧教授博採眾長,擅長治療內科雜病,特別是一些疑難病證,取得良好的療效,贏得了廣大患者的讚譽和認同。在對消化、慢性咳喘、腦系疾病、腫瘤頗具心得,在婦、兒、外、皮膚諸科亦創見頗多,臨床特色鮮明。
臧教授出生於中醫世家,幼承家學,耳濡目染,隨祖父臧文輝習中醫,承祖訓素以濟人為懷。1953年參加工作,濟南軍工一廠保健醫生,1954年入濟南醫務進修學校學習西醫藥。 1956年調乾考入上海中醫學院,作為新中國首屆中醫學員,系統學習了六年中醫,熟讀岐黃、仲景、時珍及歷代醫籍經典,畢業後留校任教,耕耘於中醫教學、醫療工作崗位。1967年回響黨的號召,到江西撫州山區9344兵工廠醫院支援國防建設。1980年參加全國第一批職稱考試,認定為副主任醫師。1981年特招入伍調入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中醫系任中藥方劑教研室主任,並堅持在南方醫院中醫門診進行診療工作。將醫、藥、方有機地結合運用,自此長期從事於中醫藥教學、科研、臨床工作,嚴謹的治學,為軍隊培養了從本科到博士各層次的中醫藥人才,可謂桃李滿天下。1996年被國家衛生部、人事部、中醫管理局確認為國家級名老中醫,批准為師承制導師,此後以臨床帶徒為主,將自己寶貴的臨床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弟子們。
臧教授圖片臧教授圖片
一、 實踐“大醫精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在近60年的臨床生涯中,臧教授堅持弘揚“大醫精誠”精神,一貫認為高尚的醫德醫風既是中醫藥理論與實踐的基石,又是醫藥人員必備的傳統美德,指導著醫療實踐的全過程,亦是治療的手段之一,是藥物不可比擬之良劑。臧教授推崇“大醫精誠”,他給學生上的第一課都是“大醫精誠”,以“精”、“誠”引領自己的醫學道路,認為醫術要精湛,精勤不倦,常以《大業習業第一》“凡欲為大醫,必須諳《素問》、《甲乙》、《黃帝針經明堂疏注》、十二經脈、三部九候、五臟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藥對、張仲景、王叔和……等諸部經方……並須精熟,如此乃為大醫。”勉勵刻苦鑽研,熟讀經典醫著,博覽各家學說。多年來,教授以“誠”行醫,堅持以高尚的醫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認為人命至貴,有貴千金,對待病人不問貴賤貧富,皆如至親;診病療疾,祥察形候,濟疾解危,一心赴救,遇穢臭、兇險的病人必須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去救護,絕不能有任何退縮和畏難,正如“大醫精誠”曰:“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臧教授診病,認為醫家不得“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務”,即不得憑藉自己的技術,利慾薰心,謀取患者錢財,這是最可恥的;“又不得以彼富貴,處以珍貴之藥,令彼難求,自衛功能,諒非忠恕之道”,即醫生處方用藥,要取有效、方便、價廉之品,儘量不要增加病人的負擔,即使是病家富有,也勿處以珍貴之藥,令他難於尋找。臧教授診病,認為醫生不得“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明,詆毀諸醫,自矜己得。”更不能偶然治癒一病,便自吹自擂,詆毀別人,妄自尊大,為醫者應虛懷若谷,學而不厭,精勤不倦,不為利祿所惑,將畢生精力,奉獻給醫藥事業。
二、精通本草,深明藥理,知藥善用。
中藥方劑學方面,臧教授學貫中西,博古融今,發展不離宗,在傳統的基礎上,勇於創新,既精通本草,又深明藥理,知藥善用。在辨證論治的前提下,每能將一些現代藥理研究成果廣泛用於臨床,而不為傳統的用藥習慣所限制,不但善用古方,而且善用新方。創立的“利濕通淋湯”治療泌尿道感染,“牛角四妙湯”治療血熱濕毒所致之各種皮膚病,“烏龍丹”治療缺血性腦病,“清膽排石湯”治療膽系疾病,“咳喘七子湯”治療以咳喘為主的肺系疾病等。臧教授精通中藥炮製,認為其臨證選用,與臨床效果關係重大,尤對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藥材炮製修事有獨到的見解,如《傷寒論》、《金匱要略》中有許多方劑均用桂枝,他認為若以去皮之桂枝組合諸方,實違仲景用藥立方之本意,同意先哲張山雷之說:“桂枝其效在皮,而仲景反去其皮,可悟為傳抄之謬。”桂枝不去皮,另切後下,符合古今有關桂枝藥效之論述,系仲景組方之原旨,對近世部分醫家處方常見有桂枝木、桂枝心者,即桂枝去皮之木質而藥用,雖似遵仲景法,實執泥於傳抄之謬誤也。他主張套用桂枝,不需去皮,更主張後下為佳,這既不失傳統用法,又可保持有效成分之大部分。另仲景用麻黃於諸發汗解表方,均用去節麻黃,但按主治,仲景多方重點不在發汗解表,故不需去節;且近世研究麻黃之有效成分主要在莖中,節無相反的藥理作用,惟其含量上有差異,莖部多於節部,而麻黃根的功效卻與莖部相反,能止汗,是血壓下降,故臧教授套用麻黃,主張去根不去節,臨證,只須按辨證權衡用量,如是可減少加工去節之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費。在處方藥名上,有自己獨到見解。他認為我國目前使用的中草藥達數千種,但由於南北地域、東西風土之異,常有藥名、功效混雜的現象。為防差錯,應對此類藥物正名。如白附子市售有禹白附、關白附。兩者名雖類近,實非同類,若今處方者、發藥者不分,而以白附子混通用藥,則貽害無窮。禹白附為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的塊莖,辛甘溫而有毒,能燥濕化痰、祛風止痙、解毒散結。關白附為毛茛科植物黃花烏頭的塊莖,辛溫有毒,能逐寒濕、祛風痰、止痛,兩者科屬形性功效均異。故認為禹白附應正名為獨角蓮,而保留關白附與烏頭相別,以免混淆。又如五加皮市售有南五加皮、北五加皮之分,但非一物之產南北,實系品種不同之藥材,功效迥異。故臨床應正名北五加皮為槓柳根皮,而常用的南五加皮配方應以細柱五加、無梗五加的根皮為主,制酒及丸片以刺五加根皮為主,使不相混淆。臨證時,更體現其用藥特色。如以蒲黃為主,隨證配伍定向以其效來治療高脂血症、高血壓頭痛、冠心病心絞痛等。臨證運用紅藤時,以辨證為本,病證結合,認為紅藤具有消癰、泄濕熱、活血、和營、行氣、宣痹、通便、殺蟲等諸多功效,通過配伍增效,廣泛套用紅藤治療消化系、婦科等多種病證。以青黛為主的配伍,治療面部痤瘡、舌扁平苔癬、惡性血液病、流行性腮腺炎、支氣管擴張咳血、帶狀皰疹等多種雜病,此均為臧教授中藥的特色運用。另一方面臧教授注重藥物配伍,常以藥對套用來增加臨床療效。如臨證時善於伍用黃芪治病,且每能獲效,如黃芪配漢防己,兩藥伍用利水消腫力強,且補中利水,攻不傷正,寒溫並舉,為治療各種水腫、小便不利諸證之常用藥對,另外兩藥配伍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效佳;黃芪配水蛭,為益氣活血通絡之妙伍,兩藥合用益氣活血通絡,按10:1比例研末吞服,專治缺血性腦病、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等;黃芪與葛根,兩藥合用益氣昇陽專治中陽下陷諸證,用於冠心病、頸椎病有較好療效。黃芪與天花粉,兩藥伍用益氣生津,能降低血糖,故治療糖尿病效佳。融中藥方劑之精華於臨床診治中,且對中藥品種來源,中藥飲片形性特點熟悉,醫藥一家,是其特色之一。教授在長期的中醫藥教研工作中,通過深究而逐步精通中藥藥理,使其在臨床診治中發揮巨大作用。這裡的中藥藥理既包括了中藥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量用法等,又包括了中醫理論指導下,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所得出的中藥對人體的作用機理。如教授在臨床中喜用黃芪,且運用範圍甚廣,這是除了精通黃芪的性味功效外,又熟知其具有調節免疫功能及對泌尿系統、物質代謝、抗病源微生物、延緩衰老等方面的現代藥理。臧教授喜譴藥對治病,這是其精於藥理的進一步升華。他認為,為了適應比較複雜的病情和更好的發揮藥效,將中藥組對套用,使其療效優於單味增強療效,並能減輕或消除某些藥物的毒副作用,而組成藥對以“七情和合”為理論基礎,取相須、相使、相畏組合,部分也是小方配伍。如用黃芪與火麻仁組對治療單純性便秘,取黃芪甘微溫,歸肺脾兩經補氣昇陽,火麻仁甘平歸脾胃、大腸經,補虛滋養、潤腸通便,兩藥配伍促使氣機升降有序,相互協同,具有很強的補虛潤腸通便作用。如根據慢性結腸炎脾虛氣滯、濕熱內阻的臨床特點,組成黃芪、黨參、炒白朮、廣鬱金、制香附、延胡索、黃連、黃芩、秦皮、肉豆蔻、補骨脂、鹿角霜、生地、玄參、火麻仁、石榴皮、炮姜炭等藥對,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隨證調遣,組成方劑而用。臧教授通過長期的教學、科研和臨床,將中藥方劑與臨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出版了《臨床中藥學》、《中醫臨床方劑學》、《中藥古今套用指導》、《常用中藥彩色圖譜與調劑》等專著,這是對中藥方劑學的重要貢獻。
三、博採眾長,擅長內科疑難雜病的診治。
臧教授幼承家學,工作後勤求古訓,博採眾長,治學嚴謹,取其精華用於臨床,擅長治療內科雜病,特別是一些疑難病證,取得良好的療效,贏得了廣大患者的讚譽和認同。在對消化、慢性咳喘、腦系疾病、腫瘤頗具心得,在婦、兒、外、皮膚諸科亦創見頗多,臨床特色鮮明。
(一)消化系疾病
在消化系疾病方面,其臨床特點集中體現在重脾胃,學東垣,承古而不泥;治療慢性胃腸炎症性病變以調理脾胃為本,治療肝硬化時健脾益氣,使濕濁之邪不能滯留,肝氣條達,肝脾功能協調而促進病癒。臨床中首推李東垣《脾胃論》“百病皆由脾胃而生也”,“善治病者,惟在治脾”,臨證時多採用黃芪、黨參、淮山藥等補脾胃升清陽,以正根本。同時又不拘泥脾胃學說,在升發脾胃之陽以補充元氣治療消化疾病的同時,根據現代醫學消化系統各臟器功能與中醫脾胃功能相似的特點,在治療消化系病證時常常祛濕與調肝相結合,注意柔潤養胃,和胃降逆。選藥則注重潤不助濕、燥不傷津、有升有降、有走有守、有動有靜,以達到通而不傷正,補不滯邪。另外,治療慢性消化系統疾病常佐用通絡行瘀之品,從而補充了東垣之不足,並藉以提高療效。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常配合辨病,有針對性地選擇藥物。治療慢性胃痛時結合胃鏡所見選擇用藥,如臨床上對於胃鏡下見黏膜充血水腫明顯者或伴有幽門螺桿菌陽性的慢性肥厚性胃炎,加蒲公英、黃芩等清熱解毒利濕之品;對於胃鏡下見黏膜蒼白萎縮的慢性萎縮性胃炎加黃芪、黨參、白朮、砂仁等益氣養胃之品以恢復胃黏膜功能。對於胃鏡下見胃黏膜點狀出血的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加田七粉、白及、生茜草等以止血。對於胃酸分泌過多而致泛酸者,加烏賊骨、煅瓦楞以抑制胃酸分泌。在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期間,臧教授非常注重患者的飲食及情志調理,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軟飲食為主,少吃油膩,忌食煎炸辛辣,同時需保持情志暢達樂觀。
(二)腦系疾病
在腦病的辨證中,臧教授認為腦病患者,氣虛是其致病的根源,血瘀是病邪的核心,同時認為痰邪在腦病中起著重要作用,故臨床上除益氣活血補腎外,廣泛運用化痰法於腦病中。他認為此腦病之痰多夾風邪,且此風非外來之風,乃厥陰肝經之風,腦病之痰與風、瘀、虛相見,且腦病之痰,多為無形之痰,故臨證以化痰祛風、滋腎平肝,益氣活血諸法相伍為用。多年實踐總結出的“烏龍丹”新製劑套用於缺血性腦病和中風后遺症以及腦部外傷及手術後康復都有較好的療效。如對於頸椎病(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認為本病乃本虛標實之證,其本為肝腎不足,氣血虧損,其標為痰瘀內阻,並用“烏龍丹”加減治療。指導其弟子研究團隊對“烏龍丹”的臨床和實驗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中醫管理局基金和廣東省部產學研基金的資助,發表相關論文20餘篇,部分成果已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並進一步研發為中藥新藥。對於老年性痴呆,,臧教授認為其病在腦,與心肝脾腎密切相關,其基本病機為髓減腦消,神機失用,以虛為本,以標為實,臨證從虛、痰、瘀三方面著手治療。另外,他自擬的平潛湯,具有滋陰清熱、平肝潛陽、補腎明目的效果,而無辛溫傷陰,苦寒傷胃之弊。各種肝陽上亢所致的腦病均可在此基礎上辨證加減;對於風陽化火、血虛生風或風痰上擾所致的癲癇、驚風抽搐、肢顫、頑固性頭痛,擬有鎮痙散治之。在腦病治療中,臧教授也喜用藥對,如磁石配紫石英治療腎陰不足、肝陽上亢之高血壓病而症見頭暈、耳鳴、失眠夢擾者;鉤藤配全蠍用於治療頑固性頭痛、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等。
(三)肺系疾病
對於慢性咳喘辨治,臧教授認為其肺脾腎大腸等臟腑功能失調為咳喘病之根本,而感受外邪或其它臟腑功能失調為疾病發生之次要因素,治療立法為健脾化痰、溫腎納氣、潤腸通便,並創立了咳喘七子湯加減治療咳喘為主的肺系疾病。
(四)腫瘤疾病
臧教授在癌證辨證方面頗有特色,認為腫瘤的發生多因年老體弱、長期勞累、精神抑鬱、環境污染等損傷人體正氣。在正虛的基礎上,臟腑陰陽氣血失調,外邪入侵或痰、濕、氣、瘀等搏結日久,積滯而成。臨證時治以扶正與祛邪並進、辨證與辨病並舉、局部與整體並用、食療與心療並存,並創用扶正抑癌湯治療癌腫患者經手術及放療、化療後或晚期癌腫不能放化療,身體虛弱並有轉移、疼痛者。很多患者堅持長期服用中藥,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命,甚至治癒。
(五)其它雜病
臧教授在其它內科疾病上亦有許多獨特的論治經驗。如在類風濕關節炎的辨治時,認為風寒濕熱致病,以風邪為先,在其發病的病理演變過程中,機體的陰陽氣血,以氣血為主,心脾肝腎等受病臟腑,以肝腎為要,年老久病者,以痰瘀為重。對於藥源性疾病,認為其發病乃機體正氣虛弱之時所發,其病理以正虛為主,虛實夾雜,臨證時從主症辨治,從虛著手。對於急慢性腎炎常從脾胃論治,從健脾益氣入手,使脾胃功能健旺,水谷精微得以化生,腎中精氣才能不斷得到水谷精微的充養,亦為益脾以補腎之意,在此前提下,尚需隨證辨治,方能卻得最佳療效。對於小兒患者,根據其生理病理特點,臨證時常採用玉屏風散加味治療體虛外感、濕疹、蕁麻疹、口瘡、腹痛腹瀉等多種疾病。對慢性骨髓炎,認為其病理為氣血兩虧,瘀毒內戀,治以補氣血以托毒外出,活血化瘀以排膿消腫。治療銀屑病時認為熱伏營血,濕熱纏綿為其主要病機,臨證以涼血解毒利濕法治療。
四、調治結合,保健為先,提倡治未病。
臧教授以其精湛的醫術和良好的醫德,深受廣大患者的歡迎,也得到上級領導的信任和重視,任中央軍委保健醫,2000、2002、2004年三次榮獲全軍幹部保健工作特殊貢獻獎,得到許多高層領導的好評和表揚。撰寫了抗衰老保健專著《傳統益壽精要》獲全軍科技進步三等獎。他重視調養,強調未病先防,已病防變,扶正調養為先,熟悉藥性,藥食同用,臨床與保健相結合。獲得總後勤部抗衰老科研課題資助,結合長期的臨床經驗,研發了系列保健品“三九正元沖劑”、“益身元口服液”、“福壽仙口服液”、“隆泰口服液”等,投放市場後,均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臧教授治學嚴謹,品德高尚,醫術精湛,謙虛好學,以一生的努力實踐了“大醫精誠”的思想,令人崇敬和仰慕。但他自己說:“余繼承祖業,並在滬上名師的教誨和培養下,登堂入室,耕耘於中醫教學、醫療、科研工作崗位,歷時半個世紀,然碌碌無所建樹。”
(作者彭康,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南方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副院長、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

相關著作

《臧堃堂醫案醫論》
本書是臧教授臨床經驗的總結。為從事中醫學工作的人士提供了寶貴的臨床經驗和經典的醫案醫論,有益於後來者借鑑、學習。目前該書已由學苑出版社編輯出版。
臧堃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