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短笛

牧童短笛

《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是賀綠汀先生創作於1934年的一首鋼琴曲。該曲是音樂界第一首具有鮮明、成熟的中國風格的鋼琴曲,刻畫了完全不同於西方風格的中國田園音畫,曲將西方的復調寫法和中國的民族風格相結合,將歐洲音樂理論與中國音樂傳統相結合,呈現出獨具一格的中國風格特徵,為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翻開了新的一頁,是我國近代鋼琴音樂創作上一個具有創造性的範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牧童短笛
  • 作者:賀綠汀
  • 創作時間:1934
  • 演奏樂器:鋼琴
創作背景,樂曲賞析,曲式結構,演奏技巧,社會評價,作者簡介,

創作背景

1934年,賀綠汀在上海國立音專求學,當時他住在一家縫紉店的主樓,夏天熱得要命,但是賀綠汀沒有被這困難嚇倒,他一邊學習,一邊創作,同時還不斷地注視著音樂界的動態。歐洲著名作曲家、鋼琴家亞歷山大·齊爾品來中國徵集“國風味的鋼琴作品”,在國立音專的招貼欄貼出公告,如果誰獲優勝將能得到免費出國求學資格,並獲獎金100元,賀綠汀先生了解到該活動後,在裁縫店的小樓上租住的屋裡進行夜以繼日的創作,最後以《牧童短笛》、《搖籃曲》和《往日思》三首作品參加比賽。1934年,正是國家風雨飄搖,《牧童短笛》的創作中也包含了作者的憂思,一方面, 賀綠汀把牧童、短笛、老牛融為一 體, 形象地描繪了山川秀美、生活安寧、天地和諧的美麗情 景,這與狼煙四起、槍炮隆隆的戰爭背景形成了鮮明對比, 與日軍的血腥屠殺的背景形成了鮮明對 比, 與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人民民眾生活情景形成了鮮明 對比, 強烈表達了人們對戰爭的憎惡、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切憂患, 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讚美和 嚮往。另一方面, 作品的旋律始終是積極的、激烈的、舒緩的, 似乎又傳達出人們崇高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以及人們 對中國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也許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使得 作品更為雋永、更加深刻、更具魅力。最終,《牧童短笛》﹙當時名為《牧童之笛》﹚獲得了一等獎。此後齊爾品把這首鋼琴曲帶到歐洲親自演奏,並在日本出版。從此,這首鋼琴曲聞名國內外,成為各國鋼琴家們的常備曲目,也成為音樂會中最常演奏的中國作品之一。

樂曲賞析

《牧童短笛》旋律、和聲、調性和節奏的色彩性因素, 以清新流暢的線條和呼應對答式的二聲部復調旋律, 向人們展示了牧童放牧、吹 笛、玩耍、回家的情景。作品顯示段採用了傳統的民間舞蹈 風格,節奏、旋律較為歡快,把一個騎在牛背上、悠閒地吹著笛子、天真無邪的牧童形象躍然紙上,使人眼前不禁浮現 出畫家李可染的《牧童短笛圖》, 仿佛走進一個山清水秀的 大自然,領略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作品中段以熱烈明快的 節奏與顯示段形成了強烈對比,使人們在以五聲調式為主體 的和聲音程的替換中依稀看到兩個牧童在阡陌上追逐戲耍, 領略到一股濃濃的充滿清新淡雅的鄉土氣息。作品再現段採用了我國傳統樂器笛子的加花變奏手法, 以婉轉動人而富於 動感的旋律生動再現了牧童在盡情玩耍之後的情景,使人們 仿佛看見玩童在玩耍盡興之後隨著悠揚的旋律漸漸遠去,給 人一種回味無窮、餘音裊裊的感覺。

曲式結構

《牧童短笛》結構簡潔,為典型的三段曲式。呈示段:(1-24小節),G徵調式,C宮系統,4/4拍,共包括6個樂句,每個樂句都由4小節構成,句與句之間的音樂材料呈對比關係,主題帶有濃郁的江南水鄉風味。整個呈示段速度較緩慢,旋律十分悠揚、寧靜。採用的是二聲部對比復調的寫法,高聲部與低聲部一呼一應,一對一、一對二、一對四,上緊下松,上靜下動,樂節與樂句之間左右手互為補充,形成呼應交替進行,既有密切關聯,也形成了明顯的對比。中段(25-52小節),為“並置型”中段,採用了中國音樂中的“旋宮”手法,主調性為G徵調式,2/4拍。復調音樂變為了主調音樂,音區提高,速度加快,採用了民間舞蹈的節奏,旋律歡快有趣,描繪了天真無邪的牧童在愉快的玩耍、嬉戲的情景。從主題材料、節拍、速度、和聲調性、音樂織體和情緒等各方面都與呈示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中段分為3個樂句,每句4小節,系同一主題材料在不同音高上的移位重複,採用了動機模進發展的手法,與前一段產生了強烈的對比,樂段自身反覆了一遍。第一句為D徵調式,第二句為第一句的上五度屬方向嚴格模仿 ,A徵調式。第三句又為第二句的上五度屬方向變化模仿,A宮調式,但只進行了兩小節,因要進行樂段反覆,所以在後兩小節又回到了第一句的G宮調式。為了與前後的對位風格統一,中段採用了平行的三度下行與持續的低音,減弱了功能進行,從速度、力度、和聲調性上為回歸再現作準備。再現段(52-76小節)是呈示段的變化再現,在保持呈示段骨架的基礎上又添加了一些裝飾性的音符,其方式多是在二個八分音符的節奏中再加入兩個音符變成了十六分音符,使主題的旋律顯得更加流暢、緊湊、歡快。再現段的調性先在G徵調上,然後在D商調上,最後逐漸減弱音量而結束在主調G調上。“加花變奏”手法的套用,達到了“變化再現”的目的,使音樂更為婉轉動人,更深入而富於動感。

演奏技巧

演奏該曲時要注意對小短句的劃分和如何將幾個小短句連成一個完整的長句:如第一段左手的第4小節第4拍起至第8小節第3拍是由4個小短句組成的一個長樂句;又如左手第12小節第4拍起至第16小節第3拍也是4個小短句組成的一個長樂句:第16小節第4拍至第20小節第3拍同樣是由4個小短句組成的長樂句。彈奏每個小短句時,既要斷開又不能停頓。每個小短句的最後一個音不能加重,注意時值要彈夠。聲音要柔和。彈出的小句子不能有完結的感覺,要有聲斷氣不斷的語氣,一直彈到小短句組成的長樂句。收句時,聲音才能略長、稍深,這樣才有句子的完整感和邏輯性。此樂段是二聲部復調,必須分手練習,特別是左手易被忽略。更要細緻練習才能將左手獨立的伴低聲部與右手的主聲部協調配合好,表現出復調對位的特點。而且要特別注意,兩個聲部的樂句,基本上是左右手交叉進行的:即左手樂句收句處。恰好是右手起句處,反之亦然。另外要注意樂譜上面標示的表情術語,基本上是針對右手的,左手的樂句卻處於收句,應當弱。只有分手練習,才能特別細緻地處理好起句收句強弱變化。合手彈奏時,左右手的樂句才能配合默契。本曲表情很豐富,幾乎每句都標示了表情術語,尤其是重複句,要特別注意,用變化的音色音量來處理。
第二段是歡快活潑的兒童舞曲,速度vivace(活潑的),這裡速度是稍快而不是越快越好,速度應當活躍而不急促。右手的上波音和快速跑句彈奏時,要清楚有顆粒性,音色不能硬,有如笛聲清脆嘹亮。要求指掌關節要靈活。指尖靈敏。左手是節奏很規整的半整和弦的跳音,能幫助快速跑動的右手穩定節奏。左手的跳音音域寬廣,彈奏時要注意音的準確位置,但左手又是伴奏,要求彈得稍弱(尤其後半拍)。注意踏板只在每小節的前半拍用而其它地方基本上不用。踩踏板時手指不得加重音量。右手彈奏時要注意跳音與連音的區別。第三段是第一段旋律加花變奏的再現。加花變奏主要是體現在右手;左手只在倒數3的最後一拍和倒數5的第二拍是加花變奏。其它部分均與第一段完全相同。加花變奏後的旋律更富於動感,曲調更婉轉動聽。

社會評價

《牧童短笛》是在新文化背景下誕生的中國現代鋼琴曲,刻畫了完全不同於西方風格的中國田園音畫。其貫穿古今、融匯中西的創作思路為作品奠定了堅實而獨特的基礎,使民族性和世界性得到了完美的統一。《新民晚報》寫道:“最重要最值得紀念的,是他打通了中國音調和西洋樂理的界限。“,《牧童短笛》的成功正在於它既擁有深厚的民族淵源又閃爍著燦爛的西洋色澤,在於作曲家打通中西、融匯古今的創作勇氣和成功嘗試。賀綠汀在《牧童短笛》中以西洋樂理和技法,演繹、描繪出了一幅完美的中國田園風情:以夕陽、水鄉為背景,騎牛、橫吹為情態,把牧童、老牛、黃昏渾然連為一體,呈現了一副淡淡色澤的中國鄉村風景畫。
《牧童短笛》作為第一首具有鮮明、成熟的中國風格的鋼琴曲, 無論在內容、結構、旋律、和聲、復調,還是裝飾音、演奏法等方面,都已形成了自己的鮮明特點,一經問世,就受到中國聽眾的廣泛喜愛,也很快受到了世界其他國家聽眾的歡迎。《牧童短笛》的成功,不僅對中國鋼琴曲,而且對整個現代中國音樂的新創作都有重要啟示。它證明西方音樂中的某些作曲技巧、原理、因素等是可以能來表現中國氣質的,同時也給更多的作曲家的創作道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寶貴的鋼琴音樂寫作經驗,使中國鋼琴作品的面貌為之一新。
賀綠汀先生既繼承了黃自、趙元任等前輩作曲家在和聲與復調方面對民族化探索的成果,又開闢了此領域的新天地,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曲中復調手法的套用更是出神入化,被稱作是近代鋼琴音樂在探索中國風格的復調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的重要標誌。賀綠汀在樂曲中巧妙的運用復調手法,五聲性的旋法、多用級進的主旋律、三四度結合的常見終止式、重複法與對偶句式為主的音樂發展等,使得兩個聲部的旋律都富有中國民歌的風韻。用復調的兩個聲部來模仿民族樂器,以模仿中國傳統魚咬尾的方法寫成,在聲部關係的處理上,採用了“你繁我簡、你簡我繁”的原則,當上聲部活躍跑動時,下聲部以對比式復調相伴襯;當上聲部出現間歇或停頓時,下聲部則“咬”著上聲部的結尾音順勢跑動,恰似江南絲竹中的“魚咬尾”,這樣兩個聲部之間的音樂就能起到相互補充的作用,使整個樂句、樂段,甚至整首樂曲形成連綿不斷、一氣呵成的氣勢,讓人感受到一種回味無窮的韻味,體現出了賀綠汀音樂創作手法的多樣性及鋼琴作品發展的邏輯性。

作者簡介

賀綠汀賀綠汀
賀綠汀(1903-1999) ,原名賀楷,當代著名音樂家、教育家,湖南邵陽人。1931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早年參加湖南農民運動廣州起義。先後任武昌藝術專科學校教員,明星影片公司音樂科科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宣傳隊音樂教員、延安中央管弦樂團團長、華北文工團團長。半個世紀以來,賀綠汀共創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鋼琴曲、六首管弦樂曲、十多部電影音樂以及一些秧歌劇音樂和器樂獨奏曲,並著有《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
在賀綠汀的音樂生涯中,在上個世紀30年代為當時的進步電影創作歌曲是其音樂創作中最突出、最有影響力的方面之一。從20世紀30年代起,中國的電影事業進入了有聲電影時期,當時的電影音樂基本上是以歌曲形式出現的,如聶耳冼星海任光呂驥等作曲家都曾為進步電影創作過優秀的歌曲。他的創作領域十分寬泛,在器樂曲、合唱曲、獨唱曲、電影音樂等方面都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他的音樂作品結構比較嚴謹,音樂的發展也富於邏輯性,為近代音樂教育和專業音樂團體的建設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