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支山

燕支山

燕支山位於甘肅張掖市山丹縣東南五十多公里處,東西綿延一百多公里,南北橫跨二十多公里,山坡上松柏常青,水豐草美。山中冬溫夏涼,氣候濕潤,特別適合於畜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燕支山
  • 地點:甘肅張掖市山丹縣
  • 適合:畜牧
  • 名稱來歷:燕支山是匈奴語的音譯
名稱來歷,歷史價值,地理位置,有關歷史,歷代詩歌,

名稱來歷

有說法認為,燕支山是匈奴語的音譯,既是音譯,其名多矣便不足稱奇。焉支山、焉脂山、刪丹山、燕脂山、胭脂山等等,為中國西部名山,與地理學、與方誌中的刪丹山、山丹山或大黃山同為一條山脈。
燕支山地處張掖所轄山丹縣城東南50公里處。綿延在祁連山和龍首山之間,是山丹河與石羊河的分水嶺。這裡是天然林區,面積達15萬畝,水草豐美,宜於畜牧。夏日冰雪融化,清流緩緩而下,匯集成渠。山坡上原有唐將哥舒翰修築的寺廟,早毀。山下西北有霍城遺址,據說是漢將霍去病屯兵之處。
有一說法,是該山原來不叫焉支山,叫胭脂山。是此山產一種花草:胭脂草,能作染料。《五代詩話·稗史彙編》:“北方有焉支山,上多紅藍草,北人取其花朵染緋,取其英鮮者作胭脂。”故舊常以“北地胭脂”代指北方的美女。還有的史書上說,胭脂是一種紅色顏料,原產於中國西北匈奴地區的焉支山,由張騫出使西域之行時引出。為了徹底弄清楚,查了《辭源》,才知道:所謂“胭脂”,實際上是一種名叫“紅藍”的花朵,花開之時被整朵摘下,然後放在石缽中反覆杵槌,淘去黃汁後,即成鮮艷的紅色染料。所以,到現在張掖市修繕臥佛寺還是用這種染料,塗抹雕樑畫棟。據傳,當年霍去病兵出臨洮,越燕支山,大破匈奴。匈奴失此山,乃歌曰:“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歷史價值

數千年來,黃河、長江兩河孕育的農耕文明和富庶,對於擅長征戰中國北部的遊牧民族來說,無疑有著絕對難以抗拒的誘惑。匈奴人、党項人、女真人、蒙古人等等,無不如此。匈奴是最早南下侵奪中原財富並試圖長期占領中原的一支強悍的遊牧民族。河西走廊及南側的祁連山、燕支山即是匈奴人攻打中原的側翼前哨,又是他們退守休養的根據地和大後方。
從這一點來說,燕支山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是不能忽略也無法迴避的景致。

地理位置

西漢初年,匈奴遊蕩至此便紮下根來長期駐牧圖謀發展,並時時覬覦劫掠中原富庶之地。
燕支山中盛產大黃,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桿莖可以入藥,味苦性寒,服用後有瀉火解毒、玫積導滯、通經活絡等功效,所以又被後來的當地漢人稱為大黃山。
燕支山中還生長著一種花,漢人叫做紅藍花,大抵只有紅藍兩色或以紅藍居多,葉子像薊,花冠像似蒲公英。匈奴婦女們受原來未逃走的月氏、羌族等土著婦女們的影響,用這種紅藍花製作成的化妝護膚品塗染自己的臉頰、眉眼和口唇,其容貌變就得粉艷似霞秀美嬌麗了。況且以這種吸納山中雪山營養而自然生長成的紅藍花卉塗面,多有護膚養顏延緩衰老防止皮膚病的作用。生活在燕支山中的婦女即有山風雪水的滋養和沐浴,又有紅藍花的潤膚,當然要比別處的匈奴婦女年輕漂亮多了,於是匈奴的單于和各部落的藩王大都在燕支山中挑美貌的婦女做為自己的妻妾。匈奴人稱君王的妻子為閼氏,因此最早就把此山稱為閼氏山,這種紅藍花兒也被叫做了閼氏花兒。閼氏花兒宛如胭脂一般能使婦女容貌變得秀麗漂亮,又被漢人稱做“胭脂山”。燕支山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使它成為匈奴王昆邪部的王誕所在地。

有關歷史

公元前121年春夏,漢武帝派年輕的驃騎將軍霍去病遠征隴右,拉開了征伐匈奴開闢河西地區的民族戰爭的序幕。霍去病率軍兩齣祁連兩齣燕支,千里躍進居延海,縱橫馳騁所向無失望,最西遠達敦煌,不僅徹底驅逐了西羌、小月氏人,而且迫使昆邪王殺了休屠王,率眾歸降。全部殲灰了祁連山、燕支山中的匈奴,真正打通了河西走廊。班師回軍途中,在張掖舉行了盛大的慶功活動,隨後派人護送昆邪王到長安報功交旨。
燕支山被漢軍奪取後,匈取昆邪王部失去了經營多年的根據地和大本營,只得全部退出河西走廊,史覓家園。走在退逃的路上,遠眺雲黛藍松翠雪白的燕支山,無不痛哭流涕捶胸頓足。匈奴人雖沒有自己的文字,卻有自己的語言,他們杜鵑啼血般哇出了心中的哀痛:
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燕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從此,這首流傳千古的匈奴絕唱就成了一個民族走向末路的輓歌。當時在敗逃的路上一定有人不願離去且悄然留了下來,他是吟唱著這首古歌重新開始生活的。悲哀蒼涼的曲調定然令聽者悽惻動容,有人將它譯成漢文詩句記載入冊。我們誰也沒有聽過這首古歌的樂曲是如何悽愴哀傷,如何悲痛絕望的,只有透過短短的四行詩句,以哀惋的眼神目送那個遊牧民族倉皇逃遁的背影為尋覓新的生存地而逐漸消逝在雲煙深處。
就是這一曲悲歌使燕支山名垂青史,成為一個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承載著太多的與西部、與歷史、與戰爭、與民族、與榮辱興衰、與女性容貌有關的信息和內涵,在塵封厚重的典籍深處閃爍迷離。

歷代詩歌

歷史的燕支山是蒼涼的、遙遠的、凝固的,殘留著一絲血腥味兒。文學的燕支山雖然是浪漫的、寫意的,但它美輪美奐,充滿了幻想,散發著勃勃的生機和醉人的芳香,因而,它是今天的燕支山努力的方向,也是明天的燕支山呈獻給人們的美麗的容顏。
《相和歌辭·王昭君二首》
唐·李白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塞上曲》
唐·李白
大漢無中策,匈奴犯渭橋。
五原秋草綠,胡馬一何驕。
命將征西極,橫行陰山側。
燕支落漢家,婦女無花色。
轉戰渡黃河,休兵樂事多。
蕭條清萬里,瀚海寂無波。
秋思(燕支黃葉落)
唐 李白
燕支黃葉落,妾望白登台。
海上碧雲斷,單于秋色來。
胡兵沙塞合,漢使玉關回。
征客無歸日,空悲蕙草摧。
注釋:蕙草:香草名。俗名“佩蘭”,古人認為之可以避疫
《調笑令》
唐 韋應物
胡馬、胡馬,遠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
路迷、路迷,邊草無窮日暮。
贈蘇綰書記
杜審言
知君書記本翩翩,為許從戍赴朔邊。
紅粉樓中應計日,燕支山下莫經年。
《雪山》
明 呂大器
光搖旌旆五涼平,天外群峰玉削成;
瀚海欲空青見月,燕支未染白如瓊。
飛鴻已度長城窟,勒馬還歌出塞行;
朱夏重裘猶不解,崆峒倚劍自崢嶸。
注釋:河西的春天總是姍姍來遲,但並非沒有春天,並非沒有楊柳青青和鳥語聲聲,只不過燕支山的春天還沒有來臨,冰霜還未解凍,山上的積雪依然潔白凝瓊。等積雪融為溪流化為山泉,那紅像火、粉如霞、藍似靛的燕支花兒一定會把燕支山裝扮得絢爛多姿奼紫嫣紅。詩人一定會解下身上的毛皮大衣,撲向曾經未染而今重彩的燕支山的懷抱,撲向曾經群峰玉削的祈連山的懷抱。
從軍行(漢家未得燕支山)
唐 李昂
漢家未得燕支山,征戍年年沙朔間。塞下長驅汗血馬,
雲中恆閉玉門關。陰山瀚海千萬里,此日桑河凍流水。
稽洛川邊胡騎來,漁陽戍里烽煙起。長途羽檄何相望,
天子按劍思北方。羽林練士拭金甲,將軍校戰出玉堂。
幽陵異域風煙改,亭障連連古今在。夜聞鴻雁南渡河,
曉望旌旗北臨海。塞沙飛淅瀝,遙裔連窮磧。
玄漠雲平初合陣,西山月出聞鳴鏑。城南百戰多苦辛,
路傍死臥黃沙人。戎衣不脫隨霜雪,汗馬驂単長被鐵。
楊葉樓中不寄書,蓮花劍上空流血。匈奴未滅不言家,
驅逐行行邊徼賒。歸心海外見明月,別思天邊夢落花。
天邊回望何悠悠,芳樹無人渡隴頭。春雲不變陽關雪,
桑葉先知胡地秋。田疇不賣盧龍策,竇憲思勒燕然石。
麾兵靜北垂,此日交河湄。欲令塞上無乾戚,
會待單于系頸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